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神经损伤的介绍
耳蜗神经损伤的介绍
噪音会损害听神经
声音传导的通路是这样的:声音信号经过外耳道-鼓膜震动-听骨(锤骨、镫骨、砧骨)-内耳的液体震动-耳蜗毛细胞发生电冲动-听神经-大脑中枢声音感受器,于是我们听到了声音。这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出了问题,都可能听不到声音。 以往影响听力的主要是工业噪音,而由于随身听的发明,造成听神经损害的元凶已经变为音乐。长时间、大音量的音乐通过损害内耳的毛细胞、听神经纤维、听神经元以及内耳的微血管痉挛,损害听力。
声音对听觉的伤害主要分两类:一是突然而来的巨大声响,如燃放爆竹;另一种是慢性噪音,长时间在高噪音下工作,听觉不知不觉受到伤害。
压力
压力很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是神经性耳聋的一种,多为突然一侧耳朵听不到了,可能同时伴有耳鸣、耳朵闷胀的感觉等。发病机制:压力、疲劳、情绪激动、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肌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内耳微循环的小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内耳缺血、缺氧,造成内耳病变,导致内耳感音部分的损害,引起听力下降。
药物
能损害听神经的常用抗生素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紫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妥布霉素、春雷霉素等。其他一些常用药也可损伤听神经导致耳聋,如阿斯匹林、速尿心得安、利尿酸、奎尼丁和抗惊厥药等。如果这些药联合应用,在药品的相互作用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会增加。
疾病
中耳炎、听神经瘤、耳硬化症等都是可能直接导致听力损失的疾病,通过早期治疗,多数人可以避免耳聋。耳蜗神经损害的原因:常见的有神经炎、脑膜炎、外伤、中毒、肿瘤、动脉硬化、某些遗传病与中耳、内耳疾病等。前庭神经损害的原因:中毒、血液循环障碍(基底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等)、神经炎、肿瘤、外伤、脱髓鞘病、内耳病等。由于病因不同其发病机理亦各不相同,可以是脱髓鞘、炎细胞浸润、细胞变性及压迫等。
遗传
50%的耳聋是遗传的,也就是先天性听神经受损,有基因基础。有些孩子出生时是能听见的,后来也会失去听力。人工耳蜗技术能把外界的声音变为电子的声音信号直接作用于听神经,通过训练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说话和生活。
细说胎儿的听觉器官和神经发育
胎儿的神经发育,从胎儿几个月开始,一直延续到生后2—3岁,许多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纤维的外周由磷脂构成的髓鞘才逐渐长出和完善起来,髓鞘神经在发育过程中先形成神经纤维,然后再逐渐长出纤维外面的髓鞘。对于神经纤维来说,髓鞘除了保证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使之比无髓鞘的纤维快之外,还有绝缘作用,使相邻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互不影响。
胎儿和小儿神经纤维的髓鞘既然还不完全,兴奋就容易传到邻近的神经纤维,所以在大脑皮质容易形成较大的兴奋区。当声波经过外耳和中耳这些传音装置到内耳的耳蜗之后,根据声波的频谱宽窄不同,影响位于基膜上螺旋器中的毛细胞的多少的范围也不同。因而,引起耳蜗微音器电位和总合电位的大小不同,所以由耳蜗微音器电位所激发的耳蜗神经动作电位的大小也不同。由于耳蜗神经动作电位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到大脑皮质听觉中枢并引起听觉,所以声波本身频谱宽窄特征,决定了耳蜗神经动作电位的大小,及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质并在皮质上引起听觉的范围的大小。因为不同频率的声波刺激;在大脑皮质上有着不同的感受部位。所以,如果要给胎儿及小儿播放音乐,特别是通过耳机播放,然后在孕妇腹壁上放音的胎教音乐,一定不要选择播放那些音乐本身的频谱过宽(交响乐的频谱较宽)。
耳朵听力障碍的3个主要表现
1、耳蜗性耳聋
由于耳蜗部位血液供应比较脆弱,很容易受损,凡是位于耳蜗的病变,都能引起耳蜗性耳聋,通常以高频听力首先受损,出现山谷状的听力缺损,典型的听力图在4000Hz处呈陡峭形下降,耳蜗性听力障碍的电测听试验的特点为。
(1)复聪现象:听力损失的程度因为刺激的声强增加而减轻或消失;强声耐量降低,患者在未达到正常人的强声耐量(105~110dB)时就感到耳部疼痛。
(2)复听:对于同一种音调病人感到听到的声音不一致,一高一低。
(3)病理性听觉适应:在持续性的声音刺激时,听阈显著增高。
2、神经性耳聋
损害耳蜗神经的病变均能导致神经性耳聋,临床特点为。
(1)高频听力首先受损,逐渐向中低音扩展,最后普遍降低。
(2)气导大于骨导,但均缩短。
(3)具有明显的病理适应性现象。
3、中枢性耳聋
病变位于脑干与大脑,累及蜗神经核及其中枢传导通路,听觉皮质中枢时导致中枢性耳聋。
(1)脑干性中枢性耳聋:累及耳蜗神经核产生一侧性的耳聋,程度轻;如果累及一侧耳蜗神经核与对侧的交叉纤维则产生双侧性耳聋,以部分性感音性耳聋多见,常见于脑桥,延髓病变。
(2)皮质性耳聋:皮质性耳聋对于声音的辨距,性质难以辨别,有时虽然一般听觉不受损害但对于语言的审美能力降低,由于一侧耳蜗神经核纤维投射到双侧的听觉皮质,一侧听觉皮质受损或传导通路的一侧受损产生一侧或双侧听力减退。
耳部爆震伤的主要受伤部位是哪里
爆震性聋主要损伤部位在内耳,但往往鼓膜或听骨链亦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致聋程度常与震源的距离、震浪压力的大小、受震时间长短头的位置、有无障碍物等因素有关,个体感受性也有不同。
发生位置
1、内耳
一般损伤于耳蜗基底转至第二转中部,先有螺旋器外毛细胞及支柱细胞变性,移位或部分脱离基底膜,严重者全部细胞严重退变以至螺旋器消失,耳蜗神经节变性,内淋巴腔出血,前庭部分的变化一般较轻。
2、中耳
鼓膜可由轻度充血以至破裂,听小骨骨折或脱位,鼓索神经断裂,蜗窗膜破裂引起外淋巴瘘等。
耳聋如何分类
1、耳蜗性耳聋,由于耳蜗部位血液供应比较脆弱,很容易受损。凡是位于耳蜗的病变,都能引起耳蜗性耳聋。通常以高频听力首先受损,出现山谷状的听力缺损,典型的听力图在4000Hz处呈陡峭形下降。耳蜗性听力障碍的电测听试验的特点为:复聪现象,听力损失的程度因为刺激的声强增加而减轻或消失;强声耐量降低,患者在未达到正常人的强声耐量(105~110dB)时就感到耳部疼痛。复听,对于同一种音调病人感到听到的声音不一致,一高一低。病理性听觉适应,在持续性的声音刺激时,听阈显著增高。
2、神经性耳聋,损害耳蜗神经的病变均能导致神经性耳聋。临床特点为:高频听力首先受损,逐渐向中低音扩展,最后普遍降低。气导大于骨导,但均缩短。具有明显的病理适应性现象。
3、中枢性耳聋,病变位于脑干与大脑,累及蜗神经核及其中枢传导通路、听觉皮质中枢时导致中枢性耳聋。脑干性中枢性耳聋,累及耳蜗神经核产生一侧性的耳聋,程度轻;如果累及一侧耳蜗神经核与对侧的交叉纤维则产生双侧性耳聋,以部分性感音性耳聋多见,常见于脑桥、延髓病变。皮质性耳聋,皮质性耳聋对于声音的辨距、性质难以辨别,有时虽然一般听觉不受损害但对于语言的审美能力降低。由于一侧耳蜗神经核纤维投射到双侧的听觉皮质,一侧听觉皮质受损或传导通路的一侧受损产生一侧或双侧听力减退。
听觉障碍常见的临床症候有耳鸣、听觉过敏、耳聋、幻听及听觉失认。可见,耳聋属于听力障碍的范畴。日常生活中,有听力障碍的患者,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都会有很大的不便。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所以,爱护孩子,就让孩子尽量远离噪音等对耳朵有害的因素,让孩子避免有听力障碍,能够健康成长。
7大原因可能引起耳聋
引起耳聋的原因有哪些?医院专家指出:耳聋临床上分为以外耳和中耳病变引起的传导性聋;以内耳和听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性聋;外中耳病变和中耳听神经共同病变引起的混合性聋。下面就介绍一下引起耳聋的原因。
(1)传染病源性聋:各种急性传染病、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脑膜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耳带状疱疹、伤寒等均可损伤内耳而引起轻重不同的感音神经性聋。
(2)药物中毒性聋:多见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耳药物中毒与机体的易感性有密切关系。药物中毒性聋为双侧性,多伴有耳鸣,前庭功能也可损害。中耳长期滴用此类药物亦可通过蜗窗膜渗入内耳,应予注意。
(3)老年性聋:多因老年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螺旋器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供血不足,发生退行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导致听力减退。
(4)外伤性聋:颅脑外伤及颞骨骨折损伤内耳结构,导致内耳出血,或因强烈震荡引起内耳损伤,均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有时伴耳鸣、眩晕。耳部手术误伤内耳结构也可导致耳聋。
(5)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而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多认为急性血管阻塞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耳聋可在瞬间显现,也可在数小时、数天内迅速达到高峰,多为单侧,亦有双耳患病,伴耳鸣,有的可伴眩晕。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6)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遭受85dB(A)以上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其耳聋程度主要与噪声强度、暴露时间有关,其次与噪声频谱、个体差异亦有一定关系,有人发现2000Hz~4000Hz的噪声最易导致耳蜗损害。
(7)爆震性聋:系由于突然发生的强大压力波和强脉冲噪声引起的听器急性损伤。鼓膜和耳蜗是听器最易受损伤的部位。当人员暴露于90dB(A) 以上噪声,即可发生耳蜗损伤,若强度超过120dB以上,则可引起永久性聋。耳聋的程度与噪声强度、暴露次数以及压力波的峰值、脉宽、频谱、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耳聋性质多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
耳聋引起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引起耳聋的原因是非常的多的,接下来我们就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原因。首先就是外伤性聋。颅脑外伤及颞骨骨折损伤内耳结构,导致内耳出血,或因强烈震荡引起内耳损伤,均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有时伴耳鸣、眩晕。轻者可以恢复。耳部手术误伤内耳结构也可导致耳聋。
上面我们介绍了外伤性聋,对于耳聋的原因我们接着介绍,接下来就是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而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多认为急性血管阻塞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病变可累及螺旋器,甚或前庭膜、蜗窗膜破裂。耳聋可在瞬间显现,也可在数小时、数天内迅速达到高峰,多为单侧,亦有双耳患病,伴耳鸣,有的可伴眩晕。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还有在医学上常常表现的专有名词,主要的有:梅尼埃病。一种伴有眩晕的内耳疾病。耳毒性耳聋。一些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菌素、阿司匹林和某些抗肿瘤药,大剂量使用时会伤及耳蜗听觉神经系统导致听力下降。突发性聋。一种不明原因的听力突然减退,1~2日即可达到耳聋最高峰乃至全聋。耳硬化症。是有正常鼓膜的成人缓慢进行性传音性耳聋最常见的原因,当骨性病灶邻近蜗管时表现为感音性聋。
耳蜗神经损伤怎么治疗
助听器,使用助听器将声音放大,以帮助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者,尤其是在正常言语频率听力下降者。助听器亦可帮助高频率听力下降为主的患者或单耳听力下降者。助听器由微音器收集声音,放大器增加音量,扬声器传导经过放大的声音。严重听力损失患者通过配带助听器仍听不到声音者可行耳蜗植入术。植入物由插入耳蜗的电极和置于颅骨内的内驱动器组成,与外驱动器、语言处理器、话筒连接。话筒收集声波,处理器将声波转换为电冲动,通过外驱动器传至内驱动器,然后传到电极,电极电流刺激听神经。
耳蜗植入并非像正常耳蜗那样转换声音,对不同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效果,可帮助某些患者进行唇读,有的患者可区别某些单词,有的患者可听电话。耳蜗植入还可帮助聋人收听和区别环境声音和警报信号,如门铃声、电话和闹钟声音。耳蜗植入对近期发生的听力损失或成功地使用过助听器者更为有效。
骨神经损伤的介绍
坐骨神经损伤为腰髓4、5和骶髓1、2、3神经根组成。损伤原因:多由股部或臀部火器伤引起,有时髋关节脱臼和骨盆骨折亦可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药物注射性损伤亦不少见。完全断裂时膝以下肌肉全瘫,但腘绳肌一般影响不大,如为部分损伤则表现为腓总神经或胫神经的部分瘫痪。常须广泛游离神经并屈膝及过伸髋关节才能缝合。术后固定于上述位置6~8周。修复神经对恢复感觉及营养意义很大,可防治溃疡。
耳蜗神经损伤有什么症状
1很多人偶尔会出现耳鸣,耳痛的状况。一旦出现这样的这个情况首先应该是影响听力的,这个情况如果另外一侧的正常,就是不需要治疗的。但是毕竟耳朵很重要,还是应该及时就诊,确诊病情,这样才不会贻误治疗时机。
2耳朵里面嗡嗡响,医生说是耳蜗神经受损,也会出现为感音性耳聋的可能,建议可以考虑做尝试口服一些改善神经功能的药物治疗,常用的比如耳聋胶囊、复方维生素片。这些口服药,服用一段时间后,看看效果如何,效果不好的话,建议医院治疗。
3如果是神经性耳鸣的话,神经性耳鸣如果时间短还有希望治愈,但是如果时间很长了确实不好治疗,所以,耳朵疾病大家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旦有轻微的症状出现,还是要及时确诊。
神经损伤恢复时间介绍
病因
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包括牵拉损伤,如产伤等引起的臂丛损伤;切割伤,如刀割伤,电锯伤,玻璃割伤等;压迫性损伤,如骨折脱位等造成的神经受压;火器伤,如枪弹伤和弹片伤;缺血性损伤,肢体缺血挛缩,神经亦受损;电烧伤及放射性烧伤;药物注射性损伤及其他医源性损伤。
病理生理
1943年Seddon提出将神经损伤分为三种类型。
1.神经断裂
神经完全断裂,临床表现为完全损伤,处理上需手术吻合。
2.神经轴突断裂
神经轴突完全断裂,但鞘膜完整,有变性改变,临床表现为神经完全损伤。多因神经受轻度牵拉伤所致,多不需手术处理,再生轴突可长向损伤的远侧段。但临床上常见的牵拉伤往往为神经完全或部分拉断,如产伤或外伤,恢复较差。
3.神经失用
神经轴突和鞘膜完整,显微镜下改变不明显,电反应正常,神经功能传导障碍,有感觉减退,肌肉瘫痪,但营养正常。多因神经受压或挫伤引起,大多可以恢复;但如压迫不解除则不能恢复。如骨折压迫神经,需复位或手术解除神经压迫。
临床表现
1.指神经损伤:(1)多为切割伤;(2)手指一侧或双侧感觉缺失。
2.桡神经损伤:(1)腕下垂,腕关节不能背伸;(2)拇指不能外展,拇指间关节不能伸直或过伸;(3)掌指关节不能伸直;(4)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5)高位损伤时肘关节不能伸直;(6)前臂外侧及上臂后侧的伸肌群及肱桡肌萎缩。
3.正中神经损伤:(1)手握力减弱,拇指不能对指对掌;(2)拇、食指处于伸直位,不能屈曲,中指屈曲受限;(3)大鱼际肌及前臂屈肌萎缩,呈猿手畸形;(4)手掌桡侧半皮肤感觉缺失。
4.尺神经损伤:(1)拇指处于外展位,不能内收;(2)呈爪状畸形,环、小指最明显;(3)手尺侧半皮肤感觉缺失;(4)骨间肌,小鱼际肌萎缩;(5)手指内收、外展受限,夹纸试验阳性;(6)Forment试验阳性,拇内收肌麻痹。
5.腋神经损伤:(1)肩关节不能外展;(2)肩三角肌麻痹和萎缩;(3)肩外侧感觉缺失。
6.肌皮神经损伤:(1)不能用二头肌屈肘,前臂不能旋后;(2)二头肌腱反射丧失,屈肌萎缩;(3)前臂桡侧感觉缺失。
7.臂丛神经损伤:(1)多为上肢牵拉伤;(2)上干损伤为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及腋神经支配之肌肉麻痹;(3)中干损伤,除上述肌肉麻痹外,尚有桡神经支配之肌肉麻痹;(4)下干损伤前臂屈肌(除旋前圆肌及桡侧腕屈肌)及手内在肌麻痹萎缩;累及颈交感神经可出现Hornor综合征;(5)全臂丛损伤,肩胛带以下肌肉全部麻痹,上肢感觉全部丧失,上肢各种反射丧失呈弛张性下垂。
8.腓总神经损伤:(1)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态;(2)踝关节不能背伸及外翻,足趾不能背伸;(3)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4)胫前及小腿外侧肌肉萎缩。
9.胫神经损伤:(1)踝关节不能跖屈和内翻;(2)足趾不能跖屈;(3)足底及趾跖面皮肤感觉缺失;(4)小腿后侧肌肉萎缩;(5)跟腱反射丧失。
10.坐骨神经损伤:(1)膝以下受伤表现为腓总神经或胫后神经症状;(2)膝关节屈曲受限,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无收缩功能;(3)髋关节后伸,外展受限;(4)小腿及臀部肌肉萎缩,臀皱襞下降。
11.股神经损伤:(1)大腿前侧,小腿内侧皮肤感觉缺失;(2)膝腱反射减弱或丧失;(3)膝关节不能伸直,股四头肌萎缩。
12.闭孔神经损伤:(1)大腿内侧下1/3皮肤感觉缺失;(2)内收肌群麻痹萎缩,不能主动架在健腿上。
诊断依据
1.常有外伤史:多合并有四肢骨折或关节损伤。
2.肢体姿势:周围神经损伤肢体呈不同程度畸形。
3.运动功能:根据肌力测定瞭解肌肉瘫痪情况,判断神经损伤及其程度。晚期可存在不同程度肌肉萎缩。
4.感觉功能:感觉神经支配区皮肤痛觉和触觉等发生障碍。Tinel征感测神经再生到达的部位。
5.植物神经功能:支配区皮肤营养障碍,由早期无汗、乾燥、发热、发红到后期变凉,萎缩,粗糙甚至发生溃疡。
6.反射功能:神经支配范围的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7.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神经操作部位的确定,为判断损伤程度,预后及观察神经再生提供依据。
治疗原则
1.开放性损伤:对锐器伤或清洁伤口,作一期神经缝合。对火器伤或污染伤口,待伤口愈合后3-6周后作二期神经修复。
2.闭合性损伤:神经受压,牵拉或挫损,早期作骨折及关节复位,神经功能多能自行恢复。如1-3个月无恢复,则需手术检查。
3.晚期神经损伤:争取三个月内修复,伤后一年以上的病例,也应积极修复。
4.根据神经损伤的时间、性质、程度和范围,可分别行神经松解、减压,缝合修复或行神经移位或移植,或后期行功能重建术。
康复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1)视诊,皮肤是否完整,肌肉有无肿胀和萎缩,肢体有无畸形,步态和姿势有无异常。(2)肢体周径测量。(3)肌力和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感觉功能评定: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压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皮肤图形辨别觉、实体觉、位置觉、神经干叩击试验。我院可通过感觉定量检测仪提供感觉定量检测,为康复提供客观证据。
电生理评定:强度时间曲线,通过时值测定和曲线描记,判断肌肉为完全失神经支配,部分失神经支配和正常神经支配。
肌电图检查:我院可通过针极肌电图检测,可判断神经受损是程度是神经失用,轴突断离或神经断离。
轻度失神经支配:肌电图可见自发电活动,运动单位电位波幅、时限基本正常,募集相为混合和干扰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波幅可下降。
中度失神经支配:肌电图出现较多自发电活动,募集相为单纯至混合相,神经传导速度不超过20%,波幅下降不超过50%。
重度失神经支配:肌电图出现大量自发电活动,仅见单个运动单位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可增高,时限可增宽。
完全失神经支配:肌电图出现大量自发电活动,无运动单位电位出现,电刺激神经干相应肌肉检测不到符合肌肉动作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可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神经再生和恢复情况。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主动活动:如神经损伤程度较轻,肌力在2-3级以上,在早期也可进行主动运动。注意运动量不能过大,尤其是在神经创伤、神经和肌腱缝合术后。运动是一种生理性刺激,使得中枢神经系统保持紧张性和兴奋性,并能改善周围神经髓鞘本身的血液循环,减少周围组织水肿[1] 。
保持功能位:周围神经损伤后,为了预防关节挛缩,保留受累处最实用的功能,应将损伤部位及神经所支配的关节保持良好的姿位,在大多数情况下,应保持在功能位。
3、被动活动:借助治疗师或器械的力量进行的运动为被动运动,病人用健康部位帮助患处运动为自我被动运动。被动运动的主要作用为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挛缩变形。其次能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肌张力、改善局部循环。
被动活动时应注意:(1)只在无痛范围内进行。(2)在关节正常范围内进行。(3)运动速度要慢。(4)周围神经和肌腱缝合术后要在充分固定后进行。
4、理疗: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促进神经再生,从而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损伤1周内行功能电刺激治疗,配合肌肉主动和被动锻炼,可以达到促进轴突再生,促进周围神经对肌肉再支配效果[2] 。另外,(1)温热疗法:早期应用短波、微波透热疗法(无热或微热量,每日1-2次),可以消除炎症、促进水肿吸收,有利于神经再生。应用热敷、蜡疗、红外线照射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松解粘连、促进水肿吸收。治疗时要注意温度适宜,尤其是有感觉障碍和局部血循差时,容易发生烫伤。若病人感觉丧失,或治疗部位机体内有金属固定物时,应选脉冲短波或脉冲微波治疗。
(2)激光疗法:常用氦-氖激光(10-20mW)或半导体激光(200-300mW)照射损伤部位或沿神经走向选取穴位照射,每部位照射5-10min,有消炎、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3)水疗法:用温水浸浴、旋涡浴,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循环,松解粘连。在水中进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可防止肌肉挛缩。水的浮力有助于瘫痪肌肉的运动,水的阻力使在水中的运动速度较慢,防止运动损伤发生。
5、高压氧治疗:临床实践中高压氧治疗也被用于周围神经损伤[3] 。
6、矫形器治疗:早期预防挛缩畸形。
7、中医治疗:(1)针刺治疗:以选取损伤经络穴为主,循经取穴,配合止痛活血、通经活络等作用的穴位。(2)推拿治疗:以祛瘀消肿、通经活络为原则,推拿按摩的主要作用是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软组织粘连,也能延缓肌肉萎缩。但手法要轻柔,强力的按摩对软瘫的肌肉多有不利,长时间的按摩也有加重肌肉萎缩的危险。 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施以滚法、按法、揉法、搓法、擦法等。(3)其它治疗:电针、艾灸、火罐、中药治疗等。
其实我们自己所要知道的就是将治疗方法定位为:短期目标:早期康复目标主要是早消除炎症、水肿,促进神经再生,防止肢体挛缩,恢复期目标主要是促进神经再生,恢复神经的正常功能,矫正畸形。远期目标:使病人最大程度的恢复功能,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重返工作岗位和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听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
听神经损伤患者可以使用助听器治疗。使用助听器将声音放大,以帮助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者,尤其是在正常言语频率听力下降者。助听器亦可帮助高频率听力下降为主的患者或单耳听力下降者。助听器由微音器收集声音,放大器增加音量,扬声器传导经过放大的声音。
严重听力损失患者通过配带助听器仍听不到声音者可行耳蜗植入术。植入物由插入耳蜗的电极和置于颅骨内的内驱动器组成,与外驱动器、语言处理器、话筒连接。话筒收集声波,处理器将声波转换为电冲动,通过外驱动器传至内驱动器,然后传到电极,电极电流刺激听神经。
耳蜗植入并非像正常耳蜗那样转换声音,对不同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效果,可帮助某些患者进行唇读,有的患者可区别某些单词,有的患者可听电话。耳蜗植入还可帮助聋人收听和区别环境声音和警报信号,如门铃声、电话和闹钟声音。耳蜗植入对近期发生的听力损失或成功地使用过助听器者更为有效。
人们为了远离听神经损伤,就会想尽一切的办法努力,但是不管怎么样,健康才是第一位。
耳聋在临床上的分类有哪些
1、耳蜗性耳聋
由于耳蜗部位血液供应比较脆弱,很容易受损。凡是位于耳蜗的病变,都能引起耳蜗性耳聋。通常以高频听力首先受损,出现山谷状的听力缺损,典型的听力图在4000Hz处呈陡峭形下降。耳蜗性听力障碍的电测听试验的特点为:
(1)复聪现象:听力损失的程度因为刺激的声强增加而减轻或消失;强声耐量降低,患者在未达到正常人的强声耐量(105~110dB)时就感到耳部疼痛。
(2)复听:对于同一种音调病人感到听到的声音不一致,一高一低。
(3)病理性听觉适应:在持续性的声音刺激时,听阈显著增高。
2、神经性耳聋
损害耳蜗神经的病变均能导致神经性耳聋。临床特点为:
(1)高频听力首先受损,逐渐向中低音扩展,最后普遍降低。
(2)气导大于骨导,但均缩短。
(3)具有明显的病理适应性现象。
3、中枢性耳聋
病变位于脑干与大脑,累及蜗神经核及其中枢传导通路、听觉皮质中枢时导致中枢性耳聋。
(1)脑干性中枢性耳聋:累及耳蜗神经核产生一侧性的耳聋,程度轻;如果累及一侧耳蜗神经核与对侧的交叉纤维则产生双侧性耳聋,以部分性感音性耳聋多见,常见于脑桥、延髓病变。
(2)皮质性耳聋:皮质性耳聋对于声音的辨距、性质难以辨别,有时虽然一般听觉不受损害但对于语言的审美能力降低。由于一侧耳蜗神经核纤维投射到双侧的听觉皮质,一侧听觉皮质受损或传导通路的一侧受损产生一侧或双侧听力减退。
听觉障碍常见的临床症候有耳鸣、听觉过敏、耳聋、幻听及听觉失认。可见,耳聋属于听力障碍的范畴。日常生活中,有听力障碍的患者,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都会有很大的不便。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所以,爱护孩子,就让孩子尽量远离噪音等对耳朵有害的因素,让孩子避免有听力障碍,能够健康成长。
耳鸣是怎么引起的
(一)器质性因素
1.外耳道阻塞病变中耳急慢性炎症、镫骨固定等,耳鸣多呈低调与耳聋程度不一致。
2.内耳感受器病变和听神经损害 听毛细胞受刺激而引发异常的听觉信号可能是产生耳鸣的最主要的原因毛细胞的激惹状态(去极化)可因短暂的缺氧而诱发出现早期或一过性耳鸣。如毛细胞变性以及听纤毛与盖膜接触不良,则可出现持久性耳鸣。如为局限性毛细胞损伤,耳鸣的性质接近于纯音耳蜗神经纤维如受到机械性刺激可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而引发异常的神经脉冲,引起节律性耳鸣。
在正常情况下耳蜗的传出通路具有调节神经传导的作用,该束的任何障碍亦可引起耳鸣。常见于脑干的缺血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