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脂肪瘤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1目前临床上对于检查脂肪瘤的诊断并不是特别的困难,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我患者的的皮损特点以及组织病理特征即可诊断。在诊断脂肪瘤时通常需要进行病理诊断,排除恶性的可能性。
2通常患者还需要进行病理性的检查,一般脂肪瘤在切片后就会出现了但换色的迹象,并且脂肪,肿瘤由薄层纤维膜包裹成熟脂肪小叶而成,包膜菲薄、完整,脂肪细胞大小、形态一致,内有小梁分隔的脂肪小叶的形态。
3除此之外,患者还要进行染色体以及B超的检查,患者通过了B超检查后,就可以明确的判断到了肪瘤的位置、大小、质地、是实质性的还是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肿物的血液供应情况,血供丰富等情况。
脑脂肪瘤的检查
1.颅骨平片
典型的胼胝体脂肪瘤X线平片可见中线结构处“酒杯状”或“贝壳状”钙化影,这一典型征象可作为诊断颅内脂肪瘤的确诊依据。桥小脑角脂肪瘤有时可有内听道扩大及岩骨嵴缺损等。其X线断层片能清楚地显示脂肪瘤局部X线透过较多的透亮区。同时颅骨平片尚可显示合并的颅脑畸形,如颅骨发育不全、骨缺损等。
2.脑血管造影
颈内动脉造影时胼胝体脂肪瘤可呈现大脑前动脉迂曲扩张,有时两侧大脑前动脉合二为一,胼缘动脉胼周动脉也相应扩张,供应脂肪瘤的许多小分支成平行网状,大脑前动脉、胼缘动脉常被肿瘤包裹桥小脑角脂肪瘤,在脑血管造影上可见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迂曲扩张脑血管造影还可同时显示并存畸形,如胼胝体发育不全、脑积水及静脉引流异常等。
3.CT检查
脂肪瘤的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低密度区,CT值为-110--10Hu。其边缘清楚,低密度灶周围可有层状钙化。强化后低密度区不增强CT值无明显增加。低密度区直径多在2厘米左右。冠状扫描钙化层显示更清楚钙化灶以胼胝体脂肪瘤多见,其他部位的脂肪瘤钙化少见。有时亦可发现多发性脂肪瘤,特别是在侧脑室脉络丛附近,25%的胼胝体脂肪瘤病人在脉络丛可见第2个脂肪瘤。脂肪瘤的CT其他表现包括胼胝体发育不良、侧脑室分离、侧脑室脉络丛肿瘤等。
4.MRI检查
是诊断脂肪瘤最好的方法。T1加权像及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脂肪瘤壁上的钙化有时呈无信号影。
大脑半球间裂(胼胝体)脂肪瘤的MRI可显示:①位于中线几乎对称的脂肪肿块,占据半球间裂的局部区域,通常在胼胝体附近;②在胼胝体压部周围示不同程度的延展,经脉络裂到脉络丛,沿大脑裂分布;③37%~50%同时伴有胼胝体发育不良;④11%同时伴有皮下脂肪瘤;⑤包围半球间动脉使其形成梭状扩张;⑥脂肪瘤外周壳状钙化或其中含致密骨。
脂肪肉瘤的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肝脏原发性脂肪肉瘤肝功能受损害表现出现晚,酶学检查和AFP、CEA等肿瘤标志物阴性,患者往往以右上腹疼痛就诊发现,巨大肝脏后经影像学检查可以初步诊断,但明确诊断尚需肝脏活组织病理检查。
二、其它辅助检查方法:
1、B超检查 检查可见肝内巨大而均匀的强回声区。
2、CT检查 表现为边缘清晰的低密度区CT值小,可达-90Hu以上,是肝内肿瘤CT值最低的,注射造影剂后无增强反应。
3、MRI检查 T1T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区。
结肠脂肪瘤的检查
1.内镜检查
可见脂肪瘤呈黄色、质软的圆形肿块,黏膜下脂肪瘤较大时可突入肠腔,少数带蒂。活检可见黄色物流出。病理切片可见成熟的脂肪细胞和纤维细胞。
2.X线检查
X线可见光滑的肠腔内有带蒂的或广基的肿块,充盈缺损,形态可变,在钡剂灌肠时随外压或排空而改变形态。
脂肪瘤的检查方法
1.组织病理检查:肿瘤切面为淡黄色,肿瘤由薄层纤维膜包裹成熟脂肪小叶而成,包膜菲薄,完整,脂肪细胞大小,形态一致,内有小梁分隔的脂肪小叶,小叶间具有分支纤维组织和毛细血管,组织中血管不多,毛细血管分布不均,可混杂有少量散在泡沫细胞,有时亦可见灶性黏液变性,钙化,骨化,出血,坏死,液化或黄色瘤样变,纤维组织一般不多,若较多,则称为纤维脂肪瘤,较大脂肪瘤蒂扭转时,可因局部血流障碍,引起液化改变而呈囊肿样。
2.染色体检查:细胞遗传学方面研究示本病与12q,6p和13q染色体异常改变有关。
3.可以照B超:B超可以判它的位置,大小,质地,是实质性的还是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肿物的血液供应情况,血供丰富的,可能是恶性;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确判断它的边界,包膜是否完整,周围大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组织的关系。
脂肪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体表肿物一般不需穿刺检查,在皮下相对较深的肿物,可能凭手可能触及不准 可以照B超,B超可以判它的位置、大小 质地,是实质性的还是囊性的,如果照彩超 可直接看到肿物的血液供应情况,血供丰富的,可能是恶性;长在浅表位置的痣或粉瘤 不用做B超,脂肪瘤可以做B超检查。血管瘤相对较难处理,一般不能轻易手术 瘤内可能有丰富的血管,有的血管瘤没有明确的包膜,有的根部伸进肌肉 手术前一定要判断它的范围,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确判断它的边界 包膜是否完整,周围大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组织的关系。
脂肪瘤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1、组织病理检查
肿瘤切面为淡黄色,肿瘤由薄层纤维膜包裹成熟脂肪小叶而成,包膜菲薄、完整,脂肪细胞大小、形态一致,内有小梁分隔的脂肪小叶,小叶间具有分支纤维组织和毛细血管。组织中血管不多,毛细血管分布不均,可混杂有少量散在泡沫细胞,有时亦可见灶性黏液变性、钙化、骨化、出血、坏死、液化或黄色瘤样变。纤维组织一般不多,若较多,则称为纤维脂肪瘤。较大脂肪瘤蒂扭转时,可因局部血流障碍,引起液化改变而呈囊肿样。
2、染色体检查
细胞遗传学方面研究示本病与12q、6p和13q染色体异常改变有关。临床上染色体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染色体异常和诊断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染色体检查是用外周血在细胞生长刺激因子——植物凝集素(PHA)作用下经37℃,72小时培养,获得大量分裂细胞,然后加入秋水仙素使进行分裂的细胞停止于分裂中期,以便染色体的观察;再经低渗膨胀细胞,减少染色体间的相互缠绕和重叠,最后用甲醇和冰醋酸将细胞固定于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
3、做B超检查
B超可以判它的位置、大小,质地,是实质性的还是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肿物的血液供应情况,血供丰富的,可能是恶性;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确判断它的边界、包膜是否完整,周围大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组织的关系。
脂肪瘤吃些什么比较好
随着社会压力加重,人们工作负担加重,脂肪瘤也就成为我们肿瘤最大的敌人,因此对于上班族来说,针对脂肪瘤积极最好预防工作。
生活中患脂肪瘤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脂肪瘤的症状表现人们需着重了解,人们要注意了解脂肪瘤的治疗方法。但是也要注意脂肪瘤的常识问题,但是生活中的预防脂肪瘤方法有很多的,生活中脂肪瘤患者不要忽视脂肪瘤的预防方法。脂肪瘤患者要怎样饮食呢?
此类肿瘤好发于肩、背、臀部及大腿内侧,头部发病也常见。位于皮下组织内的脂肪瘤大小不一,大多呈扁圆形或分叶,分界清楚;边界分不清者要提防恶性脂肪瘤的可能。肿瘤质软有弹性注意与较大的囊肿区别,有的可有假性波动感。肿瘤不与表皮粘连,皮肤表面完全正常,基部较广泛。检查时以手紧压脂肪瘤基部,可见分叶形态。皮肤可出现“桔皮”状。肿瘤发展甚缓慢,大多对机体无严重不良影响,恶性变者甚少。
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多吃哪些食物,要少吃哪些食物呢?
1鸡蛋、鸭蛋的蛋清,每周可以吃3-4个,而蛋黄应属少吃食物。
2每日可吃250g的牛奶,但全脂奶粉、乳酪等奶制品应尽量避免服用。
3食用油每日限用20g,品种:花生油、菜子油、豆油、葵花子油、色拉油、调和油、香油芝麻油,避免食用:棕榈油、猪牛羊油、奶油、鸡鸭油和黄油。
4蔬菜和新鲜水果不需要加以限制。不可多吃加工的果汁和加糖果味的饮料。
5主食限于每日500g左右肥胖者应酌情减少,以米、面、杂粮为宜,还可吃些豆类,但限于每日30g或豆腐150g或豆腐干45g,应避免常吃油豆腐、豆腐泡、素什锦等。
脂肪瘤患者的日常饮食护理事项,脂肪瘤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脂肪瘤的症状也是很多的,人们应该注意了解和认识,脂肪瘤患者要及时医治,以免对病情造成严重的影响。
以上对于脂肪瘤做出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我们的脂肪瘤患者有帮助,同时针对脂肪瘤主要在于防治,不管你目前脂肪瘤的病情程度怎么样,任何的病都在于早治,这样才能减少脂肪瘤病情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脂肪瘤的检查
影像学检查:根据脂肪瘤发生的部位可选择超声检查等。
诊断该病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脂肪瘤应注意与肉瘤相鉴别,后者系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较常见,好发于大腿、臀部、腋窝深部和腹膜后。肿瘤无包膜,呈结节状,生长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