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皮汁的形态特征
桑皮汁的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
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l-2.5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cm,宽4-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
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l-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雄花序长1-2.5cm,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
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l-2.5cm,初时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牡丹皮的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花期5月,果期6月。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耐旱、怕涝、怕高温,忌强光。喜上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上或粉砂壤土。盐碱地、粘土地不宜栽培。忌连作,隔3-5年再种,种子千粒重198g,适宜随采随播。生于向阳及土壤肥沃的地方,常栽培于庭园。
主产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甘肃、陕西、山东、贵州等地。此外,云南、浙江亦产。以湖南、安徽产量最大。安徽铜陵凤凰山所产的质量最佳,称为凤丹皮;安徽南陵所产称瑶丹皮;重庆垫江、四川灌县所产称川丹皮;甘肃、陕西及四川康定、泸定所产称西丹皮;四川西昌所产的称西昌丹皮,质量较次。
形态特征
马兰头根状茎有匍枝,有时具直根。茎直立,高30-70厘米,上部有短毛,上部或从下部起有分枝
基部叶在花期枯萎;茎部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3-6稀达10厘米,宽0.8-2稀达5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边缘从中部以上具有小尖头的钝或尖齿或有羽状裂片,上部叶小,全缘,基部急狭无柄,全部叶稍薄质,两面或上面有疏微毛或近无毛,边缘及下面沿脉有短粗毛,中脉在下面凸起。
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径6-9毫米,长4-5毫米;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倒披针形,长2毫米,内层倒披针状矩圆形,长达4 毫米,顶端钝或稍尖,上部草质,有疏短毛,边缘膜质,有缘毛。花托圆锥形。舌状花1层,15-20个,管部长1.5-1.7毫米;舌片浅紫色,长达10毫米,宽1.5-2毫米;管状花长3.5毫米,管部长1.5毫米,被短密毛。
瘦果倒卵状矩圆形,极扁,长1.5-2毫米,宽1毫米,褐色,边缘浅色而有厚肋,上部被腺及短柔毛。冠毛长0.1-0.8毫米,弱而易脱落,不等长。花期5-9月,果期8-11月。[1]
桑白皮的形态特征
桑属落叶灌木或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 叶柄长1--2.5厘米;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厘米,宽4--10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柔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1--2cn,被毛,总花梗长5--10毫米;雄花序长1--2.5厘米,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枚。雄蕊4枚,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枚,基部合生,柱头2裂。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1--2.5厘米,初时绿色,成熟后变为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份,果期5--6月份。[1]
桑皮汁治疗牛皮癣有效果吗
牛皮癣顽固难治,被列为疑难杂症,治疗牛皮癣的药物数不胜数,同时牛皮癣的治疗偏方也有很多种,据牛皮癣患者介绍,桑皮汁也可以用来治疗牛皮癣,桑皮汁就是指桑树皮的汁液。那么桑皮汁治疗牛皮癣有效果吗?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桑皮汁液的作用攻效:
桑皮是指桑树的皮,桑皮汁顾名思义就是指桑科植物桑树皮中的白色乳汁,半透明,略有粘稠感。晋王嘉 《拾遗记·后汉》:“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於扉屏,且诵且记。” 桑皮中的桑皮汁乳白色,古书有记载桑皮汁可以入药,可以作为偏方治疗牛皮癣。
桑皮汁用作牛皮癣偏方制作方法:在桑科植物桑树上用小刀划一深痕,待白汁流出,取汁平均地 涂在患处(亦可接在小瓶中备用,但以新鲜效果为佳),用药后切勿用水冲刷,每天一次或者两次,十天为一个疗程。
据用过此偏方的牛皮癣患者介绍,牛皮癣患者使用桑皮汁后病情是有所缓解,但是并没有治愈牛皮癣。因此,牛皮癣专家提醒广大牛皮癣患者,不能否认偏方对牛皮癣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能治愈牛皮癣的偏方少之又少,所以在选择偏方时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在牛皮癣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样才能保证牛皮癣治疗的安全性。
形态特征
株高2-3米。叶片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5-10厘米,顶端渐尖而有一旋卷的小尖头,基部渐狭,边缘具短 柔毛,两面均无毛;叶柄长1-1.5厘米;叶舌长5-10毫米,外被毛。
花
圆锥花序呈总状花序式,下垂,长达30厘米,花序轴紫红色,被绒毛,分枝极短,在每一分枝上有花1-2 (3)朵;小苞片椭圆形,长3-3.5厘米,白色,顶端粉红色,蕾期包裹住花,无毛;小花梗极短;花萼近钟形,长约2厘米,白色,顶粉红色,一侧开裂,顶端又齿裂;花冠管较花萼为短,裂片长圆形,长约3厘米,后方的1枚较大,乳白色,顶端粉红色,侧生退化雄蕊钻状,长约2毫米,唇瓣匙状宽卵形,长4-6厘米,顶端皱波状,黄色而有紫红色纹彩;雄蕊长约2.5厘米;子房被金黄色粗毛;腺体长约2.5毫米。
果
蒴果卵圆形,直径约2厘米,被稀疏的粗毛,具显露的条纹,顶端常冠以宿萼,熟时朱红色;种子有棱角。花期:4-6月;果期:7-10月。
黄皮果的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达12米。小枝、叶轴、花序轴、尤以未张开的小叶背脉上散生甚多黄皮果明显凸起的细油点且密被短直毛。叶有小叶5-11片,小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常一侧偏斜,长6-14厘米,宽3-6厘米,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侧不对称,边缘波浪状或具浅的圆裂齿,叶面中脉常被短细毛;小叶柄长4-8毫米。圆锥花序顶生;花蕾圆球形,有5条稍凸起的纵脊棱;
花萼裂片阔卵形,长约1毫米,外面被短柔毛,花瓣长圆形,长约5毫米,两面被短毛或内面无毛;雄蕊10枚,长短相间,长的与花瓣等长,花丝线状,下部稍增宽,不呈曲膝状;子房密被直长毛,花盘细小,子房柄短。果圆形、椭圆形或阔卵形,长1.5-3厘米,宽1-2厘米,淡黄至暗黄色,被细毛,果肉乳白色,半透明,有种子1-4粒;子叶深绿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产海南的其花果期均提早黄皮果1-2个月。[1]
黄皮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2m。幼枝、花轴、叶轴、叶柄及嫩叶下面脉上均有集生成簇的丛状短毛及长毛,有香味。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柄长4-8mm;小叶片5-13,顶端1枚最大,向下逐渐变小,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3cm,宽2.5-6cm,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不对称,边浅波状或具浅钝齿。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枝扩展,多花;萼片5,广卵形;花瓣5,白色,匙形,长不超过5mm,开放时反展;雄蕊10,长短互间;子房上位,5室,密被毛。浆果球形、扁圆形,长1.2-3cm,淡黄色至暗黄色,密被毛。种子绿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桑树的形态特征
乔木或为灌木,高3-10米或更高,胸径可达50厘米,树皮厚,灰色,具不规则浅纵裂;
冬芽红褐色,卵形,芽鳞覆瓦状排列,灰褐色,有细毛;小枝有细毛。叶卵形或广卵形,长5-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渐尖或圆钝,基部圆形至浅心形.
缘锯齿粗钝,有时叶为各种分裂,表面鲜绿色,无毛,背面沿脉有疏毛,脉腋有簇毛;叶柄长1.5-5.5厘米,具柔毛;托叶披针形,早落,外面密被细硬毛。花单性,腋生或生于芽鳞腋内,与叶同时生出;雄花序下垂,长2-3.5厘米,密被白色柔毛,雄花。花被片宽椭圆形,淡绿色。花丝在芽时内折,花药2室,球形至肾形,纵裂;雌花序长1-2厘米,被毛.
花梗长5-10毫米被柔毛,雌花无梗,花被片倒卵形,顶端圆钝,外面和边缘被毛,两侧紧抱子房,无花柱,柱头2裂,内面有乳头状突起。聚花果卵状椭圆形,长1-2.5厘米,成熟时红色或暗紫色。花期4-5月,果期5-8月。
桑树果的形态特征
果型
该品为聚花果,由多数小核果集合而成,呈长圆形,长2~3cm,直径1.2~1.8cm。黄棕色、棕红色至暗紫色,(比较少见的颜色成熟后呈乳白色),有短果序梗。小核果卵圆形,稍扁,长约2mm,宽约1mm,外具肉质花被片4 枚。气味微酸而甜。[3]
树形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
叶
单叶互生;叶柄长1~2.5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6~20cm,宽4~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
花
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1~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雄花序长1~2.5cm,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核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花果,长1~2.5cm,初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3~5月,果期5~6月。[3]
桑葚的形态特征
树形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
叶
单叶互生;叶柄长1~2.5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6~20cm,宽4~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
花
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1~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雄花序长1~2.5cm,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核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花果,长1~2.5cm,初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3~5月,果期5~6月。[3]
果型
该品为聚花果,由多数小核果集合而成,呈长圆形,长2~3cm,直径1.2~1.8cm。黄棕色、棕红色至暗紫色(比较少见的颜色成熟后呈乳白色),有短果序梗。小核果卵圆形,稍扁,长约2mm,宽约1mm,外具肉质花被片4 枚。气味微酸而甜。
生桑皮汁提取的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白色,有条状浅裂;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纤维性强。单叶互生;叶柄长l-2.5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20cm,宽4-10cm,
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脉上有短毛,腋间有毛,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背面较明显;托叶披针形,早落。
花单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长l-2cm,被毛,总花梗长5-10mm;雄花序长1-2.5cm,下垂,略被细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头2裂。
瘦果,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长l-2.5cm,初时绿色,成熟后变肉质、黑紫色或红色。种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形态特征
梨果的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梨果皮的功效: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可以润肺、消痰清热、解毒。
梨籽的功效: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
知道了梨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建议您春季不妨多吃些梨子来滋阴养肺
合欢皮的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伞形树冠。叶互生,伞房状花序,雄蕊花丝犹如缕状,半白半红,故有“马缨花”、“绒花”之称。树干浅灰褐色,树皮轻度纵裂。枝粗而疏生,幼枝带棱角。叶为偶数两面羽状复叶,小叶10对~30对,镰刀状圆形,昼开夜合。伞房花序头状,萼及花瓣均为黄绿色,五裂,花丝上部为红色或粉红色丝状,簇结成球,花期 6-7月。果实为荚果,成熟期为10月。
合欢皮呈卷曲筒状或半筒状,长40~80cm,厚 0.1~0.3cm。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稍有纵皱纹,有的成浅裂纹,密生明显的椭圆形横向皮孔,棕色或棕红色,偶有突起的横棱或较大的圆形枝痕,常附有地衣斑;内表面淡黄棕色或黄白色,平滑,有细密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片状,淡黄棕色或黄白色。气微香,味淡、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