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辨证运用消渴丸

如何辨证运用消渴丸

最适合 “气阴两虚型”消渴症

此型多发生在糖尿病初发病未经治疗期,其主要症状为咽干口燥,口渴多饮,神疲盗汗,五心烦热,惊悸失眠,舌红少津,苔薄白干或少苔,脉弦细数。消渴丸中生地黄、淮山药、五味子滋肺胃肾之阴;淮山药、五味子配黄芪以补养肺胃之气,又能固肾涩精;生地黄配天花粉、玉米须、葛根以清肺胃之热而生津。以上诸药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合理,再加入适量的格列本脲,标本兼治,并能减少格列本脲的副作用,提高降糖效果。中药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作用持久,西药降糖效果好,起效快,二者扬长避短,相得益彰。

其他证型可选择应用

1.热盛津伤型此类患者多为糖尿病的初发期,其症状有口干咽燥,渴喜冷饮,易饥多食,尿赤频数,心烦易怒,口苦、便秘、舌干红,苔黄燥,脉细数。患者虽无明显气阴两虚的证候,但方中的葛根、天花粉、玉米须、生地黄足以起到明显清热生津的作用,并且降低血糖后,其热盛之证亦随之缓解。

2.痰(湿)热互结型其特点为形体肥胖,脘腹胀满,或痰多咳嗽,咽喉肿痛,舌苔黄腻等。消渴丸养阴生津益气,能降低血糖,并改善口干多饮、多尿等消渴症状,但可能会助其痰湿,故应结合中药化痰清热祛湿之品。

3.肝脾肾阴虚型其特点为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遗精多梦,雀目,皮肤干燥或瘙痒,消渴丸中生地黄、淮山药、五味子可滋养脾肾之阴,而补肝之品尚欠不足,若用之,会有一定疗效,最好再加服杞菊地黄丸则效果更佳。

4.阴阳两虚型其特点是畏寒肢冷,尿频数或如脂膏、阳痿、下肢浮肿或全身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消渴丸以滋阴生津益气为治则,而对阳虚明显者则力显不足,最好加服金匮肾气丸,水肿者用济生肾气丸效果会更好。

5.气血两虚型其特点是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亦淡白、心悸失眠、舌淡脉弱。消渴丸无明显补血养血之功,应配合用当归补血汤合黄芪建中汤类,中成药可选服归脾丸、补中益气丸 、当归补血丸等,降低血糖,其气血两虚亦能明显改善。

6.血瘀、湿热、阳亢、痰浊、水饮等证候由于瘀血阻滞,出现肢痛、坏疽、中风、语言謇涩、出血尿痛、呕吐、水肿、胸痹,甚至抽搐、昏迷等重症,则应辨证论治,在应用消渴丸同时,结合中药汤剂,以活血祛瘀、补气通络、清热解毒、开窍醒脑、利水清肿、平肝息风等治法,并且中西结合,才能挽救病情于危难之中。

一般糖尿病患者对消渴丸的用量不太清楚,常盲目加减用量,不能稳定地降低血糖而致血糖波动较大,甚至出现低血糖反应或高血糖酮症酸中毒等不良症候。

空腹血糖在7~10 毫摩尔/升之间,可用消渴丸为每次5~6粒,一日2次;空腹血糖在10~13毫摩尔/升,可用消渴丸每次7~8粒,一日3次;空腹血糖在14~18毫摩尔/升,可用消渴丸每次9~10粒,一日3次;空腹血糖在19毫摩尔/升以上者,则要加用其他降糖药,并密切监测血糖,调整用量。

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有什么临床应用

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由金匮肾气丸衍化而来。六味地黄丸药方出于宋代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中医传统应用于滋阴补肾,适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手足心热、消渴等症。经过千年沿用,六味地黄丸现在已经成为养生保健的佳品,尤其是调治以阴虚证为主要表现的失眠患者及治疗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不可或缺的常用良药。

专家提示,服用六味地黄丸首先要辨清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肾阳虚的人绝不可用,肾阴虚的人也不可多用,以服用后收到效果为准,食用过多会伤害身体。从临床应用上看,如果是阴虚阳盛导致的轻度失眠,服用六味地黄丸不失为较好的辅助治疗。如失眠时间较长或较为严重的患者。

另外,失眠患者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睡眠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对于服用西药控制睡眠的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服用西药以免产生依赖性,让病情进一步恶化。

痔根断片吃了会腹泻吗

中医对痔疮的治疗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即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病因、病理、病位,不同的体质、年龄,进行不同的治疗。痔根断片是治疗痔疮比较有效的一种产品,主要用于痔疮及其相关症状,是骚痒、灼痛的口服特效药。

而痔根断片是老配方,始于清代,历经百年,品质保证,运用祖传工艺精心炼制加工而成,对人体安全,药性温和不刺激。

另外,引起腹泻的药物种类特别多,文献报道多达600多种药物,常用药物在应用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腹泻,发生频率从1%到83%,有的药致泻的机率高一点。

反复使用某些特殊药物,会打乱人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随后很大可能会导致腹泻。而痔根断片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疗程应不少于14天。如需长期服用,应不少于6个月。

但每连服14天后可间隔1个月再服。痔根断片吃了会引起腹泻,但是不是很严重的,如果需要停药患者可以咨询清楚药剂师意见,再在药剂师专业指导下停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方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辨证论治:

1、实证

(1)邪热内结:

治宜清热消痞。代表方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胸闷加瓜蒌,恶心呕吐加竹茹,口渴加花粉。

(2)饮食积滞:

治宜消食导滞,和胃降逆。代表方保和丸合平胃散加减(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苍术、厚朴、枳实、连翘)。

(3)痰湿内阻: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代表方平胃二陈汤(苍术、半夏、厚朴、陈皮、茯苓、甘草)。气逆噫气不除加旋复花,胸膈满闷加瓜蒌、薤白,痰黄,口干加黄芩。

(4)肝郁气滞:

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消痞。代表方越鞠丸(川芎、苍术、香附、炒山栀、神曲)加味,气郁甚加木香、枳壳,痰多加陈皮、半夏。

2、虚证

治宜健脾理气。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内金、枳壳)。若脾阳虚,加干姜,温运中焦,振奋脾阳。命火不足加附子、肉桂,脾肾同治。若脾虚而又水热互结、虚实相兼者,可用仲景泻心汤意,既调补脾胃,又辛开苦降,和中消痞。半夏、黄芩、黄连、生姜、干姜、党参、炙甘草、大枣。

中药

(1)香砂六君子丸(《中国基本中成药》):益气健脾,理气和胃,治脾虚气滞,胃部胀痛。

(2)枳木丸(《中国基本中成药》):健脾化食,行气消痞,治脾虚气滞食积,胃胀胃痛。

(3)平胃散(《实用中成药手册》):燥湿运脾,宽胸消胀,治湿浊中阻,胸满腹胀。

(4)香砂养胃丸(《中国基本中成药》):健脾祛湿,和胃畅中,消胀除满。

(5)加味保和丸(《中国基本中成药》):消食导滞,利湿和胃。

(6)越鞠保和丸(《中国基本中成药》):解郁舒气,和胃消食。

(7)左金丸(《中国基本中成药》):泻肝清胃,治肝胃热郁,泛酸灼热。

​消渴丸不适宜糖尿病人食用

在许主任的门诊中经常会接诊这样的患者,误认为消渴丸是纯中药制剂,而随意加大剂量,造成头晕或昏迷。其实,消渴丸是由黄芪、地黄、天花粉以及格列苯脲(优降糖)等成分组成,其中的优降糖是把血糖降下来的有效成分,一般10粒消渴丸相当于1片优降糖,而优降糖有许多副作用,它会引起低血糖反应。对于患轻度2型糖尿病的老年人,消渴丸不宜做首选药,如果老年人一下子多吃5至10粒消渴丸,血糖就会突然降低许多,导致低血糖昏迷。特别是对肾功能不全、酮体阳性及肝炎患者不可或不宜使用消渴丸,否则会加重原有病情。

此外,消渴丸是磺脲类的药物,这种药物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只对2型糖尿病有效。所以,对于胰岛细胞已经处于衰竭状态的1型糖尿病患者,再使用磺脲类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的药物刺激,将加大肝肾的工作负担,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肝肾功能衰竭。

尿崩症中医辨证治疗

大家都知道尿崩症的患者的危害很大,所以患了尿崩症的患者要尽快治疗,病情会越拖越重的。那么该如何治疗尿崩症呢?治疗尿崩症轻度尿崩的患者用一般处理的治疗手段就可以了,重度尿崩的患者要用药物治疗,下面看看中医辨证治疗的详细介绍。

中医认为本病属消渴中的上消和下消,以肺胃两脏虚证为主,总的治疗原则是滋肾养阴,益气生津,可选用知柏地黄丸、生脉饮、缩泉丸等中成药配合西药应用,也可根据辨证分型选方用药。

一、气阴两虚型:

证候:烦渴多饮,多尿,体瘦乏力,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法:宜益气养阴,清热生津

方药:从生脉散、竹叶石膏汤化裁,酌加固摄肾气之品:党参、麦冬、五味子、竹叶、生石膏、黄芪、山药、益智仁、肉苁蓉、白芍、生地、知母、山萸肉等。

二、肺胃阴虚型:

证候:烦渴多饮,多尿,口干舌燥,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宜清肺养胃,止渴生津

方药: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味:生石膏、知母、甘草、党参、天花粉、生地、藕汁、鲜石斜、乌梅、黄连、天冬、麦冬等。

三、阴阳俱虚型:

证候:烦渴多饮,尿频量多,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畏寒乏力,遗精阳痿,月经紊乱;舌红苔黄,脉细弱。

治法:阴阳并补

方药:对偏肾阴虚者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麦冬、五味子、玄参、花粉、桑螵蛸、甘草。对偏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肉苁蓉、肉桂、附子、枸杞子、黄芪、五味子、人参、甘草。

温馨提示:经过以上对尿崩症的有关中医介绍之后,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了多少的了解。希望各位可以熟知这些的内容,为那些正受到尿毒症危害的病患者伸出应有的援助之手,知道这些知识,帮助就更加的有力。

消渴丸成分有哪些

消渴丸主要成分是由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研制而成的中成药,诸合成分组成,具有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的功效,临床上是用于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眠差腰痛,尿糖及血糖升高之气阴两虚型消渴症效果甚好。

消渴丸方中黄芪益气,生地、花粉滋阴,三药配合是中医临床治疗消渴病的常用方药。配以西药第二代磺脲类降血糖药之药优降糖。因此,消渴丸主要能滋阴清火,益气生津改善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又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而且缓和了优降糖引起的消化不良、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

温馨提醒: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可采用以下措施:①补充葡萄糖:轻者立即口服葡萄糖,如无葡萄糖,可予口服甜果汁、糖水;重者静脉注射葡萄糖。要观察到患者意识恢复。②胰升糖素治疗:胰升糖素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由于其作用时间较短,且会再次出现低血糖,因此在注射后仍要补充葡萄糖或进食,需继续观察,以保证患者安全脱离危险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阴虚燥热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消渴方加味。口干甚者加麦冬、葛根各10g;津伤便秘者加决明子30g;燥热便结加大黄3~6g。

2、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饮加味。乏力、自汗、气短较重者加生黄芪30g;多食善饥者加玉竹10~15g;口渴甚者加天花粉30g。

3、阴阳两虚

治法:温阳育阴。

方药:金匮肾气丸。若夜尿多或尿如脂膏者加益智仁、茧丝子、生白果各10~15g;少尿或浮肿者加生黄芪30g,白术10g,防己10~20g;五更泻者加补骨脂10~15g,吴萸10g,肉豆蔻10g;阳痿早泄加仙灵脾10~15g,仙茅10~15g。

4、血瘀阻滞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桃红四物汤。血瘀证轻者可用上方加丹参、益母草各30g;血瘀证重者则加水蛭10g,全蝎3~5g。

5、阴阳欲绝

治法:救阴回阳

方药:生脉散加味。脉微欲绝者加附子10~15g以回阳救逆;若燥热炽盛内陷心包,内闭外脱者可酌情应用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以清热开窍。

二、验方

1、黑豆汤:黑豆炒熟,调天花粉等份为末,面糊为丸,每次30~50粒,一日两次,治肾虚消渴。

2、玉壶丸:瓜萎根、人参等份为末,水丸如梧子大,每次30丸,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

3、生芦根粥:鲜芦根30g,粳米50g,以水1500ml煎芦根,取汁1000ml煮粥食之。

4、瓜蒌根冬瓜汤:瓜萎根,冬爪,炖汤饮用。

5、猪胰汤:猪胰加苡米30g,黄芪60g,怀山药120g,水煎服。

人对于自己患有这种妊娠合并糖尿病一般都不太注意,希望看完上面的介绍,大家有了更深的了解。

消渴丸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消渴丸的主要成分是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 最让消费者担心的还是消渴丸的不良反应到底有哪些?以及它的不良反应是否会自动缓解。

研究表明,使用消渴丸可能会有如下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反应,其诱因为进餐延迟、剧烈体力活动,或药物剂量过大,以及合用一些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药物。发生低血糖反应后,进食、饮糖水通常均可缓解。在肝肾功能不全,年老、体弱者、若剂量偏大(对成年患者的一般剂量对年老、体弱者即可能过量),则可引起严重低血糖。

(2)偶见药疹。

(3)偶见轻度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4)罕见脱发。对于消渴丸所引起的不良反应,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不良反应会自动缓解。

相关推荐

腹痛的治疗方法

腹痛是很常见的症状,而引起这种症状的因素有很多种,有的腹痛是因为有寄生虫引起的,而有的腹痛则是因为腹部受凉引起的。腹痛较轻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会忍忍就算了,或者吃一点止痛药。而较严重时,如果吃止痛药还是没有效果,那么就要立刻进院治疗了,因为严重的话可导致休克。针对引起腹痛的不同因素类型,中西医治疗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腹痛中医治疗方法 1.寒滞胃肠证:腹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冷更甚,口和不渴,小便清利,或有泄泻,苔白润,脉沉紧。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厚朴温中汤加减。 2.寒滞肝脉

乌梅酒的药理作用

1、止渴 乌梅的酸味可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常用来治疗口渴多饮的消渴(如糖尿病)以及热病口渴、咽干等。夏天可用乌梅煎汤作饮品,能去暑解渴。 2、止咳 乌梅酸涩收敛,能敛肺止咳而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症,常配半夏、杏仁等。但对实证要慎用。 3、止泻 乌梅能涩肠止泻痢,可用于脾虚久泻、久痢或大肠滑泻不止甚至脱肛不收。近年有人用《伤寒论》中的乌梅丸作基本方加减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4、止痛 一能安蛔止腹痛。蛔虫得酸则伏,用乌梅配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可治疗胆道或肠道蛔虫引发的腹痛、呕

荠苨的功效与作用 消渴解毒

荠苊甘寒,入胃经;甘可滋阴生津,寒可清泻胃火;具清胃润燥之效,故可用治消渴证。清热解毒,荠苊可用治咽喉肿痛及疔疮肿毒。《纲目》:"主咳嗽,消渴强中,疮毒疔肿。"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都有哪些

(一) 【辨证】寒凝气血瘀滞。 【治法】活血化瘀,养血益气,软坚散结,温经通络。 【方名】加味生化汤。 【组成】当归24克,川芎15克,炙草3克,炮姜3克,桃仁3克,益母草30克,炒芥穗9克。 【用法】水煎服,子宫肌瘤患者每日1剂,日服2次。 (二) 【辨证】脾虚湿阻,瘀血阻滞胞宫。 【治法】益气健脾,祛瘀通络。 【方名】四君子汤加味。 【组成】党参30克,白术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术6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子宫肌瘤患者需要每日1剂,日服2次。 (三) 【辨证】瘀滞胞宫

缠腰丹的中医治疗方法

1.热盛型: [主证]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闷易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辨证]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湿盛型 [主证]皮肤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涯,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辨证]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 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胃脘痛

胃脘痛的辩证,主要辩别是病邪(寒、热、食滞等)阻滞引起的,还是脏腑失调(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引起的;病在肝,还是病在脾胃;是实证(病邪阻滞、肝郁,肝火),还是虚证(脾胃阳虚或胃阴不足);尚属气滞,还是已成血瘀等几个方面。对本病的治疗,以“理气止痛”为临床上通用之法,但是,还需进一步审证求因,属于病邪阻滞者,当辩其邪而去之;由于肝气郁滞者,当疏泄肝气;因于脾胃虚寒者,当温中散寒;疼痛日久不愈者,往往由于化火,伤阴,血瘀所致,当分别病情采用清火,养阴,化瘀等法。 1)病邪阻滞: 主证: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暧,

肠胃积滞的辩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伤乳、伤食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的婴儿发病者为伤乳,呕吐或大便中可见较多的乳凝块;普通饮食的幼儿发病者为伤食,多有较明显饮食不节史,呕吐物或大便中可见较多的食物残渣。 2.辨虚实病程短,脘腹胀痛拒按,或伴低热,哭闹不安,多属实证;病程较长,脘腹胀满喜按,神疲形瘦,多属虚中夹实证。 治疗原则 乳食内积之实证以消食导滞为主。脾虚夹积之虚中夹实证以健脾消食,消补兼施为法,积重而脾虚轻者,宜消中兼补法;积轻而脾虚甚者,则用补中兼消法,扶正为主,消积为辅,正所谓:“养正而积自除”。 分证论治 1.乳食内

中医能治淋巴癌吗

淋巴癌,这种疾病是一种恶性的肿瘤。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气机淤滞,还有外邪入侵和一些情绪伤害,这些都可能是患者淋巴瘤恶化的一些原因。那么, 对于淋巴癌,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会有哪些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1寒瘀凝结型 主证:颈项、耳下或腋下、鼠溪部多个肿核,不痛不痒,皮色如常,坚硬如石,不伴发热,形寒肢冷,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倦怠自汗,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治法,温化寒痰,补养气血。 方药:阳和汤《外科全生集》加减。 2气郁痰结型 主证:颈项、耳下,或腋下鼠溪有多个肿核,不痛不痒,皮色不变,头晕耳鸣,心悸气短,

每天刷2次牙还有口臭为什么

根据你的情况口臭多考虑胃火或者口腔感染引起的症状,建议积极对症治疗比较好。 一般情况下可以口服牛黄清胃丸或者清胃黄连丸对症治疗,必要时到医院口腔科就诊检查对症治疗比较好。口臭可分为食源性的,病原性的,气源性的,老年性的等;口臭口苦大多与肝胆胃火重或肝胆胃有湿热或消化不良有关.你的情况建议在当地中医的指导下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在平常除了要注意饮食以及口腔卫生外,必须要吃一些含有清热去火,具有排毒功能的药品,饿如多吃蔬菜水果,乌梅脯含化等.最好采用中药辨证治疗,效果很好.你的情况考虑是由胃肠道疾患导致的,其常伴

上火的辨证施治

.辨别虚实论治 (1)实火实火指阳热亢盛实热证,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证候: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则: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常用中成药有三黄片、黄连上清丸、牛黄清胃丸、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2)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