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算健身吗
走路算健身吗
你无法想到的锻炼部位
心血管
经常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还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增加血管弹性,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还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大脑
经常步行能促使大脑释放内啡肽,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而且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肺部
经常步行可以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烟者对吸烟的渴望。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
消化系统
经常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病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骨骼肌肉
经常步行能强身健体,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可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保持肌肉线条。
生态环境
经常步行的低碳生活,可以减少废气污染,保护环境。
即使简单也要坚持
每周步行3小时以上,可以有效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每周步行三次,每次45分钟以上,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每周步行7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对II型糖尿病有50%的疗效。
走路的好处
1.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2.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步行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4.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5.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赤脚走路有什么好处 强身健体
赤脚在沙土,草地以及不平整的鹅卵石路面上走路,脚底的肌肉筋膜,韧带,穴位以及神经末梢与地面接触摩擦,进而通过神经传输刺激敏感区,将信号传入相对应的内脏器官以及相关的大脑皮层,之后传到效应器官,从而调节人体全身的各部分功能,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奇效。
走路健身你走对了吗
错误一:双臂下垂不摆动
在步行过程中,多数人双臂下垂,只是轻微摆动,走路没有精神。
但其实,步行健身首先要全身动起来。而全身动起来,就要靠双臂摆动。
正确做法:摆臂越大效果越好
首先要让小臂与上臂摆成直角,挺胸抬头,摆动幅度尽量大。摆动速度越快,步子也就越快,健身效果也就越好,前提是体力允许。
错误二:爱挑柏油路走
很多人在朋友圈晒步行记录,但从路线就能看得出,走得都是硬硬的柏油路,对膝关节冲击很大。
不同运动方式对膝关节冲击力不同,即使在平地走路,膝关节承受的重量也几乎是人体重的4倍。路面对膝关节的冲击力,草地最小,柏油路次之,水泥路最大。
正确做法:步行尽量选软路
比如在塑胶道上运动,一半以上的冲击力会被塑胶吸收,借此可以保护踝关节等。步行者应选择软路面运动。
错误三:穿鞋五花八门
观察那些晚饭后走路锻炼的人们可以发现,步行者穿的鞋子是五花八门,有人穿着运动鞋,甚至是专业的跑步鞋,但是有的女士却穿着船鞋、带跟的鞋,还有的人甚至还穿着皮鞋、凉鞋出门了,觉得反正只是走路而已,无需做太多准备。
其实,并非任何鞋子都适合以走路健身为目的时穿,如果发现总是肌肉酸痛,那就是穿的鞋子不合适。
正确做法:走路鞋要软而轻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史仍飞说,走路穿鞋的标准就是要鞋底软、鞋子轻、鞋帮软。
走路健身有讲究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健康也来自我们每一天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家小编为您精选了一些保健养生知识、健康小窍门,助您更好、更科学地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走路已经成为很多人健身休闲的方法,但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因为人们平常走路的步速、姿势都太随意,所以只有6%的人真正能达到健身目的。
通常人们走路健身的方式大多一成不变,并且总是在相同的时间、沿着相同的路径、走着相同的步伐,这样锻炼效果肯定会随着新鲜感的消退而减少,走路姿势也会逐渐与普通的散步没什么两样。
因此,专家鼓励那些走路健身者改变自己的运动习惯,不妨边走边冥想,但不是海阔天空地瞎想一气,而是尽量使自己全神贯注于某一事物。
例如可以在走路的时候进行腹式呼吸,思想集中于吸气、吐气、再吸气、再吐气的过程中,以增强心肺功能;或者可以边走路边思考问题,同时注意行走时双脚的动作规律;还可以在走路的时候抬头注视远方,以放松身心。
从芬兰考察回来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研究所北欧越野行走推广中心主任姚新新认为,在走路时,胳膊相对处于闲置状态。因此他建议走路健身者不妨买个手杖,不但能保持身体的平衡,还能锻炼上肢。
而日本的医学博士横山正义认为,走路健身不妨从增加身体“重量”开始,这样热量消耗会加倍。他建议大家握着哑铃行走,0.5~1公斤的哑铃男女都适宜。开始速度可以稍微放慢些,但姿势还要保持正确,以不让肩膀感到有负担为准。
走路瘦身法 运动专家的“走路瘦身”技巧
通过走路健身的方式肯定是好的,但走路分为散步和快走,散步无法达到健身效果,只有快走才能起到锻炼作用。
快走对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有着很好的锻炼效果,对身体的损害也最小,适合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的人。
为保证锻炼效果,快走应至少每次40分钟~60分钟,刚开始锻炼的人可逐渐增加时长。
快走时,一般应使心率维持在每分钟120~140次,且出汗为最佳。
先做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再换一种时间稍长的低强度运动,给身体留出恢复的时间,叫做间隔式训练。
持续的有氧运动相比,间隔式训练法的运动强度更高,并且能减少运动后的酸痛和疲劳感。同时,高强度的运动也使得脂肪燃烧速度加快。
运动时,可以先快跑15秒,然后走路45秒,这样交替运动20分钟。
也可以快跑60秒,然后快走3分钟,这样交替进行30分钟,长期坚持就能看到效果。
搭配正走、倒走、踮脚走混着来
倒走,可以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
踮脚走,可以锻炼到腿部肌肉,尤其能让小腿肌肉更紧致。
但无论是倒走还是踮脚走,都属于非正常的走路方式,易对髋关节和膝盖造成损伤。因此,每次不能时间过长,5~10分钟为佳。
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早晨锻炼是疾病高发时段,而且早晨空气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空气质量并不好。
如果选择在晚饭后锻炼,则应在饭后半小时,并将锻炼结束时间控制在睡前两小时,比如晚上11点睡觉,9点就要结束锻炼。
地点操场地面有弹性,公园空气更佳
公路边是最不适合快走的地点,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易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油路面过于坚硬,容易对膝盖和脚踝造成较大的冲击。
专家建议,松软的土路或草坪、塑胶操场是最适合快走的运动场所,公园和自家小区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些地方空气质量好,可以保证在运动时,呼吸系统不受过多的伤害。
错误一:不良姿势
不少人走路时,会不自觉地将双手背在身后、抱在胸前、潇洒地揣在裤兜里。其实,这都是很差的姿势。
如果习惯性做上述动作,就无法充分活动身体,失去了养护全身骨骼、抻拉肌腱、活动关节的好处。
容易让人上身重心前移,头颈及下巴会向前伸出;双臂失去调节身体平衡的作用,遇到坑洼路面或者突发状况,容易摔倒。
错误二:必须找整块时间
上班族总抱怨没有时间运动,其实上下班就是最好的步行机会。
步行路程在40分钟以下的人,都可以走路上下班,这样全天的运动量就足够了。
路远的,距离目的地两三站地时,可提前下车步行过去,创造散步机会。
上班期间可以在走廊里走动,午休时间可绕着写字楼或到楼下绿地散步。
错误三:不注意补水
最好带一瓶水,在运动过程中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错误四:忽视热身
为避免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伤害,快走前先做一些伸展四肢的热身活动,防止因步幅过大而造成拉伤。
错误五:选错鞋
不适合走路的鞋有以下几个特点:
鞋底过薄,走路时会有硌脚的感觉。鞋底过厚过重,走路时感觉腿特别“沉”。鞋帮过高,不利于足踝的灵活运动。鞋底过硬,不便于脚掌弯曲。
同时,注意观察鞋底花纹的磨损情况,如果防滑条纹几乎磨平,那就证明该换双新鞋了。
每天走路让自己瘦的更快
走路是我们每天都会进行的日常活动,它也是一种健康有效的减肥运动。专家表示,正常饮食下,一成年人会比身体所需的热量多摄入300大卡左右,这部分的热量需要通过运动消耗掉。每走30步可以消耗1大卡,算下来,每天走一万步左右就能多摄入的热量消耗掉,达到减肥目的。
走路减肥效果如何?走路作为一种运动,自然比坐着要消耗更多热量。走路还可以锻炼腿部肌肉,让腿部线条更优美。此外,走路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等消化系统不适,有助排毒减肥,重要的是,它还可以锻炼心肺功能,让你在甩掉脂肪的同时预防疾病。
每天一万步怎么走?我们每天都走路,但是为什么却瘦得如此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走得太悠哉了。大步流星快走的瘦身效果才会更加。还有,别以为走路减肥就可以很随意,走路也是有讲究的。首先,走路的姿势要正确,走路时要抬头挺胸,腰背挺直,脚跟先着地,避免重心落在小腿肚;跨步时,脚跟先着地,重心完全转移到前脚,另一只脚再抬起。其次,要把握好走路的速度。走路的时候不要太悠哉。专家表示,要知道自己走路的速度是否合适,可以用(220-年龄)×75%或(220-年龄)×80%来计算,得出的结果应当是自己在走路运动之后的每分钟最佳脉搏。
老人养生散步谨记四要领
好不要背着手走路
有的老人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实背着手走路不能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也不利于身体放松,因此不能达到好运动效果。要是遇上有石子,坑洼路面,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体,很容易摔倒。因此,散步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抬头、挺胸、摆臂,有利于全身运动和身体协调。
运动量过小不算是锻炼
随意走走停停地溜达,不能算散步。运动量过小,达不到有氧代谢,就起不到运动的效果哦,就如同做家务不能算做锻炼一样。健康的老年人,可按“3、5、7”原则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钟内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龄)/分钟内。比如一位65岁的老人,用170减去65,那他散步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为宜,高也不过在125次/分钟范围内。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达到了锻炼效果哦。
不在坡多地方散步
老年人比较容易出现老年骨性关节炎,这也与不当散步有关系。爬坡或是爬楼梯会导致膝关节负荷过重,加重关节磨损。
要选择好散步地点
人体在运动时,需氧量高。空气清新,草木茂盛的地方含氧量高,对全身有益哦。
老人走路姿势怎么样才算健康
纠正不良的走路姿势,先从纠正站姿做起。可以在家里对着大镜子自我检查。人在照镜子时会不自禁地挺胸抬头。然后在走路时留意保持端正的姿势,做到不偏不斜,不前倾。
走路时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双目平视前方,头微昂,颈正直,胸部自然前上挺,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后突,步行后蹬着力点侧重在跖趾关节内侧。
不同的走路姿势可能暗示着老人患有一些疾病,弯腰驼背、内八字、外八字、一瘸一拐,老年人的这些走路姿势都是一些疾病的暗示。
走路姿势:弯腰驼背
健康预警:脊柱后凸畸形
脊柱后凸是由于肌肉韧带松弛、骨质软化,因久站久坐,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致的骨骼畸形。大部分是由脊柱的退行性改变和病理性改变引起。先天性脊柱畸形、脊柱创伤、结核等多种疾病可以导致脊柱后凸角度增大。
这种疾病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度 骨质疏松 的人更易患病,它的表现就是走路弯腰驼背。患者驼背严重时,无法平视前方,甚至是只能看地走路。这时,就需要外科手术矫形,将患者的脊柱尽量变回生理状态。
老年人健身不宜多走卵石路
在一些城市的居民小区内,用鹅卵石铺就的健身路往往成为健身爱好者特别是老年人的钟爱。但运动医学专家却指出,老年人长时间走这种卵石路,不但起不到健身作用,反而会损伤膝关节。
家住武汉武昌区首义路的张大妈院前有条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大家都喜欢脱去鞋子,光着脚在路面上来回行走,以通过刺激脚底穴位活通经络。张大妈也想缓解自己的膝关节疼痛,就每天早晚都走上半小时。结果几个月下来,膝关节疼痛依旧,她认为是运动量不够,又特地多走了半个小时,结果到了第二天膝关节又肿又痛,不得不去看医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明江华副教授介绍说,老年人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退行性病变和骨质疏松,关节已不如年轻时光滑。如果在高低不平的卵石路上走的时间太久,反而会加剧磨损,造成膝关节肿胀和疼痛。明江华副教授指出,老年人健身应避免走长路,走卵石健身路的时间应是早晚各15分钟左右为宜。另外,老年人在爬楼梯时关节负重是平时的四五倍,走长路后上楼也要尽量扶着栏杆或墙,且不要跨步上台阶。
走路健身十大常见误区
1、步幅过大
当人们想要加快走路的速度时,就会下意识地加大步幅,但是这种步幅过大的跨步走不仅看着难看,而且容易伤到小腿骨,对提高速度也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专家建议:
走路时,推动身体向前的所有动力来自于小腿和后面蹬地的那只脚,后脚蹬地并获得一个反作用力,从而推动身体向前。
缩小步伐加快步频
完整的蹬地-迈步-落地动作
2、不合适的鞋子
并不是任何鞋子都适合走路时穿的,如果你不慎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走路的话,则足底筋膜炎、肌肉酸痛,当然还有膝盖问题,都会不请自来!所谓的“不合适的鞋子”是指:
·过重的鞋子: 鞋子本身质量越轻越好。
·硬邦邦的鞋子:不要穿那种鞋底硬邦邦的不易弯曲的鞋子,否则你就等着受罪吧。应该选择那种鞋底偏软、有弹性的鞋子。
·已经穿了超过一年的鞋子: 鞋子穿得久了,气垫和鞋底的弹性就会下降,缓冲性下降的话,脚踝和膝盖受到的反作用力就会加大,所以当你走路超过了500英里时,还是换双新鞋吧!
·鞋号偏小: 走路久了脚就会发胀,所以如果你走路超过30分钟的话,还是老老实实换上一双比平时穿的鞋大一号的运动鞋吧。
专家建议:
如果不清楚到底该买什么样的鞋子的话,可以请运动鞋专卖店的专业人员帮你推荐,他们会根据你的脚型、足弓的弯曲程度以及走路后的膨胀程度,来挑选出一双最适合你的运动鞋。
3、走路踢踏拖地
有的人习惯拖着地走,步子和腿怎么都迈不开,不仅看着让人别扭,而且也达不到健身的效果,
专家建议:
穿一双鞋底柔软、抓脚的运动鞋,稍微带一点点儿跟儿的更好,并加强对胫骨、脚踝和小腿力量的锻炼。
·踮脚练习: 站在台阶上,面朝上,鞋后跟部悬空,轻轻踮脚再放下,反复坚持10-20次。
·拍打足尖: 坐下来轻轻拍打足尖部位,坚持几秒钟然后换另外一只脚,每天做几次。
·用脚后跟走路:在热身时,试着用脚后跟走路,坚持半分钟。
4、只动下肢不动上肢
有的人走路时习惯于不动胳膊,也有的人习惯于打直了胳膊走,你有没有发现,走了一段时间后手就会变得有点肿?
据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生物机械工程师史蒂文?柯林斯博士的一项研究表明,保持胳膊贴在两侧不动时,行走要多付出12%的努力,这就相当于步速要比正常行走速度快20%,或者携带10公斤背包。这一结果是通过测量新陈代谢率得出的。”
走路时加上正确的摆臂动作,不仅可以抵消由于下肢运动而对身体带来的向左右两侧的冲击力,从而保持身体平衡,而且有力的摆臂可以为身体带来更多的向前的驱动力。
专家建议:
在走路时加上摆臂动作,胳膊肘弯曲呈90度,随腿部摆动而自然地前后摆动。
5、左右摆臂
不要以为加上摆臂的动作,走路的姿势就一定是正确的。有不少人,可能还包括你自己,走路时不是前后摆臂而是左右摆臂,有时还不小心会碰到路人。还有的人走路时摆臂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胸口,想象一下,那个虎虎生风的拳头会打在谁的下巴或鼻子上?
专家建议:
肘部紧贴身体两侧,手部自然握拳朝向前方,左右两臂随身体前后自然摆动。手部摆动不要超过身体中线,高度不要超过自己的胸口。
减少了左右摆动的动作,意味着可以更好地抵消驱使身体旋转的力,并帮助分担脚的一部分负担,一句话,“好钢用在了刀刃上”。当然,看起来也不会像左右摆臂那样,像只小鸡在疯跑?
6、低着头走
走路时爱低着头,盯着自己的脚?“喂,捡钱包呢?”是不是经常听到人们这样说? 说实话,这种垂头丧气的走路姿势只会让人想起被打败的公鸡。
专家建议:
·抬头挺胸向前看!
正确的姿势是抬头挺胸地走,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呼吸的畅通,还能预防背部、颈部和肩部疾病。打起精神来,保持头部和地面平行, 眼睛注视前方十几米外的地方,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前方的一些路障如狗屎、裂缝、抢劫犯等等,甚至有时候会有意外之喜,捡到几个钢镚儿!
7、身体倾斜或歪向一侧
·身体前倾超过5度
·身体后倾
·身体歪向一侧
这些不良走路姿势会导致背部疼痛,也会减缓步行速度。
专家建议:
身体站直肩部放松,微微抬起下巴保持头部与地面平行,挺直了腰杆走。背部呈自然弯曲并微微用力,不要跟着身体随意前后左右摆动。做一些仰卧起坐之类的练习来加强腹部肌肉的力量,从而使腰部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撑身体保持正直。
8、衣服穿得不合适
·晚上穿着深色衣服走路,也没有荧光安全配置
·要么是穿得太多热得满身大汗,要么是穿得太少冻得浑身哆嗦
·不戴帽子
专家建议:
晚上出门步行时,出于安全考虑,应穿上带有荧光条纹的衣服或头巾,这些东西在当地的运动户外专卖店都能找到。虽然很多跑鞋都有反光设计元素,但研究表明,最好还是全副武装,穿戴带有荧光条的衣服以及运动鞋,以便来自各个方向的汽车和行人都能够及时发现你的存在。
·穿着舒适的衣服,多穿几层。最里面一层最好穿由竹纤维或丙纶制成的衣服,它们会帮助你将汗水速速排干,不要穿全棉的衣服,它只会在出汗后紧贴你的身体。第二层应选择可以隔热的衣服,如T恤或运动衫,便于热身后将其脱下。最外面一层应该穿防风夹克,如果是在潮湿的环境中的话,还应选择具有防水防潮功能的衣服。
·帽子非常重要,帽子可以减少热量从头部的散发,从而更快地热身。它还可以保护头顶免受炎炎烈日之苦,因为头顶不能戴太阳镜,所以它会完全暴露在烈日下。那种带有遮阳板的帽子还可以预防太阳直接晒到脸上。
9.、饮水不足
在步行前、步行中、步行后没有补充足够的水分。要知道,在运动中会有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矿物质元素会随着汗水被蒸发、代谢掉,身体急需定时的补充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专家建议:
每天每隔一小时就喝一杯水,开始步行前十分钟时喝一杯水。步行中,每隔20分钟喝一杯或更多的水。步行结束后,补充一杯或两杯水。
运动前不要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它只会加速你体内水分的流失,让你越喝越渴。
当步行超过2个小时后,要及时补充含有电解质的运动功能饮料,觉得渴了就喝即可。切记!在长距离步行锻炼时,一定要喝含有电解质和盐分的运动功能饮料,因为纯净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体内矿物质流失所带来的口渴问题。
10.、训练过度
一直走一直走,累得你汗流浃背,胳膊疼腿儿酸,什么热情都没了,累得肝火上升,只想赶快找个地方躺下来,嘿嘿,难道你没意识到你的锻炼强度/训练量太大了吗? 其实你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专家建议:
即使是上帝也有打盹的时候,何况你我呢?从现在开始,每周停止锻炼一天,让身体充分地恢复一下,让肌肉好好放松放松,觉得浑身充满了能量时再继续开始步行锻炼。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无法忍受一天什么都不锻炼,闲下来就觉得难受,那就做些上肢训练吧,让下肢先歇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