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早产儿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早期破水、胎盘早期剥离或前置胎盘。
3、多胎妊娠或羊水过多。
4、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肾病、肾炎、肝病、糖尿病、重症肺结核、内分泌失调(如习惯性早产)、营养不良等。
5、贫血及严重的溶血病。
6、急性传染病伴有高热。
7、子宫肿瘤、子宫内膜炎及子宫颈口松弛。
8、骨盆及脊椎畸形、双胎或胎儿畸形、羊膜早破、脐带异常及羊水过多。
9、急性或慢性中毒。
10、激烈情感波动或过劳。
11、意外受伤或手术。
重新认识早产儿脑损伤
重新认识早产儿脑损伤
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使得早产儿存活率显著提高,但早产儿脑损伤带来的远期后遗症,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我国依据医院产科记录统计的早产儿发生率为 7.8%,其中 VLBWI 占 9.1%。过去认为,早产儿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围产期缺氧缺血,其经典病理形式是脑室周围 - 脑室内出血 (PVI-IVH) 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随着近年来临床流行病学资料的积累以及临床神经影像学、发育生物学的发展,目前无论是对早产儿脑损伤的病因、发病机制还是神经病理学改变的认识,都有了很大进展,尤其是围产期宫内感染/炎症导致白质损伤以及随后对脑发育的干扰导致不良神经结局的重要机制已引起广泛关注。
近期袁天明等发表文章就早产儿脑损伤的神经病理学、病因、发病机制以及防治进展等进行讨论。
一、早产儿脑损伤的神经病理学分类及特点
1962 年,Banker 和 Larroche 首次通过尸体解剖病理学检查确立了 PVL 的概念,其典型病变是脑室周围白质坏死并形成囊腔,这种损伤主要见于出生胎龄 <32 周、出生体重 <1 500 g 的早产儿,是既往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主要形式,也是造成脑性瘫痪等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而 Paneth 将早产儿脑损伤分为脑白质损伤 (WMD)、脑非实质区出血、脑其他部位(小脑、基底核、脑干等)损伤等;其中早产儿 WMD 的病理改变包括: (1) 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2)孔洞脑。(3)缺血和出血性梗死。(4)脑室扩大。
WMD 在组织病理学上可分为 3 种类型: (1) 囊性 PVL: 侧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区呈灶性坏死,所有细胞成分丢失,形成多发性囊腔,即经典 PVL,软化灶可为单灶,也可为多灶,多分布于侧脑室前后角极的外侧,也可发生于侧脑室外侧及背侧白质。此类损伤最重,发展至脑性瘫痪的比例极高。
中国早产儿现状
早产儿是新生儿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指胎龄未满37周就出生的新生儿。近年来我国早产儿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根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的调查资料,早产儿的发生率已由原来的5%上升为8.1%,而且出生时的胎龄也越来越小,出生体重越来越轻,逐渐接近欧美等发达国家(美国7.1%~17.1%)。因此,如果按照每年出生2000万新生儿计算,每年新增的早产儿将会会超过160万。
早产儿由于各个系统和器官都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也是多种疾病容易发生的髙危人群。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近年来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普遍建立和生命救治技术的显著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但同时发现:存活早产儿的远期预后并不是那么乐观,已经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
谈到早产儿的远期预后,最令家长担心的就是脑瘫。早产儿容易发生脑损伤,这与早产儿发育中脑的生理解剖特点密切相关,是引起早产儿神经发育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伤残类型除脑瘫外,还包括智力低下、癫痫、视听障碍等。例如,国内外的资料显示: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约为3%,智力低下发生率约为7.8%;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VLBW早产儿9%有视觉障碍,11%有听觉障碍,55%有学习困难,20%需要特殊教育。
除此之外,与早产相关的其它问题还包括眼睛和肺的问题,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疾病而需要用氧和呼吸机治疗,这些治疗常可影响早产儿不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形成和不成熟的支气管和肺受到损伤,从而影响早产儿的视力和需长期依赖氧气,宝宝在出院后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需反复住院。
早产宝宝的营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早产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比例很高。出院后虽然会出现追赶生长,但有相当部分的早产儿在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的身长、体重、头围仍然低于同矫正年龄的足月儿,这些孩子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和Ⅱ型糖尿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因此早产儿不仅在出生后早期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外,出院后的管理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必须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预防或减轻伤残的发生。
脑瘫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小儿脑瘫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因为孩子在生活中受到一些疾病影响导致了脑力的受损或者孩子在生活中磕碰到大脑导致的,所以你们在生活中最好是避免孩子的脑部受到冲击,这样是很容易导致婴儿出现脑瘫的。
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出生窒息儿等被称为高危儿,其存活率较低。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危儿经抢救和治疗后的存活率大大提高,但与此同时,脑瘫的发生率也增加了。由于胎龄小,脑的发育很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出现脑损伤。如果损伤后出现了中枢性运动障碍,就可能形成脑性瘫痪,所以早产儿的预防保健工作成为脑瘫预防的一个重点内容。
新生儿窒息目前仍然是引发脑瘫的第二位原因,尤其是重度窒息。由于缺氧,很容易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出血,致使脑组织损伤。现代研究已经发现重度窒息的患儿在出生前已经存在脑损伤,由于其脑损伤的存在而导致孩子不能很顺利地娩出。
妊娠期外伤----有研究表明,妊娠期外伤多发生在妊娠晚期,而母亲妊娠期外伤与脑瘫发病有密切关系。此外,妊娠期外伤还会引起胎盘血流减少、胎盘血栓形成和胎膜早破,甚至很小的外伤也可使胎儿死亡或胎儿早产。
关于文章介绍的小儿脑瘫的形成原因,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对于它的发病原因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对于你们分析小儿脑瘫是有帮助的。同时,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远离文章介绍的小儿脑瘫的发病原因,减少小儿脑瘫的发生。
脑瘫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脑瘫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后者又分为出生前,围生期及出生后病因等,许多患儿找不到明确的病因,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脑瘫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
早产
早产儿体重极低,脑组织发育不成熟,易受到各种因素导致脑进一步损伤。同时,引起早产的高危因素如宫内感染、妊娠后期的外伤等,也是导致脑瘫的危险因素。有数据显示:脑瘫发生率随孕周降低而上升,出生体重愈低发生率愈高,早产儿孕周在37周以内占全部活产儿6.56%,却占全部脑瘫病例的 35.0%;其中妊娠23~27周约占早产儿脑瘫的34.0%,27~29周约占37.0%,29~31周占26.0%,31~36周约占3.9%。
遗传
脑性瘫痪在活产婴儿的发病率为0.15%~0.25%,是导致儿童时期重度躯体残疾的主要原因。最近瑞典的一项对脑瘫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发现,遗传因素可占到脑瘫病因的40%。相关研究也表明,生过脑瘫患儿的妇女,随后所生的子女脑瘫再发风险增加,提示有与之相联系的遗传学基础,但这也不能排除家庭环境因素或其他生物因素的作用。单卵双生子脑瘫高于双卵双生子的现象也提示脑瘫有遗传学基础,不过单卵双生子一个胎盘本身预示脑损伤可能性增加。
宫内感染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除围生期缺氧缺血外,孕母围生期宫内感染也是导致脑瘫的重要因素。包括孕期宫内感染,如羊膜腔感染、胎盘炎症和绒毛膜羊膜炎等。
胎盘功能不足
胎盘在妊娠期间维持胎盘与胎儿之间的血氧及营养物质的供给和代谢产物的排出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胎盘损伤的严重程度和胎儿大脑的损伤程度以及宫内生长限制成正相关。
小儿脑瘫是什么原因
引发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阴道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先兆流产或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保胎药等;高产次、早产、流产史、双胎或多胎等,胎儿发育迟缓,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脐带绕颈、产钳分娩、臀位产产程长、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颅内出血、感染、中毒及营养不良等。
先天性心脏病的致病因素
1、胎儿发育环境的因素:子宫内病毒感染是最重要的先天性心脏病原因,其中又以风疹病毒感染最为突出,其次为柯萨奇病毒感染。母亲如在妊娠前三个月内患风疹,则所产婴儿的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较高;其中以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口狭窄为多。这是由于胎儿心脏大血管的发育在妊娠第二至八周中形成,而此时子宫内病毒感染足以影响到胎儿心脏发育之故。其他如羊膜的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母体营养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钙、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等,都是使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母亲在怀孕期间吃了某些药物,也可以导致胎儿心脏畸形。
2、早产:早产是重要的先天性心脏病原因。早产儿患室缺和动脉导管未闭者较多,前者与心室间隔在出生前无足够时间完成发育有关,后者与早产儿的血管收缩反应在出生后还不够强有关。出生时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尤易患先天性心脏病。
3、高原环境:高原氧分压低是先天性心脏病原因之一; 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和先天性心脏病房缺较多。我国青海高原本病患病率远较平原地区高。
4、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先天性心脏病原因之一。在一个家庭中,兄弟姊妹同时或父母子女同时患先天性心脏病,以及不少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病同时有心脏血管畸形的事例,说明本病有遗传因素存在。遗传学的研究认为,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
5、其它因素:高龄也是先天性心脏的原因之一。高龄的母亲(35岁以上)产患法洛四联症、唐氏综合症婴儿的危险性较大。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有显著的男女性别间发病差异。
孩子是早产儿得到脑瘫的几率有多大
早产儿有百分之十五左右会出现脑瘫的现象。引起早产的原因有胎盘的原因也有母体的原因,比如母体出现合并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吸毒,吸烟,营养不良等,怀孕期间进行剧烈的运运也可以引发早产。胎盘的羊水较少,过多,胎盘出现早期剥离,胎膜早破也是引发早产的原因。
吸烟喝酒等不好的习惯对胎儿的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特别是营养不良的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绒毛膜着膜感染也是造成早的的很重要的原因之后,病原体通过阴道,宫颈口,也有少数是因为宫内感染而引起的。
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早产,早产儿有百分之十五左右会出现死亡,即使不死亡由于早产儿的免疫功能还不完善,器官发育也还不成熟所以很可能会出现呼骤停,坏死性肠炎,颅内出血,脑瘫和神经智力发育不良等。
早产儿视力发育怎么测
1.视力检查
早产宝宝视网膜血管发育往往不成熟,这种情况称为“早产儿视网膜病”,是导致婴幼儿视力损伤和失明的重要原因。对于在孕34周以下出生,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或出生后有吸氧史的早产宝宝,在生后4—6周应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可避免或减轻宝宝日后视力异常的出现或程度。
2.为什么早产儿需要做眼底检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能导致婴幼儿失明的严重疾病,多发生在孕周少于37周或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早产儿中发病率15%~30%,盲童中有1/3为本病所致。它与婴儿的孕周、出生时体重密切相关,孕31周以前出生的婴儿,40%有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越是不成熟,发病率越高,病情也越严重。一般体重1500克以下的早产儿,发病率在30%至50%之间,体重越轻发病率越高,体重在750克以下发病率高达90%,1000克至1200克,发生率为45%左右。尽管近年来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上有了一些进展,但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导致婴幼儿视力损伤和失明的主要原因。
3.其他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早产、低体重、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因此,早产儿一定要及时到眼科接受眼底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避免视力严重丧失。
小儿脑瘫的原因
引发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阴道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先兆流产或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保胎药等;
高产次、早产、流产史、双胎或多胎等,胎儿发育迟缓,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脐带绕颈、产钳分娩、臀位产产程长、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颅内出血、感染、中毒及营养不良等。
新生儿呼吸暂停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吗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超过20秒,足月小儿呼吸停止超过15秒;或呼吸停止不超过15~20秒,但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肌肉张力减低。如果呼吸停止5~10秒以后又出现呼吸,不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等表现称为周期性呼吸。周期性呼吸是良性的,因呼吸停止时间短,故不影响气体交换。而呼吸暂停是一种严重现象,如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缺氧,可引起脑损害,对将来小儿智力发育是有影响的。本病早产儿发病率高。
呼吸暂停原因很多。在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可出现呼吸暂停,不伴有其他疾病表现。继发性呼吸暂停多见于足月儿,原因有缺氧、呼吸中枢受损、呼吸中枢功能紊乱、呼吸肌肉疲劳,还可能是咽喉部受刺激引起的。另外小儿所处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也可引起呼吸暂停。
因此孕妇要做好产前保健,临产前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早产。应到医院生产,生产后密切观察小儿情况。如有呼吸暂停出现,应及时抢救,使用呼吸兴奋剂,吸入高浓度的氧,治疗原发病。快速纠正呼吸暂停,避免脑组织长时间缺氧,减少对小儿智力的影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如何引起的呢
1、胎儿发育环境的因素:子宫内病毒感染是最重要的先天性心脏病原因,其中又以风疹病毒感染最为突出,其次为柯萨奇病毒感染。母亲如在妊娠前三个月内患风疹,则所产婴儿的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较高;其中以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口狭窄为多。
2、早产:早产是重要的先天性心脏病原因。早产儿患室缺和动脉导管未闭者较多,前者与心室间隔在出生前无足够时间完成发育有关,后者与早产儿的血管收缩反应在出生后还不够强有关。出生时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尤易患先天性心脏病。
3、高原环境:高原氧分压低是先天性心脏病原因之一; 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和先天性心脏病房缺较多。我国青海高原本病患病率远较平原地区高。
4、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先天性心脏病原因之一。在一个家庭中,兄弟姊妹同时或父母子女同时患先天性心脏病,以及不少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病同时有心脏血管畸形的事例,说明本病有遗传因素存在。遗传学的研究认为,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
小儿脑瘫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脑瘫是一个综合征,可以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临床表现与病因有关。各种先天性原因所致的脑发育障碍,常有不同程度的大脑皮质萎缩和脑室扩大,可有神经细胞减少和胶质细胞增生。早产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可引起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变性,可有多个坏死或变性区及囊腔形成。经内囊支配肢体的神经纤维区域(锥体束)常受累。认为这些胚胎早期发育中的异常很可能是造成早产,围生期缺血缺氧的重要原因,而且是高危新生儿存活者以后发生脑瘫的重要基础。这些研究为脑瘫发病原因及今后早期干预提供了新的途径。核黄疸后遗症可有基底节对称的异常髓鞘形成过度,称为大理石状态。近年已发现一些脑瘫伴有癫痫的小儿,其脑组织有脑沟回发育不良,细胞移行异常和灰质异位等早期脑发育障碍。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头部外伤、抽搐、感染、中毒及营养不良等。
小儿脑瘫的发病诱因可能还有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孕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阴道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早期绒毛膜、羊膜及胎盘炎症、前置胎盘、先兆流产。还可能与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保胎药等因素有关;高产次,高孕次,有死胎死产史,早产、流产史,双胎或多胎,胎儿发育迟缓,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妊娠反应重、脐带绕颈、急产,不恰当助产,产钳分娩,臀位产,产程长等原因。
怀孕头三个月饮酒易早产
怀孕头三个月饮酒超过限量的孕妇生下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是完全禁酒孕妇的2倍,即使孕妇饮酒没有超过限量,早产、胎儿发育受限的风险也会有所上升。研究人员估计,头三个月是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伤害,孕妇应该绝对禁酒。
未满37周孕期就降生的小宝宝在医学上称为早产儿。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妇产科主任王彩霞表示,现代社会生育年龄的推迟造成高龄产妇的增加,人工授精和人工流产增多,孕妇生活和工作压力加大,种种原因造成早产发生率上升。
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王彩霞称,早产儿若肺未成熟,出生后就不能很好地膨胀,会发生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发生死亡;早产儿的肝脏发育不成熟,肝酶系统不完善,导致维生素K缺乏,很容易引起出血;早产儿的体温中枢发育不全,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一般体温较低,若不注意保暖,可发生硬肿、肺出血等严重问题;早产儿容易发生黄疸,有时程度可以很重;早产儿的吸吮力差,喂养较为困难,可发生低血糖等情况,有的早产儿甚至需用鼻饲喂养;早产儿抵御感染的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肺炎等感染。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先天性心脏病原因一:胎儿发育环境的因素
子宫内病毒感染是最重要的先天性心脏病原因,其中又以风疹病毒感染最为突出,其次为柯萨奇病毒感染。母亲如在妊娠前三个月内患风疹,则所产婴儿的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较高;其中以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口狭窄为多。这是由于胎儿心脏大血管的发育在妊娠第二至八周中形成,而此时子宫内病毒感染足以影响到胎儿心脏发育之故。
其他如羊膜的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母体营养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钙、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等,都是使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母亲在怀孕期间吃了某些药物,也可以导致胎儿心脏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原因二:早产
早产是重要的先天性心脏病原因。早产儿患室缺和动脉导管未闭者较多,前者与心室间隔在出生前无足够时间完成发育有关,后者与早产儿的血管收缩反应在出生后还不够强有关。出生时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尤易患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原因三:高原环境
高原氧分压低是先天性心脏病原因之一;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和先天性心脏病房缺较多。我国青海高原本病患病率远较平原地区高。
先天性心脏病原因四: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也是先天性心脏病原因之一。在一个家庭中,兄弟姊妹同时或父母子女同时患先天性心脏病,以及不少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病同时有心脏血管畸形的事例,说明本病有遗传因素存在。遗传学的研究认为,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