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和自汗有什么区别
盗汗和自汗有什么区别
自汗是指白天人在清醒的状态下经常出汗,尤其是在活动以后,出汗的症状更加明显,自汗一般多见于气虚阳虚证,因为阳气亏虚不能固护肌表,玄府不密导致津液外泄,因此可以见自汗。
而盗汗它是在夜间睡觉以后出汗,然后醒后汗止,它主要是出现在夜间睡觉的时候,多见于阴虚证,因为阴虚产生内热,内热又迫使津液外泄。因此简单来讲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
自汗与盗汗的区别
自汗与盗汗都属于中医疾病的范畴。其区分差距很大,作为中医常识普及一下。
自汗:是指在醒时非正常情况下出汗,正常情况指天气炎热、穿衣过厚、运动劳累等人体正常排泄汗液。
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燥,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 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怎样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 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有时弄得家长非常紧张,这就需要掌握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
盗汗常用的食疗方法
1.泥鳅汤
用泥鳅120克,热水洗去粘液,剖腹去除肠脏,用油煎至金黄色,加水2碗煮至半碗,放入精盐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每天1次,小儿则分次饮汤,不吃鱼。连服3-5天。有补气益阴之效。适用于盗汗者食用,民间常用治疗小儿盗汗,功效显著。
2.豆豉酒
取豆豉250克、米酒1公斤,先把豆豉炒香,放入米酒中浸泡3-5天后饮用,每次2汤匙,每天2次。有和血益气,解烦热等功效。适用于盗汗者饮用。
3.糯米煲猪肚
每次用糯米500克、猪肚1个,把米放入猪肚内,用线结扎,加水适量,共煲1小时,调味后吃见风使舵喝汤,再将糯米晒干捣碎,分10次煮粥食用,每天1次。有补中益气、剑阴止汗等功效。适用治疗盗汗、自汗。
4.红枣乌梅汤
取红枣15枚、乌梅10枚,水煎服,每天1次。有益气敛阴、止汗之效。连服10天,对盗汗有疗效。
5.乌豆煲塘虱
每次用乌豆100克、塘虱鱼2条,去内脏及鳃,加水适量煲之,豆熟时加盐、油食用。有养血益阴、滋肾调中等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盗汗、自汗,病后体虚、血虚头痛、耳鸣、疲倦乏办等症。
6.韭菜炒鲜虾
每次用韭菜150克、鲜虾250克去壳,加油急火共炒,熟后,加盐调味食用,每天1次。有补虚助阳,固泄等功效。可适用于治疗盗汗、阳萎、遗尿、遗精等疾患。
浅表性淋巴结肿大症状 全身症状
浅表性淋巴结的患者还会表现出疲倦乏力、形体消瘦、盗汗自汗、皮痒、体重减轻、进行性贫血等全身症状。
出汗与健康 出汗时间与健康
更具出汗时间,将出汗分为自汗和盗汗两种类型。
在白天,精神清醒的状态下,不因劳动、穿厚衣或高温、不用发汗药而汗自出,称为自汗。中医认为这是气虚、阳虚的表现。卫阳不固,津液外泄,身体因失却固摄力而不自觉地流汗。自汗的人通常精神不振、气短、怕冷。多发生于患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指入睡后,在半夜或黎明时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甚多,可以令衣服湿透,醒后则没有出汗。盗汗多为阴虚所致,若伴有低热、两颧潮红、手心发热、口干等症状,可能是肺病的征兆。
产后自汗盗汗 食补有道
女性产后自汗、盗汗治疗上,出汗量很大,面色苍白,体虚无力。应当以补气固表、止汗、养阴为主。
除药物治疗外,可采用适当饮食调养,如多吃黑豆、番茄、菠菜、山药、百合、银耳、鸡蛋、冬虫夏草,注意忌食辣椒、烟、酒、葱、姜等刺激、辛辣之物,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黄茂羊肉汤
原料:黄茂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淮山药15克。
制作与服法:将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捞出后即用冷水浸泡以除擅味;用砂锅将水煮开,放人羊肉和三味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可饮汤吃肉。
功能:补气固表,适用于气虚产后自汗。
羊肚黑豆粥
原料:羊肚1个,黑豆50克,黄茂40克。
制作与服法:将羊肚剖洗干净,细切,每用100克与黑豆,黄蔑煮为粥,日服2次。
功能:健脾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产后自汗。
猪肉蜜
原料:猪肉、生姜、白蜜各100克,黄精50克。
制作与服法:将生姜捣蓉,煎取浓汁100克,与猪油、黄酒、白蜜同煎熬膏,每次服10克,每日3次。
糯稻根泥鳅汤
原料:糯稻根30克,泥鳅90克。
制作:先将泥鳅宰杀洗净后,煎至金黄。用清水2碗,煮糯稻根,煮至1碗汤时,放人泥鳅煮汤。吃时调好味,连汤带鱼同吃。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产后汗出。
小麦糯米粥
原料:小麦仁60克,糯米30克,大枣15枚,白糖少许。
制作与服法:将材料洗净作粥,加入白糖。每日2次。
功能:养阴益气,适用于阴虚之产后盗汗。
贝母甲鱼
原料:甲鱼I只,川贝母5克,鸡清汤1000克。
制作与服法:将甲鱼切块,放蒸钵中,加人贝母、盐、料酒、花椒、姜、葱,上笼蒸1小时。趁热佐餐服食。
功能:养阴清热,适用于阴虚产后盗汗。
如何辨查自汗、盗汗
自汗、盗汗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对自汗,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故血液耗伤的人,不可再发其汗。并明确指出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尿与气。”在出汗异常的病证方面,谈到了多汗,寝汗、绝汗等。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首先记载了盗汗的名称,并认为由虚劳所致者较多。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论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着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并指出其它疾病中表现的自汗,应着重针对病源治疗,渭: “历节,肠痈、脚气,产褥等病,皆有自汗,治之当推其所因为病源,无使混滥”。朱丹溪对自汗,盗汗的病理属性作了概括,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白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中补
充了针对血瘀所致自汗,盗汗的治疗方药,
自汗、盗汗作为症状,既可单独出现,出现的自汗盗汗。至于由其它疾病引起者治。
也常伴见于其它疾病过程中。本节着重讨论单独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可参考本节辨证沦
又有少数人由于体质关系,平素易于出汗,而不伴有其它症状者,则不属本节讨沦范围。正如《笔花医镜·盗汗自汗》说:“盗汗为阴虚, 自汗为阳虚,然亦有禀质如此,终岁习以为常,此不必冶也。”
西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的白汗、盗汗亦可参考本节辨证论冶。
煅牡蛎的功效与作用 敛阴止汗
煅牡蛎有一定的收敛左右,主要是与碳酸钙成分有关,弱碱性成分有收敛性。因此,在临床上煅牡蛎常用来治疗诸虚不足,盗汗,自汗,心悸,遗精等,适合于病后、术后及产后自汗,盗汗,这类属于卫外不固、阴液外泻引起,煅牡蛎治疗效果明显。
老年人盗汗常用食疗方
导读: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那么要如何调理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老年人盗汗常用食疗方,一起来了解下吧!
老年人盗汗常用食疗方法
泥鳅汤
用泥鳅120克,热水洗去粘液,剖腹去除肠脏,用油煎至金黄色,加水2碗煮至半碗,放入精盐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每天1次,小儿则分次饮汤,不吃鱼。连服3-5天。有补气益阴之效。适用于盗汗者食用,民间常用治疗小儿盗汗,功效显著。
豆豉酒
取豆豉250克、米酒1公斤,先把豆豉炒香,放入米酒中浸泡3-5天后饮用,每次2汤匙,每天2次。有和血益气,解烦热等功效。适用于盗汗者饮用。
糯米煲猪肚
每次用糯米500克、猪肚1个,把米放入猪肚内,用线结扎,加水适量,共煲1小时,调味后吃见风使舵喝汤,再将糯米晒干捣碎,分10次煮粥食用,每天1次。有补中益气、剑阴止汗等功效。适用治疗盗汗、自汗。
红枣乌梅汤
取红枣15枚、乌梅10枚,水煎服,每天1次。有益气敛阴、止汗之效。连服10天,对盗汗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