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浴
浅谈中医药浴
药浴如今越来越流行,它是中医常用的外治辽法之一。选配适当的中草药,利用煮沸中药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或药物煎汤取液进行全身或局部洗浴以防治疾病。药浴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也有洗、沐、浴、浸、渍、浇等法。
药浴包括全身药浴和局部药浴。全身沐浴是借浴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局部洗浴是借助热力和药物的综合作用,直透局部皮肤腠理,而发挥清热解毒,消肿除湿,祛风杀虫,止痒,活血行气,软化角质,祛腐生肌等功效。
药浴利用药物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的吸收,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其药理效应。也可对病灶局部发挥治疗和保健作用。局部疗效更为明显。
应注意几类人不宜用药浴。如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低下者,热水药浴会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重心血管负担;另如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动脉瘤、动脉硬化、重症高血压患者等。但可行局部药浴,治疗范围小,对全身影响不大。
中医药浴能治疗白癜风吗
药浴疗法以其安全无毒副作用和独特的疗效倍受青睐。 中医药浴治疗白斑病效果显著,而且度患者的好处也比较多。一可以清洁皮 肤,二可以使患者的皮肤状态有所改善。使用药浴的方法对白斑病迚行治疗这样 可以使药物渗透皮肤内部,有效的缓解皮肤状态。中医药浴治疗白癜风的作用原理为:通过浸浴 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使浴液中的药物经皮肤吸收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沐浴方 法。如用当归、白矾、连翘、白芷、防风、紫花地丁、土茯苓各15克,地骨皮、 荆芥、杏仁、薄荷各10克,共煎取汁,趁热熏洗患处,每日2次,据称治疗白斑病有一定疗效。中医药浴疗法功效:药浴疗法给药途径独特,药液中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脂腺、汗腺、毛孔等部位 吸收迚入人体,发挥作用,一方面起效迅速,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迚入血液循环直 达脏腑,可治疗根本。另一方面避免了口服药物对口腔粘膜、消化道及胃肠的刺激,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且药浴疗法简便易行,丌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 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迚血液循环,兼有预防疾病、健身美肤的作用。中医药浴疗白斑病应该注意:药浴用药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选药。煎药和洗浴的具体方法也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各有讲究。不同的药浴种类作用和适用范围不同。中草药浴具有温通经络、畅达气血、祛风止痒、疏通汗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作用的中草药进行沐浴。
中医浅谈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的适应症
外感及内生之邪热,郁滞于胸膈,可阻滞胸膈气血,使经脉不得畅通。不通则痛,故可见胸痛,扰乱气机则肺之宣发肃降失常,故可见咳嗽,喘郁热逆传心包,扰乱心神,则可见烦闷懊恼,不眠等心神不宁的症状,而热邪灼伤脉络肌腠则可发生炎症,热迫血行则可见出血。
一、外感之热
1.外感热邪
热邪从皮毛而入,本应解其外而病自愈,若不及时驱邪外出或误治而使邪热入于胸膈。
2.外感寒邪入里化热
外感寒邪侵入皮毛腠理,本应驱邪外出而愈,但现汗吐下之法用之不当,反使正虚而邪入于里,郁而化热,留恋于胸膈之间。
二、内生之热
脏腑郁热传于胸膈之间,或心火无以制约而亢盛,古人云“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故邪热传之以心包胸膈也。
辨证要点
栀子豉汤的辨证要点: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反复颠倒,或胸中窒或心中结痛或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舌苔黄。
河北当地名医刘保和老师用此方有两个辨证法宝。第一,病人睡眠不佳。第二,用拇指按剑突下病人感觉有憋胀疼痛感。凡有此二证者可用此方。
方药解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棉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分为二服,温服一升。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呕者止后服。(临床不呕者为多)
栀子,味苦性寒。其轻飘想到肺,色赤入心,泻心肺之邪热使之屈曲下行,从小便出,而三焦之郁火以解,热厥心痛以平《本草备要》。故导热下行从小便出,除上焦胸膈之郁火。
香豉,性甘微寒。色黑,形如腰子,故入肾,养阴清热。其气香窜。其性生发,轻浮上行。宣泄心肺郁热,甘辛微寒,解表除烦。和胃降浊,舒畅气机。
栀子配香豉,清泄胸膈郁热。郁热一除则懊恼烦闷诸证消除,又可鼓动肾水上济心阳,水火相济,阴阳调和,邪热自灭,君主自安。此方升中有降,降中有生,宣郁达邪,清热除烦。
现代临床应用
1.神经系统:如神经官能症、癔病、感染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癫痫等。中医属癫证、狂证、郁证、不寐、虚烦、热扰胸膈等范畴。
2.外感病:如流感、中暑、副伤寒、流脑等。中医属伤寒、春温、冬温、暑温、湿温等范畴。
3.循环系统:如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中医属发热、心悸等范畴。
4.呼吸系统: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中医属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
5.消化道系统:如食道炎、慢性胃炎等。中医属胃痛、呕吐、呃逆、噫气等范畴。
6.妇科:如子宫功能性出血等。中医属月经不调、崩漏等范畴。
7.其他:如齿衄、鼻衄、小儿夜啼、药物反应、心痒、食复、伏热等。
典型病例
1.倒经
一女生,近两个月来鼻出血,堵鼻则从口出,睡眠差,按其剑突下有胀痛感,予以栀子豉汤,一剂鼻衄除,感知月经亦来,追问其月经,原来已三月未来,恍然明白此非单纯鼻出血,此乃倒经也。郁热阻滞血不下行反上行从鼻出。
2.胸膈郁热
陈某,男5岁,5月前因高烧,抽风,昏迷。西医疑为“脑炎”,经治疗病情缓解,但遗有神智错乱哭笑无常,烦躁不安,曾进中西药未见效果。察其面色红光,口唇鲜红,舌质红而苔薄黄,脉滑微数。此属胸膈郁热夹痰阻滞心包之象,治宜清透郁热、豁痰开窍、镇心安神。于是用栀子豉汤加竹沥适量,送服安宫牛黄丸。1日3次每次半粒。与服旬日诸症悉解,再服一旬巩固疗效。
浅谈喝中药期间怀孕
一般中药对怀孕没有太大的副作用的,可以一边喝中药一边怀孕,只要确认怀孕了,就不要吃任何药物了。
不同时间用药产生的后果不同:在卵子受精后1周内用药,受精卵尚未种植在子宫内膜,一般不受药物影响;如受精1-2周内用药,受精卵已种植于子宫膜,但组织尚未分化,药物产生的影响除流产外,并不引起致畸,属安全期。故在孕前或孕早早期服用了一些药物对胎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不必过分担心,也不必因此作人工流产。
受精后3-8周(停经5-10周)是胚胎各器官分化形成时期,极易受药物等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胎儿畸形,属“致畸高度敏感期”。在此时期不必用药时坚决不用,包括一般保健品、滋补药。可用可不用的,或暂时可停药的,就不用。如必须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安全用药。如继续妊娠,可在怀孕16-20周进行产前诊断(包括B超),进一步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排除胎儿畸形。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喝中药期间怀孕对于怀孕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建议女性们子啊怀孕的时候要停止任何的药物摄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是最重要的,因此,希望怀孕期间正在和中药的人士要停止喝药,转而保护胎儿。
出血热发热时的中医药浴保健疗法
出血热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发热、头痛、眼眶痛及全身酸痛是常见症状。其中,出血热发热期体温越高,症状相对较重。中医认为此时为外邪入侵,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邪交争于体内,则引起脏腑气机紊乱,阴阳失调,阳气亢奋,或热、毒充斥于人体,发生阳气偏盛的病理性改变,中医药浴保健疗法可有效调节脏腑气机,减轻发热表现,本文为您介绍主要方法。
中医药浴保健疗法一:
取位:全身
操作方法:取葱白10克、麻黄15克、白芷10克、藁本10克、蛇床子15克,水煎汤浴身,每天2-3次。
中医药浴保健疗法二:
取位:全身
操作方法:用李子叶(切碎)250克,加水煎汤,浴身,每天2-3次。
温馨提示:出血热患者药浴后的物品要及时消毒处理,患者之间不可同时同地进行共浴,使用上方治疗时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施治下配合中医中药治疗,纯中药制剂,疗效显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中医药浴治疗黄褐斑
对付脸上的黄褐斑,不少人可是煞费苦心,各种各样的祛斑霜抹了一层又一层,可恶的斑点还是顽固地原地不动。祛斑可不光是面子工程,药枕、泡澡水、茶饮料、封注疗法几个方面要全面启动。
睡觉:做个祛斑药枕
头上有很多穴位连通七窍,药物可以通过穴位经络走遍全身,当然也可以到达面部,发挥辅助祛斑功效。做药枕的材料可以选能够活血通络的黄芪、香附、当归、桂枝等,先用清水清洗一下,然后晾干,做成枕芯即可。这些药物会散发出比较浓的药香味,如果不习惯,可以一周用两三次。
泡澡:水中加点“作料”
很多人喜欢在泡澡时加点精油,袅袅的热气伴着香气让人特别放松,如果在水中加点“作料”,如能活血通络的鸡血藤、红花等,利用热水促进药物发挥作用,也有祛斑的作用。在各种外用药物中,柿蒂的祛斑效果最好,就是我们常吃的柿子的蒂,在一般药店都可以买到。泡澡前将这3种药材大约每种10~20克放入500毫升的水中煮20~25分钟,加入泡澡水中,同时加几滴精油就可以了。精油最好选择桂花精油或玫瑰精油,因为桂枝本身就有很好的祛斑作用,而玫瑰美白润肤的效果好一些。
饮茶:对症搭配药材
不少人觉得玫瑰花和枸杞对改善肤质有好处,于是经常用它们做成花草茶。其实,要想祛斑,这两种药材是不能放在一起的。因为黄褐斑形成的原因不同,如果药物用错了,可能会适得其反。
在选择泡茶的中药材时可以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如平时是急性子、爱生气(为肝淤型),应该选用玫瑰花、苏子叶;经常腰酸腿软、手心发热(为肾虚型),应该选用女贞子、何首乌、枸杞;偏食、脸色发黄,总觉得乏力(为脾虚型),应该选用大枣、薏仁、茯苓、白术、黄芪,将这几种药材配在一起,每种大约10~20克,加入500毫升开水中泡20分钟左右,可以在一天内分2次饮用。同时,在泡不同类型的祛斑茶时,都可以加入桂枝,因为桂枝具有脱色作用,能够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提示:很多人都建议祛斑可以用白芷,其实这种用法并不好,因为白芷尽管具有美白活血的作用,但其光敏性较强,很容易使面部吸收光照,而黄褐斑最大的“帮凶”就是强烈的阳光。
封注疗法:用脱脂棉蘸取桂花精油,敷在足三里穴上,然后用保鲜膜将脱脂棉裹住,密封6小时左右,每天一次,能够增强祛斑的效果。
肛门瘙痒的中医药浴方
肛门瘙痒的中医药浴方:
1、取鱼腥草、龙胆草、莶草、地肤子、枯矾、马齿苋、苦楝皮、古方清热止痒散。
2、用车前草、地肤子、龙胆草、羊蹄、野菊花、乌蔹莓、古方清热止痒散。
3、取地肤子、蛇床子、五倍子、古方清热止痒散。
4、用苦参、地肤子、蛇床子、古方清热止痒散。 将药择净,放入沙锅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置于浴盆中,放入朴硝或明矾溶化,待温度适宜时坐浴,每日两次,每次15--20分钟,每日1剂,连续3--5天。
中医药浴治疗痱子
1、桃叶浴治痱子
将桃叶阴干后盛于袋中,使用时取50克泡在热水里给孩子洗澡,可以预防痱子的发生。如果长痱子的情况严重,用桃叶熬成汁掺到洗澡水中,或者直接用来擦抹患处,效果更佳。熬桃叶汁时,其比例是:桃叶100克,水1000毫升。将其煎熬到只剩一半水量即可。由于桃叶中含有丹宁成分,可使痱子迅速消散,并起到解毒消炎、止痛止痒的作用。
2、双花浴液洗澡
双花浴液指的是用金银花和野菊花煎水泡澡用的中草药液体。这两种花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先取金银花和野菊花各30克,煎水备用,与浴水的比例参照上文,一般洗泡5~10分钟即可,沐浴后非常的凉爽,还可防治痱子。
浅谈中耳炎的预防方法
一、经过治疗过的患者,仍要到医院接受定期检查,有无再发现象,了解听力改善程度,并接受指导如何且何时作中耳充气治疗。
二、有感冒发生,尤其是有鼻塞时,切勿轻视,要及早治疗,以免加重中耳炎病情。
三、均衡饮食与生活习惯。减少使用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可能传染感冒的场合,都可以保持鼻、咽及耳咽管的健康,进而防止中耳炎的恶化。
四、中耳炎病人要保持周遭环境的安宁,不可运动过度,不能吹奏笛子及气球,随时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尽量用鼻子呼吸,睡觉侧躺时将病耳朝下,维持中耳的排泄与通气功能。
医院指出,中耳炎的危害如此之大,及时治疗是关键。目前由于药物治疗极易复发,副作用大,一般的手术治疗,风险大
中医药浴能有效减肥瘦身
一、中药浴怎么做?
1、将中药材(花类除外)冲洗后,装进纱布袋中,并以棉绳固定封口。
2、先在浴缸放入一半热水,放进纱布袋,浸泡十分钟。
3、接着放冷水及热水调水温,维持摄氏35~38度之间,勿过热。
4、若有准备玫瑰花,将花瓣洒于水面,不须装袋,更为泡澡增添浪漫气息。
5、果皮放在水面可以拿来做身体去角质。
6、身体清洗乾净后即可开始泡中药浴。
二、中药浴注意事项:
1、泡中药浴期间有任何身体不适症状,如头晕、心悸、胸闷等,请立刻停止泡澡,并移到通风处休息。
2、如有阴道炎(分泌物偏多或搔痒)、慢性骨盆腔感染、皮肤有伤口或是皮肤疾病(例如皮肤过敏、异位性皮肤炎)、心血管疾病者,想泡中药浴需事先谘询医师。
3、空腹及刚吃饱不可马上泡澡,饭后至少间隔2小时以上再泡澡。
4、泡中药浴时,注意保持浴室通风,并在泡澡过程中经常补充水分。
5、浸泡中间如果起身休息时,记得用大毛巾或浴袍围住身体,以免着凉。
三、医师敎你泡中药浴:
1、第一轮先浸泡10分钟,然后休息3~5分钟,再浸泡15分钟即可。
2、针对脂肪特别多的部位,如手臂掰掰肉、腰腹部、大腿内侧、小腿肚等处,可在泡中药浴时加强按摩。
3、可依不同体质在泡澡时按摩不同穴位。
浅谈水中分娩
水让人感到镇静且可帮助放松。在水中更易活动。同时水还具流动、向上连续的涌动,给人一些意念,让人安慰、激励你想到身体正在开放。这些具有强大的乙理效应,促使宫颈扩张,帮助你接受体内强劲的涌出力。
分娩期间利用水的最简单方法是平卧,浸泡在温水中,尽可能让水深一些。水浮力抵消地心引力有助于你放松;消除紧张感;发挥身体的自然节律。
分娩池是一个深圆桶,内衬以塑料,装满温水。在充满温水的分娩池中分娩,可以减少孕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的痛楚。由于分娩池与母亲子宫内的羊水环境类似,因此胎儿在离开母体以后会很适应这一新的外部环境。胎儿的“本能”会使他们在出水之前屏住呼吸,不会呛水,在水中分娩适宜的水温能使产妇感到镇静,促使腿部肌肉放松,宫颈扩张。而水的浮力则有助于身体发挥自然节律,便于翻身和休息。
使用分娩池的孕妇常喜欢在温水中活动,但希望脚蹬坚固的地面而用力娩出胎儿。另有些妇女喜欢呆在水里分娩婴儿。分娩时任何一种方式只要你感觉好,也就是你所做的最好事情。
水中分娩的好处让越来越多产妇想在水里生宝宝,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产妇都能享受到这样的经验。按照我国产妇的一般情况,孩子最好在3000克-3500克左右,而且待产产妇身体各方面情况正常,属于顺产的才有资格。如果事先检查发现胎儿不健康或胎位不正就不能在水中分娩。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胎儿心跳不正常等现象,产妇需要马上离开产盆,上产床去处理。
出血热发热时的中医药浴保健疗法
中医药浴保健疗法一:
取位:全身
操作方法:取葱白10克、麻黄15克、白芷10克、藁本10克、蛇床子15克,水煎汤浴身,每天2-3次。
中医药浴保健疗法二:
取位:全身
操作方法:用李子叶(切碎)250克,加水煎汤,浴身,每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