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治法与主治方剂有哪些呢
感冒的治法与主治方剂有哪些呢
主治方剂选用如下:
(1)杏苏散方中苏叶、杏仁、桔梗透表宣肺为君,枳壳、前胡肃降肺气为臣,宣降相合,以复肺气宣肃之能;橘皮、半夏、茯苓、甘草化痰止咳为佐,生姜辛散,配苏叶解表卫之次寒,合大枣调和营卫,共为使药。诸药相伍,轻宣达表,化痰止咳。
(2)止嗽散方中紫菀、白前、百部润肺止咳为君;陈皮理气化痰为臣;桔梗、甘草止咳利咽为佐;荆芥疏风解表为使。本方温而不燥,润而不寒,其温润止咳之力,略胜于杏苏散。适用于凉燥咳嗽,咯痰不爽,微恶风寒,头痛等症。
(3)紫苏散方中麻黄、苏叶、杏仁宣肺解表,止咳平喘为君;五味子收敛肺气,与麻黄相伍,一散一收,以和肺气为臣;桑白皮泻肺,合青皮苦泻下行,可散肺中滞气,而平逆气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方辛散酸收、甘缓苦泻相伍,重在降气,于凉燥咳喘甚者为宜。
(4)润肺降气汤方中沙参、蒌仁润肺止咳为君;桑皮、苏子、杏仁、橘红宣肺降气、止咳化痰为臣;旋复花、郁金、合欢花肃肺降气为佐;鲜姜皮辛散表邪为使。全方共奏润肺、降气、行滞、散寒之功。于肺受凉燥,咳而微喘,气逆不降者为宜。
凉燥感冒的辨证论治要点是什么?
凉燥的治疗虽然与风寒表证类同,但不宜用麻桂之类辛温伤阴之品。杏苏散是治疗凉燥的代表方剂,其性味辛温,温润不燥,不伤肺阴,故有辛散与温润的双重功效。叶天士谓秋燥一证,初起以治肺为急。暴凉外束,宜葱豉汤加杏仁、桔梗、前胡、苏梗之属,与杏苏散同义。若外有秋凉束表,内有痰热蕴结者,不妨加用天花粉、象贝母、冬瓜子等,以润肺化痰。但不可多用甘寒濡润之品,以免次寒不易透解,反而留滞不去、变生他证。
凉燥感冒常用的中成药有哪些?
凉燥感冒常用中成药有:
(1)通宣理肺丸方中麻黄、苏叶宣肺达表为君;前胡、杏仁、陈皮、桔梗、半夏止咳化痰为臣;茯苓清利生痰之源,枳壳宽胸下气,黄芩防肺气郁久化热,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以之为使。诸药合用,有辛温发散、宣肺止咳,兼以化痰的作用。
(2)麻黄止嗽丸方中麻黄、细辛宣肺散寒,止嗽平喘;五味子收敛肺气,以防发散太过。全方有解表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适用于凉燥证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哮喘、苔白、脉浮者。在应用时,可用红梨一个,切片,煎水,送服,有润肺肃降之功。
(3)杏苏二陈丸方由二陈汤加味而制成。方中以杏仁、苏叶宣肺达表并疏风散寒为君药;前胡、陈皮理气止咳化痰为臣药;半夏、茯苓健脾祛湿为佐药;桔梗、甘草入肺止咳为使药。本药适用于凉燥感冒,以微热恶风(寒)、鼻塞头痛、咳嗽痰多为主症者。
凉燥感冒有哪些饮食疗法?
凉燥感冒常用饮食疗法有:
(1)杏仁猪肺汤杏仁(去皮尖)15克,罗汉果1个,猪肺300~500克,生姜5克,葱白7茎。
将新鲜罗汉果洗净后,剖开切成块状,葱白切成寸余长段。猪肺用水冲洗干净切成块状,与生姜用植物油炒片刻,然后放入杏仁、罗汉果,水适量煮汤,待汤将成时放入葱段,稍煮沸,调味后喝汤吃猪肺。
(2)百合杏仁粥鲜百合50克,杏仁(去皮尖打碎)10克,粳米50克。
上三味共煮稀粥,加白糖适量,温服。
(3)橘红蜂蜜饮毛橘红60克,蜂蜜250克,生姜30克。
先将毛橘红、生姜二味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滤出;再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两次煎液混合,浓煎成500毫升,加入蜂蜜溶化加温即可服用。
(4)苍耳子茶苍耳子12克,辛夷、白芷各9克,薄荷4.5克,葱白3茎,茶叶2克。
上六味共为粗末,白开水冲,当茶饮,每日1剂。
(5)黄豆汤黄豆30克,葱白3茎,白萝卜3片。
水煎热服,微发汗为宜。
凉燥感冒有哪些其他疗法?
凉燥感冒常用其他疗法有:
(1)针刺疗法
取穴:列缺、风门、风池、合谷。
手法:毫针浅刺。体壮者用泻法,体虚者用平补平泻法。
(2)按摩疗法
取穴:肺俞、风门、列缺、照海、印堂、头维、太阳、百会、迎香。
手法:首先在项背部用法治疗3~5分钟,配合按揉脾俞、风门、列缺、照海,再拿两侧肩井,然后,直接擦背部两侧膀胱经,以透热为度。亦可用一指禅指法,沿顶部两侧膀胱经上下往返治疗3~4分钟,继之,从印堂开始,向上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往返3~4次,配合按揉印堂、头维、太阳、百会、迎香穴;然后用五指拿法,从头顶拿至风池,再改用三指拿法,沿膀胱经拿至大椎两侧,往返3~5次。
(3)贴敷疗法
①感冒糊白芥子100克,鸡蛋清适量。
将白芥子粉碎为末过筛,取鸡蛋1~2个,敲破取出蛋清(去蛋黄不用),和药末混合如糊状。如蛋清少可再加1个。先取药糊适量,敷于大椎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再取药糊敷神阙、涌泉穴,敷完固定,令患者覆被睡卧,取微汗即愈。
②葱白胡椒散葱白30克,白胡椒1克,捣碎,装到纱布袋内,填放脐上,外用胶布固定。加服开水一杯。
(4)拍打疗法
取干姜15克,开水冲泡15分钟。双手蘸些热姜水,在患者第七颈椎、腰椎部、两腿弯、两腿腓肠肌部拍打。
(5)外擦疗法
取鲜大葱切开流出之涎,放茶杯中,约120克,香油15克,混合一起。右手蘸些葱涎油,轻轻按摩小儿头、面、项背、手心、脚心诸处,每处轻擦60下。用于小儿秋冬季轻度风寒感冒及凉燥感冒。
什么是温燥感冒 ?
温燥感冒多见于秋季,秋阳以曝、久晴无雨之时。是感受燥热之邪为病的感冒实证。
温燥感冒病性偏热,以燥热犯肺而致口、鼻、唇、咽等清窍津液受损、干燥为主要见症。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中医治则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人或动物受感染后,病毒进入人体,在单核噬细胞内繁殖,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处于该期的病人或动物均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本病的潜伏期10-15天,临床以突然发热、头痛、惊厥、脑膜刺激和意识障碍为特点。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系感受暑热之邪而致,类似温病学中暑温、暑厥、暑痛一类的病症,属中医脑病中外感性脑病范畴。
由于本病传染性强,发病急骤,有严格季节性,治疗应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原则,采取清热、解毒、熄风、镇痉等法,降低颅内压、降温除热、抗感染。
中医治乙脑,多以温病立论,以卫气营血的辩证确立治疗方法。临床主要动用以下八法:
解表法主要用于疾病早期,病多在卫分,病情较轻者,以辛凉解表为主。主要方剂银翘散,桑菊饮等。
清热法主要用于疾病的急性期,病已入里,或表里同病,或病在气分、营分、血分,病变以温热为主。方剂有白虎汤、三黄石膏汤、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
化湿法主要用于气分暑温偏重或暑湿并重者。方剂有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甘露消毒丹、黄芩滑石汤等。
泻下法用于病邪入里,腑实里结者。选用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开窍法用于邪入心营,痰蒙清窍者。方剂有宝丹、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用以清心开窍;用苏合香丸、菖蒲郁金汤等豁痰开窍。
熄风法用于热盛风动或阴虚风动者。选用清热风方剂如钩藤熄风散、羚羊钩藤汤;滋阴熄风方剂有大定风珠、小定风珠、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等。
滋阴法用于疾病后期阴津亏耗者,选用益胃汤、竹叶石膏汤、清络饮等。
救逆法用于挽救病人少阴之亡阳证,选用独参汤、参附汤、参附龙特救逆汤等。
本病的预防措施首先是防蚊灭,控制和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和治疗。6个月以上至10岁以下儿童及易感人群,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保护率可达60%-90%。
高血压的最好治疗方法是什么
1.平肝潜阳法:平熄肝阳,缓解高血压病交感神经亢奋的症候群,用于肝阳上亢型。常用的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等。
2.祛痰化湿法:平肝化痰,和胃化湿。适用于痰湿阻络型,尤其是偏于肥胖者,常用方剂有半夏白术天麻汤。
3.宁心安神法:此法以宁心安神为主,必要时可佐以重镇安神之晶。适用于高血压病早期患者,在其他症型中出现心悸不宁等兴奋之症时亦可选用。常用方剂有天王补心丹、知柏地黄丸、朱砂安神丸等。
4.活血化瘀法: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黏滞度,改善血小板功能,类同于高血压病应用钙通道阻滞剂等扩张血管药物的作用。常用方剂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可加用丹参、泽兰等活血化瘀之品。
5.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肝肾阴亏而致肝阳上亢型,以阴虚为主的高血压病,多见于高血压病中晚期。常用方剂为一贯煎等。
6.阴阳两补法:主治阴阳两虚,适用于长期高血压病者,多为高血压病晚期,常用方剂为大补元煎、济生肾气丸等。
虚汗和盗汗如何区别
虚汗指的是在白天或者晚上的时候,稍微活动,或者是不活动而见了风之类的流出来的汗,常见为大汗淋漓,湿透胛背,虚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卫气虚,卫表不固,开合失司,所以可见动则大汗。主治方剂为:玉屏风散。
盗汗是专指晚上熟睡时流出来的汗,主要可见,睡觉时大汗而不自知,醒后身上粘腻,身体燥热。盗汗是由阴虚引起的,肾阴亏虚,肾阳独亢,蒸腾津液,所以见睡觉时候大汗。盗汗的主治方剂有知柏地黄丸,左归丸等。
烧心的治疗
一、分型论治
1,脾胃湿热
主证:脘中火灼样烧心感,胃脘痞闷不舒,口干起黏,或吞酸嗳腐,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清化湿热。
方剂:越鞠左金丸化裁。
2,阴虚内热
主证:脘中如同火灼样烧灼感,口干唇红,五心烦热,手足心热,知饥不食,或 嘈杂似饥,舌质红,苔干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胃阴,酸甘敛阴。
方剂:芍药甘草汤加味。
3,热物所伤
主证:有明显的饮食灼伤史,自觉吃过某种热物质后即觉食管及胃脘部有烧灼样烫热感,因而惧怕饮食,特别是热的食品,服后加重,苔或白或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清咽利膈。
方剂:银花甘草汤加味。
二、 单验方
1,山栀10g,煎水代茶饮。
主治 胃中火热灼痛,心中懊恼等症。
2,木蝴蝶10g,金银花15g,甘草5g,煎水代茶。
主治 食管炎心胸间火热灼痛,或由于鱼刺等外伤引起之食管部位火热灼痛。
3,蒲公英30g,煎水代茶。
主治 食管及胃脘部位火灼样感。
三、食疗方
1,赤小豆薏米饮
赤小豆30g,薏米30g,加清水文火炖煮30分钟后取100ml汁液,再炖30分钟后倒出剩下的100ml汁液,将2次的汁液搅拌,温饮或凉饮。
主治 胃中灼热烧心感轻度者。
2,金针冬瓜汤
干金针菜20g,切段,开水浸泡20分钟后与50g冬瓜丝入沸汤,片刻即好,加盐、味精,点几滴香油。
主治 轻度烧心感。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别 治疗方法的区别
风寒感冒的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而风热感冒治法常以辛凉解表为主,多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可以辛凉解表的药物进行治疗。
小儿多动症偏方
中药处方(一)
【方名】小儿多动症方剂一。
【组成】当归身15克柏子仁10克茯苓10克浮小麦20克生龙骨10克黄连3克甘草1.5克。
【用法】间断服药。先取3剂,煎汤分服。停5~10天,继服3剂。2~3个月为1疗程。
【治法】养心安神,益脾缓中。
【主治】心脾不足型儿童多动症。症见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心神不定,多动不安,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语言冒失,兴趣多变,做事有头无尾,脉缓而涩。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方名】小儿多动症方剂二。
【组成】女贞子15克枸杞子12克白芍10克生牡蛎(先煎)12克珍珠母(先煎)10克夜交藤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服。
【治法】滋补肝肾之阴,平肝潜阳。
【主治】小儿多动症。
【加减】阴血不足,面色萎黄,舌淡者熟地10克,阿胶(烊化)12克;脾虚气弱,纳少,便溏,乏力者加茯苓15克,白术6克;夜寐不安加炒枣仁15克。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多动症>
活血化瘀的介绍
有通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范围很广,如瘀阻于心所致的胸闷心痛、口唇青紫。瘀阻于肺所致的胸痛咳血、瘀阻于肝所致的胁痛痞块、瘀阻于胞宫所致的小腹疼、,月经不调、痛经等;瘀阻于肢体所致的局部肿痛青紫;瘀阻于脉络所致的半身不遂等。常用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蒲黄、乳香、没药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桃仁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等。活血化瘀常同补气、养血、温经散寒、清热、行气、攻下等治法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