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裹蒸粽与粽子的区别

裹蒸粽与粽子的区别

裹蒸广东肇庆可是最出名的,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来裹个大大的粽子,所以又叫裹蒸粽。 逢年过节端人素有喜食裹蒸的世习。肇庆裹蒸系粽子中的一种。用料包制特别。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包裹,呈埃及金字塔形,每只重约0.5公斤。其料主要以糯米、脱衣绿豆、猪肉为主,或加以冬菇,腊肠、咸蛋等做馅料,取大缸用柴猛火煲7至8小时可食,热食时清益扑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

主料:糯米25000克绿豆25000克猪肉1块花生1碗芋头500克咸鸭蛋黄500克腊肉1块猪小排500克 调料:色拉油适量五香粉适量精盐适量[1] 裹蒸粽的做法 准备好所有材料,糯米、绿豆洗干净后调入少量油和盐入味,花生煮熟,猪肉用五香粉炒香,冬叶和席草煮过后洗干净 准备好模具(没有这个模具可用碗代替)放入至少三片以上的冬叶,放入一大勺糯米,一大勺绿豆,然后放入花生,香芋,猪肉等自己喜欢的馅料 再倒入一大勺绿豆,最后铺一层糯米(两勺)四角压实,表面熨平,不平的会东倒西歪,或者棱角不清晰 四个方向对折,压实,脱模 用席草绑好即成 全部包好后放入大铁锅,明火煲煮12个小时左右即可食用 烹饪小技巧

1、挑的要是当年的新鲜绿豆,不是新鲜的不够香糯。 2、洗的绿豆要一直洗到水清澈不浊,水不够清的煮出来的粽子不经放,洗的足够干净的绿豆煮出来的粽子放一个月都问题!

粽子的介绍

粽籺,是籺的一种,俗称“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粽籺是一种粽叶包裹糯米蒸煮食品,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常见的粽子种类有:“腊肉香肠粽”、“薄荷香粽”、“豆沙粽”、“莲子粽”、“松仁粽”、“蛋黄粽”、“鲜肉粽”、“火腿粽”、“竹叶粽”、“艾香粽”、“甜茶粽”等。

糖尿病人健康过端午的法则

首先,我们要认识粽子中的食材有哪些,这样才会懂得如何进一步的作食物分类和代换。在主食类部份,常见的材料为(黑)糯米、红豆、杂粮榖类、栗子和莲子等。肉鱼蛋豆类有猪肉、咸鸭蛋黄、豆干、虾米、干贝、干鱿鱼、素肉、鲍鱼等;蔬菜类有香菇、菜脯与竹笋。油脂类则大都是色拉油、松子、花生、南瓜子与板油(即猪油)等。熟悉这些常见的粽子食材后,我们可再将粽子依地域性分类成广东口味的裹蒸粽、江浙口味的湖州粽与台湾口味的肉粽、板粽和碱粽。在下列表格中我们区分不口味的粽子,分析当中的食物材料与营养素成分。

裹蒸粽

材料:糯米、金华火腿、叉烧、五花肉、咸淡黄、栗子、香菇、虾米、绿豆仁

平均热量:1000大卡以上

食物代换:主食类4-6份,蛋豆鱼肉类3-4份,油脂类5-6份

湖州粽(咸口味)

材料:糯米、五花肉与猪油

平均热量:400-600大卡

食物代换:主食类3份,蛋豆鱼肉类1.5-2份,油脂类6-8份

湖州粽(甜口味)

材料:内馅为豆沙或枣泥再加上糖与油

平均热量:600-800大卡

食物代换:主食类3份,蛋豆鱼肉类1.5-2份,油脂类4--5份

粽子用什么米做的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糯米又叫江米,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去壳种仁,糯米具有口感滑腻、沾粘性强的特性,用糯米制作出来的粽子,口感软黏,营养价值也很高,食用粽子可以为身体补充蛋白质、脂肪、烟酸、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粽子具有补充营养、促进代谢等好处。

粽子一次没煮熟还能再煮熟吗 粽子第二天返生能解决吗

无法解决。

粽子的主要成分为淀粉,随着时间的延长淀粉就会发生返生,导致粽子吃起来不够软糯,口感变硬的现象,这种情况下无法通过蒸煮等方式使粽子回到最初的口感。

建议做好的粽子采取以下方法来保存,可避免返生现象:

1、能在在2-3天内将粽子吃完的,可以将粽子放进冷水里,隔几个小时就换一次水,以此来保存粽子,不仅粽子不会变质,而且口感也不会变。

2、把粽子放进干净的水中浸泡10分钟,让粽叶吸收水分,然后用保鲜膜将每一个吸饱水分的粽子包裹严实,进一步锁住粽子中的水分,同时也能够起到一个隔绝细菌的效果,最后准备一个大的干净的塑料袋,把粽子放进塑料袋,再次把袋口系紧,放进冰箱冷冻起来就可以了,这样保存的粽子可以放半年左右,而且吃的时候不要解冻,直接放到蒸锅里或是水煮,家里有微波炉的叮一下也行,这样吃的时候跟新鲜现包的一样,口感软糯,粽香浓郁。

粽子包完不煮怎么保存

可以放在冰箱冷藏保存,第二天尽快煮熟即可。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

端午吃粽子的禁忌

 1、粽子最好不要在早上吃

  不少市民喜欢吃粽子,而且每天还把粽子作早饭吃,个别酷爱粽子的市民甚至放弃了正餐,顿顿都把粽子当饭吃。消化内科医生告知:“食物消化从胃到肠,至少需要停留6个小时。粽子是糯米做的,本来就不容易消化,一大早就吃粽子,停留在胃里的时间则更长,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病、胃溃疡的人发病。

  2、粽子要热透再吃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徐筠指出,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一是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二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还有一点要注意,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则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最好别食用。

  3、吃粽子要适量不宜多吃

  每餐控制量。每天吃粽子别超过50克,基本上是不超过1个。吃多了会消化不良,尤其胃肠道疾病最好少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还是不吃为佳,对于老年人千万不要一下子吃的太多太快,最好分小块慢慢食用。端节前后,千万不要餐餐吃粽子,或只吃粽子忘了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取如青菜和水果等,易消化不良、肠胃不适,纤维质不够,肠胃蠕动不易造成便秘。配一碗清淡的汤,如冬瓜、竹笋、丝瓜汤等,最后再来一分水果,增加纤维质的摄取,达到营养均衡。

  4、糖尿病人忌食粽子

  很多人喜欢吃五花肉做的肉粽。专家指出,肉粽虽然蛋白含量高,却含有大量脂肪。因此高血脂病人应避免食用,可选择豆沙粽、小枣粽和八宝粽等。因为糯米升糖指数高,不管是甜粽还是肉粽糖尿病人都应避免食用。胃肠有病的人也不建议吃粽子,因为粽子不易消化,尤其吃了油腻之后再吃粽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适。胃酸过多和胃溃疡的人也应当少吃。另外,中老年人和体弱者不宜多吃粽子,宜选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粮、薯类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

  5、高血压、痛风患者吃粽子注意内陷

  至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潮州粽或南部粽等调味较少的蒸粽,因为北部粽与裹蒸粽的馅料经过腌渍调味,对于需要限制钠量的高血压患者就较不适合;高血脂患者,对于上述所提油脂含量较高的潮州粽,不管甜咸,一定要特别注意,而南部粽的花生与花生粉也是属于高油脂类,最好也不要食用。痛风患者如果发现裹蒸粽内包有鱿鱼、干贝、鲍鱼、等高价食材或台湾粽包有香菇时,千万要特别小心,以免痛风上身。

吃粽子上火吗

一、粽子吃多了会上火吗

一般来说,吃粽子不会上火。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营养专家指出吃粽子不会上火。不过粽子吃多了会长胖,粽子的热量比较高。

粽子的热量依其“大小”、“内容”不同有所差别,“肉粽”每个热量约含450至600卡,台式肉粽由385至671卡,平均495大卡,而湖州粽则由 400至520卡,平均459卡,肉粽的内容物当然也直接影响它的热量,如使用五花肉和使用叉烧肉当配料,所含热量自然不同。

浙江粽子哪里最出名 广东粽子哪里最出名

广东人在食物上是出了名的细致,广东粽子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肇庆裹蒸粽、潮州凤凰枕头粽、中山芦兜粽、雷州鸭母粽、台山粽、潮汕双烹粽、东莞道滘裹蒸粽等,这些都是广东地区比较有名的粽子品种,端午节时身处这些地区不妨试试当地的特色粽子。

相关推荐

粽子为什么用叶子包上

1、增加食物的风味 粽子里面的内馅是糯米和食材的搭配,并无特殊之处,粽叶具有清香的味道,用粽叶包裹食材一起煮熟,做成的粽子清香扑鼻、味道清甜,增加了食物的风味。 2、食物保存 粽叶中含有微量元素,其中有一些元素是具有防腐作用的,用粽叶包裹粽子可以减缓食物的变质进程。

粽子要怎么包

粽子的包法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 长粽 1、将粽叶平铺在桌子上,将一边折起压实。 2、叶子两端分别向中间折,用手压实,呈信封状。 3、将糯米放进折好的位置,另外一边向下折将糯米完全包裹。 4、最后用绳子将粽子捆好即可。 三角粽 1、取一片粽叶,卷成圆锥状。 2、在圆锥中装入糯米。 3、将上部分的叶片向下压,知道完全盖住开口。 4、顺着三角的边将周围的粽叶折好。 5、最后使用绳子将粽子捆绑结实。 塔型粽子 1、取两片粽叶,十字交叉成一个窝状,将糯米放进去。 2、再取两片粽叶,分别加入左右两边,将糯米完全

粽子的肉是生肉还是熟肉

生肉。 一般在制作肉粽的时候,会使用生肉进行腌制,然后将这腌制好的猪肉和糯米混合包裹起来,再进行蒸或煮制,猪肉的油脂会渗透到糯米中,这样制作出来的肉粽会更加嫩滑可口。 而如果是直接使用煮熟后的猪肉来包粽子的话,在二次加热的过程中,猪肉的营养价值会大大降低,并且制作出来的肉粽口感也不好。

粽子要煮多久才熟 冷水为什么不能煮粽子

冷水可以煮粽子。 冷水不仅可以煮粽子,煮出来的粽子还会格外的香糯,粽子的外面是用一层粽叶包裹起来的,冷水煮粽子的时候,随着水温的慢慢升高,粽叶的香味会慢慢渗透到糯米里面,煮出来的粽子反而还会比热水煮的更香,而且煮出来的粽子成熟度一致,不会出现粽心夹生的情况。

粽子叶该怎么保存

粽叶怎么保存 包粽子剩下的粽叶可以保存下来,来年在用,老人的经验是将粽叶放入冰箱中冷冻,需要用的时候取出来用热水一滚,味道和刚买时候的一样清香,而且煮过的粽叶在包粽子时不易开裂。而晒干保存的方法很容易造成粽叶香味的流失和韧度的降低。 如何挑选粽叶 如今食品安全很重要,在购买粽叶时,不要购买“返青粽叶”,“返青粽叶”是指一些不法商家采取化学染色手段,让已经失去原色的粽叶返青,使其表面光鲜,色泽鲜绿。长期使用这些粽叶包裹粽子,容易中毒。 1、看外观,“返青粽叶”色泽青绿,看上去很漂亮,而正常粽叶在制作过程中经

肉粽的沿革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

挑选优质粽子有妙招

《国家粽子行业标准》和《速冻面米食品行业标准》公布实施已有几年,标准中对粽子的外观包装、卫生指标、运输保鲜都有相关规定。但面对诸如(肉馅粽子)“蛋白质质量分数必须大于或等于2%”、“脂肪质量分数必须小于或等于17.5%”等一些专业的理化指标,普通消费者在选购时还是有些无所适从。端午节在即,如何简单易行地挑选到优质上乘的粽子,应该是大多数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从多年的市场情况来看,认准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的产品是个不错的选择。 原料好质量有保障 从超市卖场到街头巷陌,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粽子到底有多大不同?粽

粽子不能吃热的吗 什么样的粽子不能吃

煮好的粽子其米团会紧紧黏附在一起,如出现米团散乱、糯米和馅料分开的现象则说明粽子出现了变质现象,不能吃。而新鲜的粽子外表完好,不会有发霉、长毛等异常,如有同样是说明粽子腐坏变质,也是不能吃的。 好吃新鲜的粽子不仅粽叶带有独特的粽香,连馅料都是香味扑鼻的,如闻着有馊味、腐臭味、硫磺味、烂味等异常的,则说明粽子已经变质了,这样的粽子食用对健康不利,也不能吃。 返青粽叶包裹的粽子不能吃,这种粽子其粽叶颜色翠绿,外观十分好看,很多不会挑选粽子的人以为这样的粽子才新鲜,其实这样颜色鲜亮的粽叶很可能是经过特殊化工原料

糯米鸡和粽子的区别是什么呢

粽子用的是粽子叶,有用那个绳子裹的很实;糯米鸡只是用荷叶包起来,米蒸熟都是散的, 馅料也不一样啊,南方的粽子有咸甜之分,一般咸的里面会有豆子,咸蛋黄和肉,甜的一般都是碱水粽粘着蜂蜜吃,或者里面有豆沙;糯米鸡都是咸的,里面或许有肉、鸡肉、香菇等 有太多不一样的了,实在说不清

粽子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一般常见的粽子馅有红枣、花生、豆沙、蛋黄、五花肉等,各种内馅儿的营养价值也不尽相同。红枣馅能提供大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P、钙、铁等,补充糯米缺乏的维生素,帮助糯米中的钙等物质的吸收利用。花生馅则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多,能补充糯米中蛋白质等的缺乏。豆沙馅本身有清热凉血、利尿解毒功效。而咸粽子中添加的咸蛋黄其实不仅味道可口,还富含丰富蛋白质、磷脂、维生素和钙、钾、铁等。 即便是包粽子的粽叶也含有丰富的叶绿素、氨基酸、维生素A、C、多酚类物质和钾等多种营养。用粽叶包裹糯米和包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