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五心烦热怎么调理 火郁发热

五心烦热怎么调理 火郁发热

火郁五心烦热可表现为时觉心热心烦,热势可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忧郁而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口苦而干,女性还可以表现为月经不调,等等。应选用疏肝解郁、养血清热的调养方法。

泥鳅100克,豆腐2块,生姜、食盐适量。将泥鳅用温水洗净,去内脏,切成段;豆腐切块,共炖,加入少量食盐和生姜,慢炖,待泥鳅熟烂后即可食用。

鲢鱼一条,丝瓜一根,生姜、食盐适量、将鲢鱼洗净后切块、丝瓜洗净切段,将二者共煮至熟,加入生姜和食盐调味后即可吃鱼喝汤。

五心烦热食疗 血虚发热

五心烦热属于血虚发热者,症状表现为头晕眼花、倦怠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等,应选用益气养血、调养心脾的调养方法。

花生、龙眼肉各35克,大枣30克。先将大枣加清水煎煮20分钟左右,取出煮好的大枣,与花生、龙眼肉一起捣烂成泥状,用煮大枣汤水送服。

用菠菜150克,银耳10克。先将菠菜清洗干净,银耳泡发,然后一起放在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煮60分钟左右,以银耳熟烂为度。每日可作点心食用,每日1次。

五心烦热怎么治

在临床常见到很多中老年人主诉两手心、两脚心以及心窝处发烫发热,热得让人烦躁不安,似乎浸在冷水里才觉得舒服,但测体温却正常。中医学将这种情况称为“五心烦热”,多见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妇女以及久病体虚的老人。由于引起五心烦热的病因不同,所以一旦出现五心烦热,一定要先辨清自己属于哪种五心烦热,然后按照中医辨证施治,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阴虚型

五心烦热且午后热甚,常欲手握冷物,睡觉时手脚喜伸在被外,骨蒸潮热,颧红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阴虚型五心烦热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多见于肺、肝、肾三脏阴虚者。其中肺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除了以上症状外,还伴有鼻鸣音、干咳气短、痰少且痰中常有血丝;肝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伴有失眠、易疲乏、眼睛干涩等;肾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伴有耳鸣、腰膝酸软等。治宜滋补肝肾,给以滋阴汤:知母20克,黄柏12克,生地黄3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萸肉20克,山药15克,云苓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元参15克,玉竹15克,五味子12克,石斛12克,龟板10克,鳖甲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知柏丸、杞菊丸口服。

火郁型

五心烦热,胸闷,口臭,牙龈出血,四肢倦怠,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等。多因饮食不节,致胃阳被郁,不得泄越,发为五心烦热。治宜清泄肝胆、脾胃,给予解郁泄热汤:柴胡15克,郁金12克,龙胆草12克,黄芩15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5克,元参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石膏20克,黄连10克,葛根15克,蒲公英20克,连翘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泻肝丸、清胃丸口服。

血虚型

午后自觉五心烦热,稍微劳作就会加重,伴有神疲身怠、食少懒言、心悸、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症状。一般与肝脾亏虚、气血不足有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统摄全身血液。肝为藏血之脏,调节全身血液供应量。肝脾受损,生血、统血、藏血失职,遂至血虚,血虚不能制阳,导致五心烦热。治宜健脾益气、养肝补血,给予生血汤:党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30克,杭芍20克,丹参20克,黄精15克,枸杞20克,山萸肉20克,龟板20克,鳖甲15克,鹿角胶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益髓丸、固元丸口服。

五心烦热吃什么食物 阴虚发热

五心烦热属阴虚发热者,症状表现为午后或夜间烦热、手足心热、颧红、盗汗、口干咽燥者,应选用滋阴清热的调养方法。

重500克的甲鱼1只,糯米100克,料洒2匙,姜片、葱段各15克,胡椒粉6克,鸡汤1000克,植物油及精盐适.将甲鱼宰杀清洗干净后切成小块,入开水中焯水,捞出刮去黑皮。加入料洒、葱段、姜片略炒。再添入鸡汤和糯米,煮熬成粥,调入味精、胡椒粉即成。分数次食完,每周1次。

取银耳10克,用开水泡开后放入砂锅中,用小火煮烂后放冰糖少量,待冰糖融化后即可。每口服1—2次。

五心烦热的症状 什么还是五心烦热

五心是指两手心、脚心以及胸口五个部位,五心烦热是指这五个部位自觉烦热而体温有的升高,有的并不升高的一种虚烦发热症状。

五心烦热饮食宜忌

五脏阴虚多因久病耗阴,或七情太过,化火伤阴,或过度劳累或营养不当或过食辛热伤阴而致。

肾阴虚的特点及保健:

肾阴虚特点:肾为五脏之本,所以肾阴虚较多见,而且症状明显。其主要表现为腰酸膝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双手心、双足心、胸心)、咽干颧红、消瘦盗汗、男子梦遗、女子带下,舌质偏红、脉细数。

保健方法:可服六味地黄丸,平时用枸杞、生地泡水饮或黑木耳炖肉。

心阴虚的特点及保健方法: 心阴虚特点:心慌心跳、失眠多梦、心烦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保健方法:用麦冬、百合、莲子、桂圆肉、小枣、小米、茯苓泡水饮或煎汤,或熬粥做羹均可。

肺阴虚的特点及保健方法:

肺阴虚特点:盗汗、咳嗽、痰干而稠、午后潮热、咽干颧红、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保健方法:常吃百合、银耳、杏仁、藕、沙参、麦冬,或服养阴清肺丸。如果不行,请到医院做胸透等检查。

脾阴虚的特点及保健方法:

脾阴虚特点:口干唇裂、食少善饥、腹热便干,舌红唇红、苔少脉细数。

保健方法:可常服玉竹、石斛、麦冬、山药、薏苡仁、白扁豆等。

肝阴虚的特点及保健方法:

肝阴虚特点:头晕目涩、胁肋灼热、五心烦热、眼花、筋脉不舒,舌红口干、苔少、脉弦细数。

保健方法:可服杞菊地黄丸或用枸杞泡水,或生地15克、白芍10克水煎服。

脚热要注意

脚热也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很多人都遇到这种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脚热是怎么回事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我们就来通过这篇文章了解一下脚热的原因以及脚部健康问题,顺便再聊一些脚部保养的事吧。

五心烦热是指两手心、足心发热及自觉心胸烦热,而体温有的升高,有的并不升高的一种虚烦发热症状。

《素问.逆调论》有阴气少而阳气盛,故热而烦满及阴虚生内热的论述,将烦与热同时并见的症状归之于阴虚。

若肾虚湿热下注,两脚心热伴足胫发热疼痛者不属本节讨论范围。常见证候 阴虚五心烦热:五心烦热,午后热甚,常欲手握冷物,卧时手脚喜伸被外,盗汗、遗精,颧红,腰膝酸软,口燥咽干,舌质殷红,光剥少苔,脉沉细数。

血虚五心烦热:午后自觉两手两足心热,小有烦劳则加重,神疲身怠,食少懒言,心悸,头目眩晕,舌质淡,脉细弱或细涩。

邪伏阴分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心烦,眠差。有低热,暮热早凉,热退无评,能食形瘦,舌质红少苔,脉弦细略数。

火郁五心烦热:五心烦热,胸闷,情志不舒,急躁易怒,头胀,口苦,尿赤,妇女则经行不畅,舌红,苔黄,脉沉数。

一、脚热是怎么回事--肾虚胃热

二、脚热是怎么回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手足心发热而未有其它症状相伴的是极少的,绝大多数手足心发热的多同时伴有未引起注意的或被看作是正常的表现。中医将手足心发热分为疳积脾虚和血虚阴亏两种。

1、脚热是怎么回事----疳积脾虚

手足心发热

其原因一是饮食不节,即有的饮食无度,食不定时,常吃零食,长期下去可损伤脾胃功能,引起运化失常,形成积滞,积滞日久,水谷精微无能吸收,形成疳积而发热。

二是患其它疾病后,如吐泻,痢疾、寄生虫病等治疗不当,迁延日久,损伤气血,导致营养不良而形成疳积发热。

这部分常见为手足心发热,面黄肌瘦,毛发干枯,腹部胀大,食欲不佳,常食异物,夜睡不宁,大便较稀,有不消化食物,小便黄浊如米泔。

2、脚热是怎么回事--血虚阴亏

手足发热 其原因多由于平素体质虚弱,或大病、热病后,失于调理,阴血耗伤,正气尚未恢复而致。这部分常表现为手足心发热,形体消瘦,精神萎靡,咳嗽少痰,目眩耳鸣,口干舌燥,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小便频数,大便秘结。

手足心发热,以疳积脾虚引起的多见,绝大多数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在治疗上可以考虑中医理疗,穴位按摩,泡脚等方法,必要时可以服用中药汤剂调理,经过坚持治疗,缓解了更年期症状,这个问题就可以逐步缓解了。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一定数量的富有营养的食品,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以促进体质的恢复。

一个脚热一个脚凉是怎么回事

排除疾病(如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减低等)的因素外,脚凉大多与环境气温比较低、个人的体质较弱、末梢血液循环不好等有关。

男人五心烦热怎么治疗

以人参、仙灵脾、肉苁蓉、枸杞子、巴戟天等数十味名贵中草药精制而成的易立宝正元胶囊,可通过全面调节身体阴阳平衡,补肾阳、强筋骨、养精气、补元气,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养护肝脏,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有效治疗五心烦热。同时,易立宝正元胶囊内含充分的核酸脱脂甙(HSTYHT)分子单体,能够为衰竭老化的细胞注入强劲能量,能起到快速恢复肾功能,重新拥有健康体魄。

专家提醒,治疗五心烦热还需要充足睡眠、节制性生活、适量运动。人体精气神、元力的恢复主要是充足的睡眠补充的;性生活需要节制、适度,过度的性生活只会使身体虚弱更严重,体质更差;适量的运动能改善体质,强壮筋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使身体更加强壮。

五心烦热是什么意思 火郁五心烦热

火郁五心烦热属实证,主要表现为心胸及手足心烦热,四肢亦热,小便黄赤,心烦烦易怒,妇女则可表现为经行不畅。

孕妇脚心发热是生病吗

手心脚心发热属于中医的五心烦热。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多由阴虚火旺、心血不足,或病后虚热不清及火热内郁所致,是虚损劳瘵等病的常见症之一。很可能是阴虚。阴虚多由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或因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机体失去濡润滋养硕土,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多次一派虚热干燥不润虚火躁扰不宁的证候。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相关推荐

足窍阴怎样找方法简单 足窍阴的作用机制

足窍阴属足少阳胆经,为胆经之井穴,足少阳经脉气由此而发,五行属性属金,井穴的最大特点是宣泄郁热,醒脑开窍,所以足窍阴可宣泄胆经郁热,治疗热邪循经上扰头面的疾患,达清利头目之效;并可清泻肝胆,治疗邪热郁热肝胆所致的胸胁疼痛,心烦口苦;以及木火刑金所致的咳逆;热邪内扰,心神不安的心烦,失眠,多梦,夜寐不宁;肝胆二脉,皆循行少腹,抵阴部,所以本穴调理月经是通过肝胆经气,加强肝胆疏泄功能而起效的。

肾阴虚和阴虚和阴虚内热的区别

阴虚内热指由于体内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症见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用青蒿鳖甲汤,百合固金汤等. 阴虚内热型的十个症状: 1,手心热,足心热,不欲近衣被. 2,心中烦热,思冷饮,冷食. 3,口干,口苦,咽干,恶心. 4,睡眠不宁,盗汗,躁汗,遗精. 5,发热.(高热,低热或体温不高皮肤有热感) 6,出血.(鼻衄,齿衄,皮下有出血点等均系由阴虚内热所致者) 7,头晕,心悸,周身无力,面色苍白. 8,大便干,小便黄或黄赤

排卵期出血中医治疗

1、肾阴虚:经间期阴道出血,量少、色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清热止血。 方药:生地、女贞子;旱莲草、生山药,茯苓各15克,山萸肉、丹皮、泽泻各10克。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2、湿热内蕴:经间期阴道出血,色红、质黏,或带下夹有血丝,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秽臭,胸脘痞满,口中黏腻,口苦心烦,纳差,小腹坠胀,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或滑。 治法:清利湿热,调经止血。 方药:白术、生苡仁、川牛膝、樗根皮各15克,黄柏、泽泻、车前子(包)各10克。 中成药:

心阴虚的症状 心阴虚常见临床类型举例

1、以失眠、心烦、多梦为主症;兼有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2、以心悸、心烦、胸前区不适为主症;并兼有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或者脉象结代等特点。

大蒜贴脚心有什么作用 去虚火

大蒜贴脚心在中医的角度来看是利用大蒜的发散作用,刺激脚心的涌泉穴,主要作用是发散虚火,对经常性口腔溃疡、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睡觉时手脚心发热等症有很好治疗效果。

补肾与益肾有什么不同

补肾和益肾的区别在于,肾虚的症状不同,所以调理也应该不同。 1.肾虚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在于,如果是把肾阴是物质上的缺乏,肾阳就是功能上的匮乏,物质上的缺乏就是腰膝酸软,头发晕。 2.还有如果在年轻人的身上出现早泄,遗精,还有出现五心烦热,失眠,心烦,中医有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如果在老年人出现的肾阴虚就容易脱发或发白的比较早,容易耳鸣,耳背,牙齿松动,眼花的比较早一些,所以说,这是肾阴虚。 肾阴虚一般说在中青年发生的比较多,我们在临床上的症状比较多.那么我再说肾阳虚,肾阳虚有一些症

秋葵一天吃几根补肾 秋葵补肾阴虚还是阳虚

肾阴虚。 肾阴虚的症状表现为:腰膝酸疼,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妇女经少经闭,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需要滋阴补肾,而秋葵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正适宜食用调理改善肾阴虚,不过其性寒,不宜肾阳虚的人群食用,以免加重病情发展。

宝宝上火小儿推拿 清天河水

定位:位于前臂正中,自腕至肘成一直线。 操作: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从小儿的手腕推向手肘,重复操作1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作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主治外感发热,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唇舌生疮,夜啼,感冒,头痛等病症。

小儿推拿涌泉的作用 小儿涌泉的功效主治

推拿小儿涌泉具有泄热宁神,聪耳明目之功,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失眠,便秘,头痛,目赤肿痛等病症。

阳虚为什么会内热

多为寒证日久,或者久病气虚,伤及阳气,脾肾阳气亏虚,虚阳外浮,导致阳虚发热。 阳虚发热临床现象与阴虚发热现象有所不同,阴虚发热多由阴液亏虚所致,临床上的表现有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而阳虚发热多由阳气虚衰所致,临床上的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舌苔薄白、少气懒言、背痛腰酸等,经中医把脉,可见阳虚发热者苔白润、脉沉细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