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腹泻拔罐拔哪里 腹泻拔罐取穴解析

腹泻拔罐拔哪里 腹泻拔罐取穴解析

本病病位在肠,故取大肠募穴天枢,大肠背俞穴而成俞募配穴,与大肠之下合穴上巨虚合用,调理肠腑而止泻;三阴交健脾利湿兼调理肝肾,各种泄泻皆可用之。四穴合用,标本兼治,泄泻自止;寒湿困脾者加脾俞,阴陵泉健脾化湿;肠腑湿热者加合谷,下巨虚,手三里清利湿热;饮食停滞者加中脘,建里消食导滞;肝郁气滞者加期门疏肝理气;脾气亏虚者加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脾气下陷者加关元,气海升举阳气;肾阳亏虚加肾俞,关元温肾固本。

中医拔罐能治拉肚子

1、患者取仰卧位,用口径6cm的中型火罐于肚脐窝处(相当于以神阙穴为中心,包括两侧天枢穴的部位)拔一罐,一般隔一天或隔四天一次,往往1~3次即可减轻或者痊愈。适用于大便溏薄、次数多,或为清冷之灰白色稀便,或为完谷不化之稀便。

2、取穴:①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②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下巨虚。按俞穴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取上述两组腧穴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进行拔罐治疗。本法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泄泻。

拔罐法需注意,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泡时,小的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的部位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女人肚皮拔罐能减肥吗

肚子上的赘肉拔罐能减肥,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腰部和腹部堆积的脂肪是最难减的,说明皮下脂肪很厚。拔罐疗法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下面介绍拔罐腹部减肥穴位。

拔火罐的原理是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节气血,进步和调节人体免疫力。功效为逐寒祛湿、疏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腹部减肥的操作方法是:首先先把罐子洗干净,然后点火入罐。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选中病人的足三里、关元、水分。三个穴位。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依上穴位留罐20分钟,每周2~3次,1个月为1疗程。在起罐后如能配合局部手法按摩效果更佳,最后取罐: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

半夜急性肠胃炎自救 方法四:家庭拔罐止吐泻

取天枢、气海、关元、脾俞、三阴交。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20~ 25分钟,每日1次。主治急性胃肠炎(吐泻)。一般3次即愈。

取中脘、神阙、天枢、关元。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 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主治急性胃肠炎。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取中脘、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采用灸罐法。先拔火罐,留罐15~ 20分钟。起罐后温灸15分钟,每日1次。主治急性胃肠炎。突然恶心呕吐,腹痛水泻,脘腹痞满冰冷,苔白腻,脉迟或细弱。一般1~2次,最多5次即愈。

取曲池、天枢、足三里。采用刺络拔罐法。穴位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以微出血为度,刺后拔罐5~ 10分钟。隔日1次。主治急性胃肠炎。腹痛心烦,发热口渴,吐腐臭物,苔黄腻,脉数。吐泻严重者,口千舌燥,两眼凹陷,出现脱水症。一般2次即效。

取穴:分2组,一为足阳明胃经、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双)、下巨虚(双)。二为足太阳膀胱经,大肠俞、小肠俞。用走罐法。

一般用第一组穴,术者左手持罐,右手用镊子夹棉球,蘸上95%酒精,点火后插入罐内1 ~ 2秒钟迅速拔出,左手准确地将罐子扣在经穴上。腹部先在中脘穴拔一个罐,然后一手扶罐底,一手扶罐体,慢慢将罐子移向左侧天枢穴,再以同样方法返回中脘,移向右侧天枢穴。

如罐内的吸力不够可重新拔上,这样往返移动5~6遍,待患者有一种暖和舒适感后,固定在中脘穴上,再在左右天枢穴各拔上一个罐,留罐15~ 20分钟。下肢在足三里穴上各拔一个火罐,从上至下向下巨虚穴移动,反复7~8遍,然后固定在足三里穴上,留罐15~ 20分钟。起罐后用右手掌面按在局部紫斑上,轻揉按摩1~ 2分钟,促进局部瘀血消散。

中度以上急性胃肠炎12小时后可在第二组穴位上继续操作1次,留罐15~ 20分钟。轻度患者每日1次,不用第二组穴位。

主治:急性胃肠炎。

拉肚子拔火罐

拉肚子拔火罐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治疗腹泻的拔罐疗法:

1、患者取仰卧位,用口径6cm的中型火罐于肚脐窝处(相当于以神阙穴为中心,包括两侧天枢穴的部位)拔一罐,一般隔一天或隔四天一次,往往1~ 3 次即可减轻或者痊愈。适用于大便溏薄、次数多,或为清冷之灰白色稀便,或为完谷不化之稀便。

2、取穴:①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②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下巨虚。按俞穴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取上述两组腧穴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进行拔罐治疗。本法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泄泻。

拔罐注意事项

拔罐法需注意,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泡时,小的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的部位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拉肚子不能吃什么

1、刺激性的食物:辣椒、芥茉、胡椒、大蒜等刺激性强侧食物刺激消化道粘膜,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更不利于消化道功能的恢复。

2、过油腻的食物:过于油腻的食物会增加胃的负担,也会因为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也就是典型的脂肪泻,所以对于拉肚子的人更加不能吃油腻的食物,这样只会加重腹泻。

3、过冷的食物:凉饮、凉菜等过冷的东西,会刺激肠道,使肠道蠕动加快,使腹泻更加严重。

3、通便润肠的食物:如桃子、香蕉、蜂蜜等有通便、润肠功效的食物,食用后会加重病情。

4、鸡蛋:鸡蛋属于高蛋白食物,不利于消化,吃鸡蛋不但起不到滋补身体的作用,反而加重病情。

5、大蒜:大蒜虽有杀菌作用,但同时有极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加重腹泻。

男人腰疼的中医疗法

1. 肾虚腰痛

拔罐得罐体及罐口较小为补,罐体及罐口较大为泻;拔罐时吸拔力量较小的为补,吸拔力量大为泻;吸拔时间较短的为补,吸拔时间较长的为泻;吸拔力量渗透较表浅的为补,吸拔力量渗透较深的为泻;吸拔操作时力量小摆动幅度小的为补,吸拔操作力量大摆动幅度大的为泻;吸拔点少的为补,吸拔点多的为泻;介于补泻之间的为平补平泻。

治偏阳虚者补肾助阳,偏阴虚者补肾滋阴。

取穴

偏阳虚:大肠腧、环跳、委中、肾俞、足三里、昆仑、命门、气海、关元。

偏阴虚:大肠腧、环跳、委中、秩边、三阴交、太溪、命门、气海、关元。足三里为足阳明胃之合,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配肾俞以助阳温经止痛。三阴交配太溪滋补肝脾肾三脏之阴,佐秩边为荣养经脉止痛。

操作

患者俯卧,选拔肾俞、大肠腧、委中、足三里,用最小的抽气罐拔昆仑,每次拔罐不超过5个,用中小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吸力不易太强,时间5—10分钟,一日一次穴位轮换取用。

2. 风湿腰痛

温经通络止痛。

取穴

肾俞、志室、气海俞、大肠腧、关元俞、环跳、风实、委中、阳陵泉、飞扬、昆仑。

操作

患者俯卧,均以中、大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吸力要强,时间10—15分钟,只有昆仑用最小抽气罐吸拔,坐罐个数不限,对以上穴位可同时拔,还可使用油走罐,由上至下游走,局部风湿淤血可用刺血罐。

3. 淤血腰痛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取穴

血海、膈腧、大肠腧、环跳、三阴交、合谷、期门、肾俞、秩边、承山。

操作

患者俯卧,用大中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拔时深重,时间10—15分钟,视情况延长,最好要拔出痧来,油走时用螺旋走法,幅度要大,刺血罐拔环跳、大肠腧、委中、承山、或有淤血部位也可用刺血罐,出血量5—10毫升,对于疼痛,急性发作,有缓急解痛之效,每次取穴不超过3个穴位,女性拔出血量应少一点,注意是否会有血晕。

如何治疗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的自我按摩也是很有帮助的,按摩方法如下:

先取仰卧位,以右手鱼际先揉按腹部的气海穴约1分钟,再以右手拇指指腹罗纹面依次点按双侧下肢的三阴交穴,每穴点按一分钟,最后以一手手掌按摩小腹部约1分钟。

再改取俯卧位,先以两手手掌在腰骶部上下往返反复按摩2分钟,再以双手拇指指端依次点按肾俞、命门、八髎等穴各30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最后再以双手五指同时提拿双侧肾俞穴各3次。

针灸也可治疗月经不调:

(1)经早

主穴:土穴、关元、三阴交、血海。

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2)经乱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

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操作: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拔罐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1)肾虚型

选穴:肾俞、气海、关元、三阴交、照海。

拔罐方法:灸罐法。先用艾条点燃温灸各穴15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及人体感觉舒适为宜,之后吸拔火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气滞血瘀型

选穴:膈俞、肝俞、期门、中极、血海。

拔罐方法:刺络拔罐法。膈俞、肝俞两穴用梅花针点叩刺出血,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之后拔罐,以局部有少量血点冒出皮肤为度。余穴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腹泻拔罐拔哪里 腹泻辩证论治

1.寒湿困脾:腹泻因感受寒湿而发,大便清稀如水样,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得热则舒,恶寒食少,苔白滑,脉濡缓。

2.肠腑湿热: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大便黄褐臭秽,肛门灼热,发热,腹痛拒按,泻后痛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3.食滞胃肠:暴饮暴食后腹满胀痛,拒按,泻后痛减,大便臭如败卵,纳呆,嗳腐吞酸,苔垢或厚腻,脉滑。

4.肝郁气滞:泄泻,腹痛,肠鸣每因情志不畅而发,舌红,苔薄白,脉弦。

5.脾气虚弱: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饮食则便次增多,腹部隐痛喜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若病久不愈,脾虚下陷,可导致脱肛。

6.肾阳亏虚(五更泻):晨起泄泻,夹有不消化食物,脐腹冷痛,喜暖喜按,形寒肢冷,面色㿠白,舌胖而淡,苔白,脉沉细。

胃疼拔罐拔哪里 胃疼拔罐取穴解析

胃为六腑之中心,以通降为顺。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足三里乃胃下之合穴,故凡胃脘疼痛,不论其寒热虚实,均可用之通调腑气,和胃止痛;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勾通三焦,功擅理气降逆,又为八脉之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阴维为病苦心痛”,取之可畅达三焦气机,和胃降逆止痛;公孙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调理脾胃而止疼痛,也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与内关相配,专治心,胸,胃病症;脾胃虚寒者加神阙,气海,脾俞,胃俞温中散寒;胃阴不足者加胃俞,灵墟,三阴交滋阴养胃;寒邪犯胃者加神阙,梁丘散寒止痛;饮食停滞者加梁门,建里消食导滞;肝气犯胃者加期门,太冲疏肝理气,瘀血停滞者加膈俞,阿是穴化瘀止痛。

看看这些就知道拉肚子能不能拔罐 拉肚子拔罐方法

急性腹泻取第一组穴位,患者取仰卧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罐具,然后在所选的穴位上拔罐,留罐10~ 15分钟。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慢性腹泻两组穴位交替轮流使用,治疗时取适当的体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罐具,将罐拔在所选的穴位上,留罐10~ 15分钟。每周2 ~ 3次, 10次为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1周。

腹泻针灸按摩改善

治疗腹泻的拔罐疗法:

1、患者取仰卧位,用口径6cm的中型火罐于肚脐窝处(相当于以神阙穴为中心,包括两侧天枢穴的部位)拔一罐,一般隔一天或隔四天一次,往往1-3次即可减轻或者痊愈。适用于大便溏薄、次数多,或为清冷之灰白色稀便,或为完谷不化之稀便。

2、取穴:①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②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下巨虚。按俞穴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取上述两组腧穴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进行拔罐治疗。本法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泄泻。

拔罐法需注意,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泡时,小的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比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止感染。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的部位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适宜拔罐。

治疗腹泻的针灸疗法:

腹泻灸法1:

取穴: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止。

腹泻灸法2:

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穴;五更泄者加关元、气海、命门穴。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分钟;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壮。

腹泻灸法3: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湿型腹泻。

腹泻拔罐拔哪里

寒湿困脾,脾气虚弱,肾阳亏虚者健脾益肾,温化寒湿;肝郁气滞,食滞胃肠,肠腑湿热者行气化滞,通调腑气。

主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

配穴:寒湿困脾者加脾俞,阴陵泉;肠腑湿热者加下巨虚,手三里,合谷;饮食停滞者加中脘,建里;肝郁气滞者加期门;脾气亏虚者加脾俞,足三里;脾气下陷者加关元,气海;肾阳亏虚者加肾俞,关元。

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3天为一疗程。

拔火罐能拔肚脐吗

拔罐可以拔肚脐眼吗

拔罐可以拔肚脐眼。

人的肚脐眼是最怕着凉的地方,和腹部其他部位不同,肚脐下没有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而且这个部位皮肤较薄,敏感度高,具有渗透性强,吸收快的特点,但这个位置又是人体相对比较虚弱的地方,容易受凉感染风寒。拔罐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的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点部位,产生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肚脐眼拔罐有什么功效

肚脐眼有个穴位,叫神阙穴,这个穴位是任脉的重要穴位,任脉总领全身阴经,循行于胸腹正中,上联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所以神阙穴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具有健脾强肾、回阳救逆、和胃理肠、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功效。

肚脐眼拔罐有什么好处

1.肚脐眼一旦受寒,容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尤其是女性在月经期,肚脐受凉还会导致经血不畅,引起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在这个部位拔罐可以温通阳气,健脾和胃,有效防止腹泻,腹痛问题。

2.在肚脐眼拔罐能祛风利湿,驱散寒邪,先对肚脐艾灸后再闪罐,可以有效补表气,透内热,有效治疗因寒热病邪,湿邪内盛引起的荨麻疹问题。

怎么在肚脐眼拔罐

由于肚脐眼是人体比较脆弱的部位,若拔罐不当的话,容易引起副作用,所以在这个部位拔罐时要注意,罐的负压不易过大,拔罐时间不宜太长,拔罐选择用负压罐最好,负压罐容易调整负压,并且不易烫伤皮肤,拔罐时以皮肤出现充血或轻度淤血时起罐。

肚脐眼日常护理方法

1.注意肚脐眼卫生:天气热的时候,身体上的污垢容易随着汗液进入肚脐眼沉积,所以每天最好用温水加中性的沐浴露来清洗肚脐,将污垢清除干净才能避免细菌滋生。

2.防止肚脐着凉:爱美的姑娘们最好还是不要穿漏脐装,天气凉爽,或低温天气更加不要穿;吹电扇,空调的时候不要对着肚脐眼吹;睡觉的时候应盖好肚子,以免着凉。

相关推荐

腿风湿怎么火罐

1.1、针罐法 主大椎,游走性疼痛在上肢者配肩贞、肩髎、肩髃;在躯干者配命门、肾俞(双);在下肢者配委中、承山。大椎,不针刺。配针刺得气后用闪火法,将针扣留在火罐内,留针、罐15-20分钟。每周3次,10次为1疗程。 1.2、刺络病变关节附近位,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然后进行,使后皮肉发生红晕或出少量血液。留罐10-15分钟。2-4天施术1次,5次为1疗程。适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2、火罐能治风湿病吗 对于中医来说,治疗像风湿关节炎这种湿气较重的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就

感冒应该如何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为主。 主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 配风寒感冒撸臃缑拧⒎斡幔环缛雀忻罢?加曲池、尺泽、鱼际;鼻塞者,加迎香;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全身酸楚者,加身柱;夹湿者,加阴陵泉;夹暑者,加委中。 操作主用毫针泻法。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配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少商、委中用点刺出血法,余用泻法。 方义感冒为外邪侵犯肺卫所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故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

能治宫寒吗

疗法是可以治疗宫寒症状的。一般来说,疗法治疗宫寒,可以于每日下午,一般间隔3到4天一次。具体位,可以选足三里、三阴交、关元、肾俞、命门等位,每次10分钟。 对于持续性的宫寒,也可以用进行调理,效果很不错。可以把体内毒气逼出来,既能解除宫寒之痛又没有副作用。主要是在腰腹部正对着的背部进行,往下延伸到尾椎骨附近。每次要持续20—25分钟,每天两次,连续3天就能使宫寒症状明显减轻。

病毒性感冒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病毒性感冒如果没有并发细菌感染,病程大约7~10天。多喝水,多休息,不治疗也可以自愈。服用抗感冒药和对症用药可以缩短病程,减轻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全身酸痛等症状。 1.基本治疗:治法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为主。主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 操作主用毫针泻法。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配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少商、委中用点刺出血法,余用泻法。方义感冒为外邪侵犯肺卫所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故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灸大椎可

腹部禁忌 中脘

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去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 中脘属奇经八脉之任脉,可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等症,很多人肚子胖正是因为消化系统功能不佳导致的,而中脘则有治疗缓解的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坚持中脘自然可看到瘦肚子的变化。

孩子火罐好不好呢

一般是大人,其实小宝宝也是可以的,因为其皮肤娇嫩,时间不宜过长,时间长皮肤易起泡。 几种适合宝宝的方法: 腹泻的宝宝:沿肚脐上下,或者沿着脊柱从上往下走,直到臀部。 受凉的宝宝:可以在背部、脊柱两侧旁开两横指处,从上往下走。 宝宝也是有好处的,尤其是体质较差的宝宝,平时在背部可以提高免疫力,健脾和胃。给宝宝时,要掌握好时间,了就起不留罐,到以皮肤发红为宜。 不要烧伤宝宝,注意防火,有血液病、皮肤肿胀、疮疡等皮肤损伤时不适合,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宝宝禁止

病毒性流感可以治好吗

1本治疗 治法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为主。主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 操作主用毫针泻法。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配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少商、委中用点刺出血法,余用泻法。方义感冒为外邪侵犯肺卫所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故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阳维为病苦寒热”,故风池既可疏散风邪,又与太阳相配可清利头目。 2火罐法 选大椎、身柱、大杼、肺俞,

脚底的好处有哪些

1.脚底有很多位,经常脚底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脚底主要有涌泉、失眠等。经常脚底对于调节血压、失眠、心脏病、哮喘、便秘、腰腿酸软等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的预防保健效果。而且经常脚底,还可以疏通经络,增强体质。 2.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

火罐有什么好处

火罐”是民间对疗法的俗称,又称“管子”、。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在我们老家那边火罐是很流行的,以前老人都是用自制的火罐,现在有专门生产这个的厂家了。那么火罐都有哪些好处呢,我来给大家说一说。 1火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火罐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 2另外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的位上,位使用准确的话

中医专家教你如何自己在家中

不同疾病选不同的部位 法像针灸治疗一样有特定的治疗位置,所选治疗部位视所治疗的目的而定。一般而言,软组织损伤、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背腰痛、胃痛等,可以哪里痛哪,哪里不舒服哪,但也需要配合其他特定的位,如腰痛配合委中(位于腘窝),内脏痛还需配合背俞,风寒感冒配合风门、大椎等;其他疾病根据辨证、辨病、辩经、经验等选配方。 留罐不是越久越好,小心也能出水泡 很多人认为留罐越久,效果越好。林少贞主任表示,也要控制好时间,留罐不是越久越好。一般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