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秃中医治疗的4个注意事项
斑秃中医治疗的4个注意事项
1、化瘀通络法在斑秃治疗中的应用
有文献报道中医辨证各型斑秃均存在络脉不畅,局部微循环障碍,尤其是中医辨证为血热生风、瘀血阻窍等实证的患者,其血液流变学与正常参照组相比差异更为显着,所以本病治疗在辨证分型论治的基础上,应注意活血通络药的配伍应用,血热型选择配伍赤芍、丹皮、丹参等,血虚型选择配伍川芎、鸡血藤、红花等,血瘀型病程较久,可配伍全蝎、水蛭等虫类通络药。
2、风药在斑秃治疗中的应用
西医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中医称本病“油风”,笔者临床观察适当配伍祛风药可提高疗效,血虚型选择配伍天麻、羌活、木瓜等;血热型选择配伍蝉衣、白蒺藜、桑叶等;血瘀型配伍白芷、全蝎等。
3、注意情志和睡眠的调理
精神因素被认为是斑秃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少病例发病前有神经精神创伤,如长期焦虑、悲伤、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现象,在治疗中,这些精神症状会加剧,并可使病情加重。所以在本病治疗中,尤其是早期注意用药物调理患者的情志和睡眠,并多与患者沟通,解除对本病的忧虑,提醒患者注意休息,利于本病的治疗。
4、注意区别假性斑秃
假性斑秃可能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独立疾病,也可能是继发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限局性硬皮病、秃发性毛囊炎等疾病引起的头皮萎缩性瘢痕的毛发病。假性斑秃经过数月至数年后停滞进展,故一般不会成为全秃,但脱发为不可逆性。假性脱发处的头皮表面光滑发亮,萎缩如薄纸,略凹陷,毛囊口不清楚,脱发区边沿的头发不松动。斑秃则局部头皮外观正常,没有萎缩,毛囊口清楚,脱发边沿的头发松动,易拔脱。
斑秃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斑秃的治疗误区一、没把斑秃当成一种病
有些患者没把男性型斑秃当成一种疾病。其实,现代医学认为,男性型斑秃(秃顶)并非生理现象,是由于在遗传基础上发生头皮双氢睾酮异常升高等作用所致。
斑秃的治疗误区二、担心药物影响性功能
有些患者认为治疗斑秃的药物会影响性功能。专家指出,长期服用二型5a还原酶抑制剂的患者还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在调查的1000多例患者中,只有极个别人出现性欲降低,但均为暂时性,且随着继续服药而恢复,更不会影响生育。
斑秃的治疗误区三、认为斑秃是肾虚
不少男性斑秃患者以为斑秃就是肾虚,他们通常发现斑秃严重就拼命花钱买一些补肾药。肾虚引起斑秃,是中医的一种辨证,但斑秃并不都是肾虚,一味吃补品并没有帮助,一定要经医生诊断分辨,确定病因后对症下药。
斑秃的治疗误区四、自己买药治
有些人为了图方便或听信了一些广告的宣传就乱买药自己治疗。有些药并不能起治疗作用,结果拖延了治疗时机,让斑秃进一步加深。目前还没有能完全治愈斑秃的药物,但如果能及时治疗,可令斑秃的严重程度大大减轻。
远离斑秃的治疗误区,做好斑秃治疗工作。
斑秃是怎么回事
斑秃是脱发的一沖,特征是头发呈片状脱落,民间俗称“鬼剃头”。中医认为血 虚生风,发失滋荣就会致斑秃。中医有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故大凡脱发 治疗以养肝补肾,养血,活血为主。
斑秃多长时间能长头发
一般经过治疗以后斑秃就是3到4个月痊愈,开始长头发。但是难度比较大的可能几年都治不好。
针对斑秃多长时间能好的问题应该针对于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通常不同的治疗斑秃的方法,斑秃多长时间能好也会有很大的一个区别,因此,不能够确定。并且斑秃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都会有所不同。
有些斑秃病人的秃发斑较小,片数也只有1-2片,在几周内即停止扩大,周边部的头发长得很牢固,没有毛发松动症状。这是好转的现象,很快光滑秃斑上出现纤细浅色毳毛,逐渐变黑变粗变密而头发恢复正常。斑秃痊愈后常可复发。有的患者几个月后复发,也有几年后又复发。有的病人只复发1次,有的复发多次。斑秃的复发没有规律,有的患者要5年后才复发。各类型斑秃均可能复发,复发间隔时间不一,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精神负担。
斑秃患者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避免急于求成的心理,越是着急,往往治疗周期越长。摆正心态,注意休息和饮食,这才是辅助治疗的好方法。如果想要选择偏方治疗斑秃一定要先征得医生的同意,避免上当受骗。
喝酒也能治斑秃
饮酒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应该说是非常熟悉的,尤其是在酒吧横行的这个年代,一般人都是会喝酒的。喝酒其实对于我们的身体是有一定的益处的,当然这只是在适当饮酒的情况之下,如果大量饮酒就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的。下面就来说说喝酒也可以治斑秃这个问题。
斑秃治疗最快的方法
绝大多数的斑秃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因为心理因素以及饮食起居原因很难治愈。斑秃是有可能复发的,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只要去除精神因素,斑秃是可以治愈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酒疗治斑秃的方法。
骨碎补酒
斑秃酒疗方之骨碎补酒。
配方:鲜骨碎补30g,洋金花9g,侧柏叶9g,丹参20g,优质白酒500m1。
制作:我们首先把鲜骨敲碎,再与洋金花、侧柏叶碾碎放入白酒内浸泡,浸泡一周左右以便备用。
用法:外涂患处,每日4—5次,16天为1疗程。
功效:补肾通络,和血生发。
用途:适用于斑秃等症。
闹羊花骨碎补酒
配方:我们首先要准备闹羊花和骨碎补各15克左右,花椒少许,白酒200毫升左右。
制作:将闹羊花、骨碎补、花椒碾粗末故人盛白酒容器内,密封瓶口,浸泡7天,弃渣取酒,备用。
斑秃酒疗方之闹羊花骨碎补酒。
用法:外涂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15天为1疗程。
功效:解毒,杀虫,生发。
用途:适用于斑秃等症。
侧柏酒
配方:鲜侧柏叶35g, 50%酒精100m1。
制作:将鲜侧柏叶切碎放入盛有白酒容器内浸泡,7天后弃渣取酒静置,取中上层深绿色药液,备用。
用法:外涂患处,每日3—4次。
功效:生发养发。
应用适用于斑秃。
白芷酒
斑秃酒疗方之白芷酒。
配方:白芷15g,75%酒精100m1。
制作:将白芷碾成粗末,浸泡于置酒精容器内7天,弃渣取酒液,备用。
用法:外涂患处,每日早中晚各1次
功效:温通气血,调和营卫。
应用:适用于斑秃。
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小孩得斑秃与惊吓有关系,但应到医院检查一下有没有其他疾病,如果没有其他疾病,可以吃一些补肾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核桃等。有的小孩在后脑勺有一圈脱发,这也是斑秃的一种表现,是斑秃的一种特殊类型,中医认为是脾虚的表现,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具体的调理。
斑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精神因素:因为部分病人在出现斑秃及斑秃加重前,常有紧张、惊恐、抑郁、劳累等精神因素,故有此学说。
(2)遗传过敏性因素:此种斑秃的原因又称异位性,其含义是: 1、有容易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2、对异种蛋白(指鱼、虾、牛奶、鸡蛋等)过敏;3、血清中反应素(1克E)升高;4、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在日本,斑秃中属遗传过敏者占10%;在美国,斑秃儿童有湿疹或哮喘,或二者皆有的占18%,成人为9%,全秃儿童占23%,荷兰将阳性皮肤实验和遗传过敏家族史作为诊断依据,遗传过敏型占52.4%并且,有学者认为有遗传过敏表现者愈后欠佳。所有这些,均支持该学说。
(3) 自身免疫性因素:患者常伴有一种或几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也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4)遗传因素:约10%~20%的病人有家庭史;而Down综合症等遗传疾病中斑秃发生率增高。总之导致斑秃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在进行治疗时,务必要根据斑秃的原因选择最佳治疗方法,从而保证最终的治疗效果。
中医怎么治疗斑秃
中医治疗斑秃的方案包括内服药(自拟补肾汤等)、外治药(生发酊等)和针灸治疗(穴位注射)等。
(一)内服验方
1、自拟补肾汤
五味子、菟丝子各10克,仙茅、仙灵脾、枸杞、白藓皮各12克,黑故脂24克,淡大云、锁阳、何首乌、巴戟、黄精、蒲公英各15克,甘草6克,治疗斑秃3例,2例痊愈,1例复发。
2、七宝生发汤加减
何首乌、菟丝子、补骨脂、枸杞子各30克,怀牛膝、茯苓各25克,当归20克,每日一剂。乏力加五味子30克;气虚加黄芪30克,党参25克;血瘀加丹参30克;舌质深红加丹皮、栀子、生地黄各30克;舌质淡红加熟地黄、白芍、黄芪各30克。共治疗166例,结果治愈163例,3例无效。治愈后3年以上又复发为9例
3、荣颜生发汤加减
生熟地、当归各15克,赤白芍、桑叶、菟丝子各12克,何首乌30克,天麻10克。气血两亏,面色无华,头晕乏力,失眠纳差者加党参、黄芪、阿胶、白术、茯苓神;肝肾不足,腰膝酸软者加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气滞血瘀者加川芎、红花、桃仁、丹皮;火盛血热加黄芩、连翘。同时运用外用药:旱莲草、侧柏叶各60克,红花30克,干姜20克,75%酒精适量,浸泡10天后,每日用药液外搽2~3次,23例中痊愈15例,好转8例。
4、生发饮内服配合生发液外用
生发饮:熟地、何首乌、元参、黑芝麻各30克,山药、白芍各20克,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当归、补骨脂各15克,五味子10克。口渴、心烦、失眠等加生地20克;腰膝酸软较甚者,加川断、寄生、狗脊各15克;大便溏薄,四肢乏力者加党参、白术、云苓各15克。外用液为硫磺、补骨脂、生姜丝各60克,辣椒(碎)3个,铁锈末90克,上药物放入广口瓶中加白酒500ml,密封瓶口7天,7天后过滤即成生发液,同时涂擦斑秃区。每日2~3次,结果50例中42例痊愈,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5、生发汤内服配合斑蝥酒外涂
生发汤:生地、熟地、枸杞子、制首乌各20克,旱莲草、女贞子、天麻、白蒺藜、侧柏叶、菟丝子各10克,川芎、菊花各6克。失眠多梦加酸枣仁、夜交藤;头皮痒加苦参、地肤子。外用斑蝥酒运用斑蝥8只,毛姜、冬虫夏草各15克,浸入200ml白酒中,半月后外用。结果,经过内服外用的治疗,32例全部有效,疗程最短1个月,最长4个月。
(二)外治疗法
1、生发酊
毛姜3克,辣椒粉4.7克,斑蝥0.3克,松针0.76克,水杨酸0.94g,混匀,用75%酒精150g浸泡4天后,取上层清液外用。若患者头皮干燥,加3~5%甘油适量调匀,以棉签蘸取药液外搽脱发处,每日2次,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110例,结果治愈82例,显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55%。
2、云南白药酊
将药涂于患部,每日3次,涂搽后在秃发局部作适当按摩,每隔15天观察1次,治疗3个月后判断疗效。治疗60例,结果痊愈28例,显效30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
3、复方丹参注射液局部封闭
用5ml注射器及6号针头,根据斑秃常见皮肤病性病现代治疗学面积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2~4ml,常规消毒,从脱发部位中心进针,刺人皮下,然后沿皮下向四周刺,慢慢注入药物,注射完毕后,用干棉球轻压局部片刻,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间程休息4天。结果治疗5例患者,1个疗程治愈3例,2个疗程治者2例。
(三)针刺疗法
1、穴位注射:取头维、百会、风池、通天穴,每穴注射三磷酸腺苷5~lOmg,隔日1次,10次一疗程。
2、梅花针叩击:先用梅花针叩击,至头皮潮红或微出血。外涂乌发生发酊,并加照神灯的15~20分钟,1~3日治疗1次。
大多数斑秃有自愈倾向,数月后可望长出新发,也有在数年后才得以完全恢复的;少数病例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全秃,尤其是儿童期发病的,康复更加困难,治疗过长。
斑秃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根据中医区分类型把斑秃大致有血虚风燥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患者可根据医生辩证以安神、养血、祛风、补益为原则,内服四物汤,加用安神药,如枸杞子、桑椹子、合欢皮、酸枣仁、朱茯苓为基础方,气滞血瘀者用逍遥散合通窍活血汤加减,肝肾不足者用七宝美髯丹加减。此外,还有几款民间偏方。
斑秃治疗小偏方1
药材:红花、枸杞子、何首乌、桑白皮、川芎等。
功效:由红花、枸杞子、何首乌、桑白皮、川芎等为原料提取而成。刺激神经丛并促使恢复正常,从而达到血管舒缩正常。营养毛囊并激活毛囊,毛囊从休眠状态渐渐恢复正常工作。在双重作用下,突发灵同时清除毛孔中的代谢物,并露出清晰毛孔,新发会慢慢长出,逐渐变成和正常头发一样的黑发。在施药过程中,经过几次涂抹后,能看到毛囊呈现出来。
斑秃治疗小偏方2
药材:何首乌,枸杞,黄精,黄芪,淫羊藿,丹参。
斑秃治疗小偏方3
药材:熟干地黄2000克,杏仁50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诃黎勒皮250克。
制法:将药捣研为末,人杏仁令匀,炼蜜和调,用杵捣200-300下,做成梧桐子大丸药。每眼用温水送下刃粒,饭前服,渐加至40粒为度,忌生葱、萝卜、大蒜。
好了,小编已经介绍了斑秃的中医治疗方法。对我们来说头发不仅仅是为了更加的美观,还有在炎热的夏季能帮助我们抵抗紫外线。对于那些经常掉发很严重的朋友来说一定要注意了,不要忽视这些,早点找到治疗方法,以免后果更加的严重哦。
宝宝的乳牙生长从什么时候开始
小儿出生时虽然口腔内没有牙齿,但在颂骨内已经有了牙胚。到了一定时间,从牙根表面就长出牙了。牙齿从颂骨内长出来的过程,医学上叫做牙齿的“萌出”,也就是俗说的长牙。牙齿萌出有一定顺序,有个大约时间。
如出生后6一8个月,乳牙下切牙开始萌出,到两岁至两岁半,20个乳牙就可长齐,由于每个小儿的发育情况不同,有的可能早些,有的可能晚些。如果超过10个月还不见牙齿萌出,就应当请检查究竟有什么问题。如小儿患何楼病、重度营养不良、先天骨铬发育障碍等,影响牙齿的钙化,萌出时间就晚些。
乳牙萌出时间顺序如下:
乳牙名称 个数 萌出时月龄 牙总数
下中切牙 2个 5—7个月 2
上 切 牙 4个 6—11个月 8
下侧切牙 2个 6—11个月 8
第一乳磨牙 4个 10—16月 12
尖 牙 4个 18—24月 16
第二乳磨牙 4个 20—30月 20
宝宝的乳牙生长是一个漫长的时间,从下切牙开始萌出算起,大约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牙齿才能长全。不同部位的牙齿出现是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和固定的时间的,掌握好这个时间表,你就能发现宝宝的乳牙生长是否正常。当然,这个时间表只是一个参考,由于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不同,在时间上可能有少量的提前或延后,但如果超过了十个月,乳牙还没有萌出,那就必须进行检查了。看看到底是营养不足所造成的,还是先天骨骼发育存在障碍。
短期压力大更容易招来斑秃
头发是气血的衍生,为什么小孩子头发乌黑,因为他们气血旺盛。如果气血不足,头发得不到滋养,就会成片脱落。当人太专注于某项事务时,气血淤积肝脾。中医认为肝脾主情志,情绪不好会影响肝脾健康,而皮肤、毛发得不到气血的滋养便易脱落。
从医生那里得知,近来,看皮肤科看病的几位得斑秃的年轻白领有个共同特征——刚从外地来,水土不服,不习惯城市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小年轻想尽早做出成绩,给自己太大压力,干扰了体内神经,导致包括斑秃在内各种疾病。
治疗因情绪问题引起的斑秃,中医一般需两个月左右。中医讲究养治结合,建议有斑秃烦恼的病人要注意饮食,多吃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物,不要吃葱、蒜、辣椒等刺激性的东西,烟酒少碰,尤其小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