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火怎么办 太冲穴 3-5次
宝宝上火怎么办 太冲穴 3-5次
位置: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趾缝间上1.5寸)。
手法:以拇指在太冲穴上掐3~5次。
提示:清肝经、清心经、清天河水,对于肝火旺盛的宝宝效果也不错,妈妈可以连同以上两套按摩一起做。
按压四冲清热消暑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常按揉此穴有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功用。盛夏,当出现头晕、口渴、恶心、心慌、胸闷等中暑症状时,患者自己或其家(路)人可用大拇指及时按压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掐、压,要有一定力度,能够感到明显的发麻胀痛,坚持半分钟到1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脚。有条件的可用牙签或针灸针等扎刺效果更好。或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太冲穴,3分钟后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太冲穴3分钟。反复2~3次,共10~15分钟。需要注意的是,凝血障碍者慎用,孕妇禁用。
中冲穴
中冲穴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常按揉此穴有醒神开窍、清心泻热的功用。当发生头晕、口渴、恶心、心悸等中暑症状时,患者自己或其家人可用大拇指按压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掐、压,要有一定力度,能够感到发麻胀痛,坚持半分钟到1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手。有条件的可用牙签或针灸针等扎刺效果更好。
关冲穴
关冲穴位于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常按压揉捏此穴有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的功用。当发生头晕、头痛、头昏、口渴、恶心、欲呕等中暑症状时,患者自己或其家人可用大拇指按压揉捏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掐、压,要有一定力度,能够感到发麻胀痛,坚持半分钟到1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手。有条件的可用牙签或针灸针等扎刺效果更好。
少冲穴
少冲穴位于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处。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俯掌的姿势,因为此穴位于小指指甲下缘,靠无名指桡侧的边缘上。常按揉此穴有生发心气、清热熄风、醒神开窍的功用。炎热的夏季,当发生头晕、口渴、恶心、心里难受等中暑症状时,患者自己或其家人亦可用大拇指按压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掐、压,要有一定力度,能够感到发麻胀痛,坚持半分钟到1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手。有条件的可用牙签或针灸针等扎刺效果更好。或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小拇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值得注意的是,此穴位是脑部的反射区,要慢慢地揉捏,不要用蛮力,左右手可以互相揉捏。
这里需要交代的是,除了按压“四冲穴”外,亦可配合取人体的一些“急救穴”,如人中、大椎、合谷、足三里等穴位一个或数个,按压揉擦数分钟,可加强清热消暑的功效。
上火按什么穴位 太冲穴
位置: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处。
适用于:肝火旺的症状,如易怒、目赤肿痛、咽痛咽干、头痛等症状。
做法:先用温水泡脚15分钟左右,然后按摩太冲穴3~5分钟。
中暑按摩什么穴位
关冲穴
关冲穴位于无名指距指甲根0.1寸的地方,手背朝上,左手的关冲穴偏左侧,右手的偏右侧。中暑后,可用大拇指指腹按揉此穴,同时采用指甲尖掐、压,需要注意的是,按摩要有一定力度,感到发麻和胀痛后,持续按压半分钟到1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手。
少冲穴
少冲穴位于小拇指指距指甲角0.1寸的地方。按摩这个穴位时应采用正坐、手背朝上的姿势,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小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此穴是脑部的反射区,不要用蛮力,左右手可互相揉捏。
中冲穴
中冲穴的位置在中指距指甲根0.1寸地方的中间位置,中冲穴的按摩方式与关冲穴相同。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双脚背面,处于正坐或仰卧的姿势,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跳动,便是太冲穴。中暑后患者自身可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太冲穴,3分钟后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太冲穴,反复做2—3次,共10—15分钟。
脸色长斑是什么原因 长在额头两侧及太阳穴
此处是两侧胆经的循行部位。若长斑,可能是肝胆功能失调、肝郁气滞所致,常有消化功能减弱、失眠多梦的症状。
1、吃青色食物
青色食物如青柠、青瓜等,可以通达肝气,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缓解情绪作用。
2、枸杞
每天吃一小把枸杞能很好的保护肝脏,提升肝脏对毒素的耐受性。夏季炎热,怕上火的亲可以饮用枸杞花蜜水来养肝排毒哦~
3、按摩太冲穴
太冲穴,是养肝的要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钟,两只脚交替按压,感觉轻微酸胀即可。
气滞血瘀型痛经调养方法
1、益母草黑豆汤
草30克,黑豆50克,鸡蛋3个,蜜枣3颗。
益母草、黑豆洗净,浸泡。蜜枣、鸡蛋洗净。将清水1200毫升与以上原料一同放入瓦煲内,待鸡蛋煮熟后,取出去壳,再放回煲内,文火煲1小时即可。感冒发热者不宜用本汤,胃酸过多者宜调成咸汤饮用。妇女痛经者,则于经前、后服用效果更佳,用鹌鹑蛋代鸡蛋效果相同。
2、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在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之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
3、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
月经已来潮,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
4、保持大便通畅
痛经者无论在经前或经后,都应保持大便通畅。尽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因便秘可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
5、注意消气
其实,气滞是这种痛经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注意消气,而且消气要越快越好:可以通过看书,听音乐,找朋友谈心,运动的方式让自己迅速消气,避免气机郁滞。
6、穴位按摩
太冲穴位于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根据中医理论,它具有舒肝理气、活血、通调三焦气机等功效。人在生气后按压此穴,能帮助疏泄、消气,缓解人因生气引起的一些疾病,因此太冲穴又被称为“消气穴”、“出气筒”。
按压这个穴位前,最好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再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太冲穴,3分钟后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太冲穴3分钟。反复2—3次,共计10—15分钟。揉按时要有一点力度,以产生酸胀甚至胀痛感为宜。这种方法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有泪往肚子里咽的人,还有那些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建议可以在饭后1小时进行按摩。
小儿口腔溃疡怎么办才好
小儿口腔溃疡怎么办才好
1、西瓜瓤挤取瓜汁后含于口中,约2-3分钟后咽下,再含服西瓜汁,反复数次,每天2-3次。
2、维生素C药片1-2片压碎,撒于溃疡面上,让宝宝闭口片刻,每日2次。这个方法虽然很有效,但是会引起一定的疼痛,小宝宝可能会不太配合。
3、用全脂奶粉,每次1汤韪并加少许白糖,用开水冲服,每天2-3次,临睡前冲服效果最佳。通常服用2天后溃疡即可消失。
4、蛋打入碗内拌成糊状,绿豆适量放陶罐内用冷水浸泡10多分钟,放火上煮沸约2分钟(不宜久煮),这时绿豆未熟,取绿豆水冲鸡蛋花饮用,每日早晚各1次。
5、柿饼上刮取柿霜,用开水冲服或加入粥中服用。
6、西红柿列切挤汁,然后把西红柿汁含在口中,每次含数分钟,一日多次。
7、采鲜芭蕉叶适量,将其用火烤热贴敷于口腔溃疡处,每日2-3次。
肝火旺胃火大怎么调理 穴位疗法
位置:位于足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
手法:每天早晚可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左右;由于内庭穴比较隐蔽,也可以拿一个钝头的小木棒来按摩,使穴位刺激更充分。
功效: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而“荥主身热”,是热症、上火的克星。按摩此处有去胃火、化积滞的作用,肝火旺胃火旺时可以常按一按。
位置:在足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约1.5厘米的凹陷处。
手法:可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一侧太冲穴,3分钟左右后换另一侧,两侧交替按摩10~15分钟左右。每天操作前可以泡泡脚,按揉时要用一点力度,以产生轻微的酸胀或胀痛感为宜。
功效:太冲穴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对灭肝火效果良好,肝火胃火旺时经常按摩能舒肝理气、通调三焦气机等。
宝宝上火怎么办 涌泉穴 3-5分钟
位置: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手法:用一手握住宝宝脚趾,另一手摩擦足心,到脚心发热为止。
中暑按摩什么穴位
中暑按摩什么穴位
关冲穴
关冲穴位于无名指距指甲根0.1寸的地方,手背朝上,左手的关冲穴偏左侧,右手的偏右侧。中暑后,可用大拇指指腹按揉此穴,同时采用指甲尖掐、压,需要注意的是,按摩要有一定力度,感到发麻和胀痛后,持续按压半分钟到1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手。
少冲穴
少冲穴位于小拇指指距指甲角0.1寸的地方。按摩这个穴位时应采用正坐、手背朝上的姿势,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小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此穴是脑部的反射区,不要用蛮力,左右手可互相揉捏。
中冲穴
中冲穴的位置在中指距指甲根0.1寸地方的中间位置,中冲穴的按摩方式与关冲穴相同。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双脚背面,处于正坐或仰卧的姿势,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跳动,便是太冲穴。中暑后患者自身可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太冲穴,3分钟后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太冲穴,反复做2—3次,共10—15分钟。
上火按什么穴位
常按摩下火穴位能缓解上火的症状。
太冲穴
位置: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处。
适用于:肝火旺的症状,如易怒、目赤肿痛、咽痛咽干、头痛等症状。
做法:先用温水泡脚15分钟左右,然后按摩太冲穴3~5分钟。
内庭穴
位置: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适用于:具有清胃热功效,主治:牙痛,口臭,咽喉肿痛,扁桃体炎,便秘、吐酸等病证。
做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按揉100次即可。
合谷穴
位置: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适用于: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等功效,主治牙痛、牙龈肿痛、青春痘、耳鸣、手腕及臂部疼痛、感冒发热等症。孕妇慎用。
做法:有空即可按压,按压要朝向小手指的方向按,而不是垂直手背的方向,这样才能发挥到穴道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