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买保险好难
退休老人买保险好难
想给退休的父母买保险尽尽孝心,却发现要么很贵要么不能投保,家住万松园路的于先生犯了难。
“父母都已退休在家,想为两位60多岁的老人购买一些保险,一来是尽孝道,二来老人年纪大了,万一有什么闪失,商业保险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医疗费负担。”于先生说。
咨询了几家公司后,于先生发现,寿险和健康险,为父母投保的保费很高,甚至还出现“保费比保额还贵”的“倒挂”现象。“交的钱比保的还多,买保险完全没有意义了。”
保险代理人宋文栎经理介绍,因为寿险和健康险在制订费率时要参照“生命表”,年纪越大的人保费越高。因为老年人生病、身故的概率很大,所以为老人投保寿险和健康险不是好的选择。
那么,适合60岁以上老人投保的保险有哪些呢?
生命人寿湖北分公司理财师王运林建议,老人投保首选是意外险,因为从理论上来说,意外发生在同类人群身上的概率都是一样的,而不管他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因此保险公司对老年人投保意外险并不会额外加很多费用。“但老人发生意外事故后,所需的医疗费用一般要超过年轻人,因此为老人买一份意外险和意外医疗保险是非常必要的。”
至于想尽孝道和为老人储备医疗基金,他建议于先生不妨通过以下途径完成:可以为自己购买一些寿险,受益人为父母。其次可以为老人在银行开设一个医疗基金账户,每年或每月固定存钱进去,专款专用备不时之需。
退休老人心理
退休老人一般会出现什么心理呢?快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1、孤独感
中老年人由于退休在家,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被打破,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空白点,难免会感到空虚、孤单,甚至是被冷落、被抛弃的感觉。
2、抑郁压抑感
经济及社会地位发生变化,使家庭条件较差的人生活负担加重,思想压力较大,表现为不愉快、伤感、情绪低落等压抑情绪。
老人如何过好晚年生活
人在各年龄阶段的快乐是不一样的。老年人快乐是指健康,经济有安全感,被社会接受,不感到寂寞,觉得自己还有用,有信仰,感到满足。
有研究指出,人们在玩笑和娱乐中也有快乐感,朋友的聚会或家人的团聚可以得到快乐以调剂生活。其实真正的快乐是在人从事有建设性、有意义的活动中取得成绩增强了信心,获得了自我满足时产生的。
老人如何过好晚年生活?
1、经济来源有保障
中国有句俗语,养儿防老,儿子曾经是中国老一辈养老的唯一依靠。如今社会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有了另外的保障,那就是养老保险。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养老保险可以为老人的老年生活提供经济来源,经济独立可以让老年人生活得更自由、更快乐。养老保险可以帮助减轻子女的负担,让老年人不再是子女的拖累,老年人可以挺直腰板靠自己的养老金生活。如果自己有闲钱,就看美景、享美食,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充分享受社会回馈给老年人的美好生活,弥补年轻时的缺失,找回失去的自我。
2、教养子孙
退休后在家带孙子孙女是绝大多数老人的生活状态,回归家庭也因此成为大多数中国老人退休后的首选。这样既可以解决子女上班孙辈没有人带的问题,还可以充实老年人的生活。退休后则可以更好地关爱家人。都说抱孙不抱子,老年人可以享受含饴弄孙的乐趣,担负起教养孙辈的重任,为子女分忧解难。这样子有利于家庭的和谐欢乐,维持幸福的家庭环境。
3、发展才能和培养兴趣
老年人要学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可以帮组老年人充实自己的空余时间,享受生活的乐趣。比如钓鱼、书法、种花、跳舞、唱歌等等,只要是老年人感兴趣的,都可以尝试一下。根据个人的特点,老年人可以利用多年积累的经验,创造条件,开辟工作的新天地。有烦恼的人对事情往往没有兴趣,但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做喜欢做的事情,提高技能,使自己胜任社会工作,从而体验快乐。
除了以上内容,下面小编继续为您介绍老人如何过好晚年生活。
4、参加志愿者活动
许多老年人退休在家后无所事事,容易胡思乱想,其实老年人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参与相关的志愿者活动,不仅给他人带去温暖,也发挥了余热。美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刊登的研究表示,无私从事志愿工作的人比不乐于助人的人更长寿。因此,如果老人身体力行,平时喜好社会活动,喜欢与人交流,都可以义务发挥余热,充当社区、居委会管理员,或者其他志愿者活动。开拓新的生活领域和人际关系,排解孤独寂寞,增添生活情趣。
5、再返岗位
“活到老,干到老”是不少刚退休老人的选择,他们有的因为经验、资历深厚,被挽留在原领域继续发挥余热;有的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接着找个事干,这些都值得鼓励。因此,如果老人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实起来,增进身体健康。不过,工作必须量力而为,不可勉强,要讲求实效,不图虚名。
6、学习新知识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老人退休后,并未离开社会。为了跟上时代,继续学习是很多求知型老人的选择。老人退休后应继续学习新知识,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有条件者可参加老年大学,充实自己的生活。一方面,学习能促进大脑的使用,使大脑越用越灵活,延缓智力的衰退;一方面,要避免变成孤家寡人,就要通过学习来更新知识,跟上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新东西能帮老人加强人际交往,满足了爱好,挖掘了潜力,也增强了幸福感和生存的价值。
7、旅游享受生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退休后,时间宽松了,正是实现旅游梦想的好时候。和老伴一起出游,畅游世界名胜、品尝各式佳肴,这样的生活是大部分人退休后的美好设想。如果老人爱好游山玩水,且拥有比较健康的身体,家里经济条件也相对宽裕,旅游生活不失为一种选择。老两口儿坐下来,每人写出自己想去的地方,之后把两人的愿望放在一起,看看有哪些地方是都想去的,拟定先后顺序和时间,一步步实现旅游梦想。旅途中相互支持、鼓励,既增进感情,也让人生阅历进一步丰富。
了解了老人如何过好晚年生活,小编提醒您,老年人要想过好晚年生活,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此老年人要坚持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才能安享晚年。
老人买保险需要注意八点
老年人购买保险过程中,该如何防范保险销售误导,着重购买哪些寿险产品及避免日后纠纷呢?不妨记住以下“八项注意”:
一是要全面认识收益和风险
老年人理财知识相对不足,部分老年人只听信“收益高”的说法就购买了保险,没有意识到风险。
二是看清保险条款
无论营销员如何讲解,投保人务必要自己仔细研读条款,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对保险责任、免赔事宜、理赔事项等核心部分要做全面详细的了解,有效保障自己的利益。
三是多与子女沟通
老年人购买保险产品前,最好先跟子女沟通交流,就购买保险的具体内容、风险收益等咨询子女,听取其意见。
四是优先投保意外险、医疗险
老年人遭受意外伤害的概率要高于其他年龄群体,建议首选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如果你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建议在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时购买一款医疗险。
五是购买保险需量力而行
老年人收入相对较低,在购买保险时更应综合考虑,合理选择缴费期限和缴费方式。
六是要遵守最大诚信原则
有个别老年人为获得保险金,故意隐瞒病史,这种情况往往在后期理赔时引发纠纷,若查明确属隐瞒病史情况,则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七是谨慎签字
保监会一直以来重点打击营销员代签名情况,老年人在购买保险时,一定不能让他人代替签名和代抄录风险提示语句。
八是重视“犹豫期”和回访
目前一年期以上的保单有10个自然日、银保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有15个自然日的犹豫期,在这期间若有任何疑问,可以致电保险公司咨询,选择继续持有或无条件全额退保。保险公司在购买保险产品后会有电话回访,回访会对投保人的权益、所要关注的重要事项进行再询问并录音保存,回访时一定要如实回答相关问题,后期出现纠纷时可据此维护自身利益。
退休综合症的人的内心很痛苦
其实,得了“退休综合征”的人心里很苦闷,他们有一肚子委屈要说,而这些委屈也道出了“退休综合征”真正的原因所在。
一、角色转变难适应。原是某机关干部的秦老告诉记者,他退休前是大忙人,每天开会、电话不断,自从退了休,会不开了,电话哑了,尽管每天都在努力适应新生活,但心里还是空空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陈力解释,丧失是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种转变容易导致“退休综合征”。
二、不服老加重郁闷。“我觉得自己还能再干20年!”一名退休老干部告诉记者,不服老的想法让他整天闷闷不乐,觉得心理不平衡,不爱出门,脾气越来越大。
三、经济拮据。老人退休后收入自然会下降,部分老人生活会变得拮据,这也会让老人感到自卑、无用。
四、独居空巢。家住朝阳区的王老师告诉记者,他的独生女儿远在新西兰,家里就老两口,退休生活更寂寞了。徐治指出,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日渐增多,孩子离家后,独守空巢的老人会产生心理失调。
另外,调查发现,与普通退休人员相比,领导干部的心理落差感和失落感更大。北京市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对比调查显示,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尤其是从高级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干部,退休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让他们很不习惯。另有调查发现,与国企、事业单位相比,私企员工退休虽然心理落差小,但对经济压力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担心会更多。
发达国家是如何养老的
发达国家如何养老?
1、退休年龄
很多国家参考的退休年龄都在60岁到65岁之间。目前,世界各国男性平均退休年龄约为60岁,女性约为58岁。不过,发展中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低于发达国家。
英国: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但为了弥补270亿英镑的巨额养老金账户亏空,英国政府2002年12月17日出台举措:鼓励“老人们”延缓退休时间。新政策称,那些愿意坚持工作到70岁的人们在退休时将获政府一次性2万英镑的“奖励”。今年7月30日,英国政府建议从明年4月起取消65岁退休的规定,拟5年内调高退休年龄至66岁。
意大利:以前法定退休年龄为妇女60岁,男子65岁。在缴足35年的分摊金后,可在55岁时提前退休,或是在缴足37年的分摊金之后提前退休,不论年龄。今年6月10日,意大利政府宣布,女性公务员退休年龄将向男性公务员看齐,从61岁提高至65岁。
法国:在1982年以来,普通退休制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目前也拟将有资格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从目前的60岁提高为62岁,领足额退休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
希腊:在工作37年之后可退休。今年2月,希腊政府提出,在未来5年把平均退休年龄由61岁提升至63岁。
2、退休金额
在很多国家,退休职工领取的退休金并没有一个固定额,要视退休年龄、工作年薪和年限、供职岗位等情况的不同。少者,领不到原工资的50%;多者,可以领到原工资的100%以上。
美国:政府发放社会福利保障金的最低年龄是全额65岁左右,减额62岁左右,所以许多人都选择在这个岁数前后退休。但是,如果想在退休后过得舒适一些,许多人就会选择推迟退休。
日本:国民年金是日本养老金制度的基础,20岁以上60岁以下、在日本拥有居住权的所有居民都必须加入。个体经营者、无业人员等每月需缴纳1.33万日元,企业职工和公务员则分别加入包含国民年金在内的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缴纳金额为收入的17.5%,由职工和雇主各负担一半。
法国:工龄达到40年以上者退休后,每月可得到相当于原工资70%的退休金。不过,计算退休金的工资是根据年龄,按在职时工资最高的21年至25年的平均值作退休金的基数。
德国:男性65岁,女性60岁,工龄达到45年的退休者获得全额退休金,即工资的70%。在职德国人每月都要将工资10%上缴国家,同时雇主也要为雇员支付工资10%的退休金基金。
西班牙:到65岁,要向国家社会保障委员会缴纳退休基金才有权领取退休金,基金必须缴纳15年以上。其中缴纳基金35年以上,可领取全额退休金。
除了以上内容,下面小编继续为您介绍发达国家如何养老。
3、退休养老模式
德国:养老有四大支柱
目前德国老年人主要有5种养老方式:第一种是居家养老,老年人在家中居住,靠社会养老金度日。这种形式最普遍。
第二种是机构养老。
第三种是社区养老,正在成为主流。为了解决老年护理人员的短缺问题,德国政府实施了“储存时间”制度:公民年满18岁后,要利用公休日或节假日义务为老年公寓或老年病康复中心服务。参加老年看护的义务工作者可以累计服务时间,换取年老后自己享受他人为自己服务的时间。
第四种方式是异地养老,包括旅游养老、度假养老、回原居住地养老等。
还有一种是“以房防老”,即为了养老而购买房子,利用房租来维持自己的退休生活。
德国政府通过“四大支柱”保证了老年人养老的权益。
第一支柱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所有的工人和职员都要参加养老保险。
第二支柱是私人养老金计划。员工在岗时,由雇员、企业主分别缴一部分钱。这些钱可以进行投资,获取的收益和本金都进入雇员的个人账户。个人更换工作时可以带走,但不允许提前支取。
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由个人平时存些养老钱,政府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第四支柱是援助计划。对老年人实施各种优惠政策。此外还有住房基金、民间援助、针对老年人的监护法等。
美国:老年公寓什么都管
美国有比较好的退休养老制度,大体可分为:一是老人住在老年公寓里自己独立生活,二是住在有各种辅助设备的生活区,三是住在有人照料的退休社区,岁数再大一些的住在护理院,四是住在自己的家里。
以前在80岁以上的美国老人中,60%以上希望住养老院;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老人喜欢住在老年公寓里,一般的老年公寓具有多个单元房,只租给55岁以上的老年人。这样的公寓环境比较安静,没有孩子和年轻人的吵闹,还能结交新的老年朋友。
退休社区除了租赁房屋外,还提供就餐、清扫房间、交通、社会活动等便利服务。典型的设施和服务还有:医务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健身房、洗衣房、紧急呼叫系统、外出购物、组织参加社会活动等。公寓内每周放一次电影,还提供两小时免费卫生服务,定时有人上门帮忙,其服务标准不低于四星级宾馆。
如果老人需要24小时护理照料,最好的选择就是到护理院居住。
日本:回到农村
日本一家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合,提供比较优惠的条件,让都市退休老人回到农村务农。在日本东京等大城市的老人大多是从地方农村出来的,所以,退休之后能够回到故乡,成为了一种很自然的愿望。退休老人下乡,既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能让退休老人自食其力,减少国家的财政负担,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东京有一家特别的“看护器材公司”,职员年龄都在70岁以上。主要开发适合老人用的各种看护器械。由于大家都是老年人,最懂得老年人的需求,所以开发出的商品很受欢迎,公司发展十分稳定。
日本的住房建筑业也针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推出了适合老人居住的住房,通过各种设计减少老年人的生活负担。
女生转呼啦圈的危害 呼啦圈减肥每天的最佳时间
除了饭后和睡前,其他时间都可以转呼啦圈。
转呼啦圈属于有氧运动,一般正确使用也不会太累,而且转呼啦圈主要是运动腰腹部,使用转呼啦圈用具简单,对场地的要求也很低,时间上,主要自己方便就好。
比如:学生可以在课间到操场转;上班族平常很忙,可以在傍晚或者晚上空闲的时候在家里转;退休老人起得早,可以在大清早转等等。
如何助退休老人排解孤独
1、多出门走走看看
老年人平时呆在家里孤单寂寞,通过旅游可以接触外面的世界,心胸和眼界更加开阔;走出了狭窄单调的生活,增加了情趣,对身心的健康自然有好处,也可以激发老年人旺盛的精力。老年人外出旅游往往多与家人、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结伴而行,同时,在旅游过程中,又可结识许多新朋友,对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性格颇有好处。
2、退休后学会转换角色
到老年,离休、退休了,不管从前官位多高,钱有多少,都应该忘记自己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在家里当慈祥的长者,多干事,少说话,用爱心温暖家人,尽享天伦之乐。在外要放下架子,平等待人,和普通人交朋友,感受温暖,传递幸福。
3、每天坚持适量运动
每天必须坚持体育锻炼一个小时左右,结伴散步,简单易行,效果不错。运动还可以提高心理健康,调整积极的情绪,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医学心理学专家指出: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运动锻炼已经成为一个促进老年人心理适应能力的良好形式。
4、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老年人退休后可以继续学习新知识,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有条件者可参加老年大学,充实自己的生活,延缓大脑的衰老,预防痴呆的发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老人不但自我价值得到了提升,而且在学习中排解了孤独。通过学习,还可以加强老人与社会的联系,提升老人自身的社会价值感。
5、勇于接触陌生人
老年人移居到陌生的环境,要面对现实,大胆走出家门,主动与人交往,多关心帮助他人,建立新的人脉,尽快融入到新的环境之中。多结交各方面的朋友,特别是忘年交朋友。必须有几个铁哥们儿或铁姐们儿。多欣赏、赞美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会敞开心胸,多和朋友交流,有助于排解心中的苦闷。
给退休老人快乐生活的几点建议
在生活中不少的老人在退休后因为不想在家里一个人呆着,总是想找一些事情做,但是,大家知道,老人找工作的机会会相对少一些,所以,大家也会在生活中找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做,而除了这些,老人退休后还能做些什么呢?难道只是溜鸟逗狗吗?其实,老人退休后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下面就是我们的建议。
老人退休后可做的选择:
一、找份兼职作对于一些人,逐步的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会好些,他们会觉得比较容易接受。所以在过渡好这个阶段,你可以在原来的公司作些兼职,或者你也可以在其他公司找些工作来做。
二、退休前计划好退休后生活费用越早为退休留些积蓄就会越好,别期待社会福利可以报销你所有的花费。
三、年轻时要保持身体健康要保持健康,你一吃一些低脂肪食物,经常喝水,少抽烟。学会去克服压力,经常去医院做检查,保持积极健康。
四、培养兴趣和多做户外运动健身运动,社会福利工作,或是学术研究可以填补你因不上班而所造成的空虚。为了避免寂寞无聊,你可以考虑各种活动—户内活动,户外活动,智力活动或体能活动,也可以是个人或集体活动。在退休之前,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当你真的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时候,就不会怕因为没事情做而闲着无聊了。
老人退休后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在我们退休前如果能为自己做好一些准备和计划,待到退休后就不会感觉到生活中的落差太大,这样也能避免给自己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退休老人们要从自己的年龄、兴趣、爱好等等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设计,将退休生活的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
老年人做事留余地更易长寿
饮食八分饱
吃的过饱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对于消化功能衰退的老人尤应如此。因此,饭吃八分饱是老人要谨记的准则。
以下做法可帮老人达到这个目标:一是饭前最好喝碗汤,可让饭量自动减少1/3。二是每顿饭至少要吃20分钟。因为大脑要20分钟之后才能接到吃饱的信号,吃得过快,大脑还来不及反应就已吃撑了。三是一定要细嚼慢咽。
社交别太频繁
退休之后有更多的空余时间,与亲朋好友交往的机会更多。但如果社交活动过于频繁,也容易感到日子过得很累。成功的退休后生活应留有足够的时间追求个人兴趣爱好。社交等活动时间可占80%,个人爱好及放松活动可占20%。
旅游慢节奏
如果不限时间游玩一个国际大都市,老年游客没有必要马不停蹄地游览景点。应该放慢旅游节奏,选择最想去的几个景点看看。留足时间,在当地小餐馆坐坐,在景点椅子上坐下歇脚,在酒店附近散散步,与当地人唠唠嗑,悠然自得地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退休工作别满负荷
一些老人退休之后仍然继续工作,觉得很有意义也获得满足感。然而,对大多数退休老人而言,理想的退休后工作安排并非满负荷工作。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以退休前的80%左右较为合理。
健身强度八分是上限
退休后不能再像20多岁时那样在健身过程中100%全力以赴。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应以80%为上限,尽量避免在健身过程中受伤。
老人退休后怎么打发时间
老人退休后怎么打发时间?
退休老人首先要树立“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驿站”的思想,克服“无为无聊”的自卑心态,积极向上,精神充实,努力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夕阳出漫天晚霞。
其次,退休老人们要从各自的年龄、特长、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出发,自我设计,将退休生活的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
在健身锻炼方面,早可选择跑步、气功、拳剑舞操等项目。晚可选择散步,到大自然中去吸取新鲜空气,持之以恒,于身心健康必有好处。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可避开节假日高峰,结伴出门旅游,饱览祖国名山大川,陶冶情操,充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