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者膳食指南 补钙
素食者膳食指南 补钙
钙是维持人体机能所需要的一种重要元素。由于素食者无法从肉食中获得充足的钙,所以素食者要适量食用乳制品,经常喝豆浆,吃黄豆、椰菜和谷物等。
什么是膳食指南
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教育居民采用平衡膳食,以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目的的指导性意见。共有八条: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 多吃素菜、水果和薯类。 (3)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他制品。 (4) 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5) 食量与体力活要平衡。 (6) 吃清淡少盐膳食。 (7) 如饮酒应限量。 (8)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食物。
纯素食是否真有利于健康长寿呢
一、吃素有什么好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食谱中植物性食物占总食物量的3/4左右。植物性食物可以给我们提供动物性食物中所不具备的诸如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植物性食物特有的植物化学物质,例如一些抗氧化剂等。这些特殊的营养素对人的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纯素食一定能健康长寿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在这要提醒大家,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例如,某某山区的老人,一辈子没吃肉,天天吃大山里自己种的食物,喝大山里的水活到了100多岁。对这种说法我们听听就好,不要把它当回事,因为我们知道,以同样生存方式生活的古人们,人均寿命仅有三十多岁。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从现在的纯素食主义者健康状况来看,的确要比普通人群要好,我们分析其原因得出,纯素食主义者的健康观念比普通人群要高,也就是说,在一些其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上,纯素食主义者自我控制能力要优于普通人,如抽烟、喝酒、熬夜等习惯,纯素食主义者都会进行自我控制。因此,我们并不能判定,纯素食主义者所拥有的较高的健康状况就是因为素食本身得来的。
三、我们应该如何素食?
当我们膳食中高油脂的动物性食物比例较高时,的确会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因此,我们需要调整饮食结构,提高素食比例,改善这一现状。当然,中国营养学会没有让我们完全素食,自己也不是素食主义者,但是,当我们的膳食结构不断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靠拢时,我们就走在了追求健康的道路上了。与此同时,如果我们也像那些纯素食主义者一样,扔掉香烟、喝酒、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时,我们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和延长寿命也不是不可能的。
由上可得知,素食的确是在一些方面有利于健康,素食者在健康状况上也比普通人情况要好。但是却不要一味迷信素食是健康长寿的关键,事实是素食者拥有较高的健康意识,会自我控制。素食是一种饮食文化,是回归自然、回归健康、保护生态、返朴归真的生活理念,适当的素食是非常可取的。
素食者膳食指南 补铁
素食者可以从豆制品、绿色蔬菜、全麦面包等摄入足够的铁。另外,如果同时吃合铁的食物和富合维生素c的食品,更有利于对铁的吸收。因此,素食者可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尽量避免吃饭时喝茶和咖啡,以免影响对铁的吸收。
补钙吃什么最好 藜麦-谷物之母
藜麦小巧的颗粒易于煮熟,调理方便且活用度高,几乎所有料理均可搭配使用,适合沙拉、义大利面等,而它的的钙含量,高于小麦的1.5倍,号称为素食者的救星外,更是准妈妈补钙的好伙伴,同时含有高蛋白、人体必需的胺基酸和Omega-3不饱和脂肪酸,更富含膳食纤维,避免怀孕时排便困扰。
孕中期膳食指南
孕中期、孕晚期女性膳食指南
世间万物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的孕育生长都有一个加速生长期,人类也不例外,胎儿从孕中期(第14周)开始进入快速生长发育期,直至分娩。与胎儿的生长发育相适应,母体的子宫、乳腺等生殖器官也逐渐发育,此外母体还需要为产后泌乳开始储备能量以及营养素。因此,孕中期、孕晚期均需要柜应增加食物量,以满足孕妇显著增加的营养素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10条基础上,孕中期、孕晚期妇女膳食指南增加以下5条内容。
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的摄入量
在诸多动物性食品中,鱼被列为第一位,这是因为鱼类除了提供优质蛋白质外,还可提供n-3多不饱和脂肪酸,这对于孕20周后胎儿的脑和视网膜功能发育极为重要。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从孕中期开始将鱼类作为动物性食物的首选,每周最好能摄入2~3次。同时每天还需食用1个鸡蛋,因为蛋黄是卯磷脂、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良好来源。在此基础上每天鱼、禽、蛋、瘦肉类的摄入总量应增加50~100克:此外,每周至少食用1次海产品,以满足孕中期、孕晚期碘的需要。
适当增加奶类的摄入
孕20周后,胎儿骨骼生长加快,孕28周胎儿骨骼开始钙化,仅胎儿体内每日需沉淀的钙约110毫克。因此,建议孕妇从孕中期开始,每天至少摄入250毫升的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即补充300毫克的钙),或喝400~500毫升的低脂牛奶,以满足每天1000毫克(孕中期)或1200毫克(孕晚期)钙的需要。
豆制品的这7点你未必知道
1、大豆蛋白是植物中的佼佼者,它属于优质蛋白,可以与动物蛋白相提并论,但严格地说,大豆蛋白的氨基酸评分仍不如鸡蛋、肉类和奶类中的蛋白质,所以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蛋白质粉为乳清蛋白,而不是大豆蛋白。
2、豆腐、豆腐干、千张、素鸡等大豆制品可以补钙,但豆浆、内酯豆腐、豆腐脑、腐竹、日本豆腐、千叶豆腐等大豆制品含钙较少,因为后面这些大豆制品均未添加含钙的凝固剂(卤水或石膏),凝固剂才是钙的主要来源。
3、大豆制品对素食者营养的重要性无可比拟,素食者应该多吃大豆制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全素食人群每天要吃50克至80克大豆(相当于一大块400克左右的豆腐),蛋奶素人群每天也要吃25克至60克大豆(或与之相当的大豆制品),这一数字是普通人群的2倍。
4、腐乳、豆豉、豆酱等发酵大豆制品通常都是高盐食品,并不在推荐的健康食物之列,但它们的确有独到之处,含有其他植物性食物均不含有的维生素B12,这一点对全素食者特别重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全素食者还每天要吃5克至10克发酵的大豆制品。
5、大豆含有丰富的磷脂,特别是卵磷脂,是生产保健食品“卵磷脂”的两大原料之一,叫“大豆卵磷脂”,另一种生产卵磷脂的原料是蛋黄,叫“蛋黄卵磷脂”。
6、大豆含有甾醇、低聚糖、皂苷、大豆黄酮(植物雌激素)、大豆纤维、植酸、抗胰蛋白酶抑制剂等多种植物化学物。这些成分几乎都被提取出来作为保健食品售卖,所以在豆腐、豆干、腐竹等大豆制品中,这些物质大多已经流失,保留量很少,但在豆浆、煮黄豆、豆豉、黄豆粉等大豆制品中,这些物质大多得以保留,而在豆油中,这些物质统统归零。
7、大豆主要指黄豆、黑大豆和青大豆,它们的营养价值与绿豆、红豆、扁豆、蚕豆、腰豆等杂豆有本质区别,后面这些豆子都含有50%以上的淀粉和极少脂肪,而大豆淀粉的含量几乎为0,并且含很多脂肪。
轻度脂肪肝的膳食指南
专家说,脂肪肝又称肝内脂肪变性,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甘油三酯在肝内蓄积过多所导致的病症。因此,轻度脂肪肝患者的饮食治疗原则就是要控制总能量、供给高蛋白、摄入低脂肪、限制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专家指出,具体做法是:轻度脂肪肝患者每天所摄入的总能量应该控制在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20—25千卡左右,不宜吃得太饱和太油腻,避免脂肪过多合成;同时可适当多选用脱脂牛奶、鸡蛋清、鱼类、虾类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促进肝细胞复原和再生;动物内脏、蛋黄、蟹黄、鱿鱼、沙丁鱼、脑髓、鱼卵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是必须限制食用的。
除了胆固醇,还应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所以最好选用粗粮及小米等粮谷类,不吃或少吃精制糖类、蜂蜜、果汁、果酱、蜜饯、水果罐头和各类甜点心。同时,轻度脂肪肝患者每日食盐量应该在5克以下,因为盐能增加胃液分泌,促进食欲。
此外,得了脂肪肝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吃肉,但要限制肥肉、肉皮的食用,可以适当选用鱼肉、兔肉及煮过的瘦猪肉、牛肉、鸡肉等。在烹饪方法上,最好采用蒸、煮、烩、炖、熬、焖等方法,忌油炸、煎、炒的方法。一次进餐肉制品在75克—100克为宜,在喝肉汤时要把上面厚厚的一层油撇掉。
专家建议,轻度脂肪肝患者要多进食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加速肝细胞修复,其中的膳食纤维还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加速胆固醇排泄,降低血脂。酸奶、大蒜、洋葱、香菇、木耳、山楂、绿豆等有降脂作用,平时也应该多吃一点。
在酒水上,不宜喝可乐、雪碧等高糖饮料,要多饮绿茶,或喝些含糖少的猕猴桃和山楂饮料;最好戒酒,因为酒精可促进内源性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合成,加重脂肪肝程度,并对肝脏有损害。
专家最后指出,脂肪肝是可逆性病变,尤其是轻度脂肪肝,如果持之以恒地进行饮食调节,并配合适当的运动,是可以使细胞内沉渍的脂肪逐渐减少、肝功能恢复正常的。
吃素有什么好处 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素食比较容易控制脂肪的摄入量。豆制品、谷类以及杂豆类、菌菇类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是素食者所需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相对于动物性食品,这些植物性食品中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偏低。而且,其所含脂肪酸均为不饱和脂肪酸烹调方法也较少采用煎、炸、红烧等方法。这样,素食者膳食中脂肪酸的摄入总量,就会明显低于常吃动物性食物的人群。所以素食者的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通常较低,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比非素食者低。
素肉的历史渊源
实际上,几千年前的中国人就开始“吃素”了。古人早有“五谷为主,五畜适量,不宜失豆,五蔬色杂,瓜果辅之”的说法,其中的“素食”不仅仅源于敬畏鬼神,也不单单是佛教礼仪,它更多代表的是对健康理念的推崇。信奉这种膳食结构的宫廷王室、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昭告:像这样用餐吧,这才是身份的象征,才是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今,“素食”却逐渐被中国人淡忘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现在很多人认为,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才是‘富裕’、‘进步’的代名词,并开始大快朵颐地享受着‘幸福’生活。”更有人认为,只有多摄入肉食,才能像西方人一样人高马大。殊不知,这无形中让糖尿病、冠心病等“找上门来”。“而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则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
但中国膳食变化的趋势是多油、多盐,用这样的烹饪方法做出来的素肉,就算再“素”,恐怕也会变味。对此,陈君石院士认为:“多油、多盐是和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齐头并进的恶习,必须摒弃。即便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要以控制总热量为前提,绝不要以为,只要吃了素,多点油盐没关系。”比如在美国,素食者在借鉴中餐食谱时,会将炸素春卷改为烤(或蒸)素春卷。陈君石院士同时强调,吃素也得强调搭配合理,“有些人光吃粮食和蔬菜,这就不行,豆制品必须搭进来,这样摄取的蛋白质才不比吃肉获得的蛋白质差,营养才更全面。”在美国农业部为素食者提供的营养指南中,专家们也建议素食者的食物要多样化,特别是注意摄取含植物蛋白高的食物,还要多吃富含铁、钙、锌和维生素B12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