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肩周炎的位置图 外关穴
艾灸肩周炎的位置图 外关穴
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艾灸该学位有清热解表,通经活络之功效,主治肩周炎,肩背痛,目赤肿痛,胸肋痛,肘臂手指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症。
艾灸疗法穴位有哪些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可以通过艾灸来治疗疾病,但是艾灸的穴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很好的掌握。我们每个人身体不同的穴位分管着不同的经络,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比如说艾灸的时候可以选用关元穴来治疗女性宫寒,再比如说肚脐上面的神阙穴能够治疗因为气血阴阳失调而导致的不同疾病。下面就来介绍艾灸疗法的有关穴位。
应用范围: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手上穴位;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操作: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 约推100~300次。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清200~400次。 手掌穴位图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上面介绍了艾灸的适用范围以及艾灸的一些常见食用,并且粗略的介绍了艾灸的简单方法。其实艾灸的穴位还有很多,留在我们背部有一个穴位叫做命门穴,对女性进行这个穴位的艾灸能够治疗月经不调,还能够治疗习惯性流产。在我们的下腹部有一个气海穴,这个穴位的艾灸对于女性不孕有防治作用。
艾灸对肩周炎有效吗
有效果。
肩周炎多是由于肩背部受风寒袭击,加之体内本身就寒湿过重,导致手太阳经小肠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不通畅所致,根据寒则温制的原理,用艾灸的方法灸肩颈部位,有利于疏通经络,祛除寒气,艾灸的药力穿透皮肤沿经脉运行,可以达到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艾灸肩周炎症状
艾灸肩周炎:
肩周炎症状:肩部酸痛沉重,向颈部、胳膊放散,日轻夜重,局部有局限性或者广泛性压痛、遇寒痛,遇温缓,外展、外旋、后伸等活动受限。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止痛消炎的功效,治疗肩周炎有比较好的效果。
艾灸取穴:
1、阿是穴:即局部疼痛部位
2、肩髎(liao):
【标准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肩关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取法】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出现两个凹陷窝,后面一个凹陷窝即是本穴。
【主治】荨麻疹,肩关节周围炎,脑血管后遗症,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3、肩髃(jianyu):
【标准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取法】1.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主治】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
配穴:肩胛痛加天宗、肩贞、上臂痛麻加臂臑、曲池
4、天宗:
【标准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肘臂外后侧痛,上肢不举,颈项颊颔肿痛
5、肩贞:
【标准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主治】 1. 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耳聋;
2. 其它:肩关节周围炎
6、臂臑:
【标准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曲池上7寸。
【取法】垂臂屈肘时,在肱骨外侧三角肌下端。
【主治】运动系统疾病:上肢瘫痪或疼痛,肩周炎,颅顶肌肉痉挛;
7、曲池:
【标准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主治】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
灸法:用单孔灸盒配合艾条做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7天一个疗程,中间间隔2-3天.
在对艾灸肩周炎症状认识后,治疗艾灸肩周炎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而且治疗后患者要在平时,对肩部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这样对促进肩部血液循环有很好帮助,使得在预防肩部疾病上,都是有很好效果的。
治疗肩周炎艾灸哪里好
肩贞穴
位于肩关节后下方,手臂内收时,在腋后纹头上1大拇指宽处。
功效:艾灸此穴有清头聪耳,通经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肩周炎,关节炎,耳聋,耳鸣,头痛等症。
秉风穴
位于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功效:艾灸此穴有散风活络,止咳化痰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肩周炎,支气管炎等。
肩髃穴
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艾灸该穴位有活血散风,通利关节,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臂神经痛,风热瘾疹等病症。
肩井穴
在后颈根部第7颈椎与肩峰之间的中点处。
功效:此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肩周炎,肩背痛,颈椎病,落枕,颈项肌痉挛等症。
外关穴
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艾灸该学位有清热解表,通经活络之功效,主治肩周炎,肩背痛,目赤肿痛,胸肋痛,肘臂手指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症。
肩周炎常用穴位有哪些
中医认为,防治肩周炎,肩髎、肩前、肩贞、阳陵泉、条口、肩痛穴这几个穴位,必不可缺。
肩痛穴肩痛穴,位于足三里下2寸,属于经外奇穴。
肩髎、肩前、肩贞中医把肩髎、肩前、肩贞称为“肩三针”,它们是医治肩周炎必用的穴位。对这3个穴位艾灸推拿,可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肩髎在肩部,肩关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有一个凹陷,肩髎就在凹陷位置。肩前在肩关节前部,取穴时把手臂自然下垂,腋前皱襞头上1.5寸处所便是。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取穴的时辰正坐,自然垂肩,当上臂内收时,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即是。
臂痛艾灸灸什么穴位
1、手臂痛艾灸灸肩贞穴
定位:在腋后皱臂直上1寸处。主治:常用于肩胛疼痛、肩周炎、手臂痛、上肢不能抬举的治疗。
2、手臂痛艾灸灸手三里穴
定位:侧腕曲肘,曲池穴下2寸处。主治:常用于胃肠病及其手臂疼痛麻木的治疗与保健。
3、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肩周炎拔罐的位置图 外关
位置: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感冒发热,喉痹(喉中痰湿而有热者),肢软,手颤。
艾灸对肩周炎有效吗
有效果。
肩周炎多是由于肩背部受风寒袭击,加之体内本身就寒湿过重,导致手太阳经小肠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不通畅所致,根据寒则温制的原理,用艾灸的方法灸肩颈部位,有利于疏通经络,祛除寒气,艾灸的药力穿透皮肤沿经脉运行,可以达到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艾灸肩周炎主要可以选择以下五个穴位。
艾灸肩周炎的位置图 肩贞穴
位于肩关节后下方,手臂内收时,在腋后纹头上1大拇指宽处。
功效:艾灸此穴有清头聪耳,通经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肩周炎,关节炎,耳聋,耳鸣,头痛等症。
艾灸盒放哪里去湿气
艾灸属于中医疗法,而中医讲究穴位,因此要去湿气,首先需要找对穴位,主要有以下穴位可以进行艾灸去湿气:
大椎穴位于人体肩颈部,这个穴位是比较容易入侵寒气的,入侵寒气之后常见的反应有;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以及失眠多梦等症状,在这个位置放艾灸盒可以帮助去除人体湿气。
涌泉穴位于人体的脚底,俗话说寒从脚入,寒气容易从脚底流入人体,从而容易导致人体膝关节疼痛、膝盖酸痛以及湿关节疼痛等,因此去湿可以艾灸人体的涌泉穴。
膻中穴入侵寒气的时候,女性的表现一般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以及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容易对女性的健康造成威胁,这时候一般建议艾灸膻中穴。
艾灸如何治疗皮肤病
[神经性皮炎]本病为皮肤科常见病,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与病人皮肤神经功能失调及对各种刺激因素敏感性增高等有关。中医称“牛皮癣”。临床表现为初始患部有阵发性皮肤骚痒,以后出现成群的呈皮色或淡褐色小丘疹,丘疹可逐步增多扩大,成苔癣样边界清晰的斑片。疗法一[艾灸取穴] 阿是穴(病变部位) 曲池 血海 三阴交 大椎疗法二[艾灸取穴] 阿是穴(病变部位)隔蒜泥灸 施灸,温度不宜高,每日灸一次,每日灸一支灸条,十日一个疗程。[白癜风]白癜风是后天发生的局部皮肤色素脱失,病因还不明了。其症状是斑状色素脱失,白斑外围可有一狭窄的色素加深,损害中的毛发正常或变白,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病程缓慢,患者无痛苦、不适。[艾灸取穴] 阿是穴(病损部位)血海 曲池 合谷 [肱骨外上髁炎] 本病又称(网球肘),多因局部筋膜劳损,体质较弱,气血虚亏所致。初发时,只在劳累后偶感肘外侧疼痛,延久则加重,影响肢体活动,甚至拧毛巾、扫地均感疼痛泛力,但在静息时多无症状。[艾灸取穴] 曲池 手三里 肘尖(痛点) [肩关节周围炎] 本病是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常因扭伤、过劳、风寒湿侵袭所致。属“痹症”范畴。表现为肩部疼痛,日轻夜重,受压则痛甚,稍事活动则痛轻。日久粘连,活动受限,手臂不能上举、内收、外展。[艾灸取穴] 肩髃 曲池 外关 [手抬举困难] [艾灸取穴] 肩髃 肩贞 曲池 合谷 [落枕] 本病是由于睡时体位不正,感受风寒而导致以颈项部强直酸痛不适,转动不灵。 [艾灸取穴] 阿是穴(痛点) 新设 天柱 落枕穴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颈动脉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中医将颈椎病归于痹症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