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儿童退烧药
如何使用儿童退烧药
一般使用退烧冲剂是最安全的退烧方法。退烧药有很多种,其中水剂是最安全的,而且退烧效果是最快的,孩子也愿意喝。所以平时家中常备退烧冲剂,以免孩子发烧了,干着急。
栓剂也是可以退烧的,但是用量不能过大。一些孩子,不愿意喝退烧冲剂,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退烧栓剂,退烧栓剂是直接塞到肛门里退烧的,所以用量不能过大,以免对直肠刺激。
退烧药必须单独使用,不能混用。虽然退烧药有很多种,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各种退烧药放在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好。混在一起使用时,药物的计量很难控制,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不利的。
退烧药的副作用是什么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化学类药物一般有见效快的优点,同时也可能会带有不同的副作用。从以上对6种儿童退烧药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退烧药成分对应产生的副作用情况。相较而言,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副作用是最小的。
常见儿童退烧药的副作用普遍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但像安乃近、氨基比林的副作用就更为明显,可能会引起虚脱,甚至发生休克,有过敏体质的孩子会产生药疹、荨麻疹,危及患儿生命。这些类别的药物也正逐渐被淘汰掉。
儿童退烧药那种好
宝宝常用的退烧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百服宁)和布洛芬(如美林、托恩),这些都属于解热镇痛类药物。对乙酰氨基酚起效快、作用强、安全性高,可首选该药。布洛芬退热快而平稳,退热持续时间达6~8小时,一般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
儿童退烧药的分类
水剂。水剂较温和,比较适合宝宝使用。普遍常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阿斯匹灵锭剂退烧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不宜使用。
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对小一点的宝宝来说比较方便。但反覆刺激肛门,容易造成宝宝腹泻。
退烧药和退烧针。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随意的混合用,宝宝小,用量不好控制,单独使用比较安全。退烧药不可多服或将药量增加。而退烧针相对幼小的宝宝来说是不安全的,尤其是有过敏体质的孩子。
退烧药有哪些副作用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化学类药物一般有见效快的优点,同时也可能会带有不同的副作用。
常见儿童退烧药的副作用普遍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从以上对6种儿童退烧药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退烧药成分对应产生的副作用情况。相较而言,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副作用是最小的。但像安乃近、氨基比林的副作用就更为明显,可能会引起虚脱,甚至发生休克,有过敏体质的孩子会产生药疹、荨麻疹,危及患儿生命。这些类别的药物也正逐渐被淘汰掉。
有些退烧药存在一定的肝肾毒性和神经毒性,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用量。
由于退热针剂副作用较多,因此婴幼儿应首选口服退热药物,常用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和布洛芬(如美林)。由于这些药物都配制为水果口味,易于为婴幼儿接受。而退热药物的服用也有讲究,以前多为体温超过38.5℃时服用,而现在的观点认为:为了发挥解热镇痛药的抗炎作用,每日服用4次(即每隔4~6 小时服用1次)更加合理,同时孩子的体温也控制得更趋于平稳。
宝宝发烧其实首推物理降温。当宝宝体温超过38.5℃,可以给他枕冰袋、洗温水澡、擦擦酒精,还要尽量多喝水。晚上,父母精力不够,就要使用药物降温。如果孩子有高热惊厥史,则要尽早用药。
小孩发烧如何正确给药
退烧方式选哪种?年龄说了算
根据退烧药剂型和给药途径的特点,以及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特征,专家归纳出了各个年龄段儿童服药的一般规律。
儿童退烧药剂型在使用方法上主要有口服、塞肛以及肌内/静脉注射三种方式。口服是孩子发烧时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它的安全性较高,家长们在家里使用方便,目前,儿童口服退烧药主要剂型有滴剂、混悬剂、颗粒剂/散剂、片剂、糖浆/干糖浆等剂型。外用塞肛对于怕吃药、怕打针,又急需退热的孩子比较合适,可以将退热药物做成的栓剂直接塞入肛门使用,但要注意塞入的深度应合适。
新生儿及婴儿:静脉给药是吸收最快的方法之一;也可根据所患疾病性质等选择透皮给药、直肠给药途径。
婴幼儿:多选用颗粒剂、口服液、滴剂、糖浆剂等口服给药途径,不推荐片剂、胶囊剂等,尽量避免肌内注射。
3岁以上儿童:口服给药是较好的途径,剂型选择包括颗粒剂、口服液、片剂、胶囊剂等。
小儿发烧用什么药 身体说了算
专家介绍,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个体状况使用口服退烧药。在儿童发热原因不明时,家长不要擅自去药店购买退热药,因为这样不仅不能缓解症状,还有可能会掩盖病情。在发热原因明确,体温高于38.5℃,并有医生指导以明确用法用量时,家长才可直接去药店购买非处方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布洛芬混悬剂等。
小孩儿发烧怎么办
01体温测量
发热时,当孩子的腋温低于38.5℃时,采取物理降温;腋温在38.5℃以上时,物理降温加用药物降温,如果有其他症状出现,需要及时就医。
02解开衣服散热(避免冷风的情况下)
如果孩子发烧了,应该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解开衣服,帮助孩子进行散热,小儿身体各项机能发育都并不完全,体温调节功能,特别是散热的能力不如成年人,如果发烧时用厚衣物捂着,是很危险的处理方式,可能导致体温继续上升。
03物理降温
用37℃左右的温湿毛巾擦澡,擦拭部位为全身包括孩子的额头和面部。
04注意补水
小孩发烧时,会比平时更缺水,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可采用胶头滴管滴喂的方式。
05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进行药物治疗?
1、发热40℃以上持续24小时;
2、低热持续4天以上;
3、出现抽搐、呕吐、吞咽困难、精神状况差的现象;
4、退烧后24小时体温又再次升高;
5、呼吸急促嘴唇发紫;
06常用儿童退烧药
1、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儿科临床常用退烧药物之一,又名扑热息痛,是一种较安全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迅速、不良反应较少,可以常备家中,如泰诺林等;
2、布洛芬:也是目前儿科临床常用退烧药物之一,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适合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用于解热镇痛;
在儿童感冒发热的对症治疗中,特别提示不要同时服用多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品。
宝宝发烧 奶奶这样做差点让孩子丧了命
孩子一月进4次医院
据2016年12月的一则新闻显示,一位7岁小男孩,一个月进四次医院,原因是奶奶给孩子穿多了。导致孩子在学校大量出汗,脱衣服,终着凉。甚至因为穿太多,大小便不方便,因为尿湿衣服而发生疾病。
捂出来的高热惊厥
孩子发烧期间突发发生抽搐、斜视、口吐白沫、意识丧失等,这些症状并不是癫痫,而是因为发体温超过39℃,引起的一种疾病症状。发生在6个月至4岁儿童身上。
孩子发热期间,奶奶主张捂出汗可退烧的做法,让一位孩子险些因此丧命。
所以有一种冷,叫孩子的奶奶觉得冷!这里并不是说奶奶带孩子就不好,可能孩子的外婆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孩子高烧时不妨这样做
1.解开孩子衣物
避免多穿、多捂,穿着正常的衣物。但是避免穿太少,防止发烧结束后,又出现感冒。
2.洗温水澡
所谓的温水澡,其水温应该在正常体温之下,一般为35-36℃,这样洗浴有利于孩子降温。
如果水温太高,那么不仅无法退烧,还会将热气逼进体内,加重发烧问题。
3.酒精或冰敷
可以用酒精或冰袋,给孩子的额头、手脚、膝盖后和肘窝处降温。这属于一种物理降温方法,但是避免在心脏、脖子、胸口处进行冰敷,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使用退烧药物
市面上的儿童退烧药物有很多,一般建议体温超过38.5℃时候,建议服用退烧药,会在30分钟至1小时内起效。但是服用量要根据医嘱,因为儿童的温度调控系统还不完善,过量的使用退烧药会发生体温过低现象。
另外,退烧药只能维持4-6小时体温正常,不属于治病药物,所以退烧之后还需要请医生治疗,根除发生的病因。
退烧药的副作用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化学类药物一般有见效快的优点,同时也可能会带有不同的副作用。从以上对6种儿童退烧药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退烧药成分对应产生的副作用情况。相较而言,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副作用是最小的。
常见儿童退烧药的副作用普遍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但像安乃近、氨基比林的副作用就更为明显,可能会引起虚脱,甚至发生休克,有过敏体质的孩子会产生药疹、荨麻疹,危及患儿生命。这些类别的药物也正逐渐被淘汰掉。
儿童退烧药有哪些
目前各医院和药房出售的儿童退热药主要有水剂、片剂、栓剂和针剂四种剂型,比较常见的小儿退烧药可按成分分成6大类:
1、阿司匹林
注意:16岁以下禁用
使用最久的一种退热药,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也大,对胃肠刺激严重,甚至会诱发溃疡。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
2、对乙酰氨基酚
注意:比较安全,可常备家中
即扑热息痛,是目前儿科临床最常用退烧药物,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迅速、不良反应较少,可以常备家中。代表药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3、衍生退热灵颗粒冲剂
注意:葡萄糖六磷酸去氢酵素(G6PD)缺乏症患者避免服用。
通过香港权威HKC中成药注册(编号:HKC-16758),是一款专为儿童研制的退烧药。对于外感温邪,脏腑实热引起的内热高烧,喉咙肿痛,咳 嗽痰多等病症有良好的退烧作用;但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儿童服用量有区别。
4、布洛芬
注意:适合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用于解热镇痛
布洛芬是属于比新的儿科退烧药物,安全高效,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较乙酰氨基酚对胃肠刺激小。代表药为托恩口服溶液。
5、尼美舒利
注意:风险高,需慎用;12岁以下儿童禁用。
尼美舒利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但是,近期有报道表明,尼美舒利有极高的致严重肝损害的用药风险,需慎用。
6、安乃近
注意:非万分紧急情况不要使用,和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反应。
安乃近的退热效果明显迅速,但副作用也非常很明显,个别病人对该药过敏,甚至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仅在急性高热、病情急重,又无其他退热药可用时才用于紧急退热。目前27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但国内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我家小孩经常发烧,怎么办呢,是不是照顾方法不对
小孩子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体温调节能力尚弱,所以小孩经常发烧属于正常现象,谁家小孩在成长过程中还不得烧上几回,退烧方法也都是实战总结来的,其实回头看看,照顾方法也就是多喝水,物理退烧,吃退烧药。让孩子多喝水能帮助孩子退烧,还能防止脱水;物理退烧,是在发烧38.5摄氏度以下,不能使用退烧药的时候,减轻孩子的不适而选择的方法,以孩子的意愿为主,选择孩子能接受的物理退烧方法;退烧药只选儿童退烧药,美林布洛芬和泰诺林退烧药都可以,一般选择一种就可以了。
使用儿童退烧药的方法
当然,在退烧方法中,最方便且迅速的莫过于使用退烧药,而每位宝宝家里确实都必须常备退烧药以因应不时之需,免得临时半夜发烧束手无策。退烧药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则,何时用、怎样用,平时宜有正确观念,才不会效果不佳或甚至退烧失控。退烧药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一般以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级,阿斯匹灵锭剂退烧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灵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不宜使用。
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用量宁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体温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门,造成腹泻。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过敏休克。退烧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温,父母不必一时性急,因小失大。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随意的互相并用,因为剂量不好控制,还是单独使用比较安全。还有,退烧药也不可多服几次或将剂量增加,以加强退烧的效果。千万要记住,“药也是毒”的道理,任何药物(包括退烧药)都有它们一定的用法,吃多了即会产生毒性。许多父母因爱儿心切,而把过多的退烧剂给幼儿服用,但却没退烧,反而烧得更厉害,因为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让体温升高。
宝宝退烧药的副作用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化学类药物一般有见效快的优点,同时也可能会带有不同的副作用。从以上对6种儿童退烧药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退烧药成分对应产生的副作用情况。相较而言,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副作用是最小的。
常见儿童退烧药的副作用普遍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但像安乃近、氨基比林的副作用就更为明显,可能会引起虚脱,甚至发生休克,有过敏体质的孩子会产生药疹、荨麻疹,危及患儿生命。这些类别的药物也正逐渐被淘汰掉。
为了孩子的健康,宝宝发烧用药一定要科学正确哦。
退烧药的副作用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化学类药物一般有见效快的优点,同时也可能会带有不同的副作用。
常见儿童退烧药的副作用普遍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从以上对6种儿童退烧药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退烧药成分对应产生的副作用情况。相较而言,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副作用是最小的。但像安乃近、氨基比林的副作用就更为明显,可能会引起虚脱,甚至发生休克,有过敏体质的孩子会产生药疹、荨麻疹,危及患儿生命。这些类别的药物也正逐渐被淘汰掉。
有些退烧药存在一定的肝肾毒性和神经毒性,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用量
由于退热针剂副作用较多,因此婴幼儿应首选口服退热药物,常用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和布洛芬(如美林)。由于这些药物都配制为水果口味,易于为婴幼儿接受。而退热药物的服用也有讲究,以前多为体温超过38.5℃时服用,而现在的观点认为:为了发挥解热镇痛药的抗炎作用,每日服用4次(即每隔4~6小时服用1次)更加合理,同时孩子的体温也控制得更趋于平稳。
宝宝发烧其实首推物理降温。当宝宝体温超过38.5℃,可以给他枕冰袋、洗温水澡、擦擦酒精,还要尽量多喝水。晚上,父母精力不够,就要使用药物降温。如果孩子有高热惊厥史,则要尽早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