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医师 中医医师证分两种
中医针灸医师 中医医师证分两种
想要从事中医针灸方面的工作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取得执业针灸医师资格证,第二种是取得职业医师证。一字之差,却千差万别。
针灸减肥有副作用吗 警惕感染
中医针灸用来针刺的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次性的,另外一种是非一次性的针。对于一次性针,如果针灸医师没有严格按照“一人一穴一针”的原则来施针,医疗机构又没有必要的消毒仪器进行消毒,极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对于非一次性针灸的针,没扎过一个穴位拔出以后都应该先浸泡再高温消毒,如果这两者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环都会造成感染的危险。
针灸减肥本身的确没有毒副作用,也不容易反弹,但是在针灸过程中如果医师水平一般一般,医疗消毒设施不全,一些副作用也会悄悄随之而来,所以各位一定要谨慎,选择正规的减肥医疗机构哇。
中医针灸减肥要分人
现在的人们对于自己的身材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减肥瘦身也就成了几乎是每个人的需求,尤其是女性更为重要,而人们在选择减肥产品或者减肥方法的同时,近些年又趋向于针灸减肥,但人们对于针灸减肥并不是很了解,总是盲目的去美容机构采取针灸减肥计划,其实针灸减肥亦应该根据个人体质来进行制定。
中医针灸减肥分人
其实,并不是所有肥胖都适合用针灸治疗。一般来说,针灸主要适用于单纯性肥胖,对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肥胖,应从治疗原发病入手。
每人的虚实寒热不同,体现出的肥胖状态也各有特点,针灸对胃肠积热、脾胃虚寒等类型效果较好。每周最少应间隔治疗3次,治疗期间不要求节食。女性计划怀孕、月经期间不宜针灸。由于人体对体重的变化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减肥不能过快、过猛。
节食能快速减肥,但长期单纯节食不但难以坚持,还将导致人体内环境紊乱,引起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是不健康的减肥方式,不建议使用。有些患者在针灸减肥期间,减少进餐次数,或以水果、蔬菜替代正餐,往往体重下降很快,停止治疗、恢复正常饮食后,必然会出现反弹。
同时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通过针灸治疗后出现晕针、过敏等问题,应及时停止治疗,并咨询医生。
针灸减肥的细则
针灸减肥适合的人群。针灸适合浮肿虚胖、松软脂肪的肥胖者,并不是适合任何体质的人。针灸是刺激局部穴位,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脂肪燃烧。适合脂肪松软、形状较大的人群。而肌肉型肥胖以及脂肪比较硬小的人群,针灸调理的效果并不理想。有一部分女生虽然吃得少,但也瘦不下来,很可能是因为循环代谢功能差,或者是脾胃虚寒引起虚胖。就可以通过针灸来减重了。针灸过程中通常都是由十几个主穴搭配一些副穴同时治疗,所以可以有效调理身体的内在循环。
针灸减肥引发的并发症。针灸减肥也可以会引起一些并发症状:针口发炎、继发流血。针灸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安全可靠。针口虽然都比较小,而且皮肤很快也能愈合。但是在上楼完全恢复之前,是不能去游泳,尽量也不要到环境比较差的地方。很容易让伤口出现感染。因为针口都在一些重要的穴位,出现发生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针灸之前需要体检。针灸之前医生通常会让患者先做体检。如果出现血液病的话,是不能进行针灸的。就像患有凝血障碍的人,虽然伤口并不大,可是血会止不住一直流。还有一部分人对金属过敏的,针灸时身体会感觉不适。因此,针灸之前一定要做好检查。
针灸减肥副作用。针灸减肥也是有一些副作用的。很多人都以为只要针灸了就可以瘦下来,再也不会发胖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针灸减肥也是需要平台期,1-3个疗程开始效果会比较明显,到了4-6个疗程体重下降速度逐渐变慢。为了保证身体的健康,人会会慢慢减少穴位刺激燃脂效果。针灸减肥的平台期会比较长,它要等到患者的皮肤与身体状态最佳时,在进行下一阶段的减肥。
针灸减肥也有可能反弹。此外,针灸减肥也不是一劳永逸。针灸瘦身后,形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在3-5年内不会出现反弹。当我们身体处于稳定时,不会马上出现脂肪堆积。但是,患者如果饮食和作息不规律的话,在半年到一年就可能出现反弹。
中医针灸分为几种
针尖形如杖,略圆,似锋针,长4寸。大针主治关节内有水气停留的疾患,用以泻水。这种针也可用以通利九窍,祛除三百六十五节的邪气。
古代九针的一种。针体较长,一般为六至七寸(相当于 20~23 厘米)或更长一些。 多用于深刺,以治疗慢性风湿病、坐骨神经痛等。
毫针(filiform needle),是用金属制作而成的,以不锈钢为制针材料者最常用。不锈钢毫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针体挺直滑利,能耐热和防锈,不易被化学物品腐蚀,故目前被临床上广泛采用。也有用其他金属制作的毫针,如金针、银针,其导电、传热性能虽明显优于不锈钢毫针,但针体较粗,强度、韧性不如不锈钢针,加之价格昂贵,一般临床比较少用。
古代九针的一种。状如马尾,针尖又圆又尖。多用于治疗痈肿、痹病和某些急性病。
中医针灸师资格证 执业针灸医师资格证
想要取得第一种证书,那么你必须从高中开始准备,为啥呢?因为该种资格证书只颁发给在高校进行中医针灸学习的全日制学生,而正宗的全日制中医针灸专业基本需要达到本科分数线,所以志在从事中医针灸事业的孩子们,在高中就要开始努力了,自考学习和成人教育学习都不能获得上述资格证。中医针灸执业医师的高要求保障了它的权威性,持有该证的人可以进入医疗机构、诊所等进行从业。
中医针灸申遗
2010年9月,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透露,“中国针灸”申遗方案已提交给联合国。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010年9月13日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证实,我国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将“中医针灸”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 有消息称,早在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曾向文化部报送了《中医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草案》,将中医理论、养生、中药、针灸等八部分“打包”成一个大项。而这一次,中国没有选择中医药整体申遗的策略。
新华网快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16日在内罗毕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医针灸成功地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将使早已满载传奇的毫针和艾叶为更多世人所分享,也将为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设定全新的历史坐标。但是关于他的“继承人”问题,让人忧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将会制定一个一揽子的宣传与保护计划,特别是要开展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的研究,完善中医药针灸的传承机制,从而达到完善中华千年医药文明的历史重任。
2010年11月24日郭晓宇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申遗成功不意味着涨价,申遗成功和价格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剧烈疼痛、腰酸、甚至恶心、呕吐的现象,它是妇女的常见病。痛经总会给女性带来许多烦恼,严重的会直接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1、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2)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3、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
(1)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2)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3)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中医针灸的起源
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
老祖宗被石头碰了一下碰出大发明。
300多个穴位,用针扎扎就可以治病,咱老祖宗是怎么想到这个神奇的疗法?
针灸分两部分,一是针具,一是灸法。在新石器时代,受伤的人偶然被一些坚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碰到身体某个部位,会出现身体疼痛减轻的现象。于是,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锋利的石块来刺激这些身体部位,这就是最早的针具——砭石。灸法是伴随着火的使用而形成的。我们的祖先在用火中,发现躯体的某些病痛,受到火的熏烤或灼烧后有所缓解,在得到这样的启示后逐渐发明了灸法。
在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中,已形成了人体完整的经络系统,并对针灸方法、针刺适应证等做了详细论述。
到了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穴位。他还铸造了2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穴位,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
公元6世纪,针灸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如今已走向世界。
指尖针灸让身体苏醒
针灸按摩——为你打通任督二脉
针灸治疗,早已经在《大长今》里面反复给观众强化印象,据说现在中医美容养生疗法越来越被一些人当成是一种时尚。美容院里所用的针,当然是传统的银针,不过为了照顾顾客的想法,这些原本不会造成交叉感染的银针,还是被当成一次性的用品,在这方面,也增加了中医针灸治疗的成本。针灸疗法,根据不同的症状,针灸部位也不同。有的是主要针对肥胖,通过针灸降低食欲。有的可以针对面部长斑,面色蜡黄,气色不好等起到美容的效果。据说最常针灸的一个好穴位是足三里,长期在这个穴位针灸按摩,有起到长寿的作用。如果在迎香穴位针灸,对治疗鼻炎有效等。有些人对针灸有一点反应,针头拔出来后皮肤有一点发红,但有些人则没有这个反应。知道针灸按摩的穴位后,其实自己在家也可以经常用手按摩那些部位,虽然没有针灸效果那么好,但中医都还是鼓励这么做。
个人体验
一开始没试过针灸的人,会对那小小尖尖的针有些害怕,不过看着医生那么自信的样子,总算大胆尝试了一回。奇怪的是,打吊针的时候,针头刺进皮肤进入血管有些疼,但针灸却不怎么疼。医师说这是因为针刺的速度很快,而且刺得并不深的缘故。针刺进去后,医师还会捏着它,轻轻旋转,这大概就是按摩了,再过一会儿,针就抽出来。医生在给人进行针灸按摩前,还会察言观色,了解一下身体状况,再确定针灸的穴位。针抽出来的时候基本也没什么感觉。
答疑解惑
万一扎错了穴位,会不会很危险?
——针灸穴位有一个拇指大的一平方厘米的范围都属于正确范围,针灸医师都是取得了专业医师资格的,找准穴位是最基本的技能。
针灸会不会很疼痛?
——由于扎针速度快,基本上不会感觉到疼痛。另外现在还出现了一种无痛针,针外有根细细的针筒,扎针的时候,只需要轻轻一推,针就从针筒里挤到皮肤里面去了,速度更快。
针灸按摩疗效是不是很慢?
——基本上两个疗程后就能见到明显的效果,两个疗程是两个月。现在很多人用产品去做治疗,利用美容化妆品做面膜等虽然效果比较快,但中医针灸治疗治标也治本,对调节身体素质有很大帮助。
肾炎的中医中医辨证
肾炎的中医中药治疗副作用小,注重肾脏的修复和保护,还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肾炎的中医辨证如下:
风热型:发热不恶寒、咽喉肿痛,面部轻度浮肿,舌苔薄黄,尿短赤涩,可见肉眼血尿。治则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湿热型;可有发热、唇干口苦、舌苔黄、脉滑数、尿少色红、头面或全身浮肿。治则清热利湿或清热解毒。
风寒型:发病急,恶寒、发热、咳嗽、头面浮肿、尿少、血压高、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则宣肺利水。
中医针灸的作用
针灸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事情,这种事情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经常针灸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而且还能调整阴阳失衡的情况,但是我们在针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只有正确的针灸才能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保障。那么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是什么呢?下面请看介绍。
如果我们经常出现牙痛等情况,那么就可以选择使用针灸来治疗,不仅能够去除我们胃里面的旺火,同时还能缓解我们身体的胃痛情况,由此可见,经常针灸对于我们的健康是有着极大的益处的。
1、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
属阴虚阳亢证,按着“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原则,治宜育阴潜阳,取足少阴肾经腧穴太溪,针刺补法;取足厥阴肝经腧穴行间,针刺泻法。
2、脾阳不足引起的慢性泄泻
属阳虚阴盛,治宜温阳散寒,取足太阴脾经腧穴阴陵泉等穴,针刺补法,并灸。 由于阴阳之间可以相互化生,相互影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故治阴应顾及阳,治阳应顾及阴,在调和阴阳时,常采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方法,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运用募穴、背俞穴来调养脏腑的阳气和阴气。
3、扶正祛邪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正气和邪气的相互斗争的过程,正邪力量消长决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邪胜于正则病情加重,正胜于邪则病情减轻,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所不可缺少的。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作用。
4、疏通经络
经络系统遍布体内,纵横联系,交叉出入,沟通表里,联系上下,构成人体气血运行通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经络不通,脏腑肢节失却温煦濡养,气血闭阻,则会疾病丛生,或滞或瘀,或虚或实,或寒或热,或气血失和,或阴阳偏颇。
针灸治病则可利用其“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理,在经络循行分布路线和联系范围内选取一些腧穴,进行针刺或艾灸,使经络畅通,营运有度,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有关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起到帮助,针灸作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给我们的健康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不仅仅可以治疗我们的腹胀、腹泻等情况,同时还能疏通经气、畅和气血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