养生健康

干性溺水如何急救

干性溺水如何急救

一、什么是干性溺水?了解干性溺水

干性溺水的诱因是冷水进入呼吸道刺激声门引起反射性痉挛,发生急性窒息;或因冷水刺激皮肤、咽喉部及气管粘膜,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抑制作用,导致心跳骤停或发生原发性休克而死亡。

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肖水芳介绍,遇上“干性溺水”时,遇溺者会自己屏气发生喉头痉挛,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声门打不开,实际上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家长带孩子游泳后尤其要注意孩子有无呼吸困难、倦怠、嗜睡等异常表现。

医生介绍,像报道中的干性溺水是急性肺水肿引起的,尽管概率很低,但的确有可能出现,孩子更容易发生,游泳时不知不觉呛了少量水到肺里,起初无症状,随着时间推迟,肺功能受到影响,开始出现非常乏力,嗓子疼,咳嗽,呼吸困难症状,接着会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最后口吐白沫而死。

干性溺水的症状:发生干性淹溺时,首先会出现口唇发干、呼吸困难、颜面肿胀,嗜睡、倦怠等症状,接着就会出现昏迷、窒息甚至溺亡。从发病机理来看,主要会引起脑水肿和窒息后反射性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

二、干性溺水如何分辨?

1、要注意孩子在水中有无异常情况。

2、注意孩子有无呼吸困难、倦怠和异常的行为。倦怠就是出现乏力,比以往要嗜睡,难以唤醒,很突然的缺氧,而且可能伴随咳嗽嗓子疼等等。

三、干性溺水如何急救?

立即心肺复苏!切忌控水。和普通溺水不同,干性溺水不是控水救助,而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施救,需要先人工呼吸,打开气道,之后胸外按压。如果溺水者没有了心跳则要先实施胸外按压,并立即送医,不要错过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四、如何防范干性溺水?

1、切忌突然推下水、水中起哄打闹、下压同伴、偷袭同伴等,另外儿童不宜跳水。

2、除了急性肺水肿,入水时突然受冷水刺激,即使没有水进入肺部,也可能引发发射性喉痉挛的干性溺水,令人窒息。这些都是属于继发性溺水,救治不及时会危机生命。

干性溺水如何预防

1、做好游泳前的热身

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热身准备,以免下水后因为脚部抽筋引发溺水。

2、避免孩子打闹

调皮的孩子喜欢跳水,在水中打闹,甚至是“偷袭”同伴,这些举动都有可能会造成溺水的发生。

3、游泳之后不可掉以轻心

父母要学会观察孩子游泳之后是否有干性溺水的症状,比如呼吸困难、倦怠、乏力、嗜睡、过敏、痉挛等,一旦发现要及时送医。

什么是干性溺水

溺水分为干性溺水和湿性溺水。所以,溺水死亡可以没有水。

关于干性溺死国内网上给的定义和韩国电视上说的不太一致,国内网上说是由于淹溺者突然受到冷水刺激与极度惊慌引起反射性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导致窒息而死,肺部没有积水。

但韩国电视上说‘干性溺水”指的是进入肺部的水量少,当时没有任何生命危险,出水之后几个小时内死亡。一般多发生于游泳初学者,尤其儿童,不知不觉呛了少量水到肺里,初并不影响各项活动,随着时间推迟,肺功能越来越受到影响,开始出现乏力(非常),并且嗓子疼,咳嗽,呼吸困难症,接着会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最后口吐白沫而死。

还有一种情况是溺水的人被抢救上岸之后,虽然神志清醒了,但由于肺内的水没有完全排出,继续会面临二次死亡威胁。

这种后期死亡的溺水因为症状容易被忽视,往往引起死亡而后悔莫及,夏天正是玩儿水的季节,应格外注意。

干性溺水有什么症状

看到一些孩子干性溺水的新闻,身为家长的你是不是感到很心悸呢?平时都忽略孩子上水以后的表现,如今可要警惕起来啦!你知道孩子干性溺水有什么症状吗?一起来看看! 孩子发生干性溺水时,首先会出现口唇发干、呼吸困难,嗜睡、倦怠等症状,接着就会出现昏迷、窒息甚至溺亡。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孩子在游泳之后出现乏力、嗓子疼、咳嗽、呼吸困难、倦怠、嗜睡等情况,身为家长的你一定要万分谨慎,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干性溺水!这时候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看诊!

游泳回家床上溺亡原因

游泳后回家溺亡是由于游泳时水呛到了肺里面,起初并不影响各项活动,然而随着时间推迟,肺功能受到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开始出现乏力、咳嗽、嗓子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接着会出现一些怪异的行为直至口吐白沫而亡,其实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额“干性溺水”

干性溺水是怎么回事

干性溺水(Dry drowning)的重点是喉部痉挛造成急性窒息,因为气道的开口被封闭了,所以肺内几乎没什么进水。

由于吸入的液体刺激气管粘膜或冷水刺激皮肤,导致喉头部位产生痉挛,结果声门关闭,为防止肺部进水而出现窒息,导致活体进入缺氧状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肖水芳表示,通俗一点说,“干性溺水”就是自己屏气时发生喉头痉挛,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干性溺水”一般多发生于游泳初学者,尤其是孩子身上。孩子经常在不知不觉间呛了水到肺里,起初并不影响各项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迟,肺功能就会越来越受到影响,并有乏力、嗓子疼、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如果没及时治疗,最后就会口吐白沫而死。

但“干性溺水”在所有溺亡事故中,发生的概率只有1%。但在孩子中,这种概率是呈上升趋势的。原因在于,它并不像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湿性溺水(常见的溺水状况)”事故那样显性,它的现状还不那么广为人知。所以,更需要引起爸爸妈妈的高度重视。

如何避免干性溺水

1、游泳时观察孩子是否呛水。家长们要留意孩子在水中玩耍的情况,如发现孩子呛水了,不要使劲擤鼻子。

2、游泳后观察孩子是否有不适。如果孩子呼吸困难、乏力、嗜睡、过敏或痉挛,要立即带娃到医院就医。

3、急救。如果发现孩子有不妥表现,家长要及时做人工呼吸,把握好黄金救急时间。

4、教孩子游泳。学游泳后,孩子的胆子会变大一些,而且也学会换气,这样能降低溺水的风险。

溺水急救小常识有哪些

发现有溺水的人,会游泳并且会急救的人要将溺水者救出水面,如果你只是会游泳不会急救就不要强行的去救人,可以救比你体重小的溺水者。

将溺水的人从水里救出后,边上的人要用纸或者当时能够拿到的清理物品,清理出溺水者鼻腔及口腔里的泥土和其他的异物。有假牙的要取出假牙并将其舌头拉出。

清理鼻腔、口腔后,对于有领口、腰带的溺水者要松解领口和腰带,女性的溺水者还要松紧裹的内衣及胸罩。

倒水,电视里常用的是按压溺水者的腹部,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可以用你的膝盖顶溺水者的肚子。对于体重较轻的小孩还可以用肩顶其肚子的方法将水倒出。

将水倒出后溺水者还没有清醒就要对其进行心肺复苏了,这个急救的步骤需要专业培训的人操作,如果周围的人都不懂的心肺复苏的方法就立即送医院。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就对溺水急救小常识有了了解,对于我们来说,溺水是个危及到我们生命的问题,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溺水而失去生命,就是因为没有急救的常识,我们平时太不注意,其实安全问题很重要,尤其是溺水的急救问题,更应该要多多学习。

干性溺水的危害

要想了解干性溺水的危害,首先要了解其原因。干性溺水是指孩子因为受到强烈刺激而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而不能正常呼吸,从而导致缺氧,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通俗一点说,干性溺水就是自己屏气时发生喉头痉挛,使得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所以干性溺水的巨大危害在于窒息。不同于二次溺水的肺水肿或肺泡功能障碍,干性溺水会让患者因喉部痉挛而不能呼吸,最终缺氧致死,其过程不可谓不痛苦。

游泳回家溺亡的原因 什么人容易出现干性溺水

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例如:体质过敏者、5岁以下小孩、体质差的人以及对瓦解刺激敏感的人群都是容易出现干性溺水的人群。

除了游泳会出现干性溺水意外,还有些患者在用药或者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例如:手术麻醉或者胃镜检查中。

什么是干性溺水

干性溺水一般指干性淹溺。干性淹溺,主要是指因受到强烈刺激(包括冰冷的刺激、惊吓、惊恐)和过度紧张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而不能正常呼吸继而缺氧,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

干性淹溺表现为肺部没有进水或者少量进水,进水量不足以影响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而溺亡的主要原因是因喉头痉挛、声门关闭、脑部缺氧致脑水肿,窒息后反射性恶性心律失常,最后心跳停止,虽然它所造成的结果同湿性淹溺一样,发病机理也相同,但是病因不同。

发生干性淹溺时,首先会出现口唇发干、呼吸困难、颜面肿胀,嗜睡、倦怠等症状,接着就会出现昏迷、窒息甚至溺亡。从发病机理来看,主要会引起脑水肿和窒息后反射性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

干性淹溺是人的肌体的一个应激反应,因此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干性淹溺。除了游泳会发生干性淹溺,像医生在给患者用药和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如手术麻醉状态下或者胃镜检查中就可能出现,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医生会立即为患者插管吸氧或使用人工呼吸机。

过敏体质者、5岁以下小孩、体质差的人以及对外界刺激敏感者都容易发生干性淹溺。游泳时除了注意上岸后的反应,还要做好游泳前的热身,饮食不要过饱。一旦出现干性淹溺症状,一定要将患者的头向后仰,清除患者嘴中的异物,抬起下颌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并及时送医 。

干性溺水的症状

溺水是指大量水液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多发生在夏季,游泳场所、海边、江河、湖泊、池塘等处。那么溺水的症状有哪些呢?急诊科专家为您详细介绍:

干性溺水的症状有哪些——轻者,落水时间短,口唇四肢末端易青紫,面肿,四肢发硬,呼吸浅表。吸入水量2ml/kg时出现轻度缺氧现象。重者。如吸水量在10ml/kg以上者,1分钟内即出现低血氧症。落水时间长,面色青紫,口鼻腔充满血性泡沫或泥沙,四肢冰冷,昏睡不醒,瞳孔散大,呼吸停止。

专家指出,落水后要镇静不慌。举手挣扎时,会使人下沉。应仰卧,头向后,口鼻向上露出水现。呼气要浅,吸气要深,这样可勉强浮起,等人来救,腿抽筋尽快呼救,并仰泳浮上水面,好转后,应速上岸。

干性溺水是怎么回事

很多家长在带孩子游泳的时候,往往只care孩子的“湿性溺水”,认为孩子只要离开了水,就一定安全了。可是你知道藏匿在孩子体内的危险吗?虽然孩子离开了水,但有可能还是会发生干性溺水哦!那么,干性溺水是怎么回事呢?

干性溺水是指孩子因为受到强烈刺激(例如:游泳过程中)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而不能正常呼吸,从而导致缺氧,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通俗一点说,干性溺水就是自己屏气时发生喉头痉挛,使得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这种“干性溺水”一般多发生于游泳初学者,尤其是孩子身上。孩子可能在游完泳之后出现干性溺水,声门关闭,为防止肺部进水而出现窒息,从而导致活体进入缺氧状态。而家长此时也可能因为疏忽而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异常,孩子如果没及时治疗,最后可能就会口吐白沫而死。

溺水急救

溺水急救如果方法正确,有时可以让几乎面临死亡的溺水者转危为安。溺水急救要如何做?

1、发现有溺水的人,会游泳并且会急救的人要将溺水者救出水面,如果你只是会游泳不会急救就不要强行去救人,可以救比你体重小的溺水者。

2、将溺水的人从水里救出后,边上的人要用纸或者当时能够拿到的清理物品,清理出溺水者鼻腔及口腔里的泥土和其他的异物。有假牙的要取出假牙并将其舌头拉出。

3、清理鼻腔、口腔后,对于有领口、腰带的溺水者要松解领口和腰带,女性的溺水者还要松紧裹的内衣及胸罩。

4、倒水,电视里常用的是按压溺水者的腹部,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可以用你的膝盖顶溺水者的肚子。对于体重较轻的小孩还可以用肩顶其肚子的方法将水倒出。

5、将水倒出后溺水者还没有清醒就要对其进行心肺复苏了,这个急救的步骤需要专业培训的人操作,如果周围的人都不懂的心肺复苏的方法就立即送医院。

干性溺水和二次溺水一样吗

1、溺水有干性或湿性的区别,但是大部分溺水者为干性溺水,肺内无水或仅有少量水,干性溺水不等于二次溺水,二次淹溺仅仅是干性淹溺的一种少有的表现形式,病变具有隐匿和延迟发作特性;

2、干性溺水的重点是喉部痉挛造成的急性窒息,而二次溺水是会存在肺水肿的情况,二次溺水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孩子肺部的气体交换受阻,肺泡功能出现障碍;

3、游泳时,自主状态下瞬间的呛水不属于干性溺水,更不会发生二次溺水,不需要恐慌;

4、在游完泳之后,如果孩子频繁出现咳嗽、气促、喘鸣、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甚至昏睡的情况时,都应即刻送医,警惕孩子出现二次溺水和干性溺水。

相关推荐

9个措施预防儿童溺水

9个措施预防儿童溺水: 1、当您的小孩子在水边和水中时(包括水池、温水池、澡盆和水桶附近),要时刻注意看管,不要离开,当您去接电话或与别人聊天时,危险就有可能发生。 2、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私自到江河、湖塘岸边和水井四周玩耍或行走,不单独去水流湍急或水域情况不明处游泳。 3、勿让您的小孩子直接潜(跳)入水中;除非他已学会潜(跳)水的方法,但仍需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 4、在泳池游泳时要严格遵守游泳安全规则。 5、在水中不要吃东西,因为小孩子有可能被呛噎。 6、当小孩子在船上、在海边或参加

溺水死亡男女有何不同

这与男女的躯干结构有关:男性背、胸后部的肌肉比较发达,因此重心位置偏后,导致男性溺水死后面部朝下;而女性胸、腹部的脂肪较多,因此重心位置偏前,导致女性溺水死后面部朝上。《洗冤集录》:若生前溺水尸首,男仆卧、女仰卧。《本草纲目·人部》:男生而覆,女生而仰,溺水亦然,阴阳秉赋,一定不移,常理也;

溺水急救的方法

1、下水迅速救上岸 由于孩子溺水并可能造成死亡的过程很短,所以应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从水里救上岸。 若孩子溺入深水,抢救者宜从背部将其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2、清除口鼻里的堵塞物 孩子被救上岸后,使孩子头朝下,立刻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部,让其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 3、倒出呼吸道内积水 方法一:抢救者单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儿童俯卧置于屈起的大腿上,使其头足下垂。然后颤动大腿或压迫其背部,使其呼

溺水急救 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是溺水者被救上之后的生命体征较为虚弱,在迅速进行完上面的步骤之后,一定要立即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通过这种间接帮助心脏收缩、舒展的方式来帮助心脏恢复泵血功能,从而恢复心跳。另外胸外心脏按压可以结合人口呼吸一起进行。

宝宝夏季游泳安全指南

夏天将至,天气越来越热,游泳的吸引力也逐渐超越了跑步。然而,相比于跑道,泳池或是公开水域,却暗藏了很多危险。 近日,社交网络上的一篇题为《小男孩游泳回来一周之后离奇死亡,“干性溺死”这现象,家长们不能掉以轻心》的文章,吓坏了不少家长以及那些跃跃欲试跳入泳池的孩子们。 在文章中,一位4岁的美国小男孩因为在戏水过程中误吸了水,几天后就上吐下泻,并且肩膀痛,最终不幸离世,而在救治得出的结论是,这也为小朋友死于“干性溺死”。 在网络百科中,确实有不少关于“干性溺死”也叫作“二次溺水”的科学解释,然而专业医生从医学

日常医疗急救知识有哪些

一、入室后发现发生煤气中毒,该怎样正确处理? 家庭中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前者多见于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后者常见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气管道漏泄等。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主要采取: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 (1)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

溺水急救处理措施有哪些

一、报警:在场人员大声呼喊、报警。 二、他救:水性好者尽量脱去外衣、裤及鞋袜,迅速游至溺水者附近,从其后方前进,用左手握其右手或拖住头部用仰泳方式拖向岸边,也可从其背部抓住腋窝推出。不会游泳者切忌用手直接拉溺水者,而应在现场找一根竹竿或绳索,让他拽住再拖上岸,否则溺水者会把救护人员拖入水中。 三、自救:具体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努力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呼气浅而吸气深,稍浮于水面待救。也可憋住气尽量不吸气,以免呛水。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因举手反使人下沉。若因腓肠肌痉挛而致淹溺,立即呼救

溺水急救知识有哪些

1、将溺水者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使其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一侧,托起其下颌,捏住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

夏季溺水急救方法有哪些

夏天到了,很多人都喜欢在清凉的河水或湖水中躲避夏季的炎热。然而,每到这个时候,溺水事件却频频发生,更让人遗憾的是,许多人因为不知道该如何自救和互救,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为此,本刊特约急救专家,教给大家正确的急救知识。 人淹没于水中,水与杂物充满呼吸道及肺泡,引起缺氧和窒息称为溺水或淹溺。由此造成呼吸、心搏停止而致死者称为淹死。 事实上,淹溺分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两大类。 干性淹溺是指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心脏可反射性

防溺水安全知识 溺水急救

如果在游泳时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 1、清楚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 2、将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 3、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起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 4、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该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克采取口对口或口对比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方法: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