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不足病因
肾阳不足病因
肾阳不足,中医又称肾火弱,肾火弱的人就会感到身体寒大:表现为,腿脚寒凉难受。 实际肾阳不足对人体脏器功能也影响很大,包括小腹寒凉,子宫胞冷,阴囊湿冷等。
病因
多由素体阳虚,或年高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肾脏水中有火,阴中有阳,阴平阳秘,功能正常。其病则主要表现为水火阴阳失调,但水火阴阳失调又有虚实之分。因邪实而发病者属实,如外感寒湿,或湿热困于肾,病多为实,实证日久则由实转虚。
因正虚而发病者属虚。肾虚有阴阳之别,精亏气虚之分。但肾虚日久,必致由阴及阳,或由阳及阴,而成为阴阳两虚之证。肾为人身阴阳之根。肾脏病变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甚为密切。五脏之伤,久必及肾,而肾病又必影响其他各脏。
女性肾阳不足的症状表现
1、失眠烦躁
一旦女性有肾阳不足的情况,就很有可能会出现有失眠、烦躁等现象,如果没有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导致提前衰老。而且这部分女性在平时生活中注意力还十分难以集中,无论在做什么事情都会感觉到不顺心,而这也是导致女性心情烦躁的常见原因。除此之外,这部分女性在平时生活还会有腰膝酸软等情况出现,专家指出这与肾阳不足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肾阳不足会导致女性阴气无法内收,因而出现有失眠、多梦等情况。再加上阴虚精亏导致骨骼失养,因而才会在平时生活中经常出现腰膝酸软的症状。
2、不孕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不孕现象,专家指出除了与输卵管方面疾病有着很大关系之外,肾阳不足同样是常见的原因。我国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发育,也就是说女性的生殖系统就是在精气呵护下逐渐发育成熟的,这样女性才有了生育能力。但是如果在平时生活中长时间有肾精不足的情况的话,就会严重影响到生育能力。
尤其是一些长时间肾阳不足的女性如果还不注意好好调养的话,更直接影响到你的生育能力,甚至还有可能会引起不孕。因此专家提醒这部分女性,在平时生活中必须要对肾阳不足引起重视。
3、月经不调
可以说大部分肾阳不足女性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月经不调情况,比如像月经延迟、月经量少、月经不规律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不调现象。女性长时间月经不调对生育能力有着非常不良的影响,也就是说这部分女性都非常难怀孕。我国中医指出肾气充盛才能使气血和调,而且冲脉任脉功能正常才能让月经周期正常循环,由此可见肾气不足是月经不调的重要因素。
4、怕寒畏冷
所有有肾阳不足症状的女性在平时生活中都会表现出畏冷的情况,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怕冷的症状更加明显。在《灵枢·百病始生篇》中记载“肾阳不足即生寒”,而且经过现代研究发现大部分肾虚的人均有副交感神经偏亢进的现象。长期如此会导致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同时还会导致基础体温降低。
肾阳不足就会腰膝冷痛
浑身上下都怕冷、腰部和膝盖出现冷痛感、小便清长,这是肾阳不足的典型特征。肾阳是人体的阳气根本,就好比那太阳,我们需要它来取暖,靠它来获得抵御外面的寒气。肾阳要是弱了,就起不到温暖的作用了,冷就会反映到身体上,腰膝会感到冷痛。
那么为何会肾阳不足呢?原因主要是本身就先天不足,或者是后天生病太久伤到了,以及夫妻之间的生活过度损耗阳气导致的。
如何补肾阳呢?
治疗腰膝冷痛的方法,当然是要补足肾阳了。但是呢,这肾阳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补上,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补上了。如果是肾阴虚,可以通过食物调养就能很快调养好,但是肾阳虚的调理没那么简单。不过,中医也并非没有办法,下面推荐一个食疗方法和艾灸穴位,对于补充肾阳不足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推荐补肾阳食疗方
原料:200克韭菜,50克不去皮的胡桃仁,适量的食盐。
做法:把韭菜清洗干净后切成一小段,把麻油倒入锅里热到7成左右,加入胡桃仁,等翻炒胡桃仁直到变成焦黄,再加入韭菜和食盐一起翻炒到熟。
功效作用:可以补肾壮阳,对于治疗腰腿虚痛的肾阳不足患者很有效果。
为什么很普通的韭菜和胡桃仁可以调理肾阳不足呢?因为这两种食物都是补肾壮阳的良药,具有很好的滋补效果。
艾灸命门穴也能补肾阳
除了上面所介绍的食补之外,艾灸穴位也能起到补肾阳的作用。命门穴,是肾阳藏身的地方,也是元气的主要所在地。每次艾灸命门穴5分钟,每个月一次,长期坚持下来,对于补肾壮阳有很好的效果。当然了,如果觉得艾灸很麻烦,用按摩的方法也有一定的效果。方法是用手掌心搓热之后,然后推拿命门穴,5分钟左右,直到发热为止。(命门穴位置:在人体后正中线上,处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的地方)
肾阳不足并且经常腰膝冷痛的人,雪糕、冷饮、西瓜等一些生冷的食物就不要多吃,少吃或者不吃,因为这些东西最伤阳气了。可以多吃一些温阳的食物,例如桂圆、虾、牛肉、羊肉等。
阳痿的中医病因病机解析
阳痿的六大中医病因病机
(一)肝郁气滞
长期情志不遂、忧思郁怒;或长期夫妻关系不睦,郁郁寡欢,致肝气郁结,气血失畅,宗筋失充,以致阳痿不举。
(二)肾阳亏虚
素体肾阳不足,或年高命门火衰,或久病伤肾,或房事过度,久而致肾阳亏虚,元阳不足,阳事不振,渐成阳痿。
(三)心脾两虚
思虑过度,所愿不遂,心神受伤;起居失常,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脾虚不运,气血两亏,宗筋失养而致萎。
(四)湿热下注
过食肥甘,嗜好烟酒过度,酿湿生热,内阻中焦,郁阻肝胆,或感受湿热,下注宗筋,而致宗筋弛纵,导致阳痿。
(五)血脉瘀滞
跌打损伤前阴,或强力行房,或结扎手术伤及脉络,瘀血阻滞,血不养筋,而致玉茎萎弱不起。
(六)惊恐伤肾
卒遭惊恐,或素来胆怯,多疑善虑,房帏之中突遭惊吓,以致恐则气下,肾气失助,阳事不振而致阳痿。
肾阴虚的诊断
1.从病因、病性及临床表现鉴别
两者皆属肾虚证,但病变性质一为阳虚证,一为阴虚证。
2.肾阳虚证
肾阳虚为肾阳不足,以元阳不足,温煦失职,性机能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特点是以生殖机能减退,精神萎靡为主,并见畏寒肢冷,腰膝冷痛的虚寒象。
3.肾阴虚证
肾阴虚则以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并伴见虚热象为辨证依据。
肾阳不足的症状 小便异常
肾阳虚的患者多有小便异常的表现,或是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或是尿少浮肿。两者看似矛盾,其实同时肾阳亏虚的两个不同方面,前者多由肾阳虚不固,不能固摄尿液所致,常见于一般年老肾阳虚患者;后者则因为肾阳虚而气化不利,蒸腾无力,多见于慢性浮肿患者。
晨泻多因肾阳不足所致
晨泻又称鸡鸣泻、五更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可选用四神丸(由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六味中药组成,可制丸服用,也可做汤剂服)加减进行治疗,方中补骨脂善补命门之火,可温养脾阳;肉豆蔻能暖脾涩肠;吴茱萸、生姜可温中散寒;五味子能敛酸固涩;大枣可健脾养胃,诸药合用共奏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之功效。
晨泻又称鸡鸣泻、五更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中医认为,晨泻多因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可选用四神丸(由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六味中药组成,可制丸服用,也可做汤剂服)加减进行治疗,方中补骨脂善补命门之火,可温养脾阳;肉豆蔻能暖脾涩肠;吴茱萸、生姜可温中散寒;五味子能敛酸固涩;大枣可健脾养胃,诸药合用共奏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之功效。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受凉,注意腹部及下肢保暖;饮食要有规律,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原则;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暴饮暴食;讲究饮食卫生,除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外,还应禁酒、咖啡、果汁、汽水、辣椒、洋葱、生冷瓜果及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保持良好心态,心胸宽广、情绪乐观、性格开朗、遇事豁达;平常要注意加强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
肾阳不足 该吃什么中药
肾阳虚证:表现为面色白或黝黑,腰膝酸冷,神疲乏力,形寒肢冷,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不孕、性欲低下,五更泄泻,小便清长,夜尿多,身体浮肿,舌淡,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等症状。肾阳虚:可以口服金匮地黄丸、右归丸等。
肾阴虚证:表现为腰酸膝软,耳鸣头晕,齿松发脱,男子遗精、早泄,女子便秘、经少甚至经闭,或崩漏,失眠多梦,口咽干燥,潮热盗汗,心情烦躁、手足心热,午后颧红,形体消瘦,小便黄少,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症状。肾阴虚:可以口服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肾虚是一个综合证候群,有许许多多的中药材和中成药治疗。
但是,肾虚不是一个简单的症状,需要有长期临床经验的专业中医医生进行细致认真的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是否肾虚的准确判断。绝对不是靠某一个单纯的症状就轻易下肾虚结论的,这在中医业内叫“四诊(望、闻、问、切)合参”。建议你去找真正的专业中医医生做诊断再用药。
男人气血不足病因
1.脾胃虚弱
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证治准绳》说:“脾胃者,气血之父也”。脾胃功能强健,可将摄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如饮食不节或肝胆之病横犯脾胃,致脾胃功能减弱,精微不足,生化无源,久则出现血虚。血虚则可进一步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常。
2.失血过多
外伤失血过多,或其他慢性失血证皆可造成血虚证。另外,由于出血,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太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
3.饮食不足
人体脏腑靠气血津液滋养,气血津液靠水谷精微来化生。如饮食数量不足,长时间饥饿,气血生化无源,势必导致血虚。另外,饮食量虽然充足,但嗜欲偏食,亦同样出现造血原料的缺乏,使生化之源不足,而出现血虚,并导致其他病证。
4.劳作过度
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吐利、出血损伤阳气阴液;强力劳作能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香加皮的功效与作用 补精益肾
香加皮配杜仲,治疗肾阳不足,寒湿痹证;香加皮配桑螵蛸,用于肾虚阳痿,梦遗肾精,尿精遗溺;香加皮配淫羊藿,既可治疗肾阳不足之阳萎遗溺,又可用于风寒湿痹。
便秘的有关概述
服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肾虚寒所引起。
1.燥热内结 中医认为过食辛辣厚昧,过服温补之品等可致阳盛灼阴;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耗伤津液;或湿热下注大肠,使肠道燥热,伤津而便秘,这种便秘又称为热秘。
2.气机郁滞 情志不舒、忧愁思虑、久坐少动、久病卧床等引起气机郁滞,致使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秘结,即所谓“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不结燥,但排出困难是此型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气秘。
3.津液不足 久病、产后、老年体衰、气血两虚;脾胃内伤、饮水量少,化源不足,病中过于发汗、泻下伤阴等。气虚则大肠转送无力,血虚津亏则大肠滋润失养,使肠道干槁,便行艰涩,所以称为虚秘。
4.脾肾虚寒 年高久病,肾阳虚损,阳气不运则阴邪凝结;或素有脾阳不足,又受寒冷攻伐,而致脾肾阳衰,温照无权则寒凝气滞,肠道传送无力,大便艰难,称为冷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