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痛咳嗽怎么治疗 搓揉舌柱
咽喉痛咳嗽怎么治疗 搓揉舌柱
方法:将舌头翘起,以拇指、食指两指端,捏住舌柱轻轻揉动,片刻即止。
功效:该法可疏通心络,清热生津,适用于慢性咽炎导致咽喉肿痛、嗓子咳嗽。
支气管哮喘按摩
●明林
一、按揉膻中。此穴在胸骨下正中线,两乳头之间处。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揉膻中穴3~5分钟。按摩此穴能调气降逆、清肺化痰、宽胸利膈;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胸痛、胸闷、缺乳、肋间神经痛等症。
二、勾按天突。此穴在胸骨上端凹窝中(即喉结下二寸)。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慢慢地勾点并按揉天突穴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化痰利咽开音,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咽喉炎、扁桃腺炎等症。
三、按揉丰隆。此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侧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即外踝前上八寸)。按摩此穴能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治疗咳嗽、眩晕、腹痛、下肢痛、咽喉肿痛等症。
四、点按少商。此穴在拇指里侧,距指甲根角一分许。用拇指指腹先后点按两侧少商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通经气、苏厥逆、清肺逆、利咽喉;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呼吸衰竭、中风昏迷等症。
五、按揉鱼际。此穴在第一掌骨内缘中部,赤白肉际处。用拇指指腹先后按揉两侧鱼际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散风化痰、清肺利咽;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喉肿痛等症。
六、按揉列缺。此穴在桡骨茎空上方腕横纹上一寸五分处。两手虎口交叉,食指尖按到的另一手腕后高骨正中处,有个小窝即为此穴。用食指指腹先后按揉两侧列缺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祛风、舒经通络;治疗咳嗽气喘、偏正头痛、咽喉肿痛等症。
上述方法每日早、中、晚各按摩一次,可使气行通畅、症状减轻;如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按摩(过敏反应者除外)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咽喉痛咳嗽的治疗办法
炎症性咳嗽,不妨吃点橘子如果咳嗽时伴有喉咙痛,就属于炎症性咳嗽,不妨吃点橘子。橘子中含有挥发油、柠檬烯等,可以促进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增加,并缓解支气管痉挛,有祛痰、止咳、平喘的功效。此外,橘子中的橙皮甙含有维生素P样物质,具有消炎、抗过敏作用。初期或久咳多痰者,可以吃点梨.
处于发病初期或久咳多痰者,可以吃点梨。《本草纲目》曾记载,梨能“润肺凉心、清痰降火……”。这是因为,梨中含有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加入川贝母、冰糖将梨蒸后食用,效果更佳。还可以吃点枇杷,因为枇杷中含有苦杏仁甙,能镇咳祛痰。用枇杷果制成的枇杷膏,也有清凉退火、化痰止咳功效。
体质虚寒的人,可选择性味温热的水果
虽然每个人咳嗽的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寒热虚实之分,如寒咳、热咳、干咳、久咳等。在食用水果时,应分清寒热:体质虚寒的人,可选择性味温热的水果,如荔枝、龙眼、石榴、樱桃、橘子等。
体质偏热的人,应多吃寒凉性的水果,如香瓜、西瓜、梨、香蕉、芒果、柿子、柚子等。由于引起咳嗽的原因多样,且有轻重之别,所以不能完全依赖水果治“百咳”,还需对症治疗
服用口含片
假使喉咙痛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则抗生素无用武之地。但含酚的口含片或许有些疗效。酚可以杀死表层的病菌,因此有助于控制入侵者,直到体内的抵抗力形成。同时,酚的轻微作用,可麻痹神经末梢,使喉咙不觉得痒痛。口含片的剂量不一,购买及使用时,应参照说明。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除了感冒之外,咽喉痛咳嗽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的,如果经过感冒的治疗还是不能迟迟的痊愈的话,是非常有必要做更全面的检查,以确定咽喉痛咳嗽的病因。此外,咽喉痛咳嗽的治疗有多种,如果单纯的药物治疗长时间未痊愈的话,可考虑换其他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支气管炎哮喘哮喘
按揉丰隆:此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膝盖外下方凹陷处)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按摩此穴能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治疗咳嗽、眩晕、腹痛、下肢痛、咽喉肿痛等症,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点按少商:此穴在拇指末节桡侧(即手背朝上远离食指的一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约0.1cm)。用拇指指腹先后点按两侧少商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通经气、苏厥逆、清肺逆、利咽喉,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呼吸衰竭、卒中昏迷等症。
按揉鱼际:此穴在第1掌骨中点之桡侧,赤白肉际处(即手背与手掌皮肤相交接处)。用拇指指腹先后按揉两侧鱼际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散风化痰、清肺利咽,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喉肿痛等症。
按揉列缺: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尖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处即为此穴。用食指按揉两侧列缺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祛风、疏经通络,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痛等症。
按揉膻中:此穴位于胸骨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之间的中点处。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揉膻中穴3~5分钟。按摩此穴能调气降逆、清肺化痰、宽胸利膈,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等症。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方法
点按少商
此穴在拇指末节桡侧(即手背朝上远离食指的一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约0.1cm)。用拇指指腹先后点按两侧少商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通经气、苏厥逆、清肺逆、利咽喉,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呼吸衰竭、卒中昏迷等症。
按揉膻中
此穴位于胸骨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之间的中点处。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揉膻中穴3~5分钟。按摩此穴能调气降逆、清肺化痰、宽胸利膈,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等症。
按揉鱼际
这个穴位位于第一个手指骨的手背和手掌肌肤的交界处。
用拇指指腹先后按揉两侧鱼际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散风化痰、清肺利咽,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喉肿痛等症。
按揉列缺
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尖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处即为此穴。用食指按揉两侧列缺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祛风、疏经通络,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痛等症。
按揉丰隆
此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膝盖外下方凹陷处)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按摩此穴能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治疗咳嗽、眩晕、腹痛、下肢痛、咽喉肿痛等症。
点按天突
这个穴位在于孩子胸骨上面的最中间有一处凹陷的地方。
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慢慢地点按天突穴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化痰、利咽开音,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扁桃体炎应该怎么治呢
中医治疗
1、单验方:西月石5克,顶腰黄、煅人中白0.5-1克,白芷末0.5-l克,百寿老梅片0.1克,薄荷末0.1克。上药研极细末,使药物和匀,研药粉反出亮光为佳。将药末吹至患处,每4小时1次。
针灸:取合谷、内庭、曲池、天突、少泽、鱼际穴。每次选3-4穴,强刺激泻法,每日1次。
2、外治:用锡西瓜霜、锡类散、冰硼散、珠黄散、喉科牛黄吹于局部,每2小时1次。
3、含服:铁笛丸或润喉丸、喉症丸、六神丸,以清热解毒、润喉消肿。
4、中成药: ①羚翘解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清咽片,每次4~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③清咽利膈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④清咽润喉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按摩疗法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200次。(2)以拇指从腕关节挠侧缘向虎口直推,反复操作100次。 (3)患儿仰卧,家长以拇指、食指的指腹分别置于咽喉部两则,由上向下轻轻推擦,反复操作200次。 (4)患儿俯卧,家长以掌根直推脊柱两侧的肌肉,以热为度。
2、随证加减
风热外侵型:症见发热恶寒,咽痛难咽,鼻塞体倦,头身疼痛,咳嗽有痰,舌质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加①退六腑300次。 ②按揉大椎穴300次。 ③按揉曲池、合谷穴各50次。④以手提拿肩井穴10~20次。
肺胃热盛型:症见高热,口渴引饮,咽痛明显,咳痰黄稠,腹部胀满,日臭流涎,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常用手法加①清大肠300次,退六腑300次,清小肠200次。②推涌泉300次。 ③推下七节骨300次。 ④按揉大椎穴1分钟。
阴虚火旺型:症见经常低热,下午较显,咽部发干,轻微咽痛,过量发音或食辛辣后加重,干咳无痰,吞咽有异物感,精神较差,舌质红,舌苔少。常用手法加 ①补肾经300次,运内劳宫30次。 ②推 涌泉300次。 ③按揉肺俞、肾俞穴各1分钟。
按摩方法二 :
常用手法 (1)用拇指甲掐双侧少商穴1~2分钟。 (2)以指按揉合谷穴1~3分钟。 (3)点按太溪、 涌泉穴各1分钟。 (4)以大拇指指腹搓擦患儿双侧大鱼际处,反复操作2~5分钟。 (5)以掌根直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哮喘的中医推荐按摩疗法
1、按揉丰隆:此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膝盖外下方凹陷处)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按摩此穴能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治疗咳嗽、眩晕、腹痛、下肢痛、咽喉肿痛等症。
2、点按少商:此穴在拇指末节桡侧(即手背朝上远离食指的一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约0.1cm)。用拇指指腹先后点按两侧少商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通经气、苏厥逆、清肺逆、利咽喉,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呼吸衰竭、卒中昏迷等症。
3、按揉鱼际:此穴在第1掌骨中点之桡侧,赤白肉际处(即手背与手掌皮肤相交接处)。用拇指指腹先后按揉两侧鱼际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散风化痰、清肺利咽,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喉肿痛等症。
4、按揉列缺: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尖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处即为此穴。用食指按揉两侧列缺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祛风、疏经通络,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痛等症。
5、按揉膻中:此穴位于胸骨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之间的中点处。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揉膻中穴3~5分钟。按摩此穴能调气降逆、清肺化痰、宽胸利膈,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等症。
6、点按天突:此穴位于胸骨切迹上方正中凹陷处。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慢慢地点按天突穴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化痰、利咽开音,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以上就是对哮喘的中医按摩疗法的介绍,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哮喘是一种不易治愈的疾病,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
穴位按摩治支气管炎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穴位按摩方法
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冬春季节,慢性者以成年人多见。自我按摩能有效地缓解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穴位按摩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用手指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按压。每个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时手指要有一定力度。
当自我按摩无法按摩到背部穴位,如肺俞、心俞等穴位时,可采用“背部撞墙法”。具体做法:离墙15~20厘米,全身自然放松,用背部向后撞击墙壁,达到刺激背部膀胱经穴位的作用(如果用柱角或门框棱角对着膀胱经撞击,效果更好。)
按摩最好每日进行两次,早晚各一次。
(1)天突 (任脉)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2)华盖 (任脉)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胁肋痛,喉痹,咽肿。
(3)中府(手太阴肺经穴;肺之募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的交会穴)
位置: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痛,肩背痛,腹胀,哎逆,喉痹,浮肿。
(4)尺泽(手太阴肺经:合穴)
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舌干,胸胁胀满,吐泻,小儿惊风,肘臂挛痛,乳痛。
自我按摩缓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俗称“慢支炎”。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咯痰,时而伴有喘息症状。中医认为,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感受风寒湿邪为标,另外,还与肺肝实热有关。
1.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右手掌心与左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按揉中府穴
左(右)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中府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以酸胀为佳。
功效:补气益肺、宣肺止咳。
3.按揉肺俞穴
用左(右)上肢绕过肩后,将中指指腹放在同侧肺俞穴上,适当点揉0.5~1分钟。以酸胀为佳。
功效:宣肺化痰、降气止咳。
4.掌揉膻中穴
右手手掌放在膻中穴,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理气散淤、宽胸利膈。
5.揉按尺泽穴
左(右)手拇指放在对侧尺泽穴上,其余四指环抱肘后,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以酸胀为佳。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顺气化痰、通络止咳。
6.揉按列缺穴
左(右)手拇指指腹按在对侧列缺穴上,其余四指附在腕对侧,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两手交替进行。
功效:宣肺止咳、镇静止痛。
咽炎的穴位按摩疗法
中医按摩治疗咽炎方法一
1.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拇、食二指指腹按揉喉结旁1寸处,自上向下反复操作1~3分钟。
2.以拇指掐揉廉泉穴1分钟,同时嘱患儿做吞咽动作。
3.点按少商、尺泽穴10~15秒。
廉泉穴: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主治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喉痹,咳嗽,哮喘,消渴,食不下。
尺泽穴: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手臂肘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穴”。主治喉咙疼痛、感冒、哮喘、手臂疼痛、心悸等。
少商穴: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主治疾病:咽喉肿痛,咳嗽,鼻出血,发热,昏迷,癫狂。
按摩治疗的同时,可配用中成药如珠黄散、冰硼散等外用。较大儿童,也可配合针刺放血疗法。
中医按摩治疗咽炎方法二
1.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挤捏天突穴30~50次,然后,以拇指指腹轻轻按揉1分钟。
2.按揉合谷穴1分钟。
天突穴:取穴时,可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主治打嗝、咳嗽、呕吐、神经性呕吐、咽喉炎、扁桃体炎、喉咙的疾病。
合谷穴: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
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主治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
小儿哮喘怎么推拿
小儿哮喘治疗原则:降气化痰,平喘。推拿方: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搓摩胁肋,揉肺俞,运内八卦。发热加清天河水,畏寒加推三关,揉外劳;久病体虚,肾不纳气者加推三关;补脾经,补胃经,揉丹田,清肺经改为补肺经。
清肺经
位置:环指掌面。(无名指掌面)
推拿手法:拇指在患儿的无名指掌面,自指根向指尖直推100-300次。
推拿功效:清肺经能清热宣肺。主要用于治疗哮喘,感冒,咳嗽,自汗,盗汗等。
推揉膻中
位置:位于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处。
推拿手法:中指按于患儿膻中穴,顺时针旋揉50-100次,再逆时针旋揉50-100次。
推拿功效:推揉膻中能止咳平喘,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哮喘,咳嗽等。
揉天突
位置: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推拿手法: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揉按天突30-50次,力度轻柔,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推拿功效:揉天突可以降逆止呕,理气平喘,主治小儿哮喘,打嗝,咳嗽,呕吐,咽喉炎,咽喉肿痛等症。
揉肺俞
位置: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先以顺时针方向揉按肺俞50-100次,再以逆时针方向揉按50-100次。
推拿功效: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主治哮喘,咳嗽,痰鸣,胸闷,胸痛等症。
小儿发烧物理疗法
病因病机
1. 感受外邪
多发生于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的冬春两季。
风寒、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客于肺卫→表卫调节失调→卫阳闭郁→发热
2. 阴虚内热
素体阴虚,久病热病伤阴,久泻久吐伤津,过食温燥之品→阴津亏损→阴不制火→发热
3. 肺胃实热
外感日久不愈,乳食停滞过久→肺胃壅实→郁而化热→发热
临床表现
1. 外感风寒型
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清稀痰,头痛,咽喉痒,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而鲜红。
2. 外感风热型
发热重,微恶寒,有汗,头痛,鼻塞,流黄涕,喷嚏,咳嗽,黄稠痰,咽喉红肿疼痛,口干而渴,舌红薄黄苔,脉浮数,指纹浮而紫红。
3. 阴虚内热型
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骨蒸颧红,心烦盗汗,失眠多梦,形体消瘦,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尿少而黄,舌红而干,无苔或少苔或花剥苔,脉细数,指纹淡紫。
4. 肺胃实热型
高热面赤,唇红气促,不思饮食,便秘烦躁,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指纹深紫。
治疗方法
1. 治疗原则:祛邪解表,调理脏腑,清热泻火。
2. 手法处方:调脾经,平肝经,清肺经,运内八卦,清天河水,推天柱骨,摩腹,推涌泉。
3. 方义:清肺经,推天柱骨,清天河水——宣肺祛邪,清热泻火。平肝经——疏肝解郁,清热泻火。调脾经,运内八卦,摩腹——调中理气,养血生津,上助肺津,下助肾阴。推涌泉——引热下行。
4. 加减治疗
⑴外感风寒型: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以祛风散寒,发汗解表,三关穴是散寒之要穴;二扇门是发汗之要穴;风池穴是祛风之要穴,三穴相配,祛风散寒发汗功效较佳。
⑵外感风热型:加治外感常用四大手法,揉大椎以清热解表。
⑶阴虚内热型:加揉二人上马,水底捞明月,按揉三里以滋阴清热。
⑷肺胃实热型:加清大肠,退六腑,推脊柱以清泻实热。
温馨提示:以上小儿发热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过,情况紧急时,要及时送到专业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