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生注意事项
三伏天养生注意事项
一、多吃苦味食物
健康饮食上曾说道:“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成,调以滑甘。”中医养生小常识认为,人体阴阳平衡则无疾患。由于人们在饮食上嗜肥甘辛辣而恶苦味,往往导致人体阳有余而阴不足,所以一年四季均应适当进食苦味食品,夏季尤其应多吃一些。
二、制作菜肴时常加醋
预防疾病小知识指出,夏天人体需要大量的维生素C,如果在烹调时放点醋,不仅味鲜可口,且有保护维生素c的功效。此外,炎夏之季家家喜食凉拌菜、凉拌面,如果在吃面时放点醋,可使人食欲大增,有助于消化,并起到杀菌、解毒和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作用。
三、多吃粥和汤
夏季保健常识认为,夏季饮食一般以温为宜,早、晚餐喝点粥是大有好处的。很多粥都属凉血清暑之物,食后既能生津止渴、清热祛暑、凉血,又能补养身体。银耳粥能生津润燥、滋阴养肺,有助于治疗高血压和慢性支气管炎;
黄芪粥可治水肿,豆浆粥和皮蛋淡菜粥可治疗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蚕豆粥能辅助治疗水肿和慢性肾炎,荷叶粥能解暑热、止渴解毒、清胃润肠,可治嗓子痛;莲子粥能健脾和胃、益气强志,对腹痛腹泻、失眠、遗精、白带过多等均有一定的疗效;赤豆粥有补肾、消水肿、治脚气的功能,肾功能较差的人多食为好;百合粥能养心安神,润肺止咳,最适合肺阴不足的老年人食品;冬瓜粥有利水消肿、止渴生津的功能,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另外,多食点营养汤、凉拌食品、糟卤肉、清炖肉汤(鸡、鸭、鹅)、醋溜、醋渍泡菜等,既开胃又可补充营养。
四、天热常饮保健茶
饮食小常识指出,盛夏酷暑,人们在工作之余,如果能喝上一杯甘凉可口的保健茶,顿时会觉得心旷神怡、浑身凉爽、暑热即消。常饮的保健茶很多,其中以盐茶、菊花茶最常用。
五、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夏季蔬菜营养丰富、种类齐全,而且大多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所以应该多吃一些。以冬瓜而言,其味甘淡而凉,有清热解毒、利水化痰、消暑解渴之功效。冬瓜的营养价值很高,无论是炒菜、做汤或做馅,都十分清淡,味美适口。
其他如番茄、丝瓜、南瓜、黄瓜、西瓜等都可多食。此外,在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前,一定要清洗干净。因为瓜果在收获、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常会遭受各种微生物致病菌、寄生虫卵的污染。
因此,在吃瓜果之前,一定要认真清洗,然后再用开水烫一烫,以杀灭病菌或虫卵,防止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六、饮食要清淡
夏天一定不要吃得太油腻,饮食应以清淡平和为主。因为含脂肪多的食物,不但抑制胃酸分泌,而且刺激胃产生一种抑制自身蠕动的“胃泌素”,使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延长,这样就会感到腹胀,不思饮食,
而且由于夏季体内水分蒸发过多,消化液分泌大为减少,加之睡眠不足和夏天喜食寒冷食物等因素,胃肠消化功能减弱,如果再进食油腻食物,势必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因此,根据夏季特点,应选择清淡、爽口、易于消化的食物。
七、要少吃糖
疾病医疗专家认为,多吃糖是发生疖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糖升高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病菌的生长繁殖,易诱发痱子、疖疮、痛肿等皮肤炎性病症。不少糖尿病人常并发皮肤疖肿,正是由于体内糖代谢失调、血糖长期过高所致。
八、要多吃些消暑食品
有些食品可以减少体内积热,像西瓜、绿豆、山楂等,不但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还能止渴、利尿、祛毒、散热、开胃,是夏季预防中暑的佳品。
九、要少食冷饮
夏天吃什么解暑呢?这是大家都在关注的问题。有些人在夏季喜欢大量吃一些冷食冷饮,甚至是冰过的食物、饮料。吃冷饮过多,不仅会冲淡胃液,而且还会刺激胃黏膜,频繁地饮用冷饮,吃起来虽然凉爽可口,但其会影响食欲,不利消化,
还会因过度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大麻烦,导致局部血管收缩和消化道缺血、缺氧,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如果原有慢性胃炎或胃癌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很可能引起急性发作,特别是在食用含气冷饮后,可能导致胃癌及十二指肠穿孔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2021年初伏哪一天 三伏天养生的好处
主要是顺应时令,可以起到一个科学养生的作用。
1、三伏天是全年中温度最高的一段时期,此时段可以根据天人相应,借助大自然的阳气,然后来辅助一些饮食或者是药物,或者是锻炼来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达到一个防病治病的作用;
2、三伏天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较盛,身体毛孔扩张,药物容易吸收,可以通过一些穴位来达到作用,进行艾灸、拔罐、贴三伏贴等养生措施,可以达到一个强身健体的作用。
三伏天养生主要是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达到一个防病养生保健治病的作用。
三伏天可以吃榴莲吗
三伏天养生能吃榴莲,因为是温性水果,不过容易上火。
不管是什么好吃的,不是说不能吃。什么都要有一个量。什么东西吃多了对身体都不好。榴莲可以吃。水果都可以吃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只要不超过那个量。对身体都没有影响。你有听说过吃水果把身体吃坏的吗?我没听说过。吃榴莲要注意你自己享用。三伏天温度过高,气味容易散发,吃的时候要注意大家感受。
补气养心的食物 补气
暑天容易伤气,这会导致人体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所以三伏天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
养生建议:花旗参泡茶
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花旗参,特别是汗出过多、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花旗参泡茶饮。
2021年头伏天是哪一天 三伏天如何调理身体
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人体的阳气最充足,这时候调理身体也是最好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饮食上面,我们要解热防暑,三伏天要注意少吃油腻和辛辣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多吃一些含有蛋白质的食物。
2、其次三伏天注意补充水分,这时候水分流失比较严重,避免导致中暑。
3、最后就是三伏天养生可以进行三伏贴、天灸、泡脚以及拔罐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冬病夏治的作用。
三伏天晒背的最佳时间 三伏天晒背的注意事项
三伏天晒背有以下注意事项:
1、晒背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建议每次15-20分钟即可。
2、三伏天晒背的时候需要注意,晒背前不要洗澡,避免影响晒背的效果。
3、三伏天的时候进行晒背,最好是不要吃芥菜、马齿苋以及无花果等食物,否则可能会引起日光发炎。
4、对于患有皮肤疾病的人群,是不宜进行晒背的。
三伏贴注意事项有哪些
注意事项一
三伏贴一般在三伏天期间贴,贴敷时间宜在晴天上午,一般成人贴敷6-8小时,儿童2-4小时;由于个体存在差异,贴敷时间可以做适当调整;其次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
注意事项二
三伏贴具有一定药性,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这时候可以取下药膏,清除局部残余药物,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注意事项三
三伏贴进行完之后,要记住保持涂药处的干燥,不要对着空调的冷风吹,否则寒气入侵体内之后,很容易导致人体受寒,出现感冒、发烧等不适症状。
注意事项四
贴三伏贴期间,要注意不宜吃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也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其次就是贴三伏贴当天不要洗澡,实在要洗,建议4-6个小时之后再洗。
注意事项五
三伏贴虽然养生保健效果比较好,但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很多的,在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不要贪凉,要远离空调,在空调的制冷环境下,人体皮肤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其次也要少吃冷饮,冷饮不但伤及脾胃,还会导致体内的寒气凝滞,影响疗效。
注意事项六
三伏贴要长期坚持,因为三伏敷贴不是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起效,其次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才可以。
三伏天吃什么食物去湿气寒气 三伏天怎么调理身体
三伏天的时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调理身体:
1、三伏天养生要培养良好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态;
2、在饮食上面,三伏天的时候,要适当的增大饮水量,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然后可以多吃像苦瓜、芹菜、绿豆、冬瓜等食物,还可以多饮苦丁茶、菊花茶等,都有很好的清热降暑的功效;
3、在睡眠上《黄帝内经》里提到,三伏天要夜卧早起,即三伏天可以晚一点睡觉,早一点起床,这样也是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4、运动调理,俗话说夏练三伏,适当的进行体育运动,在锻炼的时间上最好选择清早或者是傍晚,不要太炎热的时间,可以帮助增强人体体质;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最好在运动的时候随身携带常用的药物。
三伏灸怎么做 三伏灸和三伏贴的区别
三伏灸全称为三伏天养生艾灸,是我国中医冬病夏治养生疗法的方式之一,其主要材料是艾叶,三伏天温度高,此时阳气最盛、身体毛孔张开,此时使用艾灸疗法,既有利于药物的快速渗透和进入,又可借助炎热的气候环境、驱除体内的阴寒之气。
三伏贴是在三伏天进行的中医贴敷治病疗法,,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贴上有刺激性的药物,以达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其治疗理念和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三伏天养生
1、膳食方面
去火食补是必备品,如苦瓜、黄瓜、西瓜、西红柿、薄荷叶等清凉蔬菜和时令水果要常食用。也要适当补充牛奶、酸奶、鱼、虾、肉、蛋、豆制品等营养食品。
2、饮品方面
三伏天出汗多,要多补足饮水,从补水方面选择清凉的消暑保健茶水,柠檬水、薄荷水、清茶水等,也可以适当补充点甘和酸的饮品,酸梅汤和绿豆水,有利于消暑和养生。
3、生活习惯方面
三伏天的作息时间可以调整一下,早起时间可以比平时提前半小时或一小时,午休时间可以增加半小时。空调房间温度不要太低,一般在27度左右,也不可待的时间太久,防止空调病,不要熬夜。
4、锻炼身体方面
适当出汗排毒是有好处的,但三伏天不宜过度运动。
虽然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在三伏天锻炼最好是适当减少一定的运动量,尤其是中老年朋友,要根据天气的气温、气压情况适当锻炼或停止锻炼。
5、环境方面
三伏天的室内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主要是透气通风,不可长期闷在空调室内,早晚适当到户外活动2小时左右。有条件可以到山区或海边避暑旅游几日。
三伏天注意事项及养生 三伏天注意事项
三伏天炎热,这时候人们喜欢吹空调、吃冷饮,但由于气温高,人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这时候过多吹空调或者食用冷饮就会导致人体表面温度骤降,毛孔关闭,血管骤缩,体热无法散出。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闷热的时候,此时暑湿、湿热之邪容易侵袭人体,导致出现脾胃不和、胃口不佳、疲乏无力等症状,所以此时要做好祛湿工作。
夏天昼长夜短,且高温会导致新陈代谢加速,此时如果熬夜就容易气血不足。建议还是要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按时休息,最好11点前就能入睡。同时午休可以休息半小时左右,补充体力,平衡气血。
夏日养生预防情绪中暑
三伏天应该避免贪凉,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工作场合中,适当调高空调温度,千万不可对着空调或风扇直吹。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此外,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泡温泉可使水中的矿物质经过穴位经络有效深入皮肤,通过经络气血直达身体深处,与三伏天针灸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觉得泡温泉有些大费周章,那晚上热水泡泡脚,也对身体十分有利。
在食物“补养”方面,因为三伏天天气炎热,出汗甚多,加上昼长夜短,睡眠时间相对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饮食来支持能量供给,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补养”。此时节不适合吃得过于荤腥油腻,三分荤七分素比较合理。
在伏天里应多吃苦味食物,如苦菊、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萝卜叶等。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因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是夏季天然养生品。
同时,炎热的三伏天还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易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三伏天养生的必备功课。去火的食物,上佳选择有绿豆、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食物。牛奶营养全,可以温脾、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三伏天养生“去火”之良品。
三伏贴和三伏灸的区别
三伏贴是指在三伏天进行的中医贴敷治病疗法,主要用于一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相关的疾病,在对应穴位贴上有刺激性的药物,以达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而三伏灸又被叫做三伏天养生艾灸,是中医冬病夏治养生疗法的方式之一,其主要材料是艾叶,三伏天温度高,此时阳气最盛、身体毛孔张开,此时使用艾灸疗法,既有利于药物的快速渗透和进入,又可借助炎热的气候环境、驱除体内的阴寒之气,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好处。
其中最直接的区别就是三伏贴是贴在人体身上的,而三伏灸则是像艾灸一样,不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
三伏天如何养生
三伏天如何养生
三伏天养生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补三伏。至于三伏天养生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有三伏贴、三伏灸等医药,三伏进补,加上适当的体育锻炼。
三伏天养生之冬病夏治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的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三伏天养生之三伏灸
三伏灸,祖国医学的瑰宝。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
三伏天养生之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据信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3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哮喘发作的症状。
三伏天养生之伏天进补
民间有“头伏鸡,二伏狗,三伏甲鱼红枣肚”,韩国人也有在伏天吃参鸡汤、狗肉汤等进补的传统,徐州人说“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可见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三伏天进补的习俗。三伏进补养生,一定要把握伏天的特点: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人相对睡眠时间少。进补应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分清虚实、对症补益,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随意进补可能会加重人体损耗、火上浇油。如有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不能贪吃生冷食品,虚寒体质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冷饮等。
三伏天养生之夏练三伏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现代医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内会产生一种应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对人体的伤害。由此可见人体本身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认为养生修炼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练三伏要辩证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医生提醒:这种锻炼方法对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别是年老体衰之人,或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孩子,其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较低,所以,这些人在伏天中还是避暑气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