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可以温补脾肾的穴位

可以温补脾肾的穴位

关元穴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能养脾胃;命门(位于第二腰椎下两肾俞之间)顾名思义,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每天对这4个穴位艾灸10~20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宜,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增强抗病能力。平时忙碌的人也可以多按摩这几个穴位。

足三里

从中医经络学来看,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合穴即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治脏腑疾患,尤其擅长治疗腹部疾患。足三里穴可谓是一个多面手,有通调百病的效果,尤其是脾胃方面的问题。《四总穴歌》中有这样一句口诀说得好:“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肚腹脾胃方面的问题都可取它来治。不仅如此,足三里穴还是一个长寿大穴。若经常刺激足三里穴,还有防病健身、抗衰延年的功效。现代人平时应酬特别多,饮食无规律,夜生活过于丰富,再加上平时工作压力大,因此胃肠方面最容易出问题,如胃痛、胃胀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刺激足三里穴。

如何取穴呢?站立,把同侧手掌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四指向下,食指按在胫骨上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中指尖所指的地方即是此穴。按摩时,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穴里处按压,每次5~10分钟,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宜。很多上班族长时间坐着,难免感觉体乏肢酸,可在休息时敲打足三里穴,再辅以按摩涌泉穴。每次5~10分钟,即感疲劳顿消,步履轻盈。

总的来说,一般的消化系统疾病都可以从足三里穴调治。此外,高血压、糖尿病、头痛、头晕、产后乳汁不足等,也可以通过每天按揉此穴来缓解。

天枢

天热出门在外,或贪食冷饮,或饮食不洁,常导致腹泻。李志刚说,有些人一腹泻就吃止泻药,殊不知,很多肠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多有不同程度的腹泻,排泄物能将体内的致病菌及其所产生的毒素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此时若使用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会隐藏真正的病因,延误治疗。这时针灸穴位便体现了优势。腹泻病位虽在肠,但五脏六腑是相互联系的,一旦其中一个出现问题,都会牵连肠腑,导致大肠的传导功能和小肠的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而发生腹泻。

若是因不洁饮食或感受寒冷发生腹泻,可以通过简单的穴位疗法来缓解。其中,天枢穴就是一个代表。天枢穴是一个升清降浊的地方。也就是说,你吸收到肠胃里面的营养物质,就在这里开始分清与泌浊,营养精微被吸收了,糟粕之物则排出,可以说它是一个中转站。

天枢穴在肚脐旁2寸处,为胃经要穴,也是大肠经的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之处,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的功效,能治疗很多疾病,如胃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月经不调等。

一般来说,便秘用摩法,即用手掌摩此穴周围,顺时针揉,以助肠蠕动;还可用两拇指点按天枢穴,尤以左侧天枢穴为要,从而促进排便。而腹泻属于寒性,可用灸法。灸时躺在床上,两天枢穴各灸20分钟,同时再灸神阙穴(即肚脐)数分钟。

除了天枢穴外,还可灸关元穴和气海穴,这两穴都有培本固元的功效,对缓解腹泻也很有功效。腹泻时,我们还可以用生姜切成薄片敷在穴位上,再在上面进行艾灸,可以治疗过敏性结肠炎。

三九灸和三伏灸的区别 作用功效不同

三九灸是以辛温药物敷贴特定穴位,加速人体血液循环,起到辛温散寒、活血逐痰的效果,具有一定温阳益气、健脾益肺以及驱寒暖身的作用;而三伏灸在夏天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以预防和减少病症在冬季发作,具有很好的祛湿、温补脾肾、升阳等作用。

三伏灸灸哪里

妇科疾病对应穴位

有些女性具有经期痛经;小腹冰凉;怕冷;经血血量少、颜色暗沉;腰部疼痛;还伴有性冷淡;头发稀少等症状,可以适应此穴位。

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

作用: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美容养颜对应穴位

有些女性上了年纪或者皮肤不好,有皱纹、色斑、面色发黄并且松弛的情况,并伴有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等问题人群,可以适应此穴位。

取穴:气海、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神阙、中脘。

作用:补足气血、加速血液循环、陪补阳气,以达到延缓衰老、青春美容的目的。

腹泻对应穴位

有些人经常腹泻,这是脾胃虚弱或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引起的,三伏天可以好好调理,此穴位也适用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人群。

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作用: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补骨脂有什么功效 温脾止泻

补骨脂入脾肾二经,能温补脾肾、收涩止泻,治疗脾肾虚寒所致的五更泄泻,常与肉豆蔻、吴茱萸同用。此外,补骨脂配伍胡桃仁、蜂蜜等又治虚寒喘咳。

三九灸与三伏灸的区别 作用不同

三伏灸是利用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预防和减少病症在冬季发作,具有一定祛湿、温补脾肾、升阳等作用;而三九灸以辛温药物敷贴特定穴位,可辛温散寒、活血逐痰,提高阳气,具有温阳益气、健脾益肺以及祛风散寒的作用。

心悸是否可以艾灸 脾肾阳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温补脾肾,利水宁心。

艾灸处方:内关,关元,命门,脾俞,足三里。

艾灸方义:关元,命门温肾壮阳,脾俞,足三里健脾化湿,内关安神宁心。

灸法:

1.雀啄灸: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3天。

2.隔附子饼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5-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三伏灸和三九灸哪个效果好 原理不同

三伏灸和三九灸的原理也是不一样的,三伏灸是中医学依据“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进行温热刺激,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而三九灸选择在冬季三九天时候进行,通过中药药物贴敷在特定治疗作用的穴位上,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

婴儿惊风可以艾灸吗

婴儿惊风可以艾灸。

小儿惊风多以外感时邪,内蕴痰热,或久吐久痢,脾虚肝盛为其主要发病因素,而艾灸具有补益脾胃,扶补阳气的功能,通过正确的艾灸方法,可以有效扶补脾肾阳气,调理脾胃,并且能用开窍熄风,从而有效缓解惊风症状。具体艾灸方法如下:

治法:急惊风当立清热豁痰,开窍熄风之法;慢惊风应温补脾肾,育阴潜阳,以扶元固本为先。

艾灸取穴:

惊风发作时刻:水沟,十宣,百会,合谷,太冲。

间歇期:急惊风加大椎,中脘,丰隆;慢惊风加脾俞,胃俞,肾俞,肝俞,关元,神阙。

解析:

水沟醒神,十宣清热泻火,合谷,太冲合用开四关,调阴阳,百会益元神,复神明。

急惊风加大椎以泄热通阳止痉;丰隆,中脘,畅中豁痰降浊;慢惊风加脾俞,胃俞,肝俞,肾俞以温补脏气;关元补元气之根。诸穴固先天补后天,共用可复稚阴稚阳之平和。

操作方法

1.艾炷灸:选用1-2次,取麦粒大艾炷灸之,温热红润而痉止,即可取下,每穴3-5壮,一般每日治疗1次,必要时,当日可再次施灸;处方中首选穴是水沟,次是百会,此两穴临床亦可以前顶,印堂代替,作用相类似。

2.温针灸:每次选用2-3个穴位,消毒后以亳针刺法治疗,再于针柄上加艾炷施灸,每穴灸3-5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宜于急惊风缓解期。

3.艾条灸:每次选2-3个穴位,以细枝艾条直接点灸穴上,以背部及四肢穴位为主,艾灸后穴位可敷治疗烫伤的膏药,以润泽皮肤,防治烧伤。

4.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3-5分钟,每日2次,本法适宜慢惊风患儿。

按这个穴位补肾又健脾

三阴交

在我们的身体上,有一个很特殊的穴位,这个穴位叫做三阴交,三阴交位于在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大家可以找找看哦。

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人体足部有三条阳经三条阴经,原本这些经脉是平行的,各自巡行一部分区域,而三条阴经在脚踝处偏偏有了一个交叉点,就形成了三阴交。

三条阴经指的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三阴交是归属于脾经,然而脾统领着我们的血液,肝脏输血送气,肾是储藏精力的,所以说三阴交是属于脾经。

但是因为和另外两条经脉的特殊关系,所以经常按揉三阴交这个穴位,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另外还有安神、促进睡眠的效果。大家都知道男属阳女属阴,因此,除了这些作用外,三阴交还对中年女性有着特殊的意义。

中午11点:按揉三阴交健脾

三阴交是脾经的经穴。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够把人体的水湿浊毒运化出去。

我们每天中午11点,是脾经当令的时候,可以在这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左右各20分钟,这样是可以把身体内的湿气一起浊气等一起排出去的。

皮肤之所以有湿疹、荨麻疹、过敏等疾病,很多时候都是体内的湿气、浊气在捣乱。

只要按揉三阴交,把这些讨厌的调皮鬼赶出去,时间不长,皮肤就能恢复光洁细腻了。

另外,三阴交还能调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对中年女性白带过多、子宫下垂等病情的恢复也有不错的效果。

阳虚体质什么季节调理最好 阳虚体质如何养生

除了上述提到的饮食调理外,阳虚体质的人还应加强体育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强度如瑜伽、太极拳、五禽戏等活动来生发阳气,同时日常生活时要避免受风寒湿邪,生活起居有规律,戒烟酒,舒情志、少烦忧,定期艾灸命门、关元、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来温补脾肾、强壮身体也是很好的养生方式。

呃逆艾灸治疗方法 脾胃阳虚型呃逆艾灸方法

主证:病人呃声低长或短促不能连续,脘腹不舒,喜暖怕冷,泛吐清水,手脚发凉,食少倦怠,面色无华,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便溏,舌淡,苔白等。

治则:温补脾肾,和胃降逆。

艾灸取穴:主穴取膈俞,脾俞,肾俞,命门,关元,配伍足三里温养脾肾。

施灸方法:

用凡士林涂抹施灸穴位,上置小艾炷,当皮肤感觉灼痛时即更换新的艾炷,连灸5壮,以穴下皮肤充血红晕为度,隔日1次。

三伏灸和三伏贴哪个好 治疗方式不同

三伏灸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而三伏贴是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吃什么食物能治疗早射 肾阳虚

早泄,伴有体寒怕冷、精神不振、阴茎冷痿等症状。饮食应以温补脾肾为主,应多吃狗肉、羊肉、羊骨、牛肉、莲子、桂圆、豆油、胡椒、茴香、韭菜、栗子等。

推荐方案:鸡肉250克,人参8克,田七10克。鸡肉洗净切块,人参切厚片,田七洗净捣碎;三者一起放入炖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置锅内用文火隔水炖2小时,调味即可食用。有温补脾肾、活血祛淤的功效。

手部按摩全图解 激活肾脏功能

肾脏功能出现异常的直接反映除了表现在头发上以外,还会在手部发生反应,主要为无名指指根和小指第二关节中央颜色暗淡或青筋外露。激发肾脏功能的手掌穴位按摩法,主要要掌握两个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的穴位-肾穴和命门。长期坚持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有效激活肾功能。

肾穴和命门位置:肾穴位于小指内侧第一关节的正中央,而命门位于小指内侧第二关节正中央。

相关推荐

按摩4个穴位能助眠

1.中极穴 位于肚脐正下方4寸,约5横指处。为膀胱的募穴,且为肝、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可募集膀胱经气,温灸可补助阳、固精缩尿。 2.俞穴 腰为之府,俞位于腰后部正中点左右旁开两横指处,是的脏腑之气输注的穴位,温灸可温散寒、助膀胱气化。 3.足三里穴 位于外膝眼下4横指处,可补益胃,通过调补后天进而补益先天。 4.悬钟穴 位于外踝尖上4横指,腓骨前缘凹陷处。具有益精填髓的功效,配足三里可益涩精,可与足三里搭配采用点揉法。

醒酒按摩图解 按压肝穴和穴解酒

三焦经上的“肝穴”是与肝脏最密切的穴位,它和有促进血液净化作用的“穴”都是醒酒的有效学到,这两个穴道均位于手掌。 肝穴位于无名指第二关节中央,穴位于小指第一关节中央。按压这两个穴位可以帮助预防或治疗醉酒,提高肝脏的解毒功效。

3大补穴位

1、涌泉穴——补固元的“长寿穴” 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黄帝内经》上说:“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按摩涌泉穴的好处,有歌诀云:“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益精血。能益气精神,诃护三宝物;识得其中趣,寿星随手摘。”可见,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使人精充足、耳聪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

三伏灸灸哪些部位 1、保健穴位

1、足三里:补气血、健胃。 2、关元穴:补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 3、神阙穴: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胃、益气养血。 4、中脘穴:一切胃之疾无所不疗。 5、命门穴:升阳气补虚。 出于保健目的,以上穴位可根据自身需要任选1-2个进行三伏灸。

男人补的方法有哪些

男人好是很多男女梦寐以求的,那么男人补的方法有哪些呢? 男人补有食补、药补,但是对比按摩补来说,按摩补方法更简单、有效。男人补不妨常常按摩以下部位。 1、摩揉睾丸 2、摩擦双耳 3、腹股沟按摩 4、下腹部摩擦 按摩关元穴有助于男人补 我们都听说过,通过穴位按摩可达到治疗的作用。那么,男人补按摩穴位要怎么按?哪些穴位对男人补好?中医认为,人体有4大补穴位,经常按摩这几个穴位,可达到补保元、提高性能力的功效。 养穴1、关元穴 功效:刺激关元穴,可以使气活跃,补充气。 养穴2、

艾灸什么穴位

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具有气血双补作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足三里,又被认为是男性养生第一大穴,能够调理胃、补中益气、补壮阳,对治疗男性勃起不坚、早泄、胃虚弱等症有帮助。 三阴交 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该穴调节肝、三个脏器的生理功能。因此经常艾灸此穴对肝、有保健作用。 涌泉穴 《黄帝内经》说:“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在人体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经的首穴。艾灸此养生穴位,具有很好的补强体功效。

阳虚怎么治疗

阳虚症是由于人体阳气虚,或年老体弱,阳气不足,或阳虚日久,波及阳,导致阳气均不足的病症。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阳虚需要辨证治疗。 1、兼补:本证为阳不足,阳虚衰的复合证候。或病及,或病及,其治疗当温补,所谓“法宜兼补”,“虚宜补,当更扶,即欲壮,不忘养可耳”。不过,若由者,可以补为主,而由者,以补为主,同时兼补。 2、对症治疗,久泻久痢:本证临床

针灸处方四要素

针灸处方有四要素,每个要素都是组成针灸处方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将对中医处方的四要素进行一个简单介绍。 (1) 中医、针灸辨证:即根据中医、针灸理论和诊疗方法,对疾病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制定出诊断、治疗、观察等的原则和方法。 (2) 治疗法则:根据上述辨证,即可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比如中医辨证属“膀胱湿热”,针灸医师就用“清热利湿法”;“阳虚”就用“温补法” (3)选穴、配穴:针灸治病是通过各种刺激方法作用于穴位来实施的。光有治疗还不行,医师要根据一定方案来选取穴位, 把不同穴位配合在一起,发挥

宫颈炎食疗吃什么 韭菜

营养丰富,能起到温补,养“阳气”的功效,并有调味、杀菌的作用。

三九灸的好处与功效 三九灸和三伏灸的区别

两者主要有以下区别: 三九灸是每年三九天的时候进行,此时天气是最寒冷的;而三伏灸是在每年夏天最炎热的三伏天使用,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三九灸选择在冬季三九天时候进行,通过中药药物贴敷在特定治疗作用的穴位上,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而三伏灸依据中医学“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进行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三九灸以辛温药物敷贴特定穴位,具有一定温阳益气、健益肺以及祛风散寒等作用;三伏灸在夏天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可以预防和减少病症在冬季发作,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