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为何如此容易产生泌尿感染
小孩子为何如此容易产生泌尿感染
1、幼小的宝贝需要经常用尿布,又不能控制排尿、排便,尿道口常常受到粪便污染。特别是女婴尿道口较短,男婴有阴茎包皮,加之尿路免疫功能、膀胱防御机制较弱,容易使尿路发生上行感染。
2、尿路的先天畸形,是身体各部位先天畸形中发生率较高的部位,如输尿管、膀胱、下尿道畸形等,都容易并发尿路感染。
3、宝宝的身体尚未发育发熟,容易被病菌所侵扰,使用抗生素的几率大。如果滥用抗生素,就易使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占优势,破坏尿道周围的防御屏障,导致细菌侵入尿路引起感染。
4、母亲妊娠期菌尿、出生后缺乏母乳喂养的宝贝,患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还与宝贝的体质相关,如局部免疫功能、膀胱防御机制较弱也容易引起尿路感染。
孕妇喝蒲公英水有什么好处 利尿消肿
蒲公英有一个别名叫尿床草,说的就是蒲公英的利尿作用,孕妇在孕期容易产生泌尿问题,而蒲公英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钾元素有消除水肿的作用,可以帮助孕妇排出身体内多余的水分,所以,孕妇喝蒲公英茶可以利尿消肿。
孩子贪玩憋尿小心泌尿道感染
您家的小宝贝,是否也常因为贪玩游戏而非得憋尿憋到受不了,才冲去上厕所?孩子不爱尿尿,非常容易引起泌尿道感染,台北慈济医院泌尿科杨绪棣主任表示,从27位3~10岁罹患泌尿道感染的小朋友中发现,17位有憋尿的习惯,比率超过6成!
杨绪棣主任表示,小朋友因为玩游戏、看电视或打电动玩具,舍不得花时间去尿尿。在需要去尿尿时却强忍住,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憋尿的现象而不自觉。尿液滞留在膀胱过久,细菌就容易生长;若再加上排尿障碍使得尿液排不出去,细菌就可能从尿道口进入膀胱、沿着输尿管“逆流而上”,抵达肾脏,进而破坏整个泌尿道系统,发烧就是身体发炎的警讯之一。
儿童憋尿会造成肾脓疡、急性肾脏炎等,蔡小妹妹得到的肾脓疡,也是泌尿道感染的一种。杨绪棣主任指出,罹患一次泌尿道感染,治好后再得的机率高达叁成;另外有一成半的人,小时候若发生泌尿道感染又没彻底治好,等二、叁十岁时会有程度不等的慢性肾脏病后遗症,甚至可能连带产生高血压,父母不可不慎。
造成儿童泌尿道感染的主因分两大类:(一)先天疾病,例如肾水肿、输尿开口异常等;(二)膀胱功能异常,其中又可以再分成叁个小类:(1)排尿障碍,例如尿道括约肌放松不良、膀胱过动症等;(2)膀胱余尿增加,常常尿不干净,余尿大于20㏄;(3)憋尿,憋尿除了是指有感觉但刻意忍住之外,另外还有一种类型是无感觉的憋尿。无感觉的原因可能是大脑尚未发育完全,还在学习膀胱涨尿的感觉,或是膀胱的感觉神经较迟钝。
杨绪棣主任建议,家长可以协助小朋友写《小便日记》,记下喝水量、尿量、急尿感及漏尿情形、就寝时间等,医师也能以此作为诊断参考依据之一。此外,家长也能透过定时带小朋友上厕所的动作,培养孩子产生到了一定时间就想尿尿的感觉。最重要的是,家长千万急不得,更不能用打骂的方式去管教,以免为小朋友带来压力,反而憋尿憋出一身病!
老人出现尿血咋回事呢
史、年龄、血尿的色泽、程度等对血尿的原因进行综合判断。
1、泌尿系统结石
老年人血尿,首先应想到泌尿系结石。因为老年人活动少,卧床时间较长,骨质疏松,骨中钙质游离出来,容易发生泌尿系结石。
男人老人,常有前列腺肥大,排尿不畅,尿在膀胱内潴留,也容易发生结石。结石刺激损伤泌尿道粘膜出血,若出血量多则出现肉眼血尿,少则为镜下血尿。
值得一提的是,肾及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血尿多伴有肾绞痛,表现为病侧腰部或腹部阵发剧烈疼痛,多向下腹、大腿内侧放射,可伴恶心、呕吐,可为肉眼血尿,也可为镜下血尿。
2、泌尿系统结核
早期肾结核可为无痛性血尿。尿检可见脓细胞、红细胞。结核累及膀胱时则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频常十分明显,每日小便可达数十次。可同时伴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
3、泌尿系统感染
肾性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血尿伴蛋白尿,多见于泌尿感染患者。如果肾病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或失治误治,肾病病情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最终导致尿毒症。
龟头上有白点是什么病
一、阴茎珍珠疹疾病
如果男性没有出现感染很有可能是阴茎珍珠疹。通常阴茎珍珠疹皮损是白色、肤色或者是淡红色的小丘疹。通常它们的状态是:半透明的形似小珍珠的物质。
二、包皮龟头炎
发生泌尿感染,常见的是包皮龟头炎。通常是因为性交,感染了白色念滴虫、珠菌、衣原体等一系列的病菌。有的是由于包皮过长没有及时的清理导致的。
三、不洁性交
男性有不洁性交或者是不注重自己的卫生也会使龟头上出现小白点。出现此类症状的男性大部分都是包皮过长的男性,由于过长的包皮很容易导致包皮龟头炎。
宝宝尿路感染如何发现
尿感是小儿常见病,孩子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几率不低。据调查,本病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8。5%。本病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尤高。女孩发病为男孩的3-4倍,唯有婴儿期男孩发病较女孩多。
◆婴儿为啥易“尿感”
这主要是婴儿的生理解剖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婴幼儿尿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由于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可以说,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金葡菌等多种病菌就堆积在尿道口周围,寻找可乘之机;婴儿,特别是女孩尿道短,括约肌功能差,细菌易沿尿道上行至膀胱,造成膀胱感染或肾盂感染;再加上婴幼儿自身免疫不健全,防御能力差,不仅易引起上行感染,还可能由于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菌血症等而导致下行感染尿道。
◆尿路症状隐蔽
其实婴幼儿尿路感染也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只不过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实际上他的哭闹、拒哺也是尿道不适的表现。尿布需要不断更换,而每次排尿不多,可能正是尿频尿急的表现;会阴常见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有感染的特征。而尿路感染的这些症状,却容易被忽略。相反,最多见的感染外在表现如发烧,常与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联系在一起,转移了家长和医生的注意力,掩盖了泌尿道感染的实质。
◆捕捉线索及早发现
如果婴儿常有不明原因的发烧伴生长迟滞或体重减轻,或有找不到原因的哭闹、呕吐等,要想到泌尿道感染。通常说的“不明热”可能正是该症的标志。这时再注意观察更换尿布的次数是否增多?每次排尿量是否减少?尿是否有异味增重?尿是否变浊等,并应送尿化验,即可判断是否尿路感染。
孩子泌尿感染要避免憋尿
家长朋友们注意:孩子也会泌尿感染。泌尿感染并非成年人的专利,在婴幼儿、儿童阶段亦相当常见。马偕纪念医院小儿急救加护医学科主治医师王淑美表示,泌尿道感染是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及肠胃炎的儿科常见疾病。小儿泌尿道感染可经由血行性或上行性细菌感染。这些泌尿道感染的小朋友,常合并泌尿道畸形,若没有进一步详细检查,而重复感染,很容易造成肾脏受伤。小儿泌尿道感染症状多样化,和其他疾病有时不容易区分,所以家长应提高警觉,尽早就医,以便快速诊断出来并予以适当治疗。
1.养成正常的饮食习惯;
2.避免憋尿;
孩子泌尿感染
3.勤换尿布有肋减少泌尿道感染;
4.小男生包皮应确实清洁,如有包皮过长或过紧的问题,应遵照医师的指示护理;
5.清洁孩子的小屁屁时,须避免沾染至尿道附近。
婴幼儿泌尿道感染不一定以频尿、尿急、小便痛来表现,而可能是发烧并畏寒、食欲不佳、呕吐、哭闹不安、延长或晚发性黄疸等,刚开始常以为是一般感冒来治疗;但有些婴幼儿也会以血尿或脓尿表现,所以若在尿布上出现血或黄绿色的脓尿,家长应紧急送医检查。已具表达能力的大孩子,多是下泌尿道(膀胱或尿道)感染,较少会发烧,常以解尿疼痛、频尿或腰痛表现。
而针对口语能力欠佳的小小孩,家长则可由下列几点观察:没有明显感冒症状(如咳嗽、流鼻水等),或肠胃炎症状(如呕吐以及拉肚子等)的不明原因的发烧,且多日高烧不退,这时应验尿检查,以排除泌尿道感染的可能。
治疗泌尿感染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特异性检查法是一种泌尿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分离男性非淋病性尿道中的病原体。一般在常规的检查与细菌培养中,有90%左右的患者是没有发生致病原的,这种感染被叫做非特异性尿道炎。
泌尿感染治疗方法还有药敏试验法,一般男性尿路感染都要做药敏试验,而不能盲目使用抗生素,因为这样很容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尿道炎反复发作,难以治疗。使用抗茵药物治疗要坚持到症状消失,尿培养转阴后的两星期。
中西医结合也是泌尿感染治疗方法之中的一种,采用此方法治疗,能从根本上治疗泌尿感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因为西药能够快速治标,而中药则可从根本上彻底治疗,而且还能巩固治疗。此外,治疗时一定要消除泌尿感染的诱发因素。对于有尿路畸形或功能异常的患者,要进行矫正或做其他相应处理。
泌尿感染患者可以选择的康复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每一种治疗方法的侧重点会不一样,所以患者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的考虑,选择出最适合泌尿感染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目前,医学模式开始转向心理医学模式,大家也开始重视心理治疗。很多的慢性泌尿感染患者,如果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情绪,消除紧张等不良情绪,可减轻病情,较少复发。所以,应多参与适当的体育活动,比方说太极拳、快步走、慢跑等,这样能够增强体质,改善机体防御机能,减少细菌的侵入。
小儿泌尿感染的日常护理
一、小儿泌尿感染后常会出现高热现象,家人要增加孩子的摄水量,同时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增加尿量可以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以便排出细菌和炎性分泌物,降低和破坏细菌的繁殖和生长环境。
二、注意孩子的卫生。勤换洗孩子的尿布,并用沸水烫洗,在阳光下晾晒;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和干燥等也属于小儿泌尿感染的日常护理工作。
三、在小儿泌尿感染的日常护理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遵守医嘱按时喂孩子服药,同时注意密切观察药物反应。一般服药后不适症状会得到缓解或消失,此时一定要遵守医嘱继续服药,彻底杀死病菌,切不可中途停药,以免疾病复发。
四、生活中加强预防也是小儿泌尿感染的日常护理中需注意的一项。积极治疗身体其它部位的疾病,避免病菌通过血液循环侵犯泌尿系统引发感染。
容易泌尿感染的人群有哪些
泌尿感染是指泌尿系统包括肾盂、膀胱或尿道发炎,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小婴儿最容易得这种病,据统计:女婴的泌尿系感染发病率为1%,学龄前女孩约为0.8%,而学龄前男孩为0.2%,学龄女孩为0.2%,学龄男孩仅为0.03%。因此,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患病。
泌尿感染分为上行性感染和血行性感染。上行性感染是指细菌从尿道向上波及到膀胱、输尿管或肾脏;血行性感染指细菌先侵入到血液,然后经肾脏血管进入肾脏。女孩子的泌尿系感染多由上行性感染引起,是由女性特殊的生理解剖特点所造成的,因为女性的尿道短而宽,仅有2-3厘米,而且尿道括约肌薄弱,细菌很容易从尿道侵入膀胱。其次,女性的尿道口与阴道、肛门靠得较近,易受大便及其它脏东西污染,如孩子使用不清洁的尿布,穿开裆裤而又席地而坐会给细菌、霉菌及滴虫等侵入造成可乘之机。
另外,膀胱至输尿管的连接处有一个“活瓣”,小婴儿这个活瓣的作用较弱,当膀胱内充满尿液压力增高时,可引起膀胱至输尿管的反流现象,也就是排尿时,尿液反而从膀胱逆流至肾盂的一种反常现象,这时细菌可随反流尿液上行到肾脏引起感染的蔓延。其它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原因还有尿道梗阻因素,也就是尿道某一部位发生堵塞,如先天性膀胱颈梗阻、尿道狭窄、尿路异物、尿路结石、男孩包茎或包皮过长等都会引起尿道不通畅和尿液淤积,细菌因此容易在这些地方生长繁殖而发生泌尿感染,一旦感染形成往往不易治愈。
女性外尿道口解剖异常,女性阴道内是有细菌的,正常情况下我们称之为有益菌,感染状态我们称为有害菌。但尿道内始终应该是无菌的。无论有益菌与有害菌进入尿道均为有害菌。因此,人体解剖上在外尿道口与阴道之间存在尿道-阴道膈,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有些女性尿道-阴道膈消失,临床上表现为尿道与阴道融合在一起,还有一些患者,处女膜像一把伞一样覆盖着外尿道口,临床上称之为尿道口伞状处女膜,这些情况使阴道内的细菌很容易进入尿道内,(如过性生活时的挤压等),如果细菌不能及时通过排尿等排出体外,就会引起泌尿感染。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改善等原因,女孩子月经初潮提前到十一、二岁,但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缺乏经期卫生知识,心理发育与生理发育不同步。而在月经期间,一般人体抵抗力降低,免疫力也较差,外阴部细菌又容易繁殖,并易于污染尿道口,如在月经期间不注意卫生清洁,往往引起外阴部感染,进一步发生泌尿系感染,这也是女孩发生泌尿系感染较高的因素之一。若在月经期间洗盆浴,还会引起妇科的炎症疾病,由于阴道分泌物增多,也易引起尿路上行泌尿感染。
哪些人容易得尿路感染
一、婴孩儿童:婴儿的尿道易受尿布上的粪便感染,而一至四岁的儿童也容易受到尿布或者大便擦不干净的影响而感染。
二、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常有缺陷,加之尿糖阳性,利于细菌生长,易发生尿路感染。
三、不洁性生活人:尤其爱拈花惹草的人群易发生泌尿感染,这部分人出于某些原因又不愿意到医院肾科而在私人诊所不规范治疗,以致病性迁延不愈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