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诱因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诱因
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无明显关系,而与食物组成相有关,如精制食品及蔗糖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高。由流行病学分析,高蛋白饮食与高脂饮食可能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
主要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肥胖是食物的热量超过机体的需要所致。过量进食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而且肥胖者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可能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科学家的研究提示: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
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病毒感染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动物研究报告发现许多病毒可引起胰岛炎而致病,包括脑炎病毒、心肌炎病毒、柯萨奇B4病毒等。另外,受到病毒感染以后还可以使潜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为显性糖尿病。
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的人体内,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
体力活动增加可以减轻或防止肥胖,从而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可以被充分利用和吸收,而不出现糖尿病。相反,如果体力活动减少,就容易导致身体肥胖,就可导致糖尿病。
妇女在妊娠期间,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多次妊娠容易诱发糖尿病。
引起尿频的诱因
1、尿量增加
当尿量增加时,排尿次数亦会相应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吃西瓜、喝啤酒,由于进水量增加,通过肾脏的调节和过滤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
2、炎症刺激
膀胱内有炎症时,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尿频,并且尿量减少。因此,尿频是膀胱炎的一个重要症状,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更为明显。
3、非炎症刺激
如尿路结石、异物,通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
4、膀胱容量减少
如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
引起胰腺肿瘤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第一诱因 吸烟
吸烟是诱发胰腺癌发病的主要环境因素。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在胰腺内进行生物代谢,此化合物就打开了胰腺癌发生的魔盒。芳香胺、亚硝胺、亚硝酸盐、尼古丁是引起胰腺癌的主要成份。化合物质对遗传物质进行化学攻击,使得部分基因在不合适的时间和位置发生改变,这些攻击日积月累,错误的基因逐渐将受攻击的胰腺细胞推向了人类健康的对立面:细胞癌变、侵犯和转移,导致人体死亡。
吸烟者患胰腺癌的风险比例是正常人的三倍左右。胰腺癌患者与吸烟存在着很大关系,抽烟越多、胰腺癌的风险越大
第二诱因 慢性胰腺炎
胰腺炎是胰腺癌患者最大的自身因素,危险性要超过吸烟。慢性胰腺炎的所有型式都有可能导致胰腺癌的发生,继发于胰腺炎的患者只占很少的一部分(3%-4%)。
第三诱因 糖尿病
糖尿病和胰腺癌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的症状,也可能是导致胰腺癌的因素。也就是说,有的患者糖尿病引起了胰腺癌,有的患者是胰腺癌引起了糖尿病。关键在于糖尿病、胰腺癌诊断的时间顺序。
如果先诊断出了糖尿病,那么属于后者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先诊断出了胰腺癌,那么前者的可能性较大。当然这样的判断需要一个严谨的前提: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诊断方法足以发现任何时期的糖尿病和胰腺癌。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1.遗传因素
(1)家族史: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报告双亲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11%;兄弟姐妹间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发病率为6%~11%;同卵双生子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致性不到50%。
(2)HLA与1型糖尿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位于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为一组密切连锁的基因群,HLA由Ⅰ、Ⅱ、Ⅲ3类基因编码。Ⅰ类基因区域包括HLA-A、HLA-B、HLA-C和其他一些功能未明的基因及假基因,其编码的抗原分子存在于全部有核细胞的表面,负责递呈外来抗原给CD8的T淋巴细胞;Ⅱ类基因区域主要包括HLA-DR、HLA-DQ和HLA-DP3个亚区,分别编码DR、DQ和DP抗原,存在于成熟B淋巴细胞及抗原递呈细胞表面,负责递呈抗原给CD4细胞;Ⅲ类基因区域编码包括某些补体成分在内的一些可溶性蛋白,如C2C4A、C4B、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热休克蛋白(HSP)等。HLA通过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MHC)限制,参与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和其他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自身耐受的形成和维持,在识别自身和异己、诱导和调节免疫反应等多个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可见,HLA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1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现已证实某些HIA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强烈的相关性。在一个有1型糖尿病的家族中,相同HLA抗原的兄弟姐妹发生糖尿病的机会为5%~10%,而非HLA相同的兄弟姐妹发生糖尿病的机会不到1%。在高加索人口中,95%1型糖尿病患者拥有HLA-DR3或HLA-DR4,而非糖尿病者为45%~50%;HLA-DR2对避免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保护作用。HLA-DQ基因是1型糖尿病易感性更具特异性的标志,决定B细胞对自身免疫破坏的易感性和抵抗性。有报告在伴有1型糖尿病HLA-DR3的病人中,几乎70%发现有HLA-DQw3.2,而保护基因HLA-DQw3.1则出现在DR4对照者。研究发现如果两个等位DQβ链的第57位被天门冬氨酸占位,一般将不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若两个等位点均为非天门冬氨酸则对1型糖尿病强烈易感,HLA-DQA1链第52位精氨酸也是1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HLA-DQβ1链57位为非天门冬氨酸纯合子和HLA-DQA1链52位精氨酸纯合子的个体患1型糖尿病的相对危险性最高。DQβ链的45位氨基酸对抗原决定簇的免疫识别为DQw3.2而不是DQw3.1。上述发现可能解释HIA-DQ和HLA-DR位点的联合出现较单独出现表现对1型糖尿病有更高的危险性。
HLA与1型糖尿病亚型:按照HLA表现型对1型糖尿病亚型化,对临床和病因的区别是有意义的。一般认为若HLA表现为HLA-DR3/DR3将导致原发性自身免疫疾病,而HLA-DR4/DR4代表原发性环境因素为主要诱因,结果为继发性自身免疫反应。伴有HLA-DR3的1型糖尿病常合并存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桥本甲状腺炎等),并以女性多见,起病年龄较大。而伴有HLA-DR4的1型糖尿病患者与其他免疫内分泌疾病几乎无关,以男性多见,起病年龄较轻。有报告745例1~19岁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根据HLA分型显示:HLA-DR3患者较HLA-DR4患者起病时病情较轻,酮尿轻,随后部分缓解的倾向大。
2.环境因素 1型糖尿病发生常与某些感染有关或感染后随之发生。常见的感染原有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及Epstein-Barr病毒等,但病毒感染后,糖尿病发生的易感性或抵抗性可能由先天决定。若两个人(如同胞兄弟或姐妹)暴露于同样的病毒感染,可能表现为病毒抗体的相同升高,然而糖尿病可能仅在一个人身上发生,这可能是由于内在的遗传易感因素的差异。易感性可能意味B细胞对某一病毒特定剂量的敏感性;或对某一表达在B细胞病毒抗原或轻微B细胞损害过程中释放的自身抗原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的倾向性。
最近有一些研究报告出生后3个月内用牛奶或牛奶制品配方喂养的儿童发生1型糖尿病的危险性较高,引起不少关注。研究认为牛奶中某些蛋白质成分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因素之一,如牛血清白蛋白,已在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检测到针对牛血清蛋白的抗体,该抗体能与胰岛B细胞溶解物中的分子量69000蛋白质发生沉淀。抗体的产生被认为是由于婴幼儿肠道通透性允许蛋白质进入循环,循环中的牛血清白蛋白引起淋巴细胞致敏,发生与胰岛B细胞69000蛋白质交叉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最终导致B细胞破坏。另2种蛋白为β乳球蛋白和酪蛋白,亦被认为是1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有推测应用较高热量配方的牛奶喂养婴儿可在幼年期引起胰岛素分泌升高和胰岛B细胞抗原递呈作用增强。但也有认为牛奶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不明确,有关牛奶蛋白作为1型糖尿病的始发因素仍有较大的争论,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3.遗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某个体1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程度不一。有关环境因素如何启动胰岛B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过程仍不完全清楚,一般情况下,人类l型糖尿病需要易感性的遗传背景,即一些环境物质诱发具有遗传易感性个体B细胞发生自身免疫。假说:一旦环境因素对B细胞的损害超过个体遗传决定的B细胞损害的耐受程度,此时便发生1型糖尿病。
环境因素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IL-1)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特异或非特异性损害B细胞。遗传因素起到允许作用和决定B细胞最初损害自身免疫启动的易感性。罕见的情况是:特异性B细胞毒物质跨过自身免疫导致B细胞大量受损。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反复的B细胞损伤在遗传易感的个体中诱发继发性抗B细胞自身免疫;如此自身免疫亦可能在无环境因素的参与下而自发发生。B细胞死亡的最终共同途径可能来自产生的过多氧自由基或NO对B细胞的破坏。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确,现一般认为是具有强烈的遗传或为多基因遗传异质性疾病,环境因素有肥胖、活动量不足和老龄化等。其发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一般先于胰岛素分泌障碍;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虽2型糖尿病具有遗传异质性,但大多数伴2型糖尿病和空腹高血糖的患者特征性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障碍和肝脏葡萄糖产生增加。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
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较为详细,认为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亦可导致瘀血内阳。
1.素体阴虚 导致素体阴虚的原因有:①先天不足:《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是指在母体胎养不足所致,②后天损耗过度:如毒邪侵害,损耗阴津,③化源不足:如化生阴津的脏腑受损,阴精无从化生,如《外台秘要•消渴门》说:“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④脏腑之间阴阳关系失调,终致阴损过多,阳必偏盛,阳太盛则致“消”,如《医门法律•水肿门》中说:“肾司开阖,肾气从阳则开,阳太盛则关门不阖,水直下则为消”,肾阳偏亢,使胃热盛而消谷善饥。
2.饮食不节,形体肥胖 ①长期过食甘美厚味,使脾的运化功能损伤,胃中积滞,蕴热化燥,伤阴耗津,更使胃中燥热,消谷善饥加重,如《素问•阴阳别论》谓:“二阳结谓之消”,二阳指的是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是指胃肠中积滞化热,胃热则消谷善饥,热邪上熏于肺,使肺热津伤,出现烦渴多饮,大肠热结则大便秘结不畅,②因胖人多痰,痰阻化热,也能耗损阴津,阴津不足又能化生燥热,燥热复必伤阴,如此恶性循环而发生消渴病。
3.情志失调,肝气郁结 由于长期的情志不舒,郁滞生热,化燥伤阴;或因暴怒,导致肝失条达;气机阻滞,也可生热化燥,并可消烁肺胃的阴津,导致肺胃燥热,而发生口渴多饮,消谷善饥,阴虚燥热日久,必然导致气阴两虚,消渴患者始则阴虚燥热,而见多饮,多尿,善饥,时日既久,阴损及阳而出现气虚阳微现象,如全身困倦乏力,食少难化,大便溏薄,口干不欲饮,夜尿多而白天反少,脉细无力,舌质淡,苔薄白或淡黄,这是由于肺,胃,肾三经阴气虚,阳气被遏而出现的阴阳两虚病证。
皮肤瘙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糖尿病诱发皮肤瘙痒
糖尿病人发生皮肤瘙痒的情况很常见,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引起皮肤抵抗力下降,同时皮肤腺体分泌的体液中含糖量升高,形成了细菌或真菌孳生温床,导致皮肤瘙痒。约有百分之十的糖尿病早期患者会出现全身或者局部性皮肤瘙痒症状,并且病情比较顽固,以外阴或肛门瘙痒最为严重。
皮肤瘙痒是怎么回事 警惕糖尿病
糖尿病是多数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也是引起皮肤瘙痒的元凶之一,对于糖尿病人初选皮肤瘙痒的发病率高达15%-35%,并且有10%的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性的皮肤瘙痒,常以外阴或肛门部位最为严重。
引发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
1.病毒感染引起糖尿病
有关病毒感染而引起糖尿病的报道一直以来就没有消停过。据了解,在经历过感冒或者腮腺炎等病毒之后,很容易引起糖尿病。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最早一例病毒引起糖尿病的病例是在1864年于挪威被发现的,此后经过多年研究表明,会引起糖尿病的相关病毒有: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及脑炎、心肌炎病毒等。这些病毒会破坏胰岛细胞,从而引起糖尿病。
2.基因遗传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也会遗传吗?很遗憾,在六十年前医学界就已认定,糖尿病通过细胞染色体,可能遗传给下一代。确切点说,如果家族中有长辈患有糖尿病,那么晚辈就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3.饮食结构引起糖尿病
现在生活条件好,我们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也渐渐与西方人相似,肉类的摄入愈加的多了。事实证明,常年食肉者引起糖尿病的概率要高于常年食素者。另外,食物中的某些成分也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经常食用含有亚硝基化合物的保存肉类,比如腌肉等,也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4.缺乏运动引起糖尿病
一般,相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足部微小的创伤,如鞋的挤压、擦伤、皲裂或‘鸡眼’处理不当等都会引发糖尿病脚。冬季是糖尿病脚的高发季节,因为冬季部受凉概率较大,脚部经络、血液皮肤易出现瘙痒,或者患有足癣、灰指甲等皮肤病,这样的糖尿病患者皮肤被抓破后容易感染,伤口不易愈合,形成糖尿病足。
5.营养不良引起糖尿病
有人说糖尿病是富贵病,其实不然。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事实证明,营养不良也会引起糖尿病。前面说过多食入肉类会引起糖尿病,那么营养过于单一的话,同样也会引起糖尿病的发生,特别是缺乏适当蛋白质的摄入
冠心病的原因
对于冠心病一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诱因,最有可能引起这个疾病的通常都与糖尿病、高血压、内分泌功能低下、高粘血症、高脂血症以及年龄等有关。
1、吸烟:吸烟是引起冠心病的最重要因素,这也是最可以预防的一种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吸烟越多的人患冠心病机率越大,因此及早戒烟是预防的一种有效手段。
2、高血压:高血压是老人家们都会有的情况,因此老人家也是冠心病的头号对象。因此在进入中老年期间,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血压,定期检查身体,避免引起冠心病的发生。
3、糖尿病:糖尿病也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未成年的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是主要的致死原因,占死亡率的80%。
4、长期坐着不动:对比起经常做运动的人群来说,不常做运动的人群患冠心病的机率比经常做运动的人群高出一倍之多。
5、体重过重的人群:体重超标已经明确的被认为是导致冠心病的首要原因,肥胖的人群一般患冠心病的机率很高,而且死亡率也相对多。
7、男性比女性更加容易患冠心病,40岁以后的人群患冠心病的机率也会升高。
6、高脂血症:有研究发现通过检查脂质代谢是否紊乱可以预测出是否患冠心病也就是说如果有高脂血症就有可能患冠心病。
7、另外还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冠心病的发生,比如经常喝酒,生活作息比较差的人就会比较轻易的患上冠心病。一些长期不爱运动例如久坐办公室的白领或者是工作比较忙碌的工作者,这些缺乏锻炼的人群也是很容易患上冠心病的。
全身痒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
糖尿病是引起全身瘙痒的主要因素之一,发生率高达15%-35%,大约有10%的早期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皮肤瘙痒,尤其以外阴、肛门等部位最为严重。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1、引起糖尿病的遗传原因
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感染等。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引起糖尿病的饮食原因
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3、引起糖尿病的其它原因
3.1、环境因素引起的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因为进食过多、缺乏运动、肥胖等引起,摄入量过多会导致胰腺工作负荷增大,最后承受不了,出现高糖症状,最后只能靠外源性胰岛素降低血糖。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收到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会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而出现糖尿病。
3.2、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
3.3、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3.4、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是吃出来的疾病:在60年代至70年代,我国人民的主粮按计划分配,鸡鱼肉蛋凭证供应,当时糖尿病的发生率极低。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粮和副食品都很丰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导致人们机体营养过剩,内分泌功能失调,严重诱发了糖尿病。
糖尿病是闲出来的疾病:现代生活使人们的活动量大为下降,如以车代步,以电梯代替登高,以家用电器代替家务等。另外,大多数人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条件,运动量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运动量不足不仅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还会减慢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降低肌肉葡萄糖的氧化和利用率,以及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因此,闲逸也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糖尿病是烦出来的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不良的精神刺激可以严重扰乱机体的内分泌功能,由此,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如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剧烈,若当事人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则很容易因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建议,要从自身做起,积极预防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健康合理的饮食和运动锻炼,自己身体强健了,糖尿病自然不会找上门来。
得糖尿病脚肿怎么办 糖尿病脚肿的原因
糖尿病可引起很多并发症,影响多种脏器和器官,以及血管、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
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糖尿病病人下肢浮肿的十分常见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是,高血糖致肾小动脉玻璃样变、肾小球硬化、肾小球间的系膜区扩增,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浆蛋白低下,肾脏代谢紊乱,造成水钠潴留,形成水肿。
受糖尿病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障碍的影响,通常由脚肿,发展到下肢水肿,同时,也有患者常伴有颜面部浮肿及眼睑浮肿。
冠心病是什么引起的
冠心病的诱因有很多,那么,生活中就要做好预防,注意休息,并且少做剧烈的运动,才能防止心绞痛的发生,这就需要我们对于冠心病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冠心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下面专家详细的做个介绍。
冠心病的原因
1.糖尿病
增加死亡率的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部分住院率达到80%以上。针对糖尿病就要及早的治疗,防止并发冠心病,对健康的侵害。因此,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原因之一。
2.高血压
冠心病并发高血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这是相辅相成的,建议患上任何疾病都需要及早的控制,并且减少恶化,带来最大的危害是死亡的危险。这是引起冠心病的原因之一。
3.高脂血症
患上高血脂的患者多数因为体重增加,高脂肪的摄取多了,体内将会形成脂质代谢紊乱,血脂的升高,冠心病的发生。因此,饮食上不仅要禁忌高脂肪的食物,还需要减少胆固醇的食物,减少冠心病的危险性。
4.吸烟
吸烟对健康不利,冠心病的形成跟长期香烟有关,很难戒烟的人,冠心病的突袭,带来的心绞痛的危害,建议重视这样的危险因素,及早治疗。
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3、与妊娠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
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但与1型糖尿病无关)。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4、高血糖症
高血糖症:引发糖尿病的原因,糖尿病肾病发生与高血糖密切相关,血糖控制不佳可加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延缓其发展。高血糖及糖基化终产物生成增多后引起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系膜扩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等。
其他病因:
甲亢和糖尿病
(1)甲亢引起糖尿病:甲状腺激素可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甲亢时超生理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拮抗胰岛素的作用更强,并且可以促进肠葡萄糖的吸收及促进糖原异生,因此引起血糖增高,导致糖尿病。这种糖尿病是由于甲亢引起,故可称为继生性糖尿病。甲亢引起的糖尿病在甲亢病情控制后,不予降血糖药物治疗,血糖即可完全恢复正常。
(2)甲亢和糖尿病并存:甲亢和糖尿病都和家族性遗传有一定的关系。这两种病的基因缺陷往往发生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因此可能会连锁在一起遗传给后代。在临床上,两种病同时发生在一个病人身上的病例并不少见。这种糖尿病属于原发性,不是继发于甲亢。在甲亢病情控制后,糖尿病依然存在,不予隆血糖药物治疗,血糖不能降至正常。但是,甲亢可以加重糖尿病,使血糖进一步增高,故控制甲亢对减轻糖尿病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