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的位置图和作用 公孙的保健按摩方法
公孙的位置图和作用 公孙的保健按摩方法
1、正坐,将左足翘起放在右腿上。
2、用右手轻握左足背,大拇指弯曲。
3、指尖垂直按揉穴位,有酸,麻,痛的感觉。
4、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钟。
角孙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角孙准确位置图
标准定位:位于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简便取穴法:1.侧坐位,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张口有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2.侧坐位,折耳廓向前,耳尖尽处,张口时有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公孙的位置图和作用 公孙的位置图
公孙属足太阴脾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按摩公孙的最佳时间 按摩公孙的方法
1.旋按法: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足公孙穴,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手法同前。
2.揉按法:用拇指或食指指端反复揉按公孙穴,稍有疼痛感即可。
3.指压法:用手指的指腹垂直用力按压穴位,以有酸麻胀感为宜。
公孙的准确位置图图解 公孙穴的功效配伍
公孙穴既是足太阴脾经之络穴,能健脾开胃,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了,胃痛腹痛,呕吐泄泻等胃肠疾病,配中脘,内关治胃酸过多,胃痛;又是八脉交会之一,通于冲脉,能治疗女性痛经,月经过多,面色萎黄之症。
公孙的准确位置图图解 公孙穴穴位解剖
在拇趾展肌中,有足跗内侧动脉分支,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和绯浅神经分支的吻合支。
常按四大养胃穴位
中医认为,防止胃痛的发生,应从病因入手,重在日常保健,如不要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合理饮食、控制情绪等等。养生穴位的按摩,可有效防治胃痛。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是治疗胃痛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下面教你中医按摩养胃法,快去学学!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胃痛也叫胃脘痛,是常见疾病,中医认为胃脘痛是由胃气失和、胃络不通、胃失濡养经络所过,主治所在引起的,饮食不节、劳累、受风寒、情志 不畅等因素均可诱发和加重病情。
防止胃脘痛的发生,重在日常保健,应该从病因入手,如不让身体过度劳累,注意腹部的保暖,注意饮食,控制自己的情绪等。也可以按摩养生穴位做做日常保健,如经常按揉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位。
内关穴、公孙穴
内关是人体上的重要穴位。内关在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的地方。公孙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内关和公孙都是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有8 个,4个在上肢,4个在下肢。中医常把上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和下肢上的一个八脉交会穴相配,组成4对,每一对都有独特的治病功能。 内关和公孙就是专治心、胸、胃病的一对。
足三里穴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是调养脾胃的大穴,也是人体的重要强壮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的位置。
中脘穴
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够调动胃经的元气,六腑的健康问题首选它们对应的募穴治疗,胃是六腑之一,所以养胃不能不用胃的募穴中脘。中脘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
日常保养胃部,治疗胃痛,可以常常按摩这4个养生穴位,也可以用艾灸(隔姜灸的效果更好)的方法常灸它们。胃痛严重的时候,可以用拇指分别对这几个养生穴位用力按揉,同时缓慢地进行腹式呼吸,连续按揉3~5分钟便能止痛。
顺便提一下,上述4个养生穴位,对治疗呕吐也有很好的效果。呕吐也是日常多发病,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感寒邪、晕车晕船等都会导致呕吐,呕吐的时候,用拇指用力按揉上述4个穴位,每个养生穴位3~5分钟,能立即止吐。
角孙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按摩角孙的好处
角孙属手少阳三焦经腧穴,按摩此穴,具有清热散风,消肿止痛的作用,是治疗口腔溃疡的常用穴。适用于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等症;配足临泣治眩晕;老年人易罹患白内障,齿龈肿痛等疾病,只要经常按摩此穴,就会起到很好的预防和调理作用。
公孙的准确位置在哪
公孙的位置图
公孙属足太阴脾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快速取穴法
1.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一趾跖关节)内侧,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在弓形骨后端下缘可以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在足大趾内侧后方,正当第一跖骨基地内侧的前下方,距太白1寸,按压有酸胀感。
公孙的作用与好处
公孙位于人体足部,在地球重力下,冲脉流至公孙穴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所以冲脉气血出公孙穴后就会快速气化。公孙也是足太阴络穴,因为此穴物质为天部水湿风气,并横行疏散至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按摩公孙有健脾和胃,调理冲任之功,能有效调理脾胃,冲脉,主要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呕吐,腹泻,痢疾等疾病;对女性生理性疼痛,月经不调,足踝痛,颜面浮肿,食欲不振,胸闷,腹胀都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公孙的保健按摩方法
1、正坐,将左足翘起放在右腿上。
2、用右手轻握左足背,大拇指弯曲。
3、指尖垂直按揉穴位,有酸,麻,痛的感觉。
4、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钟。
公孙的针刺方法 公孙的位置和功效
位置: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地的前下方。
功效:公孙为足太阴脾经腧穴,络穴,别走足阳明胃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通过阴维脉与心包络经的内关相联系,具有调气机,理升降,扶脾胃,调血海,和冲任,理下焦之功。
主治病症: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痛,泄泻,痢疾,痞积,头面浮肿,水肿,黄疸,足心发热,或痛难履地,癫痫,狂言,失眠诸症。
补脾艾灸哪里 艾灸公孙穴补脾安神
公孙位于人体脚内侧,第1跖骨基地前下方的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艾灸方法:将艾条点燃后悬灸公孙穴,离皮肤2-3厘米,每次灸5-7分钟,以穴位感觉不烫,胃部有暖和感为宜。经常胃胀的人每周可以灸2-3次
艾灸功效:公孙穴位于脾经上,且联络足阳明胃经,通冲脉,是八脉交会的要穴。具有补脾和胃,调心安神的作用,同时对舒筋,引血,行瘀有重要作用。
公孙的作用与好处
公孙位于人体足部,在地球重力下,冲脉流至公孙穴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所以冲脉气血出公孙穴后就会快速气化。公孙也是足太阴络穴,因为此穴物质为天部水湿风气,并横行疏散至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按摩公孙有健脾和胃,调理冲任之功,能有效调理脾胃,冲脉,主要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呕吐,腹泻,痢疾等疾病;对女性生理性疼痛,月经不调,足踝痛,颜面浮肿,食欲不振,胸闷,腹胀都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按摩公孙作用 公孙穴怎么找
正坐垂足,从足大趾内侧后一关节处往后推按能找到一个弓形骨,弓形骨后端下缘的凹陷处即是公孙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