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症的初期症状 如何预防暴食症
暴食症的初期症状 如何预防暴食症
1、要一直吃到感觉撑得难受。
2、不饿的时候也要进食。
3、由于感觉大量进食难堪,常常单独秘密进食。
4、大量进食后感觉恶心、抑郁或愧疚。
5、减肥免不了要节制饮食,但是节食要有度,不要一下子减少大量食量,而让自己处于极度的饥饿感中。建议通过少吃多餐的方式来节食。
6、将一天的饮食分成5~6餐进食,减少每一餐的食量,吃完以后,感觉饿了再吃下一顿。这样子,不挨饿就能瘦下来,还能避免自己因为饥饿感到愤怒而暴食。
7、消极的情绪如忧郁、愤怒、伤心等往往是引发暴食症的导火线。当你控制或宣泄了这些消极的情绪时,你也就远离了暴食症。
得了暴食症怎么办
治疗暴食症不像是在治疗感冒吃个药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它像是要戒酒一样,需要持续的努力与警觉。暴食症患者往往是低自尊,所以一有压力,她很容易感受到焦虑,就会习惯用食物来发泄。又因为她是低自尊,对自己没有信心,她就会极端地用身材来评价自己。只要自己一胖起来,她就觉得自己丑得要死。所以,要治疗暴食症,提升个体的自尊是一个根本的工作,但这也是最难的部分。
暴食症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什么
1、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大意是指暴食症患者通过与专业的心理医生交谈自己的病症及相关症状来改善自己心理状态的做法。一种被称为CBT的心理疗法可能对暴食症患者最有效。CBT的具体做法通过冥想引导患者了解自身,找出不健康、负面的信息,代以健康的、积极的信息。一个常见的错误信念是:限制饮食就会变瘦。而实际上,过度节食通常会引发暴食。
2、家庭疗法
以家庭环境为基础的暴食症心理疗法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通常更有效。这种做法首先假定,患病的青少年已经不能自己控制饮食,必须由家人来帮忙确定他的饮食习惯是否正确。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全家人出动,确保了患者的饮食习惯即刻被纠正。
3、物理疗法
暴食症患者也可以选择即刻植入胃内水球。胃内水球使用胃镜植入胃内,水球的体积大约是400-600毫升,水球刺激胃部神经,产生饱胀感。从物理上即刻断绝暴食的可能性,从而避免患者的自责内疚感,改善抑郁症状。
4、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会改善暴食症装。FDA批准的可用于暴食症的唯一药物是:PROZAC,目前国内尚未引进。但是医生也可以给病人推荐一些其它的抗抑郁药物,改善暴食症的副症状,例如焦虑沮丧等。
暴饮暴食心理因素
暴饮暴食可能是最常见的饮食紊乱,其特征是间断性无法控制暴饮暴食(通常是隐蔽进行),但是与食欲过盛不同,暴饮暴食患者不会强迫自己呕吐或者吃泻药。结果暴饮暴食必然会导致体重极大增加。暴饮暴食症患者发现很难处理伤心、愤怒、抑郁或焦虑的感觉,所以她们就是通过吃东西来排遣。很多人把这个过程描绘成一个恍忽状态,说她们一旦不浪费她们吃的食物,她们就是全部塞到嘴里,然后咽下去。所有肥胖的暴饮暴食症者中,约有一半患有抑郁症,而肥胖但不暴饮暴食的人中只有5%被诊断为患有抑郁症。暴饮暴食患者通常精神沮丧,没有自信,可能还会有其它的问题,如恋爱或工作困难。
对暴饮暴食症(BED)患者来说,食物是一种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最难治疗的一种瘾,因为有酒瘾或毒瘾的人通常可以慢慢完全避免酒和毒品,但是不可能完全放弃食物。当吃的过多成为一种慢性病时,暴饮暴食症患者最后会以暴饮暴食来安排她们的时间。为了吃,她们可能不去上班、不去上学或者避免与人接触,这种隐蔽行为意味着暴饮暴食症患者最后完全把自己孤立起来。吃得过多,对身体的影响是血糖不稳定、对食物的渴求、胃疼、畏热怕寒、头疼、新陈代谢紊乱、月经不调。伴随着肥胖又有其它很多疾病的风险: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管阻塞、心脏病、中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慢性肾脏问题或肾脏衰竭以及某些癌症。
带大家认识暴食症与厌食症
一、厌食症:
厌食症的患者,主要的特征为极度害怕体重增加,往往强迫自己禁食,却不自觉已节食过度。厌食症的患者通常体重都很轻,BMI 在17。5以下,女性常有停经现象,伴随精神状态退缩和忧郁的症状,若不及时给予适当治疗,将有致命危险。
二、贪食症
只要在三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中,有一个星期内2次以上的暴食和清肠动作,就属于暴食症。暴食症的症状为定期的暴食和清肠,且往往利用呕吐、泻药或利尿剂来防止体重增加。暴食症患者在暴食时期,常偏爱高热量的甜食,一但开始暴时之后,便无法控制食量。在暴食的瞬间感觉非常快乐,过后却又感到非常忧郁,便又开始进食,形成暴食期和禁食期互相循环的过程。
三、强迫性暴食症
强迫性暴食症的患者与贪食症患者在症状上有些许的不同,强迫性暴食症的患者长期摄取大量的食物,且他们进食与饥饿感无关。强迫性暴食症的患者进食速度相当快,常常避开他人独自禁食,直到吃不下为止。
最后,暴食症与贪食症患者大不相同的地方在于,在暴食之后也会有罪恶感,但并不会强迫自己节食,也没有催吐行为,或是强迫自己过度运动,也没有厌食的表现。在此,小编祝大家身体健康。
什么是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症(BED) 暴饮暴食可能是最长进的饮食紊乱,其特征是间断性无法控制暴饮暴食(通常是隐蔽进行),但是于食欲过盛不同,暴饮暴食患者不会强迫自己呕吐或者吃泻药。结果暴饮暴食必然会导致体重极大增加。
暴饮暴食症患者发现很难处理伤心、愤怒、抑郁或焦虑的感觉,所以她们就是通过吃东西来排遣。很多人把这个过程描绘称一个恍忽状态,说她们一旦不浪费她们吃的食物,她们就是全部塞到嘴里,然后咽下去。所有肥胖的暴饮暴食症者中,约有一半患有抑郁症,而肥胖但不暴饮暴食的人中只有5%被诊断为患有抑郁症。暴饮暴食患者通常精神沮丧,没有自信,可能还会有其它的问题,如恋爱或工作困难。
暴食症怎么治疗
1、暴食症的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大意是指暴食症患者通过与专业的心理医生交谈自己的病症及相关症状来改善自己心理状态的做法。一种被称为CBT的心理疗法可能对暴食症患者最有效。CBT的具体做法通过冥想引导患者了解自身,找出不健康、负面的信息,代以健康的、积极的信息。一个常见的错误信念是:限制饮食就会变瘦。而实际上,过度节食通常会引发暴食。
2、暴食症的家庭疗法
以家庭环境为基础的暴食症心理疗法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通常更有效。这种做法首先假定,患病的青少年已经不能自己控制饮食,必须由家人来帮忙确定他的饮食习惯是否正确。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全家人出动,确保了患者的饮食习惯即刻被纠正。
3、其它治疗暴食症的方法
3.1、要求患者填饮食日志
饮食日志包括进食内容、地点及情境,以了解饮食形态和暴食情形,养成三正餐定时定量之习惯,准备低热量的食物以取代高热量食物,避免患者独自进食且进食时不做其他事情如看电视,最后可利用其他方法转移非进食时间想吃东西的欲望如运动、聊天等。
3.2、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你需要做的是从你的日记中挑出暴饮暴食的那天的记录,再在日记的空白处做个专栏:将自己当时的想法都写进去,试着提醒自己要注意每件事的结果。时间长了,思想自然就会变的理性、平静,一些消极的情绪就会减少,当然吃东西的冲动也会随着变小。
3.3、不要用食物来使自己平静
有一些小的活动,也能让你感到轻松和舒服,吃东西并不是唯一的办法。比如擦亮自己的指甲、读几行小诗等,只要每天计划性的做一两件事,就可以缓解由压力导致的暴饮暴食了。
暴食症自测
1.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暴食,在短时间内吃掉大量的食物,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
2. 在发作时觉得对进食失去控制(即感到无法停止进食,或不能控制进食的食物和数量)。
3. 暴食后马上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发生次数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
4. 在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进行,且患者渐渐会对自己极度不自信。
5. 暴食行为可为由以下因素引发: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但随后不久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还会出现疲惫、困倦。
6. 控制体重的方法最常见是诱呕,可用手或其他器械刺激咽喉部,也有服用催吐剂致吐,一段时间后不用催发,患者想到呕吐便会呕吐,即使仅进少量食物亦能呕出。
厌食症是精神病吗 厌食症是不想吃东西吗
厌食症不是简单的不想吃东西。
简单的说,厌食症是不想吃东西的升级版,厌食症也会有有食欲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暴食的情况,但是暴食后会担心自己的体重而出现负罪感,从而会通过催吐,吃泻药或者减肥药等来控制自己的体重,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障碍,是由于对自己的体重的错误认知所导致的。
厌食症与暴食症的差异
光看体重无法了解暴食症的病情是否好转,医师必须深入暴食症的心理问题,若是次发性引起的,则可会同精神科一同会诊。另外,还包括一些细碎的营养学问题,甚至是一些亲子之间的问题,也不是一次门诊就能根治的。
厌食症的症状是几乎没有吃任何东西,不需要催吐;暴食症的特色是吃大量的东西,同时又有催吐、清泻的情形,也会很焦虑,容易有亲子冲突。暴食症与厌食症同样的地方,是患者每天都相当在意自己的体重、身材、形象,不一样的是暴食症的年纪通常较大。暴食症患者过去不一定会有厌食症,可是厌食症患者时间一久,约一半的人会变成暴食症,因为厌食饿太久了,就会非常想吃而得到暴食症,吃了之后又会有罪恶感,於是将吃的东西吐掉,所以暴食症除了暴食又有清泻。
暴食要做哪些诊断
诊断要点
1)发作性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或行为,一次可进大量食物。每周至少发作2次,且持续至少3个月。
2)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
3)常采用引吐、导泻、增加运动量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
4)不是神经系统器官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非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食。
鉴别诊断
1)神经性厌食。若已明确诊断为神经性厌食,或交替出现的经常性厌食与间歇性暴食症状者,均应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
2)Klein-levin综合征。又称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表现为发作性沉睡(不分日夜)和贪食,持续数天。患者醒了就大吃,吃了又睡。一次患病后体重增加明显。无催吐、导泻等控制体重行为,亦无对身体外形或体重不满的表现,故与神经性贪食症易于鉴别。
3)重性抑郁症。患者可出现过量饮食,但没有为减轻体重不恰当的补偿行为,如催吐、导泻等,故与神经性贫食症不同。
4)精神分裂症。该症患者可继发暴食行为,患者对此视之默然,无任何控制体重的行为,且有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
5)癫痫等器质性疾病。可出现暴食行为,病史、体检和各项实验涉及EEG等功能检查,均有器质性病变基础,则不考虑神经性贪食症,而且这类病人缺乏控制体重的不恰当行为。
易混淆的疾病
发作性睡病、意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月经周期性精神病、躁狂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恐怖症、老年期抑郁障碍、旅途精神病、强迫症、神经性厌食症
暴食症的介绍
企图阻止体重增加,此种暴食——清除行为,通常在隐秘下进行,若每周发生两次且持续三个月以上,即符合神经性暴食症之诊断标准。
暴食症[1] (Binge Eating Disorder)的的主要特征:
1.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暴食,在短时间内吃掉大量的食物,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
2. 在发作时觉得对进食失去控制(即感到无法停止进食,或不能控制进食的食物和数量)。
3. 暴食后马上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发生次数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
4. 在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进行,且患者渐渐会对自己极度不自信。
5. 暴食行为可为由以下因素引发: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但随后不久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还会出现疲惫、困倦。
6. 控制体重的方法最常见是诱呕,可用手或其他器械刺激咽喉部,也有服用催吐剂致吐,一段时间后不用催发,患者想到呕吐便会呕吐,即使仅进少量食物亦能呕出。
7. 有1/3左右患者使用导泻剂减轻体重,极少数患者甚至使用灌肠法。
8. 有的患者不采用直接清除食物的方法,而是增加体能消耗,如快速活动,增加体育锻炼等,活动量大大超过正常,且影响生活正常进行。
9. 患者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外形,常感到不满意。
10. 可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内容多数与体重或身体外形有关。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还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如自责、焦虑、抑郁等,因此神经性贪食症与抑郁症的关系较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