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出生24小时没有小便 宝宝出生24小时没有小便怎么办

宝宝出生24小时没有小便 宝宝出生24小时没有小便怎么办

宝宝出生24小时没有小便,可能是是因为宝宝体内液体摄入量少,不足以排尿,这时宝妈要给宝宝多喂奶水或多喝些水,让宝宝体内的水分增加,大概1—2个小时后宝宝就会小便了。

宝宝出生24小时没有小便可采取方法一进行,但若新生儿超过36小时尚未排尿,给予口服糖水或静脉注射5%葡萄糖液,如经过上述处理后有尿排出,则是肾脏泌尿较晚。

如上述方法使用后宝宝仍无尿,则可能是肾缺如或尿路畸形,须进一步检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早产儿黄疸多久能退

一般情况下,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那么早产儿出现黄疸之后多久能退呢?

其实这也是要看宝宝出现的是什么黄疸,黄疸分为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以及生理性黄疸,其中病理性黄疸发病快,在宝宝出生24小时就要注意观察好宝宝期间出现的情况,而生理性黄疸3周左右就消退了。

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大多在出生后2~3日出现,第4~6日最明显,足月儿多在生后7~10日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消退。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除黄疸外,小儿全身健康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大小便颜色正常。

新生儿便秘是病吗

宝宝不排胎便

刚出生的新生儿一直没有排便,可急坏了爸爸妈妈。宝宝会不会出什么问题了?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刚出生1 ~ 2 天就会排便,起初为黑绿色胎便,是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吞入羊水中的沉淀物积存而成的。喂食母乳后大便转为金黄色。如果宝宝出生24 小时内没有排出胎便,或仅排出少量胎便,有可能是胎便太黏稠堵塞直肠造成的。

该怎么做

尽早喂食母乳。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是最适合宝宝的食物。妈妈没有乳汁也可以喂配方奶粉。要让宝宝尽快吃到东西。你还可以轻轻按摩宝宝的小肚子,帮助他促进肠子蠕动,加速排便。

宝宝不排胎便超过72 个小时

新生儿超过72 小时仍不排便,或仅有少量胎便排出,那么肠道或肛门就有先天性异常的可能。

若同时还有腹胀、呕吐等症状,说明出现了肠梗阻。

该怎么做

必须立即就医,让医生做进一步检查来确诊。

宝宝几天才排便一次

一般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大便2 ~ 4 次,有的多达7 ~ 8 次,排出的大便为金黄色, 稠度均匀如膏状或糊状,偶尔稀薄而微呈绿色,有酸味但不臭。

喝奶粉的宝宝大便次数较少,每天在1 ~ 2 次,大便颜色淡黄或呈土灰色,质较干硬,条状,常带奶瓣,有明显臭味。

如果宝宝几天才大便一次,排便时小脸涨得红红的,似乎在屏气用力,排出的大便却并不干硬,仍然是软便或糊状便,你就不必担心。

宝宝出生7天怎么判断黄疸高低 宝宝出生7天如何尽快消退黄疸

勤喂奶有助于提高刚出生7天的宝宝体内的有益菌,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黄疸光疗机会,降低胆红素水平。

如出生24小时后测得黄疸指数>9 mmol/L,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添加葡萄糖水以增加刚出生的宝宝小便次数,以利于小便中胆红素的排泄。或者喂白开水也是可以的,建议2小时左右喂一次,每次20ml左右,以白开水最佳!

宝宝出生7天多进行游泳可以促进胃肠道激素和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食欲增加。而且游泳时活动消耗量较多肠蠕动加强,排便多,有利于胎粪的尽早排出,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

给刚出生的7天的宝宝进行抚触可促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增加婴儿的喂哺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促进胎粪排泄。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备注:抚触是用双手对刚出生的宝宝的各部位皮肤进行有次序的按摩,出生24小时后的宝宝,即可开始皮肤抚触。可在洗完澡、游泳后、午睡或晚上睡觉前、两次哺乳中间、宝宝不饥饿不烦躁时进行。

宝宝出生7天若黄疸偏高,家长们可多带宝宝到外面晒晒太阳,照射外面的紫外线,能够尽快帮助宝宝降低黄疸,建议最佳晒太阳的时间是早上9:00—9:30,下午4:00—4:30,每次时间20分钟,这段时间太阳相对温和,不会伤害宝宝皮肤。

怎么判断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宝宝是生理性黄疸怎么办

勤喂奶有助于提高刚出生的宝宝体内的有益菌,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生理性黄疸转变为病理性黄疸需要光疗的机会,降低胆红素水平。

如出生24小时后测得黄疸指数>9 mmol/L,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添加葡萄糖水以增加刚出生的宝宝小便次数,以利于小便中胆红素的排泄。或者喂白开水也是可以的,建议2小时左右喂一次,每次20ml左右,以白开水最佳!

宝宝出生后多进行游泳可以促进胃肠道激素和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食欲增加。而且游泳时活动消耗量较多肠蠕动加强,排便多,有利于胎粪的尽早排出,从而降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给刚出生的宝宝进行抚触可促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增加婴儿的喂哺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促进胎粪排泄。减少胆红素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帮助宝宝生理性黄疸的消退。

备注:抚触是用双手对刚出生的宝宝的各部位皮肤进行有次序的按摩,出生24小时后的宝宝,即可开始皮肤抚触。可在洗完澡、游泳后、午睡或晚上睡觉前、两次哺乳中间、宝宝不饥饿不烦躁时进行。

宝宝出生若生理性黄疸偏高,家长们可多带宝宝到外面晒晒太阳,照射外面的紫外线,能够尽快帮助宝宝降低黄疸,建议最佳晒太阳的时间是早上9:00—9:30,下午4:00—4:30,每次时间20分钟,这段时间太阳相对温和,不会伤害宝宝皮肤。

宝宝出生24小时没有小便 宝宝出生24小时的注意事项

宝宝出生后30分钟可抱至母亲处按需哺乳,提倡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时,首先试喂糖水约10ml,吸允及吞咽功能良好者,可给予配方奶,每3小时一次。

第一个24小时内需要接种的疫苗是卡介苗跟乙肝疫苗,卡介苗的作用是预防结核病,等到三个月后检查一下如果接种成功是可以终生免疫结核病了。

足月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排尿,12小时内开始排出黑绿色胎粪,3—4天转为黄绿色。如48小时未排尿,24小时未排便应及时就医。

家人们怀揣着兴奋迎来了宝宝的诞生,免不了盯着看、动手摸一摸、亲几口,捎带拍几张照片。这时家长们要注意刚出生的宝宝抵抗能力差、免疫力低,探望者如患有感冒、咳嗽者应少接近避免传染。

宝宝刚一出生,就会被剪掉脐带,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开始生活,宝爸宝妈们在护理宝宝时一定要注意做好脐带的消毒和防水工作哦。

宝宝出生后要做的5件事

1、出生后哭泣,是宝宝肺部要工作了

我们都知道,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声哭泣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宝宝宣告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更是表明了宝宝肺部呼吸系统功能的建立。

因为在宝宝出生之前,肺部功能尚未能运作,是靠着脐带传送妈妈养分生存。出生后,由于宝宝能自主接触到空气,心脏和肺部也随之开始循环运作,所以就有了第一声哭泣。

另外,如果宝宝出生后没有啼哭,医生会采用拍打足底的方法让宝宝发出哭泣声。

2、出生后半小时,妈妈喂奶要及时

都说母乳是宝宝出生后收到较为珍贵的礼物,所以出生后的半小时内,妈妈要及时给宝宝喂奶。也许,这一阶段妈妈可能只有一些初乳,但是让宝宝吃奶,不但能促进妈妈脑下垂体分泌催乳激素,增加乳汁的分泌;还能提升宝宝吮吸能力和增强抗体。

同时,妈妈还可利用按摩的手法,以此促进乳汁的分泌。

首先,用28摄氏度左右的水温敷;其次,用指腹采取揉或拍的手法,轻轻拍打乳房周围;最后,用手掌分别从四周到中间顺平,目的是将乳腺导管顺直。

3、出生后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别忘了

在宝宝出生24小时内,卡介苗和乙肝疫苗一定要及时接种。因为刚出生的宝宝失去了母体羊水的保护,正处于抵抗力低下时期,所以做好预防疾病措施十分重要。

另外,为宝宝接种卡介苗一般采用皮内注射法,目的是为了提高宝宝对结核病的抵抗能力;而接种乙肝疫苗则是按照“0/1/6”的时间进行接种。简单来说,是宝宝出生后1天内接种一针,满30-56天接着接种一针,6-8个月则再次接种一针。

4、宝宝出生24小时内排人生的“初便”

宝宝人生的“初便”,一般是在出生后的12小时开始。一开始,胎便会呈深黑、墨绿色的粘稠糊状,那是因为宝宝在母体子宫内吞食有关胎脂或是胎毛而形成的大便。

但随着喂食的不同,宝宝的胎便也会随之变化。一般来说,吃母乳的宝宝比吃奶粉的宝宝排便颜色会更接近金黄色,而吃奶粉的宝宝则会排出淡黄颜色或接近褐绿色的大便。

5、出生后3-14天内的脐带脱落需注意

众所周知,刚出生的宝宝脐带护理十分重要,若是处理不好极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影响宝宝健康。所以,在宝宝脐带脱落前,妈妈每天都需要给宝宝脐带进行清洁和消毒,但是在护理前一定要记得洗手,不然很容易感染宝宝脐部。

另外,为宝宝洗澡的时候,千万不要让脐带碰到水,尽量保持干燥清洁。

卡介苗复查是什么时候

卡介苗复查时间应该是在接种卡介苗3个月后,宝宝在出生24小时内就应该接种卡介苗,如果没有按时接种的话,也要在宝宝出生2个月内补种,如果超过3个月没有接种,就要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为阴性就可以补种。

不管宝宝是在何时接种了卡介苗,都应该在3个月后进行复查,以确保卡介苗已经成功接种上,如果没有成功的话,就需要复种。

宝宝没吃饱的9个重要信号

宝宝出生后,就开始张着小嘴嗷嗷待哺了。可是,母乳喂养的新妈妈因为看不见宝宝究竟吃了多少奶,总怀疑自己的奶水不足,宝宝没吃饱。因此,怎样通过观察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是需要新妈妈尽快掌握的。

宝宝吃饱了的4个信号

1、每天要吃8~12次母乳,每次吃完母乳后,妈妈至少有一侧乳房已排空。

2、在吃母乳时,宝宝会发出有节律的吸吮声,并伴有听得见的吞咽声音。

3、在宝宝出生后的头两天,至少排尿1~2次。从出生后第3天开始,每24小时排尿达到6~8次。

4、每24小时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多于1大汤匙。出生第3天后,每天可排软黄便达4(量多)~10(量少)次。

宝宝没吃饱的9个信号

1、出生3天后,每24小时排尿少于6次。

2、出生3天后,仍然排黑色、绿色或棕色大便。

3、出生后4天~4周,每天排便次数少于3~4次。

4、母乳喂养次数在24小时内少于8次。或者虽然喂养次数不少,但宝宝总是哭闹和不安。

5、宝宝表现得异常"乖",极少哭闹,连续睡眠超过4~6小时。

6、虽然妈妈的乳房能分泌母乳,但宝宝在吸吮时听不到吞咽的声音。

7、宝宝出生5天后,乳房仍不能很轻松地挤出乳汁。

8、大多数时候,宝宝在吃奶时,妈妈都会感觉到乳头疼痛,而且乳头充血明显(喂养前乳头较硬,喂养后也不变软)。

9、出生5天后,宝宝每天体重增长少于15~30克,生后10天,宝宝的体重还不能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

特别提醒:

1.不要一哭就喂

宝宝一出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需求,但表达各种需求的唯一方式就是哭。有些新妈妈认为宝宝一哭就是饿了,赶紧喂奶。其实,很多时候,宝宝是因为尿布湿了、需要爱抚、困了或不舒服而哭的。要先搞清楚宝宝究竟为什么哭,不能一哭就喂,否则很容易造成喂养过度。

2.给乳房足够的刺激

宝宝出生24小时后,最好每隔2~3小时进行母乳喂养一次。否则,妈妈的乳房得不到足够的刺激,会影响乳汁的分泌。

新生儿大便怎样才是正常的 出生后第一次大便

新生儿出生后,一般在12小时内开始排第一次大便,呈墨绿色,粘糊状,称为胎便,这是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肠道分泌物而形成的大便,一般3-4天后胎便可排尽。若宝宝出生24小时后,都不排便,应向医生请教,明确婴儿是否有消化道异常。

相关推荐

宝宝1周接种疫苗

1、乙肝疫苗(第一次):这周需要给宝宝接种第一次乙肝疫苗,第一针在新生宝宝出生后48小时内需要接种,此外,如果妈妈是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出生后应立即接种,这样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 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现有的肝硬化、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成功地预防

宝宝出生9天黄疸13高吗 宝宝出生9天黄疸13怎么治疗

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都可以使用光疗,可到有相关器械的正规医院进行光疗。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发热、腹泻等副作用,停光疗后可自行恢复。 当出生9天的宝宝血清总胆红素在13的时候,可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人工喂养,需要时加以光疗,以缓解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换血治疗可以换出血液中的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溶血症或早期胆红素脑病等的新生儿黄疸患儿。 如果是疾病等原因导致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那么找出具体疾病病因,有针对性的治疗疾病去除病因,病因消除后黄疸自然就会消退。 有需要的情

新生儿便秘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

大便是新生儿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从大便的情况能看出宝宝是否健康,所以可别小看了大便。不管拉得多还是拉得少,大便都牵动着新手父母的神经。 宝宝不排胎便 刚出生的新生儿一直没有排便,可急坏了爸爸妈妈。宝宝会不会出什么问题了?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刚出生1 ~ 2 天就会排便,起初为黑绿色胎便,是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吞入羊水中的沉淀物积存而成的。喂食母乳后大便转为金黄色。如果宝宝出生24 小时内没有排出胎便,或仅排出少量胎便,有可能是胎便太黏稠堵塞直肠造成的。 该怎么做 尽早喂食母乳。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是最适合宝

怎么判断黄疸严不严重 宝宝黄疸严重怎么

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都可以使用光疗,可到有相关器械的正规医院进行光疗。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发热、腹泻等副作用,停光疗后可自行恢复。 当血清总胆红素>257μmol/L(15 mg/dl),可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人工喂养,需要时加以光疗,以缓解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换血治疗可以换出血液中的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溶血症或早期胆红素脑病等的新生儿黄疸患儿。 如果是疾病等原因导致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那么找出具体疾病病因,有针对性的治疗疾病去除病因,病因消除后黄疸自然就会消退

宝宝出生三天黄疸偏高 宝宝出生三天黄疸偏高怎么

家庭疗法在宝宝出生后黄疸偏高,但不大严重,只有眼黄、脸黄,其他地方不黄的情况,属于生理性黄疸的病症,治疗效果非常好,而且对宝宝安全无副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1)勤喂奶 勤喂奶有助于提高刚出生宝宝体内的有益菌,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生理性黄疸转变为病理性黄疸需要光疗的机会,降低胆红素水平。 (2)添加糖水 如出生24小时后测得黄疸指数>9 mmol/L,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添加葡萄糖水以增加刚出生宝宝小便次数,以利于小便中胆红素的排泄。或者喂白开水也是可以的,建议2小时左右喂一次,每次20

宝宝出生17天了黄疸没有消怎么 第2步:针对严重程度治疗

(1)勤喂奶 勤喂奶有助于提高刚出生宝宝体内的有益菌,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生理性黄疸转变为病理性黄疸需要光疗的机会,降低胆红素水平。 (2)添加糖水 如出生24小时后测得黄疸指数>9 mmol/L,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添加葡萄糖水以增加刚出生宝宝小便次数,以利于小便中胆红素的排泄。或者喂白开水也是可以的,建议2小时左右喂一次,每次20ml左右,以白开水最佳! (3)游泳 宝宝出生后多进行游泳可以促进胃肠道激素和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食欲增加。而且游泳时活动消耗量较多肠蠕动加强,排便多,

宝宝出生一天了没有排小便 宝宝出生一天了没有排小便正常吗

宝宝出生一天了没有排小便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 一般宝宝在接产的过程中或出生后会立即排尿一次,虽然说正常情况下90%的新生儿会在出生24小时内排尿,但有的宝宝延至48小时排尿的,这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如新生儿超过48小时仍无尿,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的,家长需注意及时检查,方便对症治疗。

宝宝出生24小时都没有排尿,先天性尿道有问题吗

可能是先天性尿道有问题,但通常宝宝24小时没有尿首先考虑是宝宝吃的少,而不是疾病,如果宝宝出生48小时还没有排尿,家长们可通过相关检查确认宝宝是否有尿路畸形。

婴儿吐奶严重

新生儿吐奶的情况,妈妈要注意区分是生理性吐奶还是病理性吐奶。生理性吐奶数以正常情况,妈妈在喂奶时注意每次喂奶量不要过大,喂奶后先把宝宝竖起来,轻打背部;如果宝宝出生24小时就不停吐奶,量较多,多为病理性吐奶,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1、生理性吐奶 (1)妈妈在孕期的时候,要注意乳房保护,有奶头凹陷的妈妈,要逐渐把奶头提拉出来,以便于宝宝出生后吸奶。用奶瓶喂奶时,要注意橡皮奶头扎眼不要过大,防止宝宝吸奶过急、过冲。 (2)喂奶次数不宜过多,每次喂奶量不宜过大。 (3)喂奶前不要让宝宝过于哭闹。 (4)喂奶时要使

宝宝出生5天黄疸高怎么 抚触按摩

给刚出生5天的宝宝进行抚触可促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增加婴儿的喂哺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促进胎粪排泄。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备注:抚触是用双手对刚出生宝宝的各部位皮肤进行有次序的按摩,出生24小时后的宝宝,即可开始皮肤抚触。可在洗完澡、游泳后、午睡或晚上睡觉前、两次哺乳中间、宝宝不饥饿不烦躁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