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刷牙出血有哪些误区
牙疼刷牙出血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得了口腔溃疡,刷牙时一碰就疼,有时还出血,不刷为妙。口腔溃疡时更要注意口腔卫生,否则反倒影响溃疡愈合。可以选择稍微软一些的牙刷,尽量不要让刷毛接触溃疡部位。
误区二:牙齿松动、儿童换牙时期,不要频繁刷牙。换牙是正常现象,不需要额外注意,刷牙方法与成人一样。但是如果出现牙齿松动,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牙龈是否有问题。此外,一定要注意按时刷牙,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平时还可以适当按摩牙龈,维护牙齿健康。
误区三:起床后刷完牙再吃饭。研究表明,饭前刷牙比饭后刷牙更有利于保护牙齿。龋齿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牙垢与食物中的糖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性物质腐蚀牙齿。饭后酸性物质已经形成,且形成速度非常快。
误区四:刷牙时流血,不敢继续刷。牙龈发炎、毛细血管壁变脆后,就不能抵抗正常的刺激,进而导致容易出血,这一般都是牙周病的前兆。此时要继续坚持刷牙,并且保持正确的刷牙方法,才能改善牙龈状况,经过一段时间,炎症消退就不会流血了。
误区五:新换牙刷时牙龈出血也不理。出血与牙刷也有一定关系,如果牙龈的炎症处于炎性水肿期,建议使用软毛牙刷。一把好的牙刷应该具备如下特点:小头、平头、毛稍软。
刷牙出血用什么牙膏好
含药物成分药膏
刷牙出血可能和患有牙周炎、牙龈炎等有关,可以尝试使用含有药物成分的牙膏。
购买时要仔细查看牙膏成分以及功效,这类牙膏外包装上甚至还会明显标注“减轻牙龈炎”、“护龈”、“修复牙龈”等字样,选用这类牙膏对于减轻刷牙出血有一定的帮助。
含盐牙膏
现在许多牙膏中会添加海盐、矿物盐、竹炭盐等盐类,盐具有清热降火、杀菌消炎的功效,对于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引起的牙龈出血,有一定的作用。
含茶叶成分牙膏
在很早以前就有把捣碎的新鲜茶叶敷在伤口以及溃烂处止血、防伤口化脓的的做法,这是因为茶叶茶叶性苦寒,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收敛的功效。
而口腔炎症引起刷牙出血的患者,也可以选用含有茶叶成分的牙膏,能够缓解炎症,减轻刷牙出血症状。
小孩刷牙牙龈出血是什么原因
孩子刷牙出血有时候只是牙膏上沾染一些血液,冲洗口腔后就干净了,但有时候刷完牙后,需要大量的清水冲洗口腔,但是突出来的水依然带有淡淡的红色。如果经常出现刷牙出血现象,父母就要警醒因为孩子可能得了某些疾病。当然,刷牙出血有时候并没有太大问题,也许只是刷牙是用力过度,导致牙龈受损。
一般情况下,即使刷牙的时候出血了,也要继续刷牙,当牙龈发炎、毛细血管壁变脆后,刷牙相当于一种刺激,受刺激后容易出血。但是这个时候仍要继续刷牙,刷牙使要面面俱到,每个面刷15-20次,保持正确的刷牙方法,可以令牙齿的细菌减少,经过一段时间,炎症消退就不会流血了。
饭前刷牙好还是饭后刷牙好
误区之起床后刷完牙再吃饭
研究表明,饭前刷牙比饭后刷牙更有利于保护牙齿。龋齿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牙垢与食物中的糖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性物质腐蚀牙齿。饭后酸性物质已经形成,且形成速度非常快。
因此,只有在饭前将牙垢去除才能大大减少酸性物质的形成,并且饭后最好仔细漱口。早晨起床后更要在饭前刷牙,可以消灭一整夜口腔内滋生的细菌,去除口腔异味。
饭前刷牙和饭后刷牙
误区之刷牙时流血,不敢继续刷
牙龈发炎、毛细血管壁变脆后,就不能抵抗正常的刺激,进而导致容易出血,这一般都是牙周病的前兆。
此时要继续坚持刷牙,并且保持正确的刷牙方法,才能改善牙龈状况,经过一段时间,炎症消退就不会流血了。
误区之新换牙刷时牙龈出血也不理
出血与牙刷也有一定关系,如果牙龈的炎症处于炎性水肿期,建议使用软毛牙刷。一把好的牙刷应该具备如下特点:小头、平头、毛稍软。
孕妇牙疼治疗切勿进入这四大误区
误区一:怀孕前没有口腔问题,怀孕后牙疼也不会有事。
妊娠期的妇女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全身会起一系列的变化,最常见的即表现为妊娠反应。
如爱吃酸甜的零食,少吃多餐,加上恶心呕吐,往往很难坚持每次餐后都刷牙。
因此,本来孕前没有龋病或炎症的孕妇,这时候也会患龋病、炎症。
误区二:孕期刷牙容易引起出血,用漱口代替也可以清洁口腔。
这是错误的,因为漱口只能将口内大块的食物残渣漱掉。
但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包括食物残渣、细菌及其分泌物)一定要靠刷牙才能清除干净。
误区三:怀孕时一定会坏牙。
这也是一种错误观念。有些人也会因此而任由牙齿蛀虫。
其实,怀孕不一定会坏牙,而是因为怀孕时,许多孕妇由于口味改变而喜吃酸甜零食及其他淀粉食品,口腔卫生却未加强,并且因一刷牙就会呕吐。
很容易停止或荒废刷牙。胃酸滞留口中,或常喜欢吃酸性食物,致使唾液PH值改变,也是造成孕妇容易蛀牙的原因。
误区四:怀孕期间牙疼只能听之任之。
孕妇牙疼一定要及早就医,否则可能因拖延治疗而出现全身症状。
一般而言,怀孕前期(前三个月孕期)若非紧急状况,不建议进行牙科治疗;孕中期(第四至六个月)若一定要治疗牙齿。
可选择此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怀孕后期(后三个月孕期)不适合进行长时间的牙科治疗(如拔牙等)。
老人牙齿保健需要注意的事项
老人牙齿保健需要注意的事项
误区之一:人牙越磨越结实,啃点硬东西没关系。
过度磨损就会被破坏掉牙外层包的珐琅质。牙齿磨损严重,会造成牙齿向前移位或脸形改变,并引起耳旁的颞颚关节因长期不当咬合而引发疼痛。所以老人的牙齿应特别避免磨损。
误区之二:老人牙齿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防也无用,治也无益。
大多数老年人的牙齿松动脱落是因牙周病、根面龋、骨质疏松等疾病引起的,只要这些病得到预防和治疗,就会延后脱落的年限。
误区之三:只要坚持刷牙,就没必要洗牙了。
刷牙并不能完全代替洗牙,饮食可在牙面上留下痕迹,经细菌作用形成牙斑,单靠每天早晚刷牙是难以清除干净的。
误区之四:只漱口不刷牙,这是祖宗传下来的。
不少高龄老人至今没有刷牙习惯,尤其农村的老人更多见。其实正确的刷牙既有牙刷的机械刷洗作用,又有牙膏的化学去污和消毒杀菌作用。可有效地防止菌斑和牙石的形成。
误区之五:老人抽烟、喝茶沉积的黄牙黑牙无法变白。
目前的牙齿美容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吸烟、喝茶、喝咖啡等形成着色性污垢是牙表面变色,容易除掉,即使四环素牙等牙体变色也有办法将其改变。同时,牙齿美白不仅仅是为了美容,也是牙齿保健和牙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牙你护对了吗?
误区一 大力刷牙,刷刷更干净
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很习惯大力刷牙,以为这样能更好地清洁牙齿。其实不然。长期大力刷牙会导致牙齿缺损,很多中年人的牙齿出现的锲状缺损,就是长期用力刷牙所致。
正确做法:刷牙选用刷毛软、有弹性的牙刷,刷牙力量要适度,讲究刷牙的方法,牙齿才能刷得干净又不会被损伤到牙齿和牙龈。
误区二 牙膏越贵越好
有人有这样的购物习惯,认为贵的就是好的。实际上,刷牙时,牙膏是起摩擦剂的作用,可以有效去除牙面一些细小凹陷部位的牙菌斑。但是,能否更好地清除牙缝内和牙面窝沟内的菌斑,关键不在于牙膏的品牌和价格,而在于刷牙的方法是否正确。
正确做法:不刻意追求贵价牙膏,选用含氟牙膏即可。
误区三 牙齿不痛就是没牙病
很多人衡量牙齿是否健康的标准就是牙齿痛不痛,认为牙齿不痛就是没牙病,认为没有必要定期就医检查。这是错误的。
付云指出,口腔疾病早期,如龋齿和牙周病早期,一般都不会感觉不适或疼痛。一旦感受到疼痛,说明程度已经比较严重了。一颗蛀牙从开始产生到使用感觉到疼痛,成年人至少1年,儿童时间会更短些;牙周病的发展也是如此。
正确做法:成人每年、儿童每半年做一次牙齿检查,及早发现牙齿和牙周问题。
误区四 刷牙的时间不重要
每天刷牙两三次了,但每年洗牙时还被医生说牙垢很多,怎么回事?付云指出,刷牙不在于刷了几次,而是什么时间刷。
很多人有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刷牙的好习惯,却没有饭后定时刷牙的习惯,这就存在不足。有研究发现,进食后,附着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10-20分钟后就会被牙菌斑内的细菌利用,产生酸性物质破坏牙齿。
正确做法:除了早晚刷牙,饭后10分钟内也应刷牙或漱口,尽快清洁口腔,以破坏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
误区五 不吃糖就不会得牙病
少吃糖或不吃糖固然可以减少龋齿的发生,但糖不是口腔细菌破坏牙齿的唯一来源。面包、馒头、米饭等碳水化合物中的淀粉,在口腔水解后也会产生小分子糖分,后者同样容易被口腔内的细菌所利用。
正确做法:除了少吃糖,更重要的是饭后尽快漱口或刷牙。
误区六 药物牙膏可治疗牙周病
有些人认为药物牙膏可以用来治疗牙龈“上火”和牙周病,当出现牙龈肿痛、出血时不及时就医,而是盲目使用药物牙膏来“降火”。
付云表示,牙龈炎、牙周炎大多由局部牙结石、菌斑刺激引起的,药物牙膏有清热解毒作用,所以在牙龈炎早期,的确能起到一些功效。但是,它们无法祛除牙菌斑、牙结石,未能祛除引起发炎的根本原因,因此仅有治标不治本的些许作用。
正确做法:牙龈炎、牙周炎发作应就诊,日常应做好牙齿清洁、洗牙等来预防牙龈炎、牙周炎。
误区七 洗牙会把牙齿洗坏
很多人洗牙后觉得牙齿酸软,吃酸、甜食物有不适的感觉,以为是洗牙伤害了牙齿造成的,这绝对是误解。
目前医院洗牙多采用超声波洁牙,依靠超声仪器在牙面发出的超声震动来祛除牙结石和牙菌斑,而非磨削作用,对牙齿硬组织不构成伤害。
洗牙后牙齿为什么有酸软的感觉?那是因为多年没有洗过牙的人,牙面的结石很多,不仅厚,而且将大部分牙根包住。由于牙结石附着在根面,看似“护住”了牙根,平常没有感觉太多不适。洗牙祛除牙结石后,牙根露出,在遇到冷、热、酸、甜食物时,会有一段时间感觉到牙齿酸软,但这样的感觉会逐渐缓解。
正确做法:若洗牙后出现酸痛,只是暂时的,等待它慢慢缓解即可。只要坚持每年洗牙,牙齿比较洁净,这种感觉就很少发生。
误区八 人老牙齿必然脱落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1年9月20日的爱牙日提出了“8020”计划,即80岁的老人应该还有20颗健全的牙齿。因此,说人老牙齿必然脱落的说法是不靠谱的。
正确做法:付云指出,健康牙齿陪伴到老不是梦,只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多吃有利于牙齿清洁、健康的食物,注意营养均衡,定期检查口腔,科学护理牙齿,常用茶水漱口,勤做叩齿和牙龈按摩。
刷牙注意避开八误区
误区一:得了口腔溃疡,刷牙时一碰就疼,有时还出血,不刷为妙
口腔溃疡时更要注意口腔卫生,否则反倒影响溃疡愈合。可以选择稍微软一些的牙刷,尽量不要让刷毛接触溃疡部位。
误区二:牙齿松动、儿童换牙时期,不要频繁刷牙
换牙是正常现象,不需要额外注意,刷牙方法与成人一样。但是如果出现牙齿松动,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牙龈是否有问题。此外,一定要注意按时刷牙,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平时还可以适当按摩牙龈,维护牙齿健康。
误区三:起床后刷完牙再吃饭
研究表明,饭前刷牙比饭后刷牙更有利于保护牙齿。龋齿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牙垢与食物中的糖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性物质腐蚀牙齿。饭后酸性物质已经形成,且形成速度非常快。
因此,只有在饭前将牙垢去除才能大大减少酸性物质的形成,并且饭后最好仔细漱口。早晨起床后更要在饭前刷牙,可以消灭一整夜口腔内滋生的细菌,去除口腔异味。
误区四:刷牙时流血,不敢继续刷
牙龈发炎、毛细血管壁变脆后,就不能抵抗正常的刺激,进而导致容易出血,这一般都是牙周病的前兆。
此时要继续坚持刷牙,并且保持正确的刷牙方法,才能改善牙龈状况,经过一段时间,炎症消退就不会流血了。
误区五:新换牙刷时牙龈出血也不理
出血与牙刷也有一定关系,如果牙龈的炎症处于炎性水肿期,建议使用软毛牙刷。一把好的牙刷应该具备如下特点:小头、平头、毛稍软。
误区六:喜欢软的刷毛
如果刷毛过软,的确会存在刷不干净的情况,但是若刷毛太硬,又容易造成牙龈损伤。
刷毛的软硬应该因人而异,如牙周病患者必须选择软毛牙刷,有利于清洁牙周;无牙周病的人可选择刷毛软硬度中等的牙刷;不建议使用刷毛过硬的牙刷。
误区七:拔牙、补牙后马上刷牙
除了拔牙后24小时内不可以刷牙。过了24小时,其余情况都可以正常刷牙。
误区八:买牙膏,最喜欢号称清新口气的广告牙膏
事实上,牙膏清新的味道只会在口腔中短暂停留,掩盖口臭。口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牙石、龋齿、消化道疾病等,不能指望刷牙解决,应该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加强对牙齿的保健,除了加强对牙齿的保护外,同时要去除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酒,不吃过烫和辛辣的食物。口腔保健的钥匙就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一分呵护一分健康,愿健康的牙齿伴你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