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药足疗可改善小儿便秘

中药足疗可改善小儿便秘

小儿便秘是指小儿大便干燥、坚硬、量少或排便困难而言,多由于摄入食物及水量不足,喂养不当,或突然改变饮食习惯等因素所致。王主任说,中医认为,燥热内结,肠胃积热,或热病伤阴,肠道津枯,或乳食积滞,结积中焦,或气血不足,肠道失于濡润等,均可引起大便秘结,当以通腑泻热,润肠通便为治。

王主任指出,足疗能增进腹肌运动和肠蠕动的功能,可增强便意,有利于排便。因此在临床上经常按摩涌泉穴治疗小儿便秘。而使用大黄等药物敷在涌泉穴上治疗也是一种外治的方法,患者可以尝试,但是如果有不适的话,应及时停止。

方1:生大黄、焦山楂各等量。将二药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儿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方2:生大黄、鸡内金各等量,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方3:大黄5~10克,研为细末,醋调为稀糊状,置伤湿止痛膏中心,贴双足心涌泉穴,10~15小时后取下,一般用药一次即效。可清热消积,导滞通便。

儿童保健 小儿便秘中医如何治疗

便秘是小儿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让父母担心不已。中医常将小儿便秘分为实热、阴虚、食积三种类型。现将各类型的症状特点及饮食原则介绍如下。

中药治疗便秘4妙方

1、小儿化食丹

消食导滞作用比较强,适合用于食积便秘。本药为小蜜丸,1岁以内每次服半丸,2~3岁每次服1丸,每日2次。

2、麻仁润肠丸

主要作用是润肠通便,适合用于阴虚便秘。本药为蜜丸,2~3岁每次服半丸,每日2次。

3、一捻金

具有泻热通便作用,适合用于实热便秘和食积便秘,排便作用发挥比较快。本药为散剂和胶囊两种剂型,服用起来比较方便。1岁以内每次服0.5~1.0克,2~3岁每次服1.5克,最好用蜂蜜水调服,每日2次。

4、保和丸

具有消食导滞作用,作用比较缓和,可以连续服用,适合于食积便秘,便秘程度不重的小儿。本药为小水丸,2~3岁每次服半袋,每日2次。

足疗法

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外治疗法疗效明显,且药源方便,作用平稳,副作用少,使用方便。现介绍几则足疗效方,供选用。

1、清热导滞:芒硝5克,研为细末,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处,每日1换,连续3~5天。

2、清热导滞,消积化食:生大黄、焦山楂各等量。将二药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儿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

3、清热消积,导滞通便:大黄5~10克,研为细末,醋调为稀糊状,置伤湿止痛膏中心,贴双足心涌泉穴,10~15小时后取下,-般用药一次即效。

改善便秘小秘诀

1.熟香蕉2.核桃3.柚子、葡萄柚:午晚饭后,吃半个或一个葡萄柚,吃到通便顺畅为止。4.地瓜饭地瓜,味甘性温,能滑肠通便,健胃益气。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能在肠中吸收水份增大粪便的体积,引起通便的作用。5.糙米糙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维生素B1、A、E、纤维素、钙、铁和磷等矿物质,其中丰富的纤维质有助排便。6.苹果苹果里的纤维,能使大便变得松软,便利排泄。另外苹果里的有机酸,能刺激肠子蠕动,有助排便。

​人流后足疗小心子宫大出血

“人流后洗脚洗不得?不就是洗个脚吗,我经常做足疗,泡个中药足浴,享受足疗服务一直是我的爱好”。表情痛苦的罗小姐一脸的茫然,不知道是该责备男友呢,还是该骂自己无知。

上周末罗小姐在医院做了人流手术,手术顺利,术后出血甚少,她形容对手术的印象是几乎没感觉。

男友对她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这几天除了每天陪她到医院打消炎针,顿顿上餐馆都为她点乌鸡汤补身子,医生交代的注意事项也都放在心上了,没碰冷水,没吃辛辣刺激之物,安心休养。唯独做了一件事,就是带罗小姐去了足疗中心“洗脚”(包括拔火罐),男友觉得足疗可让她放松心情,也是一番好意,可没想到,在隔天晚上罗小姐便开始腹痛,阴道大出血,伴有腹泻症状,于是急忙回到医院就诊。

足疗的保健功效的确很好,但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宜做,像罗小姐这样的情况是不能做足疗的,人流后子宫创伤尚未恢复,身体抵抗力较低,足底的经络按摩会刺激子宫,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严重的会引发宫腔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中药足疗治高血压

中药足疗治高血压

高血压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十分重要。中药足浴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操作等优点。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十分重要。中药足浴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具有使用方便、易于操作等优点。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脏器的功能衰竭,是现代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高血压病人可有头痛,头晕,颈部僵硬,心悸,耳鸣等症状尤其在劳累或情绪激动时易引起血压迅速升高。足疗对以上的病理症状有一定的作用。足疗又包括足底按摩和足药浴两个部分。

足底按摩降压法

底按摩又称为足部推拿,是指用适当的手法或借助适当的工具,对人体双足的病理反射区进行按摩刺激,起到保健、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对一些反射区的按摩,也会有显著的降压效果。

拇指用力旋转按压涌泉(足底人字沟顶点)、16号穴(内踝下凹陷处)、22号穴(足背第一、二趾间后1寸)、23号穴(拇趾后跖趾关节处)侠溪(足背外侧,第四,五趾间)[3],每穴3~5分钟;用拇指指甲端点掐侠溪穴3~5次后,再按压至阴(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6~10次。点掐时嘱患者深呼吸,按摩后在点掐部位可进行适当的搓揉,缓解点掐引起的疼痛。

在肾上腺(位于双脚脚掌第一跖骨与跖趾关节所形成的“人”字形交叉的稍外侧)大脑(双脚拇趾趾腹全部)、垂体(双脚拇趾趾腹中央部位)三处反射区,用中指弯曲后的第二指节缓慢重按5~6次,每个反射区约1分钟。在心(左脚脚掌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间)、肝脏(右脚脚掌第四、五跖骨间)、胆(右脚脚掌第三、四跖骨间,在肝脏反射区范围之内)、颈项(双脚拇趾根部内侧横纹尽头处)的反射区用掌跟作快速搓揉、摩擦。每个反射区1~2分钟。

用一手指按摩双脚的足三里(膝盖外侧凹陷下3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各1~2分钟;双手拇指指腹先点按再搓揉双脚足底的涌泉穴(足底人字沟顶点),搓揉的方法:视患者的年龄,如患者45岁,则顺时针搓揉45圈后,再逆时针搓揉45圈。

当血压突然升高,患者感到脖子僵硬时,将较僵硬同侧的脚放在另一条腿上,脚背向上,一手固定住脚掌,另一手掰开大拇趾作旋转运动,直到大拇趾感觉松弛,接着再换脚重复以上的动作,缓解颈项僵硬的而状态。用笔尖轻压降压穴(足底大拇趾趾关节横纹正中央)按压此处会让血压逐渐下降至平稳,避免中风的发生。足药浴疗降压 足药浴疗法是足浴疗法与药物治疗法的有机结合,药物通过足浴趁热从皮肤、穴位吸收,起到治疗作用,二者相辅相成,是治疗高血压的既实用又有效的方法

足疗治疗高血压病的配方

罗布麻叶15克、杜仲6克、牡蛎15克、夜交藤10克、吴茱萸10克

平肝潜阳,安神镇静。

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眩晕。

吴茱萸15克、黄柏15克、知母15克、生地黄15克、牛藤15克、生牡蛎50克。加水煎煮,去渣取液,待温后浸洗双足10分钟,每日1次,7~14日为一疗程。

清热燥湿,疏肝除烦

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出现眩晕、颜面红赤、口苦口干者。

磁石18克、石决明18克、桑枝6克、枳壳6克、当归6克、党参6克、黄芪6克、乌药6克、蔓荆子6克、白蒺藜6克、白芍6克、炒杜仲6克、牛膝6克、独活6克。前两味药先加水煎汤,再加其余12味共煎,去渣取液,洗浴双足,每日1次,每次约1小时,10日为一疗程。为保持水温,在洗浴过程中可适当添加热水。

镇肝熄风,柔肝补肾,益气养血。

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眩晕、麻木等。

方四:钩藤20克、冰片少许。将钩藤切碎,加少许冰片,入布包,放入盆内加温水浸泡备用。每日晨起和晚睡前各洗浴双足1次,每次30~45分钟,10日为一疗程。

功效:疏风清肝,熄风止痉。

桑树皮15克、桑叶15克、茺蔚子15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左右,去渣取液,凉至不烫足时洗泡双足30分钟,每日1次,洗毕睡觉。为保持水温,在洗浴过程中可适当添加热水。

疏风清肝,化瘀止痛。

高血压病等原因引起的头痛。

一说到足疗很多人都会想偏的,这也不能说我们的思想多么的不纯洁,只是现实的发展太过于偏激了。在这里我们要分享的是足疗也是能治疗高血压的,具体情况就在下面细细地解说。

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脚部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的终止点,踝关节以下就有六十多个穴位。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40度左右,太高太低都不好;水量以能没过脚踝部为好,双脚放热水中,加入适量精本草降压散,浸泡10到30分钟,然后用手按摩脚心。

除了足疗之外的,中医中还有一种气功是比较神秘的,而气功疗法也是能治疗高血压的。

一般取内养静功法,可以取坐姿或站姿。坐姿是坐于椅子上,双腿分开自然踏地,两手放于大腿上,手心向下,全身放松,心情怡静,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口唇轻闭,双目微合,调整鼻息。站姿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分与肩平,两膝微屈,两手抱球放于身前,全身放松意守丹田,调整呼吸。每次10到30分钟,每天1到2次。

足疗对高血压有治疗作用,是因为穴位的影响,而气功对高血压有治疗作用,是平心静气的结果,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情绪不激动血压也就不易升高。而如果高血压患者想通过足疗来进行治疗的话,不要在外面随意找家店,要去找正规的师傅进行治疗。

足疗的作用

随着高血压人群队伍的不断扩大,形形色色的降压药物也随之出现了,但是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影响了治疗效果。作为祖国的传统医学足部疗法对高血压有一定的疗效,足疗能改善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还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滞度,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足疗对防治高血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调整血压足疗能使全身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促进小静脉的回流,保持有效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小动脉痉挛状态足疗对以上症状有所改善,有显著的防治高血压作用,使血压恢复平稳。

降低血液粘滞度高血压患者由于外周血管阻力的增高,血压随之增高,而血液粘滞度也是构成外周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足疗能促进血液循环,通过热力作用,降低血液粘滞度,使血液流动朝正常状态转化。

促进新陈代谢足疗使全身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调节内分泌功能,调节体内水盐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对高血压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改善睡眠睡眠质量对于高血压的病人尤为重要,足疗可是下肢血流量增加。这种状况通过皮肤感受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是头部的血流量相对减少,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

运用足疗降压的注意事项

足部按摩每天1~2次持续3个月为一个疗程,3个月恢复正常后可改为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

足浴水温以40~45度为宜,每次30~40分钟,以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一般以20天为一疗程。

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疗,饭前足疗影响胃液的分泌,不利于消化,饭后足疗会使胃的血容量急剧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足疗的最佳时间为睡前半小时。足底按摩后不能用冷水洗脚,应穿上袜子保暖;足疗后应注意适量补水。

足疗中由于下肢血管扩张,会使血流量聚集在下肢,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等不适时应先暂停足疗。

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在足疗期间不能突然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足疗,逐渐减少用药量。严重高血压患者应以药物临床治疗为主,酌情辅以足疗;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宜采用足底按摩的方法。

小儿足疗

其中小儿中药足疗法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中药足疗法。小儿中药足浴法的来源及发展:小儿中药足浴法同其它药浴疗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行以汗”可见当时已提倡用沐浴疗法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药方》载有“婴儿病痫方,取雷尾三果治,以猪煎膏和之。

小婴儿以水半斗,大者以水一斗,三分和取一分置水中,挠以浴之。隋唐时期《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伤寒》治疗小儿各种疾病的浴儿、浴足十一首等等。宋代儿科医家钱已对本疗法用于儿科证治。清代吴尚先收集前人大量外治经验,一生采用外治法治疗疾病,成为真正的小儿中药足浴法的鼻祖。目前国内继承最系统的小儿中药足疗法为郑氏小儿中药足疗法,从晚清开始,经过郑氏红药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小儿中药足疗法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足疗,即热水洗脚,加之一些科学的脚部按摩。实践证明,足浴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可靠的自我保健方法。故我国民间素有“睡前一盆汤”的习惯做法,和“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除湿祛暑;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的说法。

小儿便秘用足疗

小儿便秘是指小儿大便干燥、坚硬、量少或排便困难而言,多由于摄入食物及水量不足,喂养不当,或突然改变饮食习惯等因素所致。中医认为,燥热内结,肠胃积热,或热病伤肠,肠道津枯,或乳食积滞,结积中焦,或气血不足,肠道失于濡润等,均可引起大便秘结,当以通腹泻热,润畅通便为治。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外治疗法疗效明显,且药源方便,作用平稳,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先介绍几种足疗效方,供选用。

1、大黄5-10克,研为粉末,用醋调为稀糊状,置伤湿止痛膏中心,贴双足心涌泉穴,10-15小时后取下,一般用药一次即见效。可清热消积,导滞通便。

2、芒硝5克,研为细末,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处,每日一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

3、生大黄、焦山楂各等量。将二药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十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儿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一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4、生大黄、鸡内金各等量,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包扎固定,每日一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小儿便秘吃什么好

想要改善小儿便秘的情况,首先要从宝宝的饮食入手,小儿便秘吃什么好呢?

1.在宝宝以奶水做主食时,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但开始吃副食品之后,就必须留意孩子每天喝的水量。婴幼儿一天喝水的量,要跟喝奶时摄取的量相当才足够,举例来说:宝宝的体重每增加一公斤,就要多喝80~100毫升的奶,因此8~9公斤的宝宝一天就要喝800~900毫升的水,总而言之,每天喝奶加上水的量必须足够。如果把宝宝不喜欢喝水,可以选择加滑肠食品,如橘子汁、红枣汁、白菜汁等。

2.正在断奶期内的婴儿便秘时,可增加辅食,除了高营养的蛋类、瘦肉、肝和鱼类外,还要增加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及粥类,如菠菜、油菜、白菜、芹菜以及香蕉、梨等。

3.五谷杂粮。大些的孩子便秘时,可增加一些五谷杂粮,如标准粉、薯类、玉米、大麦等,油脂类食物、凉开水也都有助于便秘预防治疗。对于4~5个月以上的婴儿,可适当增加辅食,最好将菠菜、卷心菜、青菜、荠菜等切碎,放入米粥内同煮,做成各种美味的菜粥给宝宝吃。此外,辅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可促进肠子肌肉张力的恢复,对通便很有帮助。

改善小儿便秘的食疗方推荐

柏仁芝麻粥

材料:柏子仁10克,芝麻15克,大米50克。

做法:将芝麻炒香研末备用,先将柏仁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芝麻,再煮一二沸即可,每日1剂,连续3-5天。

营养:可养阴润肠通便。适用于肠燥便秘。

猪肺粥

材料:猪肺100克,大米50克,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猪肺洗净,加清水适量煮至猪肺七成熟时,取出切丁,将大米淘净,加猪肺汤、猪肺丁及清水适量煮粥,待熟后,调入葱、姜、椒、盐、料酒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营养:可健肺补肺。适用于脾肺亏虚所致的咳嗽、气短、纳差、乏力、排便无力等。

酥蜜粥

材料:酥油、蜂蜜各3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大米淘净,煮粥,待熟时调入蜂蜜、酥油,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营养:可补益气血,润肠通便。适用于气血亏虚、肠燥便秘、大便干结难解。

芝麻杏仁糊

材料:芝麻、大米各90克,甜杏仁60克,当归1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前三味浸水后磨成糊状备用,当归水煎取汁,调入药糊、白糖,煮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5天。

营养:可养血润燥。适用于血虚便秘。

小儿便秘用足疗

中医认为,燥热内结,肠胃积热,或热病伤肠,肠道津枯,或乳食积滞,结积中焦,或气血不足,肠道失于濡润等,均可引起大便秘结,当以通腹泻热,润畅通便为治。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外治疗法疗效明显,且药源方便,作用平稳,副作用小,使用方便。先介绍几种足疗效方,供选用。

1、大黄5-10克,研为粉末,用醋调为稀糊状,置伤湿止痛膏中心,贴双足心涌泉穴,10-15小时后取下,一般用药一次即见效。可清热消积,导滞通便。

2、芒硝5克,研为细末,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处,每日一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

3、生大黄、焦山楂各等量。将二药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十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儿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一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4、生大黄、鸡内金各等量,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包扎固定,每日一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宝宝便秘别急着用开塞露

哪些原因会造成宝宝便秘?

1.功能性便秘:与饮食关系最为密切。小儿饮食过细,纤维素摄入不足,或高蛋白摄入过量,甚至饮食量不足,都容易引起小儿便秘。

2.排便不规律,缺乏排便锻炼:由于排便时间不规律且缺乏相关训练,没有形成排便反射,有时虽有排便的感觉,但由于贪玩或其他事情干扰,宝宝可能会有意识地抑制便意,时间一长,肠内排便反射的敏感度降低,大便堆积于肠内,水分被吸收,大便变得干燥,因而不易排出,就形成了所谓的习惯性便秘。

3.先天性疾病:某些先天性疾病,如肠狭窄、肠梗阻、直肠或肛门狭窄、幽门痉挛、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等原因均可引起小儿便秘,这些疾病必须到医院进行专业诊断、治疗。

4.外界刺激:比如生活环境的改变,或者因肛周病变(如肛裂)引起排便疼痛而使孩子惧怕排便,这些都可能导致宝宝出现短期的便秘。

如果家长进行饮食调整、排便锻炼后,依然无法改善小儿的便秘问题,最好带孩子到医院进行钡灌肠、肛门直肠测压等检查。排除肛门肠道病理性异常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治疗。此外,家长不要孩子一便秘就使用开塞露等通便,一旦养成习惯,正常的“排便反射”消失,孩子便秘就更难纠正。

相关推荐

喝米汤能治疗小儿便秘

1、如果小儿便秘的情况不是很严重以采用喝米汤的方法进行治疗:解决这种便秘并不困难,吃奶的婴儿便秘时,加滑肠食品,只要每天给婴儿喂点米汤就以了(当然必须沥去米汤中的饭粒),也用薏米少许煎水来喂哺。橘子汁、红枣汁、白菜汁也是不错的选择。 而断奶期内的婴儿便秘,增加辅食,除了高营养的蛋类、瘦肉、肝和鱼类外,还要增加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及粥类,如菠菜、油菜、白菜、芹菜以及香蕉、梨等。营养别偏向中高营养的肉蛋类,而忽略了蔬菜类。 2、如果小儿便秘的症状严重就要采用药物通便:幼婴儿若数日未解便,大便干结,

足疗按摩步骤

足疗按摩步骤,足疗分为热水足浴法、足部按摩法和中药足疗法,双脚分布有60多个穴位,多刺激这些穴位,能促进血液循环,能促进新陈代谢,谓是好处多多,下面看下足疗按摩步骤: 足疗按摩步骤 一、含苞未放:把脚擦干,之后涂抹润肤油。 二、金鱼摆尾:双手横向拍打双脚外侧,起到放松小腿肌肉的作用。 三、隔墙有耳:双手握住一只脚,向内稍用力挤压。 四、仙鹤展翅:双手在脚背处上下搓热整个脚部,起到循环血液的作用。 五、细水长流:点住脚心轻压,有助于身体排泄废物。 六、蜻蜓点水:轻刮大脚趾,能够改善头痛头晕,有助睡眠。 七

卷腹改善便秘吗 其他改善便秘的运动

便秘人群除了做卷腹以外,还以通过以下的运动来进行改善。 呼吸分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两种。我们平时的呼吸方式就是胸式呼吸,吸气时胸部鼓起,呼气时胸部收缩。腹式呼吸则是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气体交换量大,胸部不会发生变化,并且以使肠道的蠕动更为活跃,对便秘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久坐少动,缺乏运动导致的便秘,步行是非常不错的锻炼方式。便秘患者以每天步行半小时,步行时以尽量加大腰和胯部的转动。像模特一样走猫步,这能起到对腹腔按摩的作用,能够加强内脏,特别是胃肠的蠕动,促进营养的吸收和废弃物

小儿便秘怎么办

小儿便秘或者便便困难不难解决,应该注意增加水分的摄入,让小儿养成喝水的习惯。训练小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选择一个较固定的时间让其排便,最容易建立规律。三个月以上的婴儿即开始训练,清晨喂奶后或晚上喂奶后,即让小儿排便,连续按时执行半至一个月即养成习惯。养成后不要随意改动时间。 另外,还以采取下面两种措施帮助宝宝排便: 1、按摩 只要手掌向下,平放在宝宝脐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这样能加快肠道蠕动进而促进排便,并有助于消化。 2、开塞露 让宝宝侧卧,将开塞露的尖端封口剪开,管口一定要光滑,以免刺伤

新生儿便秘怎么办

小儿便秘有原发病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治疗单纯性便秘的根本应放在改善饮食内容,多补充水分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谷物、蔬菜等),同时养成排便习惯,药物治疗只在必要时临时使用。 1、母乳喂养婴儿的饮食矫正:母乳喂养婴儿较少发生便秘,如果发生,除喂母乳外,加用润肠辅食,如新鲜蔬菜汁及水果汁。 2、人工喂养婴儿的饮食矫正:人工喂养儿较易便秘,但如合理加糖及辅食避免便秘。 3、训练习惯:排大便是条件反射性运动,小儿经过训练能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小儿便秘的治疗方法除了以上介绍外,还有很多治疗方法

咳嗽老不好怎么办 足疗疗法

如果是长期咳嗽的人以选择用中药足疗泡脚的方式开帮助宣肺气帮助缓解长期咳嗽带来的不适。 配方:鱼腥草90克,麻黄、细辛各30克。 用法:将鱼腥草、麻黄、细辛加入清水中煮沸10分钟之后将药液倒入洗脚盆中浸泡双足即

治疗小儿便秘中药妙方

中药治疗便秘4妙方 1、一捻金 具有泻热通便作用,适合用于实热便秘和食积便秘,排便作用发挥比较快。本药为散剂和胶囊两种剂型,服用起来比较方便。1岁以内每次服0.5~1.0克,2~3岁每次服1.5克,最好用蜂蜜水调服,每日2次。 2、小儿化食丹 消食导滞作用比较强,适合用于食积便秘。本药为小蜜丸,1岁以内每次服半丸,2~3岁每次服1丸,每日2次。 3、保和丸 具有消食导滞作用,作用比较缓和,以连续服用,适合于食积便秘,便秘程度不重的小儿。本药为小水丸,2~3岁每次服半袋,每日2次。 4、麻仁润肠丸 主要作

足疗的十大好处

1、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2、防治神经衰弱和失眠,每晚中药泡脚华佗足疗以加强神经系统锻炼,促进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改善睡眠效果。 3、防治高血压。中药泡脚华佗足疗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及内分泌系统,气血畅通了,血压就平稳了。 4、防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泡脚华佗足疗,能加强血液循环,通络活血,祛寒消炎,对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理疗效果。 5、防治腿脚麻木。通过中药泡脚,华佗足疗以激活腿神经末稍,使神经系统上下贯通,消除腿脚麻木。 6、防治糖尿病。中药泡脚华佗足疗以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胰岛细胞恢复功

足疗保健好处多

一、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二、防治神经衰弱和失眠,每晚中药泡脚华佗足疗以加强神经系统锻炼,促进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改善睡眠效果。 三、防治高血压。中药泡脚华佗足疗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及内分泌系统,气血畅通了,血压就平稳了。 四、防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泡脚华佗足疗,能加强血液循环,通络活血,祛寒消炎,对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理疗效果。 五、防治腿脚麻木。通过中药泡脚,华佗足疗以激活腿神经末稍,使神经系统上下贯通,消除腿脚麻木。 六、防治糖尿病。中药泡脚华佗足疗以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胰岛细胞恢复功能

小孩腹胀便秘怎么办才好

中医认为腹胀之病因以食积停滞、湿阻脾胃、肝胃气滞以及脾胃气虚较为多见,小儿腹胀以是生理性的,也以是病理性的。 小儿便秘引起腹胀,严重者常伴有腹部疼痛,较小的婴幼儿多表现为哭闹、拒食等伴随症状。,那么,小儿腹胀便秘怎么办? 绝大多数的婴儿便秘都是功能性的。但小儿在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的便秘的原因,尤其是伴有腹胀的小儿便秘患者,建议及时寻求中医师的帮助进行诊疗,常见疾病有肛门、肠道闭锁或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蛔虫性肠梗阻等。 中医提醒:便秘对宝宝健康的影响确实不容小觑,在临床上如果孩子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