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的产伤有哪些
新生儿常见的产伤有哪些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受机械作用可造成各种损伤,主要是由于胎儿过大、胎位不正、头盆不称、产科医生采用臀牵出、产钳、胎头吸引、增加腹压协助分娩可造成各种损伤。产伤骨折是由于助产时暴力所致,多见于长管状骨。新生儿骨折愈合迅速,骨痂出现早,塑型能力强,即使骨折移位和有成角畸形,以后也能恢复,预后良好。锁骨骨折锁骨骨折是产伤中最常见的,多发生在骨干中央或中外1/3段,呈横折并移位,也有青枝骨折。多见巨大儿,肩部娩出困难时容易出现锁骨骨折。患儿可有上臂活动减少或牵动时哭闹,骨折部位肿胀,局部有压痛。许多新生儿在拍胸片时,偶然发现一侧锁骨骨折,并已出现了骨痂。如果没有合并臂丛神经损伤,不会留有后遗症,不需特殊治疗,3周内不要牵动伤侧上肢,一周后形成骨痂,两周后愈合。肱骨干骨折仅次于锁骨骨折,多见于中1/3横形骨折。患臂活动受限,局部肿胀,常伴桡神经损伤出现垂腕及拇指、伸指活动障碍。通过X线摄片可以证实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上1/3肱骨干骨折时可采用屈肘、腋下垫方纱保持肩外展位,将上臂固定于躯干上,一般2周治愈。中下1/3骨...
新生儿脸上有红斑正常吗
新生儿脸上出现红斑,其实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现象,家长在生活中应该要注意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另外,新生儿身体抵抗力比较差,多发疾病,家长也应该要懂得怎样做好这些疾病的护理工作哦。
新生儿脸上有小红点、小红斑,一般称为新生儿红斑。新生儿红斑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又叫新生儿过敏性红斑,以前叫新生儿中毒性红斑,发生率在30%~70%之间。多见于足月新生儿,早产儿比较少见。
新生儿产伤的含义
新生儿产伤是指分娩过程中因机械因素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的损伤。近年来由于加强了产前检查及产科技术提高,产伤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远期致残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基层单位。锁骨骨折是产伤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与分娩方式、胎儿娩出方位及出生体重有关。 大部分患儿无明显症状,故易漏诊,但患侧上臂活动减少或被动活动时哭闹,痛、骨玻璃音,甚至可扪及骨痂硬块,患侧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
新生儿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新生儿所受到的一些机械性损伤。现在医疗技术非常发达,产前检查也非常规范,产伤的出现几率也降低不少,不过产伤导致新生儿终身残疾甚至死亡的问题依旧存在。
小儿急性脑膜炎有哪些症状?
(1)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主要见于2个月~2岁的婴幼儿,50%病例发病在1岁以内。起病时常先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短期内出现易激惹、嗜睡或突然尖叫等,偶有皮疹。脑膜刺激征不典型。易并发硬膜下积液。脑脊液呈脓性,涂片阳性率为80%左右,脑脊液和血培养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可确诊。
(2)肺炎球菌脑膜炎:多见要幼儿,常继发于肺炎、中耳炎、鼻窦炎或脑外伤后,少数经上呼吸道直接侵入脑膜。早期脑膜刺激征不明显,但病程易迁延或复发。硬膜下积液或积脓、脑脓肿和脑积水等并发症也较其他细菌性脑膜炎多。
(3)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新生儿多见。常继发于皮肤脓疱疮、新生儿脐炎、败血症和疖痈等。也可同时并发其他部位的细菌性感染如骨髓炎、肝脓肿等。常出现皮肤瘀点、瘀斑、荨麻疹和猩红热样皮疹。脑脊液呈脓性。
(4)大肠杆菌脑膜炎:主要见于新生儿,尤其是有产伤及羊膜早破的早产儿,常在生后1~2周发病。临床表现不典型。
新生儿惊厥怎么引起的
一、围产期窒息
新生儿惊厥怎么引起的?围产期窒息是引起新生惊厥的主要原因,多见于足月儿。曾有过围产期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不久会出现惊厥、肌张力减弱、意识障碍的症状。惊厥开始时持续时间较短,症状较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惊厥会阵挛性、强直性发作。惊厥时,新生儿颅内压会增高。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
二、产伤性颅内出血
在古代,由于接生技术比较差,多为人接生,由此孕妇出现产伤性颅内出血的情况比较多见,但在现代,接生技术先进,产伤性颅内出血的情况已经较为少见。产伤性颅内出血是新生惊厥的诱因之一。在孕妇难产时,新生儿的小脑幕可能撕裂,撕裂后脑膜下腔会出血。小脑幕损伤会使新生儿在出生后1-3日内出现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症状虽然前期不明显,但若不治疗,后期会更加明显,影响新生儿健康成长。
三、感染
新生儿在出生后1周内可能因感染而患化脓性脑膜炎,患此病的原因为新生儿在母体内感染风疹或巨细胞病毒。若风疹、巨细胞病毒持续侵犯脑膜,发生病变会使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出现惊厥症状。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败血症也是引起惊厥的诱因之一。除了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外,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惊厥,比如葡萄糖代谢紊乱、心血管功能衰竭。
新生儿肺炎吃药会好吗 新生儿肺炎住院要几天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也是新生儿感染的最常见形式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生后,由细菌、病毒、原虫及真菌等不同病原体引起,它有轻症也有重症,轻症的肺炎一般的治疗疗程是7-10天,重症的肺炎,如果合并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那它治疗时间肯定就更长一些。
巧处理新生儿常见五状况
1.宝宝出现黄疸
“宝宝的皮肤和眼睛怎么看起来黄黄的?是不是有黄疸啊?”“小宝宝的黄疸指数偏高,需要让他住院接受蓝光照射……”
状况释疑~宝宝都会有黄疸吗?
当胎儿在母体时,血液中所代谢的胆红素会通过胎盘到达母体,借由妈妈的肝脏帮忙代谢。刚刚脱离母体时,宝宝的肝脏还无法立刻自己处理胆红素,无法顺利代谢胆红素,而引起皮肤、眼白泛黄,于是就会产生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分为2种:
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只出现黄疸,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宝宝的吃奶情况和精神状况都良好,黄疸会在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时足月儿的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
2.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得早,宝宝生后24小时内就开始出现黄疸,并且持续的时间长,出生2~3周后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mg/dl。黄疸的程度较重,宝宝皮肤呈金黄色,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以及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
妈妈帮手~学会观察黄疸的程度
1.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时,应立即送医院,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如治疗延误,可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或核黄疸。
2.即使是出生后2~3天出现的黄疸,妈妈也应注意观察黄疸加重的程度。如黄疸持续超过1周(早产儿超过2周),或者黄疸不仅不减轻反而加重,应该立即宝宝去医院,以免发展为病理性黄疸。
3.对有黄疸的宝宝,应注意检查其脐部及皮肤有无化脓性感染。还要注意观察宝宝的一般情况,如食欲、精神反应、呼吸等,如有异常,应考虑感染引起的黄疸。
4.要注意大便的颜色,如果大便呈深黄色,提示血液中的红细胞被破坏过多;如果大便由黄白色渐呈黄色,常提示肝脏功能不正常;如大便呈灰白色或白陶土色,说明胆红素未随胆汁从胆道中流出,要考虑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可能。
2.宝宝还要剪指甲
“不是说新生儿不能剪指甲吗?”“可是他的指甲长得好快啊,老抓来抓去的。”
状况释疑~常给宝宝剪剪指甲
新生儿的指甲长得比较快,并且新生宝宝的手脚经常会乱舞乱抓,不小心就会抓破娇嫩的皮肤,所以需要妈妈经常给新宝宝剪剪指甲。有些妈妈不敢也不会给新生儿剪指甲,就将宝宝的两只小手包起来或戴上手套,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可影响宝宝手部精细动作的发育。因此,防止新宝宝抓破皮肤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经常给他剪指甲。
妈妈帮手~剪指甲小窍门
婴儿的指甲剪应该是钝头、前部呈弧形的小剪刀;剪指甲时一定要抓牢宝宝的手,避免因晃动而弄伤宝宝,可以在宝宝睡觉时进行;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宝宝的指甲,另一只手拿着剪刀从一边沿着指甲的自然弯曲转动,剪下指甲,不要剪得太深,以免伤到宝宝;摸摸指甲,不要有棱角或尖刺,以免宝宝抓伤自己;如果不慎伤了宝宝,要立刻用消毒纱布或棉球止血,涂抹点消炎药膏即可。
3 新生儿筛检出现阳性
“新生儿筛检结果出来了,有一些项目是阳性,请您尽快带宝宝回医院复查……”“怎么会这样呢?能不能治?是不是要打针吃药……”
状况释疑~也有可能是假阳性
当新手爸妈得知“宝宝的筛检结果出来了,……是阳性,需要回医院复查”,心中必然忐忑不安。新生儿筛检是维护宝宝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由于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需要早期筛检,但是初检结果阳性,不一定就代表宝宝生病了,医生会经过复查,并且根据宝宝的情况下诊断,妈妈不必太过担心。
妈妈帮手~了解新宝宝的疾病特点
新生儿的疾病有一些特点与婴幼儿不同,这些特点与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掌握这些特点可以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1.脐一定要保持断脐时创伤面的清洁,否则这里就会成为细菌入侵体内的门户,轻者为脐炎,重者可发展为败血症。
2.感染新生宝宝患感染性疾病时体温非但不升高,反而会下降,伴有“三不”,即不吃、不哭和体重不增,或者有哭声但是声音很低,反应迟钝,遇到这些情况时应去医院诊治,否则会耽误病情。
3.抽搐新生儿抽搐时除了比较引人注目的全身性或身体某一部分(如面、某一肢体或几个手指)的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外,更常见的是眼球震颤、双眼凝视、反复眨眼、面肌颤动、前臂来回摆动等轻微的动作,有的新生儿表现为反复的、短暂的呼吸暂停、面色青紫等。有些新手爸妈很容易忽略这些小动作,所以要加强警惕。
4 宝宝怎么又发烧
“宝宝怎么发烧了呀?昨天上午就烧了一阵,现在又发烧了,是生病了吗?要不要吃点退烧药?”
状况释疑~新宝宝体温爱“捉迷藏”
发热是宝宝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往往也是疾病的信号。正常宝宝的体温一天内有一定的波动,因为进食、活动等所致的代谢会影响宝宝的体温。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除了吃奶,身体的温度还易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有时外界温度一高,宝宝便可表现出发热。
妈妈帮手~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
如果宝宝的体温仅是升高,无其他异常表现,吃奶和精神状况都良好,可能是室内温度过高或衣着过多所致,这时只需要减少衣服或降低环境温度即可。如果宝宝发热的同时伴有不吃奶、精神差、面色灰暗等,则表明是疾病所致,需要到医院就诊。提醒妈妈们的是,新生宝宝发热时,一般不宜使用退热药,因为目前的退热药都为解热镇痛类药物,可影响新生儿血小板的凝血活性,使用后偶尔可导致新生儿出血。
5 脸上长红疹
“宝宝的脸上怎么有一颗一颗的疹子?怎么回事啊?”“宝宝的脸上长疹子,要不要擦药?”
状况释疑~肠胃太娇嫩
新生宝宝身上的的红疹很有可能是湿疹,湿疹是新生儿常见的皮肤异常,从宝宝出生后2周开始,面部出现红点,眉上、眉下及发际处都会出现,有时四肢及躯干上也会出现。湿疹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新宝宝消化功能不成熟,不能够完全消化奶中的蛋白质,从而导致轻微的过敏反应,所以湿疹又叫奶癣,人工喂养的宝宝比母乳喂养的病情重。
妈妈帮手~用药有讲究
一般情况下湿疹无需治疗,随着宝宝肠胃功能的完善以及辅食的逐渐添加,湿疹会自然好转,但若继发细菌感染应到医院就诊。尽可能找到引起孩子湿疹的原因,再针对不同类型的湿疹擦不同的药。一般是局部用药,特别严重的也可以少量全身用药品。渗出型的皮疹当中最好用硼酸水湿冷敷,干燥型的湿疹用一些洗剂、油剂、乳剂、稿泥膏剂的药物,如果水泡有糜烂一般用油剂治疗。具体用什么药,最好到皮肤科医生那里做针对性治疗。
分娩前肚子疼怎么疼法 疼痛时间过短对妈妈和宝宝不利
孕妈妈疼痛时间和强度过短过急,容易造成妈妈产道的严重撕裂,发生大出血及新生儿颅内出血及产伤,疼痛的时间和强度过慢过弱,又会造成妈妈疲劳,乏力使产程时间过长,器械助产率增加,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产伤率都会有所增加,所以正常的分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新生儿常见疾病
1、新生儿窒息
造成新生儿窒息有三种情形:宫内窒息、分娩过程窒息以及娩出后窒息。
胎儿窒息时,胎动从快-消失,胎心从加快-慢-不规则,最后胎心消失。分娩过程窒息常见于难产、滞产。娩出后窒息,轻者皮肤青紫,肌张力正常或增强。重者皮肤苍白,全身松弛无力,手足冰凉,心率慢而弱。
窒息预后较差,重度窒息常有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及心律紊乱。后遗症轻者智能发育落后,重者癫痫或脑性瘫痪,都将造成终身遗憾。
2、新生儿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是由于生产时的损伤,缺氧引起的严重的疾病,尤其在早产儿中最为多见。
婴儿颅内出血早期的症状表现多为尖叫、不吃奶、痉挛、烦躁、双眼凝视,到了晚期就是嗜睡、全身松弛瘫痪、四肢冰冷、面色发白,最终就是昏迷不醒。
颅内出血一般预后不好,大多于一周内死亡,幸存者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脑积水、脑炎、癫痫以及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