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到底会遗传么
肥胖到底会遗传么
常听说:「我呼吸喝水都会胖,遗传啦!」
那么肥胖真的会遗传吗?肥胖与遗传的关系是怎样的?
事实上人的身上确实可能带有肥胖基因,但是,医师提醒带有肥胖基因的人也不一定就会胖,一定要利用运动、饮食控制,降低对肥胖基因的刺激,才能有效控制体型。
大家常说的肥胖会遗传,其实是因为人身体带有肥胖的基因,当基因遗传给下一代时,孩子也就带有同样的肥胖基因。基本上,根据肥胖基因的研究,人的肥胖基因有四对,可以分为上半身肥胖基因和下半身肥胖基因,所以有人会是上半身肥胖身材,有人则是下半身庞大,怎么都减不下来,事实上,就是因为带有这样的肥胖基因所导致。
很多人吃一样的东西,一个一直胖,一个没有动静,大多也是因为身上带有肥胖基因的原因。基本上想要减重的人,都要做好所谓的减重管理。会胖,基本上牵涉到两方面,一个是身体脂肪细胞的数目,另外一个是身体脂肪细胞的大小,民众为了减重找医师作减重管理,八成都是让脂肪细胞变小。
很多人减重以后又复胖,是因为重新刺激肥胖细胞,让细胞又变大,所以体态又重新复胖了,另一种就是医师会建议患者直接把脂肪细胞拿掉,也就是过去所使用的抽脂手术,现在则可用雷射溶脂的方式,取代传统手术。
肥胖会通过精子遗传给孩子
给想要做爸爸的你:
你的体重将通过精子影响你的孩子!
许多人都会这样想,孩子是胖是瘦和父母尤其是父亲关系不大。哥本哈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却显示,准爸爸如果是个胖子,他身体的这一信息将会通过精子传给他的孩子们。
我们都知道,如果基因发生改变要经过漫长的岁月,所以胖子和瘦子的精子细胞只是在“表观遗传学”上有区别。关于表观遗传学这一略神秘的领域,你可能还不是很理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本来在你身体里老实呆着的“原癌基因”,因为表观遗传学的改变,有可能就会变成癌基因,进而发展成肿瘤。所以,你知道表观遗传学改变的厉害了吧!
表观遗传变化实验
为了证明编编不是在吓唬你,我们看看这个神秘的研究都研究了啥?
研究者对肥胖男性进行手术前、手术后一周和手术后一年的精子进行观察,这些男性的精子在手术一周和一年后表观遗传变化显著。虽然简单的以此为结论难免草率,但是根据研究者的记录,精子的变化与控制食欲变化和大脑发育的基因也息息相关。
只对30几个人进行研究,似乎并不特别令人信服,于是科学家们又对老鼠们进行了同样的实验,结论相同。
研究者推测说这也许不只是简单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从进化理论来说父辈的体重信息对后代很宝贵,从而被世代流传。
给想要做妈妈的你:
如果你肥胖,你的孩子也许很难健康的降生!
如果准妈妈超重,她在怀孕期间往往会有许多不便。但你不知道的是肥胖还会提升死产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
研究者对1992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生育一胎和二胎的女性的BMI指数变化与死产和婴儿死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与BMI指数比较稳定的女性相比,怀孕期间体重增加4个BMI指数的女性发生死产和婴儿死亡的概率,随着体重增加线性增加。而如果这个女性生第一胎的时候体重正常,生二胎的时候却超重了,死产和婴儿死亡率也比体重一直正常的女性要高。
我是个胖子,生娃百害无一利?
话也不是这样说,研究告诉你,如果你在怀孕前减肥成功,婴儿的死亡率也是会降低哒。
也许在饥荒战乱的年代,尽可能地多吃可以抵御疾病,但在物质丰富的当下,父母应该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受孕,同时不要用让孩子“多吃”这样的方式影响孩子的健康生活。
所以,想要当爸爸妈妈的各位,为了你的宝贝健康聪明,现在就开始减肥吧!
怎么减肥好呢?编编比较推荐跑步!因为跑步不仅可以减肥,还可以带给你快乐,并提高记忆力哦!
遗传性肥胖怎么办
遗传性肥胖者在选择减肥方法时应以物理减肥和减少饮食为主,不应该以口服药物为主,肥胖者要增加体育锻炼。具体做法如下:
1、多做有氧运动
不管是哪一种肥胖,坚持运动都会有帮助。科学家证明,有氧运动包括游泳、慢跑、行走、跳操、骑车等,其消脂效果要比无氧运动要好。并且,过度肥胖的人如果进行耗能过大的无氧运动,容易受伤。因此,建议遗传性肥胖者能坚持多做无氧运动。
2、不要依赖减肥药
很多遗传性肥胖者在尝试一些方法无效后,容易感到灰心丧气,吃大量的减肥药来减肥。任何一种减肥产品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饮食和运动方面做得不够,即使吃减肥药,很快就会反弹了。
3、规律的饮食
不要因为遗传性肥胖而自暴自弃,放任自己去吃各种东西。专家认为,遗传性肥胖产生的后代不一定百分之百也是肥胖者,有很大原因是因为生活习惯而成为肥胖者。所以,人们应当保持规律的饮食,增大自己变瘦的可能性。
怀孩子之前要不要减肥
一、减肥和怀孕哪个先进行
1.肥胖对准妈妈自身的危害
首先,胖妈妈自身会出现诸多疾病问题。肥胖的人群自身就容易患三高,即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而在孕期的女性营养充足、内分泌改变,更容易患病。妊娠期女性患糖尿病会增加2-3倍,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3-40倍。而妊娠期孕妇为了给胎儿提供营养不能减肥,并且还需要摄取多种食物,这液增加了妊娠期女性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概率。
其次,胖妈妈其因为自身比较肥胖,大多数会出现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功能不全等妇科问题,从而影响受孕。
2.胖妈妈对胎儿的影响
即是胖妈妈已经怀孕,那么对胎儿也会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胖妈妈容易分娩出巨大儿。母体血糖高、血脂高,这些是导致胎儿生长过快的原因。而巨大儿的出现,也导致了生育的困难,胖妈妈的宫缩能力一般比较弱,孩子越胖越容易发生难产。
其次,肥胖也是会遗传的。一方面,母体比较胖会导致胎儿出生之后出现抵抗力差的现象。另一方面,胖妈妈把肥胖体质遗传给了孩子,也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了影响。
所以,怀孕之前如果自身的体重超标,那么是要减肥的。而如何减肥是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一同了解孕前减肥方法。
肥胖是遗传吗
一、婴儿肥是啥?咋办?
很多人口中都会说“婴儿肥”这个词,但是,你真的了解这个词的内涵吗?知道婴儿肥是怎么形成的吗?还是,只有一个大概印象?
婴儿肥是啥:其实这是一种民间的传统说法,是指0-1岁这个阶段的小宝宝给人的一种视觉效果——胖乎乎、肥嘟嘟。之所以会给人这样一种视觉效果,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小宝宝四肢长骨的生长速度较慢,而头骨、肋骨等扁骨生长的速度较快。这样一来,身体就容易呈现一种四肢短小,头部比例较大的状态了。在视觉上,我们都会认为这样的身体是胖嘟嘟的、圆滚滚的,后来也就有了“婴儿肥”这一说法了。
有婴儿肥咋办:婴儿肥并不是一种病,随着宝宝长大,长骨生长速度加快,四肢逐渐增长,身体比例逐渐接近成人。“婴儿肥”这样的视觉效果就会慢慢消失的了。正因为这样,我们也就能够理解婴儿肥“什么时候消失”是因人、因身体而异的,过于担心也是于事无补的。
二、肥胖是可以遗传的吗?
有一些身体肥胖的父母很是担心自己孩子的肥胖问题——“他会不会遗传了我的基因,长大后跟我一样胖呢?”有些人认为这些问题是多余的,提这类问题的人是在庸人自扰。其实不然,肥胖的确是有遗传因素的。如果父母很胖,他们的子女长大后肥胖的概率是会比其它人大一些的,从父母那遗传下来的肥胖基因对他们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肥胖是多基因遗传所造成的,如果爸爸妈妈中有一位是肥胖者,那么其子女肥胖的几率为40%-50%;如果爸爸妈妈皆为肥胖者,其子女肥胖的几率比前面那种情况下的几率更高,是70%-80%。
从娱乐圈的一个典型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二,肥姐女儿欣宜花了多大力气才能保持现在的身材,貌似最近又发福了!走大大街上,你会发现一对肥胖夫妇,通常牵着的都是小胖子或者小胖妞。
三、肥胖是否也“现在决定未来”?
很多肥胖的父母都有着这样的疑虑“现在胖,是不是就代表着以后一定胖?”答案是不一定,不过几率很高。有关研究已经表明,1岁时肥胖或者5-6岁肥胖的小孩,他们在长大成年后肥胖的可能是比一般的宝宝大的。因此,在小时候就开始控制宝宝的体重,不是庸人自扰,而是高瞻远瞩,有先见之明!
“现在决定未来”,如果现在没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未来肥胖的几率就会增加。父母应该细心留意宝宝的饮食习惯,如果宝宝已经胖乎乎了,就不要过度喂养或让孩子摄入较多脂肪、碳水化合物,应该教导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多陪孩子做运动。否则,肥胖的状况就可能会长期延续,将来对孩子的健康会造成损害。
另外,肥胖指的是体内脂肪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如果有些孩子肌肉发达或者骨架大,即使体重超重,也是不需要干预的,多些注意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就行了。
小儿肥胖有遗传吗
一、遗传因素
肥胖常与遗传有关。据统计,双亲体重正常其子女肥胖发生率为10%;双亲中一人肥胖,子女肥胖发病率为50%;
双亲均肥胖,子女肥胖发病率高达70%。同卵孪生儿在同一环境成长,其体重近似;即使在不同环境成长,其体重差别也小于异卵孪生子之间的差别。肥胖患者不但肥胖具有遗传性,而且脂肪分布的部位及骨胳状态也有遗传性。肥胖的遗传倾向还表现在脂肪细胞数目和(或)细胞体积增大。
二、饮食、生活习惯及社会环境因素
肥胖者往往有饮食增多史,食量较大,喜食甜食或每餐中间加食引起能量过剩。在同等热量情况下,有睡前进食及晚餐多食的习惯。体力活动过少或因骨折、结核、肝炎或其他原因而卧床休息,热量消耗少而引起肥胖。尤其人到中年以后,体力劳动量逐渐下降,常常脂肪壅存在腹部与臀部。大部分人停止有规律的运动以后即发展成肥胖。此外肥胖者之能量消耗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别,休息及轻微活动时动用能量较正常人少;同样饮食情况下合成代谢较正常人亢进;基础代谢率相对较低,造成能量消耗较少,引起肥胖。
社会环境改变和肥胖发生有一定关系。解放前,由于生活水平低,肥胖发生率很低。解放后,随着生活改善,肥胖发生率急剧增加。家庭教育与儿童肥胖有关。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或一家中最小子女容易肥胖。主要原因是错误认为婴儿喂养越胖越好,小孩从哺乳期就营养过度;过分溺爱,养成不良习惯,如零食尤其是糖果甜食太多;不必要的营养药物刺激食欲,增大食量;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现已公认儿童营养过度是造成儿童及成年后肥胖的主要原因。
三、下丘脑与高级神经活动
饱食中枢位于下丘脑腹内侧核,摄食中枢位于下丘脑腹外侧核,它们之间有神经纤维联系,在功能上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动物实验证明,这两个中枢受机体内糖、脂肪及氨基酸的影响。所以当下丘脑病变或体内某些代谢改变时可影响食欲中枢发生多食,产生肥胖。这是下丘脑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单纯性肥胖时多认为下丘脑有功能性改变。
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通过神经递质影响下丘脑食欲中枢,在调节饥饿感和饱食方面发挥一定作用。精神因素常影响食欲,食欲中枢的功能受制于精神状态。当精神过度紧张而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刺激伴交感神经兴奋时,食欲受抑制。
单纯性肥胖形成的主要原因
1、心理的因素:为了解除心情上的烦恼、情绪上的不稳定,不少人也是用“吃”来作发泄。这都是引起饮食过量而导致肥胖的原因。
2、遗传因素:大多认定为“多因子遗传”,父母的体质遗传给子女时,并不是由一个遗传因子,而是由多数的遗传因子来决定子女的体质,所以称为多因子遗传,例如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肥胖,就属於这类遗传。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则子女有 40%肥胖的机率,如果父母双方皆肥胖,子女可能肥胖的机率升高至70%─80%。真正因为“多因子遗传”的例子并不多见,遗传了父母“错误的饮食习惯”,而导致肥胖的例子,则屡见不鲜。
3、与运动有关的因素:运动有助消耗脂肪,在日常生活之中,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工作的机械化,家务量减轻等,使得人体消耗热量的机会更少,另一方面因为摄取的能量并未减少,而形成肥胖。胖导致日常的活动越趋缓慢、慵懒,更再次减低热量的消耗,导致恶性循环,助长肥胖的发生。
4、社会环境的因素:很多人都有着“能吃就是福”的观念,现今社会,食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美食常在引诱你,再加上“大吃一顿”几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娱乐,这当然成为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
遗传肥胖能减瘦吗 遗传性肥胖能吃减肥药吗
不要依赖减肥药。
很多遗传性肥胖者在尝试一些方法无效后,容易感到灰心丧气,吃大量的减肥药来减肥。任何一种减肥产品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饮食和运动方面做得不够,即使吃减肥药,很快就会反弹了。
肥胖是遗传的吗
单纯性肥胖具有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40%~80%,肥胖的父母常有肥胖的子女。父母体重正常者,其子女肥胖的几率约10%;而父母中1人为肥胖者(特别是母亲),子女中有40%的人较胖;父母均肥胖者,其子女肥胖几率增至70%~80%。此外,肥胖者收养子女患病情况有类似家庭聚集情况。
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遗传因素影响体重指数、皮下脂肪厚度及内脏脂肪组织,而且对内脏脂肪的影响尤为显著。
2. 遗传不仅影响肥胖的程度,对脂肪分布类型也有关。
3. 过度喂养后的反应性,即过度喂养后体重增加的敏感性是由遗传决定的。
4. 遗传影响个体的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效应和运动的热效应,即能量的支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个体间能量支出的差别可达40%以上。
5. 人们摄入蛋白质、糖类及脂肪的比例可能受遗传的影响。
6. 体力活动的多少也显著地受遗传的影响。
后天因素不可忽视
在70%~80%的肥胖者中,1/3是由于遗传,剩下的是由于大量摄取诱发肥胖的食物,或运动过少而引起的。
上面给大家说了肥胖会不会遗传,对的,如大家所想,肥胖是真的会遗传的,所以这类人长胖的机率更加的大,减肥也需要下更多的功夫才能看到效果,但是,遗传只是一个方面,这是天生没法改的,但是后天的努力还是可以的,比如说控制饮食,多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