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生儿惊厥要及时治疗
对于新生儿惊厥要及时治疗
1、治疗原则
以控制惊厥,去除病因及对症处理为主。
2、病因治疗
有些惊厥一旦病因消除可很快停止,不需要再进行药物治疗。
治疗原发病十分重要,如对低血糖、低血钙等的治疗,其他如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感染等引起者,均应根据各自疾病的处理原则,给予及时的治疗。
3、病因明确者
采用对症治疗。如颅内感染、低血糖、低血钙、维生素B6缺乏症、急性脑缺氧、高热等。
4、控制惊厥的药物治疗
新生儿惊厥的治疗措施与年长儿不同,在未找出病因前按下述顺序治疗。
先用20~25%葡萄糖10~15ml静脉注射,如抽搐停止,证实为低血糖,继续静点葡萄糖每分钟8~1Omg/kg,尽快进食,4~6小时监测血糖1次,正常后24小时逐渐减慢速率,48~72小时停药。
如仍继续抽搐,则以10%葡萄糖酸钙2ml/kg稀释1倍后静脉注射,有效者为低钙血症,需继续补钙4~5天 (静脉或口服)。
50%硫酸镁0.1~0.2ml/kg肌注或2.5%硫酸镁2~4ml/kg静脉滴注,如止惊则为低镁血症,改口服10%硫酸镁,每次1~2ml/kg,每日2~3次,疗程5~7天。
维生素B650~1OOmg静脉注射。
新生儿惊厥的五种表现类型
1、强直性惊厥是新生儿惊厥类型之一
表现为全身的伸展和僵硬,伴呼吸暂停、双眼向上斜视,少数呈全身性强直发作。本型以早产儿多见。
2、肌阵挛性惊厥是新生儿惊厥类型之一
本型临床上少见,常提示弥漫性脑损害,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同时发生的急促的牵拉运动,脑电图常无特殊形态的异常。
3、微小发作是新生儿惊厥类型之一
较其他类型常见,以头面部表现为主,无肢体强直或阵挛,发作时运动现象轻微,抽搐微弱而局限。
4、局灶性阵挛性惊是新生儿惊厥类型之一
这种惊厥开始起于单侧肢体或一侧面部,并可扩展到同侧其他部位,一般无意识障碍,发作中可在中央沟附近查到一侧局限性高幅尖波,并可能扩展到同侧半球的邻近区域或对侧。轻微的局限性发作有时不能辨认。
5、多灶性(游走性)阵挛性惊厥是新生儿惊厥类型之一
这种惊厥是游走性的,无固定顺序,长时间的局灶性阵挛运动在其他部位开始前只限于一个肢体或同侧的上下肢。
癫痫应该如何预防
1、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防止影响胎儿宫内发育和产伤缺氧等。对新生儿的抽搐和高热惊厥要及时控制,甚至服用抗癫痫药。
2、避免各种原因的颅脑外伤。
3、及时预防和治疗引起癫痫的原发病,如颅内各种感染,脑寄生虫病等。
4、加强宣传,解除病人精神负担,增强信心,配合治疗。避免过劳、情感冲动、过量饮酒等各种诱发因素,以减少发作。
5、有癫痫家族遗传史的原发性癫痫者,在症状控制后可允许结婚,但不宜生育。
6、老年应注意身体保健积极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避免脑血管意外发生,减少脑血管病导致的继发性癫痫。
7、糖尿病人一定要坚持长期治疗。
新生儿惊厥症状有哪些
新生儿惊厥症状
在突然受到外界刺激时,新生儿都会出现惊厥症状。惊厥症状虽然常见,但由于低血糖、低血镁、先天性代谢紊乱引起的惊厥症状更为复杂。常见症状有阵挛性肢体抽动、持续性眼偏斜、呼吸骤停。少数新生儿还会出现癫痫症状。
真性惊厥要与烦躁不当相区别,烦躁不安在特殊情况才产生阵挛,比如受惊吓时,而制止阵挛的方式是握住肢体,让其不乱动。惊厥是自发的,因惊厥产生的阵挛,就算用手握住其肢体,也会感到肢体仍在强烈地抖动。
新生儿惊厥治疗
了解新生儿惊厥症状有哪些后,患者要及早查找病因,并采取去因治疗法治疗。除了病因治疗外,抗痉治疗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经过临床验证。常用的抗痉药物有苯巴比妥。在使用此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正常。若低血糖,可静脉注射葡萄糖;若低血钙,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药物后,医生要检测的心率,密切观察疾病的变化,随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法。
婴儿痉挛症预防
1、注意围生期保健: 保护胎儿和新生儿免受缺氧,产伤,感染等损害,尤应注意预防新生儿窒息和缺氧缺血性脑病。
2、积极防治高热惊厥:对婴幼儿时期的高热惊厥要给以足够重视,尽量防止惊厥发作;发作时应立即用药控制。
3、积极预防小儿神经系统各种疾病 :及时治疗,减少后遗症。
4、预防生化代谢紊乱。
5、做好遗传咨询: 对于引起癫痫的一些严重遗传性疾病,可进行遗传咨询,有的可进行产前诊断或新生儿筛查,以决定中止妊娠的必要性或早期进行治疗。
婴儿惊厥的危害
惊厥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严重时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都会影响到婴儿的生长,给婴儿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通常来说,多数疾病在发生时会连带一些后发症,婴儿惊厥严重的话也会一些伴有严重的后发症。一般新生儿惊厥存活着出现后遗症的占14%-61%,主要表现为脑性瘫痪、智力障碍、癫痫,其他还有多动、视听障碍、语言障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脑性瘫痪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婴儿在出生后5分钟以后仍需复苏的婴儿惊厥的患儿中,Apagaf评分越低者脑性瘫痪的发生率越高。惊厥发作的持续时间越长,后来发生脑性瘫痪的可能性越大,发作1天者其发生率为7%,3天以上者有46%发生脑性瘫痪。
婴儿出生后惊厥的发作时间持续的长短与智力障碍的关系密切,一般出生5分钟后仍需要复苏的患儿发生智力障碍的危险性较大。Apgar评分越低,智力障碍越大,Apgar评分0~3分者,45%有智力障碍;4~6分者,33%有智力障碍;7~10分者,只有11%有智力障碍。
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怎么治疗见效快
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怎么治疗见效快?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主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疾病,不仅仅会影响患儿的脑部损害,甚至会给患者留下后遗症,专家表示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最好是及时治疗,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患儿要及时接受治疗,想要治疗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最好是对症治疗,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改善已经受损害神经元的代谢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应予以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和脑细胞代谢等特殊治疗。
1、重症监护治疗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见效快:
重症监护在宝宝症状严重时使用。进行心肺、血压、颅内压及脑电监护,严密观察体温、呼吸、神志、眼冲、瞳孔大小、前囟情况及有无早期惊厥的情况。维持血气和pH在正常范围。当出现心功能不全和休克时要及时处理。
2、抗惊厥治疗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见效快:
新生儿惊厥的治疗首先是注意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等的立即处理。一旦确定惊厥不是由代谢紊乱引起,需用抗惊厥药物。原则上选择一种药物,剂量要足,或两种药物交替使用。用药期间经常监测药物血浓度,用药后密切观察,以惊厥停止、安静入睡、呼吸心律平稳、掌指弯曲有一定张力为度。
3、亚低温疗法治疗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见效快: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亚低温疗法(降低脑温2-5℃),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实验证实,亚低温能保护线粒体功能,降低脑代谢,抑制细胞毒性过程,改善脑血流,减轻或抑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的细胞调亡。
喝淡盐水有效防高热惊厥
儿科专家指出,对有高热惊厥患儿,现在处于感冒初期,并伴有发度热(体温≥37、8'C)口渴时,应适当增加饮水量,喝2杯淡盐冷开水(一次饮水量度100~200毫升,间隔1-3小时),可起到防治低钠血症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度高热惊厥复发及惊厥性脑损伤目的。当然,家长应带他去正规医院诊治。
新生儿惊厥的治疗首先是针对原发病变其次是惊厥。除非是表现为呼吸暂停的惊厥,通常惊厥过程中不用止痉,因为一般它们是自限性的,很少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功能,具体的治疗婴儿惊厥的办法有:
如果血糖低应给予10%葡萄糖2ml/kg静注;如果有低血钙,给予10%葡萄糖酸钙2ml/kg(含18mg/kg)(注意:给予葡萄糖酸钙的速度不能超过50mg/min,同时作连续的心脏监护)应避免渗出血管外,因为会引起皮肤腐蚀,如果有低血镁给予50%硫酸镁0.2ml/kg肌注。应用抗生素治疗新生儿惊厥感染。
在确定新生儿惊厥原因检查开始后应立即针对惊厥本身治疗。选用苯巴比妥,给予负荷量20mg/kg静注如果惊厥未停止,可每15分钟给予5mg/kg直至惊厥停止,或最大用量40mg/kg已给予维持治疗在12小时后开始。剂量从3—4mg/(kg.d)起,根据临床反应和血清药物浓度可增加至5mg/(kg.d)。苯巴比妥必须静脉给药,特别在惊厥反复发作或长时间发作时当惊厥控制后,苯巴比妥可给予口服,苯巴比妥的有效治疗浓度为15—40μg/ml(65-170μmol/L)
如果需要第2种药物可用苯妥英,负荷量为20mg/kg,在新生儿唯有用静脉注射才有效,应分成2次(10mg/kg)缓慢静脉注射,以防止低血压和心律紊乱。新生儿苯妥英中毒的体征很难发现持续的高浓度将是有害的。如果能测血浓度,危险性就会减少维持量从5mg/(kg.d)开始,分2次使用,根据新生儿惊厥临床症状和血浓度进行调整苯妥英的有效治疗血浓度为10—20μg/ml(40—80μmol/L)。
对使用抗新生儿惊厥药的婴儿应予以密切观察药物过量可导致呼吸抑制,而呼吸骤停将比惊厥本身更危险,抗惊厥治疗必须持续至惊厥控制和以后发生惊厥的危险减少为止。
脑膜炎后遗症预防常识
遗传因素使某些儿童具有惊厥易感性,在各种环境因素的促发下产生脑炎后遗症发作。对此,专家提醒:要特别强调遗传咨询的重要性,应详细地进行家系调查,了解患者双亲、同胞和近亲中是否有脑炎后遗症发作及其发作特点,对能引起智力低下和脑炎后遗症的一些严重遗传性疾病,应进行产前诊断或新生儿期过筛检查,以决定终止妊娠或早期进行治疗。
对于继发性脑炎后遗症应预防其明确的特殊病因,产前注意母体健康,减少感染、营养缺乏及各系统疾病,使胎儿少受不良影响。防止分娩意外,新生儿产伤是脑炎后遗症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避免产伤对预防脑炎后遗症有重要意义。
如果能够定期给孕妇作检查,实行新法接生,及时处理难产,就可以避免或减少新生儿产伤。对于婴幼儿期的高热惊厥要给予足够重视,尽量避免惊厥发作,发作时应立即用药控制。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疾病要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减少后遗症。
新生儿惊厥可以吃什么中药
1、蒿柴薇丹汤
青蒿10g,银柴胡10g,白薇10g,丹皮10g,菊花6g,大青叶10g。水煎,每日1剂。适用于新生儿惊厥高热不退者。
2、清热散
朱砂24g,琥珀15g,钩藤15g,薄荷10g,滑石45g,柿霜30g,豆蔻15g,甘草45g。共为细面。每服0、3g,日服3次。适用于新生儿惊厥惊叫不安者。
3、防惊汤
蝉衣6g,钩藤8g,甘草8g,珍珠母10g,炒枣仁10g,栀子4g,黄连3g,防风3g,杭白芍8g,青黛3g。水煎服。每疗程服4周,第1周每日1剂,以后隔日1剂。适用于新生儿惊厥热退风止,善后调理。
4、天竺黄散
天竺黄、川郁金、山栀子、白僵蚕、蝉衣、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服0.3g,以薄荷汤送服。适用于新生儿惊厥痰多者。
5、牛黄丸
牛黄0.3g,炒蝉蜕.3g,大黄15g,黄芩15g,龙齿15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3g,薄荷汤送服,日服2次。适用于新生儿高热惊厥。
新生儿惊厥预后怎么样
(一) 新生儿惊厥预后的相关因素
1.与惊厥的原发病有关,如单纯由于可纠正的代谢紊乱引起的惊厥预后良好,而脑或皮层发育异常者预后极差。由于窒息、颅内出血或脑膜炎引起的脑损伤,其预后取决于损伤的严重性和范围。
2.早产儿惊厥比足月儿差得多。
3.与惊厥的类型有关,肌阵挛型、强直型和轻微型预后差,局限性阵挛型预后好。
4.脑电图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1周内脑电图正常者,75%~85%预后良好;脑电图呈多灶性异常者预后差;周期性暴发抑制型、低电压和波形平坦者预后极差。
(二) 后遗症
新生儿惊厥存活者出现后遗症的约占14%~61%(平均20%)。主要表现为脑性瘫痪、智力障碍、癫痫,其他还有共济失调、多动、视听障碍、语言障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1.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与脑性瘫痪发生有关的因素:
① 生后5分钟Apagaf评分越低者脑性瘫痪的发生率越高,在生后5分钟以后仍需复苏的新生儿惊厥的患儿中,仅这一项便能预示可能发生中度或重度的脑性瘫痪。
② 新生儿惊厥发作的持续时间越长,后来发生脑性瘫痪的可能性越大。发作1天者其发生率为7%,3天以上者有46%发生脑性瘫痪。
③ 新生儿惊厥发作的类型,强直型发作与后遗脑性瘫痪的关系更密切。
④ 中度或严重异常的脑电图者发生脑性瘫痪的危险性大。
2.智力障碍
新生儿惊厥后遗留智力障碍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 出生5分钟Apgar评分0~3分者,45%有智力障碍;4~6分者,33%有智力障碍;7~10分者,只有11%有智力障碍。
② 出生5分钟以后仍需要复苏的患儿发生智力障碍的危险性较大。
③ 惊厥发作时间超过30分钟、新生儿期肌强直和肌阵挛发作及惊厥发作的持续时间与智力障碍关系均很密切。
3.癫痫
惊厥发作持续1天者后遗癫痫的发生率为11%,惊厥发作持续2天者为22%,3天者为25%,3天以上者为40%。强直型惊厥发作与后遗癫痫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