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么摆脱心理疾病呢

怎么摆脱心理疾病呢

心里疾病成为危害我们很多人的一个大问题,心里疾病会让我们很多人不敢见人,不敢与他人进行交谈,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非常内向,对于我们的日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心里疾病的治疗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下面来简述一下怎么摆脱心里疾病呢的相关内容吧,希望能

其一,暗示调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止人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暗示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一切都会过去的”、“事情并不像我相象的那么糟”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整不良情绪。

其二,放松调节。

还可学习身体放松的方法来调节挫折所引起的紧张不安感。放松调节是通过对身体各部分主要肌肉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手脚冒汗、腹泻、睡眠等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

放松调节首先要学会体验肌肉紧张时的感觉,即收缩肌肉群,注意体验其感觉;然后再放松肌肉群,注意体会相反的感觉。

呼吸调节也是放松调节的一种。通过某种特定的呼吸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比如,紧张时,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可减缓紧张感。平时也可以到空气新鲜的大自然中去做呼吸训练。

其三,想象调节。

受挫心理调节能力并非要等到受挫后再来培养,而是在平时就要训练。想象调节法即是指在想象中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情境和使自己感到紧张、焦虑的事件的预演,学会在想象的情境中放松自己,并使之迁移,从而达到能在真实的挫折情境和紧张的场合下对付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

想象调节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学会有效的放松;其次把挫折和紧张事件按紧张的等级由低到高排列出来,制成等级表;然后依据等级表由低到高逐步进行想象脱敏训练。

对于怎么摆脱心里疾病呢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一定要仔细了解一翻,患者朋友们可以按照以上的方法去进行治疗,心里疾病的治疗也需要自我采取一些方法,避免给自己过度的压力,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方法帮助我们适当压力,听歌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长期磨牙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有夜磨牙习惯的人,第二天清晨常会感到面部肌肉疲劳无力,牙齿不舒服,这是因为面部肌肉一直处于收缩状态,牙周支持组织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造成的。有些人年纪虽然不大,但由于长期夜磨牙,其牙齿的咬合面已经磨平,不仅降低了咀嚼效率,而且使得牙本质暴露出来,出现一系列牙本质过敏的症状,严重者甚至可造成牙髓炎、咬合创伤、牙周组织损害、颞下颌关节损害、咀嚼肌肉损害等。

长期磨牙对牙齿的损耗非常大。磨牙症患者一晚上磨牙,对牙齿的损耗相当于常人吃十顿饭的损耗。很多人因长期磨牙,导致牙齿表面损耗过多,使牙齿变短,脸颊部下陷。使其外貌看上去,不那么美观。长期磨牙会使牙齿过度损耗而导致牙齿酸痛,甚至会造成过敏性牙质,即对冷、热异常敏感。严重者甚至会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面部肌肉长时间紧张、酸痛,同时伴有慢性头痛。

然而成年人磨牙却不被重视,究其原因,与人们对成人磨牙症的认识误区有关。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在40位具有不同程度的磨牙症患者及60名患者家属中,竟有62.3%的人认为磨牙症不必看医生,他们认为磨牙算不了什么,何必那么大惊小怪。

偶尔磨牙对健康影响很小,但长期磨牙,或每次入睡后磨牙的时间太长,则可导致心理及生理上的障碍。因此,有磨牙症的成年人应积极就医,不可马虎对待。在排除生理疾病引起的磨牙后,应注意考虑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如果存在心理障碍,则应该进行自我调适,或找心理医生治疗。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方式摆脱心理压力、稳定情绪,是治疗磨牙症的一剂“良药”。

心理疾病有哪些

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

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很多种,在临川上一般分为轻型心理疾病和重型心理疾病两种。

轻型心理疾病包括:

1、神经症,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抑郁症。

2、癔症,如:人们睡觉醒来之后对现实中的食物有种模糊不认识的感觉。

3、人格障碍,如:偏执性、情感性、分裂样、冲动性、强迫性、表演性、反社会性、依赖性、边缘性、其他类型等。

4、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常见的如:病理性偷窃、病理性纵火、病理性网瘾等)。

5、性心理障碍,如: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易性症等。

重性心理疾病包括:

1、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应激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

2、器质性精神障碍,如:意识障碍综合征、痴呆综合征、遗忘综合征等

OL如何摆脱”心理罢工“困扰

换个环境应对职业倦怠

上班族的心理罢工常常由职业倦怠引发。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指上班族在工作重压之下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种心理情绪在一些重复的机械的职业中比较常见,尤其是教师、医生、媒体工作人员等。如果这种倦怠感得不到修复,就特别容易出现透支的感觉,从而让人对工作失去热情。

解决方式:出现职业倦怠,首先要想办法让自己适当的休息一下,换个环境。比如与朋友一起度个假,去避暑休闲的景点旅游等,让自己短暂地离开工作场所,或减少在工作地点停留的时间。通过“换个环境”、“放松身心”等方式,寻找新的工作灵感,焕发出新的工作热情和希望。如果短暂的“换个环境”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就可以考虑换个工作。

增加团队活动应对工作拖延

很多上班族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执行力下降,对工作拖延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对自己不够自信而产生了对工作的恐惧、回避,甚至逃离;二是对布置的任务产生了抵触心理,比如内心觉得工作分配不公,或想摆脱工作的操控;三是一种习惯了的不良行为方式,压力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难以激发行动的动力。

解决方式:出现对工作拖延的罢工心理后,一方面要增加参与团队活动的频率,多与团队一起完成工作或与同事间多进行交流,增加对工作的热情。对于企业来说,在夏季可多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可适当增加平时的业余活动,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适当给自己“充电”,在心理层面自我肯定,增强自信。

专家谈心理疾病的特点

专家谈心理疾病的表现。

姓名:男

年龄:24

问题:什么是心理疾病?

精神心理科专家:

心理上的问题从轻到重分别是:

1.心理问题

2.心理障碍

3.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就是指一个人在情绪、观念、行为、兴趣、个性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失调,亦称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心理疾病不完全等同于“精神病”,首先,心理病患者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自己某方面的不正常,并没有丧失批判,能力行为大多能够自我控指;再者,病人自我感觉十分痛苦,但往往又不被他人理解;有强烈的求治欲望,大多数病人就诊各个医院;病情具有反复性、多变性和不稳定性。

心理疾病单纯药物治疗疗效并不理想,多数病人易受心理暗示的影响。病人病前均有相应的性格或人格缺陷。起病有一定的诱发因素, 常在某一种和/或多种精神因素打击或心理压力下患病。

心理病的特点:

心理病有以下特点:

(1)病人病前均有相应的性格缺陷。

(2)起病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常在某一精神打击或心理压力下患病。

(3)患者能感觉到自己正一步步走向“误区”,但常常难以摆脱。

(4)病人本身十分痛苦,且疾病本身不为常人理解。

(5)患者的主动求治欲强烈。

(6)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付出一定代价,即主动与医生配合方可彻底治愈。

(7)自知力完整。

有时心理的问题和障碍要与心理疾病分清楚:)

成人磨牙需看心理医生

白天心里愤愤,晚上牙齿嚓嚓。人在入睡后磨牙,医学上称为“磨牙症”。磨牙症多见于儿童,成年人也不少见,临床就诊者却并不多。

口腔生理学家与心理学家认为,口腔是人体首先兴奋的源点,且口腔具有表示紧张、悲观等情绪的功能。当今社会不仅竞争激烈,而且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每个人都试图驱散生活或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体力运动和精神转移,有些人则表现为磨牙。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磨牙症的发病机理进行大量研究后认为,成人磨牙比儿童及青少年磨牙的发病机理更为复杂。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口腔疾病在磨牙症的发病原因中,心理因素往往占据首要位置,当人为逃避潜意识的心理压力时,梦中或睡眠中会磨牙。据不少学者观察,磨牙是心理受挫的表现之一,是患者必须就诊心理门诊的依据。

心理学家还认为,磨牙症是由于无法表示愤怒和憎恨、或者无能力表示情欲所导致的一种现象。从精神角度分析,磨牙代表一种心理状况,特别是生气、焦虑、愤恨、悲观和受虐待时,显得更为突出。这些人潜意识中所表现的心理状况是一种受挫和不满意。许多学者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还表明,磨牙症患者较非磨牙症者的悲观情绪更为严重。也有人认为,成人磨牙是心理疲劳的一种特征,应当注意休息和调整自己的心态。

偶尔磨牙对健康影响很小,但长期磨牙或每次入睡后磨牙时间太长,则可导致心理上及生理上的障碍。因此,有磨牙症的成年人应积极就医,在排除生理疾病引起的磨牙后,应注意考虑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如果存在心理障碍,则应进行自我调适或找心理医生治疗。

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方式摆脱心理压力、稳定情绪,是治疗磨牙症的一剂“良药”。

头屑多怎么去除 保存良好的心情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头屑及瘙痒症状有很大的联系,很多时候,人们的头皮问题都是因为情绪焦躁和心理异常而引发的。所以,要学会乐观的生活,保持愉悦的心情,摆脱心理失衡。

教您轻松摆脱心理性阳痿的困惑

心理性阳痿的治疗要施以“心药”治疗,男性在出现阳痿时,女方应给予丈夫必要的鼓励、安慰和谅解,要主动合作,过多的责怪、催促、埋怨和不满,只能加重丈夫的心理负担,使他更加焦虑、紧张,越想完成性交,反而越是一筹莫展。男方应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对待性生活。把性生活看成是一次愉快的游戏、一次娱乐或散步,心情会自然轻松得多。而将性生活视为一种勉强的义务、性惩罚、伤害行为或是对自己感情和性能力的“考验”,是不利于放松心情的。要树立信心,才能消除对性生活的焦虑与恐惧。

另外,使用催眠疗法治疗阳痿,这种心理性阳痿的治疗方法应由心理学家和医生进行。首先要对患者及其配偶详尽分析其阳痿的心理生理原因,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消除双方对性生活的误解和担心,并要求夫妻暂时分居。其次对于心理性阳痿的治疗,对患者进行催眠暗示,令其放松和入睡,改善患者的情绪,消除焦虑。再次,当患者情绪放松后,在催眠状态下对其下达阴茎能勃起的指令。经过若干次催眠治疗,阴茎功能可得到良好恢复,能正常兴奋和勃起。

男人阳痿,作为妻子,应该鼓励自己的男人,而不是埋汰他,帮助他走出心理性阳痿。那样才能过上美好的性福生活。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此失去男人的属性;应该向他解释阳痿是可以有效治疗的疾病,并主动提出陪他去看病,通常情况下,夫妻共同努力成功有效治疗的可能性最大。

心理疾病的种类

心理疾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应激反应和适应不良反应

(1)应激反应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险或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反应。

应激事件是指对一般人来

说都是相当危险或十分严重的事情,如亲人死亡、考试失败、家人分离、遭受挫折、意外打击、罹患不治之症、受辱、被盗、失火、天灾人祸、战争情境等皆为激性事件。

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出现在每个人面前,会引起人们的应激反应,即引起人们心理和躯体上的一系列反应,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轻者表现为情绪紧张、感觉过敏、惊谎失措、疲劳无力等;重者为抑郁、恐惧、焦虑、木僵、遗忘,以及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多汗、厌食、恶心、尿急、颤抖等);更重者出现肢体麻痹、失明,甚至导致休克或死亡。

(2)适应不良反应

适应不良反应由各种精神刺激所引起,持续时间较长。其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因人而异。在同样的情景刺激下,有的人很快地适应,有的人慢慢适应,有的人根本不能适应,造成适应不良。适应不良,不同人表现也有差异,有人以情绪障碍为主,表现为抑郁、悲痛、烦恼、焦虑、恐惧等;有的人以行为障碍为主,导致攻击性和反社会的行为。

(二)轻度心理疾病:神经症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由大脑机能活动暂时性失调而引起的心理障碍或异常。

其特征为持久的心理冲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能力减弱,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等;情绪失调,表现为情绪波动、烦躁、焦急、抑郁等,睡眠障碍,如失眠、恶梦、早醒等;有疑病性强迫观念,有各种明显地躯体不适应感,有慢性疼痛,急性头疼,腰痛,但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

神经症包括六种的病症:

⑴神经衰弱:表现为兴奋性增高症状,疲劳过程加速症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⑵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为主,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不安。

⑶癔症(歇斯底里):此病起病急,可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有感觉和运动机制障碍,内脏器官的植物性神经机能失调以及心理异常等,常有抽搐、头痛、胸闷、心烦、委屈、肢体震颤、眨眼、摇头、面肌抽动或运动麻痹等多种不同反应。

⑷强迫性神经症:它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常出现的强迫观念有:强迫疑虑,强迫回忆、强迫性苦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想;强迫意向和动作有:强迫意向、强迫洗手、强迫计算、强迫性仪式动作。

⑸恐怖症:是指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怖感。常有:①社交恐怖②旷野恐怖③动物恐怖④疾病恐怖,此外,还有不洁恐怖,黑暗恐怖和雷雨恐怖等等。

⑹抑郁性神经症:表现为情绪低沉忧郁,整日闷闷不乐,自我遣责,睡眠差,缺乏食欲,通常遭受精神刺激后发病,出现难以排解的抑郁心境,对生活没有乐趣,对前途失去希望,认为自己没有用处,还会有胸闷,乏力、疼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三)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也称为心身障碍,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诱发的躯体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损害。发病时既有躯体的异常,也有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并心律不齐、肠溃并气管哮喘、甲亢、糖尿并月经失调、阳萎、神经性皮炎、类风温性关节炎等。

(四)大脑病患及躯体缺陷所表现的心理疾病这类疾病又有三种不同类型:⑴大脑机能发育不全时所表现的心理异常,如智力落后、智力迟滞等。

⑵大脑器质性病变时出现的心理疾玻脑震荡、脑挫伤、脑动脉硬化、中毒或毒菌、病毒感染都可能造成脑器质性损害,从而产生智力障碍,遗忘症、人格异常等表现。

⑶盲、聋、哑、跛等躯体缺陷时所发生的心理异常。

心理疾病有哪些?

轻型心理疾病包括:

1、神经症

如: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性神经症(疑病症)、癔病(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

2、职业性心理疾病

如:教师的精神障碍、单调作业产生的心理障碍、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问题、高温作业的神经心理影响。

3、性心理障碍

如:花痴(色情狂)、露阴癖、窥阴癖、窥淫癖、异装癖、自恋癖、性厌恶、恋物癖、阳痿、早泄、过度手淫等 。

4、人格障碍

如:偏执性、情感性、分裂样、冲动性、强迫性、表演性、反社会性、依赖性、边缘性、其他类型等。

5、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如:病理性偷窃、病理性纵火、病理性网瘾、神经性呕吐、物质依赖、洁癖。

重型心理疾病包括:

1、功能性精神障碍

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应激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

2、器质性精神障碍

如:意识障碍综合征、痴呆综合征、遗忘综合征等。

心理疾病测试题

心理疾病测试题 测试题 标准 1.我真希望自己哪天突然死去。2.小事我也感到非常着急。3.遇到一点小事我就感到烦恼。4.我感到在生活中自己是个弱者。45.我感到人活着没有什么意思。 6.我感到心慌。7.我对异性毫无兴趣。8.我觉得太本,样样不如别人。9.我变得做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10.我想自己去死。11.我全身没有一点力气。12.我讲话的声音变得有气无力,闲话少多了。13.我晚上睡眠时间总的说比往常少多了。14.我什么事情都不想干。15.我感到不高兴、愉快、不痛快。16.我感到心里难受或心里不舒服。 17.我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没意思。18.我感到紧张不安。19.我不想吃东西。 20.我觉得比平时瘦多了。

胃肠心理疾病

有这样一个病人,她被腹泻折磨半年多了,痛苦不堪。开始拉肚子的时候,她以为是吃什么东西吃坏了肚子,就自己找点消炎药吃了几天,结果没有好转,反而更厉害了,吃什么都拉,拉出的东西像水一样,她就去单位卫生所找医生看看,医生给她换了种消炎药,继续用药一段时间仍然没有好,总是肠胃不舒服,也找不出腹泻的规律和原因。时间长了,她担心自己得了什么怪病,不断地往各个医院的消化科跑,直到有位消化科的医生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

她想不到腹泻跟心理有什么关系,但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死马当作活马医”吧,将信将疑来到心理科。心理医生问,最初开始出现腹泻的时候,生活中有什么事情发生吗?她想了想说,那时刚从领导岗位退下。过去工作很忙,要管很多事很多人,突然停下来很不适应,不知道该干什么,胡思乱想,总是有很多担心,吃饭也开始不规律了,有时有什么吃什么,有时不想吃就不吃了,心里很烦躁但也说不清烦躁什么。

经诊断,这位病人最初出现的腹泻症状是由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后来抗生素的使用更使肠道益生菌遭殃,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她调整了心态,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舒缓了焦虑情绪,胃肠功能也正常了。

其实,因心理因素引起胃肠功能问题的情况很多,比如,有些考生在面临重大考试前会突然出现腹泻,还有很多人经常感到胃不舒服,不想吃饭,往往习惯求助于药物而忽视心理的调整。不仅走了弯路,更加重了身心的痛苦。

有一位妈妈带着自己十六岁的女儿来咨询,妈妈说孩子不想吃饭,没胃口,勉强吃点就吐。看着孩子非常消瘦,妈妈很心疼,去好多医院的消化科看,做了好多检查,也没发现有什么异常。经人提醒,就来看看是不是有心理原因。的确,孩子的问题属于神经性厌食症,跟心理有直接的原因。

在起初跟孩子的沟通中,孩子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自己挺好的,没什么事,在学校也挺好的,就是不想吃饭,觉得这样正好减肥了。随着谈话的深入,我渐渐了解到孩子内心的苦闷和压抑。孩子和单亲妈妈生活在一起,孩子理解妈妈的不容易,也很懂事,学习很努力;但孩子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总是受到妈妈的批评;在学校孩子觉得自己不受欢迎,也没什么好朋友;她总是羡慕地看着别的同学在一起说笑玩耍。她不知道该怎样赢得同学和老师的关注,也不敢跟妈妈说这些,也不想说,因为她觉得即使说了妈妈也会说“好好学习吧,只要学习好,人家就会瞧得起”。这样的生活让她情绪很低沉,对什么也没兴趣,也没胃口吃饭。有次一个同学跟她说了句“你最近瘦了,怎么减肥的呀”,她和这个同学有了些交谈,这让她心里很高兴,似乎找到可以吸引大家关注的方法了,她就开始有意少吃饭,本来就不好的胃口就越来越不想吃,甚至吃进去内心就排斥,总会呕吐。

通过心理咨询,找到了孩子深层的心理原因,这样就有了改变的机会。

这些案例在提醒人们,身体和心灵是一个整体,心理的变化会影响身体,我们不仅要关注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心理健康。

相关推荐

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

一、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也称智力低下,是指18岁以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智力发育不全/ 受阻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发生于儿童时期,是指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注意力明显不集中、易分心、多动、冲动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三、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属于广泛发育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三个方面,治疗以非药物方法为主。 四、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发生于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以焦虑、恐惧和强迫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包括特发于儿童期

青少年常见心理疾病

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最典型也严重的要数青少年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和灾害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 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突然变得乏味;思考行为能力下降、脑子变得迟钝了、注意力难专注集中、记忆减退;学习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 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通过心理上的辅助与治疗,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

心理疾病的类型

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存在着程度区别而已,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愈发脱离其自然属性,污染、生活快节奏、紧张、信息量空前巨大、社会关系复杂、作息方式变化、消费取向差异、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实拉大、溺爱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渐增多并恶化。心理疾病种类很多,表现各异,而且有可能出现更多的以前都没有注意到,或已经合理化(不认为是心理疾病)。随着时代变化新发现的心理疾病也不少。 心理疾病学术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

心理疾病自我治疗

积极的自我暗示 法国大作家大仲马说过:“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的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总是笑着念完这串念珠”,当自己有焦虑情绪时,给自己以强有力的自我暗示,如“我能行”、“我一定能够成功”、“我看好我自己”等。积极地自我暗示,可以增加自信,克服焦虑。 适量的运动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消除一些导致焦虑的化学物质,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当你感到焦虑时,索性什么都不要去想,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游泳等,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有效的缓解了焦虑的情绪,使你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做下面的事。

女性心理疾病有什么

(一)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往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造成,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常见的表现为持续地高兴不起来,兴趣明显减退,感生活没有意义,乏力、记忆减退,反应迟钝,自卑,失眠早醒、食欲下降、体重明显减轻,消极言行等。目前国内外业界公认的抑郁症治疗策略为系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目前抑郁症在系统科学的治疗下多数患者能治愈,治疗不充分或不科学

强迫症能自愈吗

强迫症能自愈吗?强迫症不能自愈,需要患者及时进行治疗才可以彻底治愈。强迫症有很多治疗方法,只要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一般治疗效果都不错,但是因为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所以很多人都无法彻底摆脱强迫症的困扰,接受专业科学的治疗是摆脱强迫症的主要方法。…… 强迫症能自愈吗?强迫症不能自愈,需要患者及时进行治疗才可以彻底治愈。强迫症有很多治疗方法,只要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一般治疗效果都不错,但是因为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所以很多人都无法彻底摆脱强迫症的困扰,接受专业科学的治疗是摆脱强迫症的主要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介

心理疾病有哪些

窥阴癖:以幼儿方式对待性欲,用认知领悟疗法。@0/$'6, 百拇医药 恋物癖:生殖器忧虑;不能实现的异性依赖;性欲激发障碍。用认知领悟疗法,心理疏导疗法,肮脏厌恶疗法。@0/$'6, 百拇医药 异装癖:家庭或社会环境在成长期将其作为异性对待引起的性别认同混乱;异装兴趣与性欲释放的错误习惯;恐惧正常性活动。用认知领悟疗法,厌恶疗法,信心疗法。@0/$'6, 百拇医药 自恋癖:关心不足或宠爱过度,自身优秀,孤芳自赏,喜欢自慰。用认知领悟疗法,厌恶疗法、移情疗法、催眠疗法、社交疗法。

四招摆脱空巢心理

感情冲淡法 当家里只剩下“老两口”,此时,老人更应关心自己的老伴,两人不仅要常沟通、常交流,做到“体己话”唠一唠,“心里事”聊一聊,“乐子事”摆一摆,通过“话聊”进一步密切夫妻间的感情。 外出活动要尽量带上老伴,避免一方外出活动一方在家留守,使留守老人产生孤独感。 爱好冲淡法 可以重拾或是培养新的生活爱好,让自己沉浸在爱好中,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自疗法。可尽快地拾起平日里的各种爱好和兴趣,比如钓鱼、画画、养鱼、打太极拳等。 并根据个人兴趣培养一些新爱好,如旅游、爬山、游泳、打保龄球等。用爱好和兴趣在“空巢

心理疾病治疗方法

第一招 治疗心理疾病倾诉是关键 专家曾经说过对于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不可以将自己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那么这些没有被表现出来的东西就会摧毁这患者,如果把这些东西表现出来了,那么就可能会对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所以他建议,面对那些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人,家人朋友要多听听他们的倾述。 第二招 改善心境从改变生活环境入手 我们知道,心境是和环境紧密相关的,人清洁了环境,也就美化了心境。平时把房子打扫干净,买一些温馨的小饰品带回家,让房子变成“美丽的家”。还可把窗帘、床单、桌布、坐垫都换成新的。

洁癖也是心理疾病

洁癖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属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患有洁癖的人过分关注是否洁净卫生,根本没有时间享受生活,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对清洁的维护上,因此活得特别累。例如很多洁癖患者都喜欢不停地洗手。每做完一件事后,他们就觉得手被弄脏了,非得要洗一定时间或一定次数才行,否则就会感到焦虑不安,害怕自己受到细菌感染。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越是喜欢把自己搞得过分干净的人,反而越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这是因为,少量接触一些病菌可以让人体产生抗体,从而获得抵抗能力。而洁癖患者由于没有任何防备,一旦接触病菌就可长驱直入。许多洁癖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