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颊车的针刺方法

颊车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双眼平视,下颌角前方,下颌枝后缘前一横指与下颌体下缘上一横指交界点。

简易取法:

1.上下齿咬紧时,一隆起的咬肌高点处是穴。

2.以食指第1指指关节宽度,由下颌角前上方量1横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上斜向下内直刺与水平面成85°(或从后刺向口角方向)。

进针深度:直刺0.3-0.5寸,或斜刺头地仓2-3寸,或向上齿或下齿方向刺,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有酸胀感,并向周围扩散。

中医用针灸治疗面瘫效果怎么样

以针灸治疗,难点在于手法与取穴,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通常不加用药物、电针。针灸治疗面瘫的法则为:祛风通络。

取穴: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或颊承浆.每次选三或四穴.

加减法: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

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大迎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大迎穴常用配伍

1.配太阳,翳风,地仓,四白,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口眼㖞斜。

2.配地仓,颊车,下关,承浆,合谷,针刺泻法,熄风止痉,治疗风邪入络之牙关紧闭,唇瞤动。

3.配颊车,翳风,内庭,商阳,针刺泻法,疏风散热,通络止痛,治疗风热面肿痛,颊肿等症。

4.配曲池,臂臑,支沟,肘尖,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瘰疬。

5.配下关,耳门,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络荣筋,治疗经筋松弛之牙关脱臼。

大迎的准确位置图 大迎常用配伍穴位治疗

1.配太阳,翳风,地仓,四白,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口眼㖞斜。

2.配地仓,颊车,下关,承浆,合谷,针刺泻法,熄风止痉,治疗风邪入络之牙关紧闭,唇瞤动。

3.配颊车,翳风,内庭,商阳,针刺泻法,疏风散热,通络止痛,治疗风热面肿痛,颊肿等。

4.配曲池,臂臑,支沟,肘尖,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瘰疬。

5.配下关,耳门,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络荣筋,治疗经筋松弛之牙关脱臼。

颊车怎么针灸 颊车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耳大神经是颈丛皮支中最大的分支,由第2-3颈神经纤维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和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分支。

3.咬肌:为长方形扁肌,位于下颌支外侧的皮下,分为浅,深两层纤维,它们共同止于下颌支外面的咬肌粗隆。此肌受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咬肌神经支配。

4.面部表情肌:进针直刺时,针的深面为下颌骨,向地仓透刺时,针尖可经过笑肌,颧肌,降口角肌的口轮匝肌等结构。它们均为面部表情肌,受面神经的支配。

手三里穴针刺怎么操作

手三里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或侧卧位,前臂外侧缘,肘横纹以下2寸距外上髁2.2寸,桡骨外侧缘处。

进针方向:从外向内,与外侧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手远侧端。

作用主治

手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腧穴,里,有居之意,穴居肘髎为3寸,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刺之有祛风止痒,通络止痛,和胃理肠,消肿止痛之功,用于治疗牙痛,颊颌肿,肩膊疼痛,上肢不遂,手臂顽麻,急性腰扭伤,落枕,坐骨神经痛,腹痛吐泻,伤风感冒。

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疏风散热,消肿止痛。配合谷,下关,颊车,针刺泻法,治疗风热牙痛;配颊车,翳风,外关,合谷,针刺泻法,治疗风火颊肿;配鱼际,扶突,天鼎,二间针刺泻法,治风热失喑。

2.配天枢,中脘,曲池,璇玑,针刺平补平泻法,理肠胃,消积滞,通腑气,治疗食滞胃肠之腹胀,泄泻。

3.本穴通经活络。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上肢不遂;配肩髃,肩髎,臑俞,曲池,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肩痹疼痛;配曲池,天井,少海,手五里,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肘挛不伸。

巨髎的准确位置图片 巨髎常用配伍

1.配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口眼㖞斜。

2.配太阳,阳白,攒竹,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散热,治疗风热眼睑瞤动。

3.配天窗,合谷,翳风,颊车,商阳,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止痛消肿,治疗风热唇颊肿痛。

4.配迎香,合谷,商阳,内庭,针刺泻法,凉血止血,治疗胃热鼻衄。

5.配地仓,下关,合谷,内庭,针刺泻法,清热止痛,治疗胃火齿痛。

下关针刺注意 下关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熄风解痉,开关通络,如配耳门,合谷,太冲,大椎,治疗破伤风口噤不开;配合谷,水沟,井穴,治疗中风闭证牙关紧闭;配内关,水沟,颊车, 治疗气厥牙关开阖不利。

2.配太阳,风池,翳风,四白,地仓,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疏风通络,治疗风痰阻络之口眼㖞斜。

3.配翳风,合谷,颊车,地仓,内庭,针刺泻法,清热止痛,治疗胃火齿痛。

4.配耳门,听会,翳风,中渚,侠溪,针刺泻法,清热降火,聪耳利窍,治疗少阳胆火上炎之耳鸣,耳聋等。

5.配风池,大椎,翳风,听宫,外关,足临泣,针刺泻法,清热解毒,治疗热毒聤耳。

6.配风池,四白,迎香,颊车,合谷,内庭,针刺泻法,清泻阳明胃火,通络止痛,治疗胃火面痛。

7.配百会,风池,行间,太溪,水泉,针刺补泻兼施,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

8.配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法,补精强筋,坚固关节,治疗精血不足,经筋失养之惯性下颌关节脱位。

地仓的功效与作用 地仓穴常用配伍

1.配翳风,太阳,下关,颊车,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口眼歪斜。

2.配合谷,承浆,颊车,针刺泻法,理气通滞利窍,治疗风邪入络之口噤不开,唇缓不收,流涎等。

3.配太阳,鱼腰,阳白,四白,针刺平补平泻法,疏风通络,治疗风邪外袭之眼睑瞤动。

4.配颊车,下关,合谷,内庭,针刺泻法,祛风清热,通络止痛,治疗风火颊肿,面瘫,胃火齿痛等。

颊车的针刺方法 针刺颊车的作用主治

颊车为足阳明胃经之穴,该穴可熄风清热,开关通络。《甲乙经》认为该穴可以治疗“颊肿,口急,颊车痛,不可以嚼。”《千金方》认为该穴可治疗“久风,卒风,缓急诸风,卒发动不自觉知,或心腹胀满,或半身不遂,或口噤不言,涎唾自出,目闭,耳聋,或举身冷直,或烦向恍惚,喜怒无常,或唇青口白戴眼,角弓反张始觉发动。”现代临床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牙髓炎,肩周炎的治疗。

相关推荐

面神经麻痹容易治好吗

中医治疗方法 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治疗过程中不加用药物或电针。法则:祛风通络。处方: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或颊承浆。每次选三或四穴。加减法: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自我按摩治

大迎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大迎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 快速取穴法: 1.侧坐位,在下颌角前下方约1.3寸,咬肌附着处的前缘。 2.正坐位,闭口鼓气,在下颌角前下方即出现一沟形凹陷,按凹陷下端有搏动处。 作用 类属:足阳明胃经。 作用:疏风通络,清热消肿,过滤浊气。 主治疾病: 1、风邪入络之口眼㖞斜,口噤不开,唇吻瞤动,面浮肿,牙关脱臼诸病症。 2、风热上攻之齿痛,颊肿,瘰疬诸病症。 3、龋牙痛,智齿冠周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诸症。 常用配伍 1.配太阳,翳风,

治疗面神经麻痹良方

1、短时间内患上的面瘫,如果面瘫已经发生两周左右,治疗上就标胶侧重活血祛瘀,佐以通络牵正。药选桃仁、全蝎、蜈蚣、当归、川芎、赤芍、地龙、片姜黄、红花、白芥子。每日一次,七天一疗程。 2、针灸治疗 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剩下的穴都用平补平泻法。 3、偏方,治疗面瘫还有很多偏方,蜈蚣朱砂散就是其中的一种:蜈蚣18条,朱砂9克。两者一起研为细末,分18包,取1小包药末,并于

治疗面瘫

西医口服以及注射用药治疗面瘫 治疗面瘫临床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泼尼松等等)、维生素B族(维生素B1、B12之类的药物)及活血化瘀药共奏抗炎、减轻水肿、改善微循环之功效。显而易见,激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强烈,加之其本身就是对症支持治疗,疗效并不确切。但如果过用激素,将产生许多反作用和副作用,让面瘫患者肥肿难分、水钠潴留、免疫力下降,恢复缓慢。而维生素B1、B12之类的药物是营养神经的药物,但是见效缓慢,作用比较弱,使用周期比较长。 所以治疗面瘫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尤其是面瘫患病15天之内是面部神经缺血水

针灸治疗面瘫

1、体针法 取穴:常用穴:地仓、水沟、四白、太阳、丝竹空、翳风、睛明。备用穴:合谷、内庭。 操作:每次选常用穴4-5穴,备用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可根据透刺二穴间距离选针,经常用作透穴的穴位为地仓透四白、太阳透丝竹空等.迅速进针,缓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针身与皮肤成10~15度交角。如透穴,以针尖到达上穴后再刺入0.3寸左右为宜。翳风穴斜向上刺,以面部出现针感为宜,睛明穴用5分长毫针浅刺0.1~0.2寸。备用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颤法,使得气感明显后留针。均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行针1~2次,施

面瘫的治疗

面瘫生成的原因就是面部中风,从而导致面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面部缺血,缺氧引起面部神经麻痹、发炎、甚至坏死。使面部肌肉,不受大脑控制产生松弛下垂。 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 中医治疗方法(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治疗过程中不加用药物或电针。法则:祛风通络。处方: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

听宫针刺的注意事项 听宫常用配伍疗法

1.配翳风,率谷,听会,中渚,侠溪,丘墟,太冲,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盛,火热上扰之耳鸣,耳聋等。 2.配风池,角孙,翳风,合谷,外关,足临泣,针刺泻法,祛风泻火,治疗风火湿毒之聤耳。 3.配耳门,听会,丰隆,劳宫,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治疗痰火郁结之耳聋。 4.配廉泉,少商,合谷,曲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咽开音,治疗风热失音。 5.配下关,颊车,合谷,外关,针刺泻法,清热止痛,治疗风火牙痛,颊肿。

面瘫针灸什么程度可以停

1、面瘫针灸什么程度可以停 一般情况下需针灸治疗到患者表情肌恢复正常就可以停针,但是如果康复情况不好的话会鼓励患者坚持治疗,争取眼睛恢复闭合功能,因为眼睛闭合不好容易感染。 停止针灸自行恢复是没有保障的,还是治疗到彻底好比较稳妥,不要因为一时怕麻烦耽误了治疗,后期更难治愈。 2、针灸治面瘫有效吗 中医针灸对面瘫治疗效果较好。面瘫从出现症状到治愈,一般要经历4个阶段共一个月时间,第一周为面神经麻痹期,病情有所发展;第二周病情较为稳定;第三周面部神经开始复苏;第四周面部神经逐渐恢复正常。 经过治疗,70%的面

巨髎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巨髎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鼻唇沟外侧。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或仰卧位,直视前方,瞳孔直下,沿瞳孔直下垂直线向下轻推,至与鼻翼下缘水平线的交点处,按之有酸胀感。 作用主治 类属:足阳明胃经。 作用:疏风清热,疏经通络,明目退翳,紧实脸部肌肤,消除脸肿,美化曲线。 主治病症 1.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眼眶瞤动,唇颊肿,目翳诸症。 2.风热上攻,火热上炎之鼻衄,齿痛,唇颊肿诸病症。 常用配伍 1.配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合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有没有明显效果

1、耳针法治疗面肌痉挛 耳针法治疗面肌痉挛,取穴眼、面颊、神门、口。配肝、皮质下、脾、耳尖(放血)。每次选3~4穴,取耳交替轮刺。用毫针刺,轻刺激即可,留针30~60分钟。出针后可用王不留行子压丸。同时配合耳尖放血每周2次。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2、毫针法面肌痉挛 (1)取穴后溪透劳宫(病侧)。直刺l,5寸,即施捻转提插手法,强刺激,以面肌痉挛病人能耐受为度。每隔3~5分钟重复1次,待症状捎失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l0次为1疗程,主治面肌痉挛。 (2)取穴太阳透鱼腰,或透四白,或透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