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宝宝学会克服困难
如何让宝宝学会克服困难
妈妈应该尽可能让宝宝独立活动,比如让宝宝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完成作业等等。宝宝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克服外部困难和内部障碍,他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一直得到锻炼。倘若宝宝不能完成这些活动,也不必急忙去帮助,而应该“先等一会儿”,让他自己克服困难去解决。当他战胜了困难,就达到了目的,会显示出一种经过努力终于胜利的满足感。在这个过程中,宝宝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也就随之增强。
教宝宝认识数字的游戏
1、分配树叶认识数字
带宝宝去公园玩,让他收集一些喜欢的树叶,然后妈妈在地上写下1—10这10个数字,并让宝宝把拣来的树叶按照数字1放1片,数字2放2片的规律一直放到数字10。这样宝宝就在树叶的帮助下,直观地学会了1—10这10个数字,并了解了数名、数字、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打电话
电话是宝宝非常喜欢的玩具,用它来玩游戏可以帮助宝宝学习语言。告诉宝宝每只动物的电话号码,叫他打电话过去,妈妈可以假扮各种动物,跟宝宝在电话上聊天。刚开始先给他一位数或两位数的电话号码。
3、举一反三
对孩子而言,要告诉他们“同样的数目”这个概念是非常困难的,三岁的孩子虽然已有数的概念,但是还是别勉强他们学习。当孩子对数的理解能力增强时,妈妈可以示范地说:“这是3,那也是3,两个是相同的。”不久之后,孩子就能够自己去数了。
4、超级市场购物员
用具:给宝宝的小钱包、零钱
玩法:去超级市场购物前,先拟定购物的东西,记下来。买好东西以后让宝宝去付钱。
宝宝学会:简单的计算
小贴士:每次金额不要太大,不要超出宝宝的能力范围。
5、欢天喜地跳飞机
用具:一套大数字板(1—10)各10张
玩法:妈妈协助孩子把大数字板铺在地/草坪上,然后妈妈发出指令让宝宝跳到相应的数字上,比如妈妈说“1”,宝宝就跳到写有数字“1”的数字板上。
宝宝学会:跳跃和认识数字
小贴士:不要让宝宝跳相隔太远的数字以免摔伤。
其实,除了以上游戏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游戏是可以帮助3到6岁的小孩认识数字的,各位家长不妨自己用心去发现。毕竟别人的经验永远只是个参考而已,只有通常自己的实践,才能找出属于自己小孩的独一无二的最适合的方法。
5大方法帮助宝宝吃好饭
1、帮助宝宝学会了解自己,倾听自己身体信号:
正确的喂养方式,可以帮助宝宝学会并练习体察自己的感觉,从而使他们更习惯于倾听自己的身体信号;
2、帮助宝宝建立规律生活节奏,获得内在安全感:
规律的生活能帮助孩子保持身心平衡,只有在规律和充满爱的生活中,宝宝才能获得内在的安全感。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大多数宝宝并不缺乏爱,但忙碌的父母往往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规律生活,这是很多孩子出现行为情绪问题,比如:冲动、易发脾气、胆小、退缩、不讲道理等根源所在;
3、帮助宝宝保持开放心态,敢于尝试:
喂养是个能让宝宝愉快而安全地接触新鲜事物的经历。家长可以尝试多让宝宝接触各种不同食物、不同味道,让宝宝从味觉上体验各种新食物带来的愉悦感,从而喜欢上新鲜东西;
4、帮助宝宝学会克制:
那些在家像小公主、小皇帝的宝宝,有的一出门就像小霸王,无法和小朋友和睦相处,让老师伤透脑筋;有的则胆小得不敢出声、不敢动,不愿再去幼儿园,这些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如何调节自己。在婴幼儿期,让宝宝学会调节自己的欲望和情绪,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5、建立良好亲子沟通模式:
喂宝宝吃饭,就可以成为最好的亲子沟通活动。
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学会放手
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遇到孩子的提问,家长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们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是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从而失去独立性。所以,家长应该启发孩子自己动脑筋去考虑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应该让孩子学会自理。很多家长缺乏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怕孩子不小心磕着碰着,另一方面是怕麻烦。殊不知,孩子的自理能力与责任心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家长在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孩子就不能意识到做这些事情的难处,也就无法建立起对他人的体谅和责任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适当地让孩子学做家务来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做早点、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等,从一些简单的小事做起,逐渐让孩子能够料理自己的生活。
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应该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有不少家长一见孩子碰到困难,就会立即代劳;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因为遭遇困难时而哭闹时,就会立即“心软”而“妥协”,替孩子完成事情。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让他们去做一些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小事,并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不能永远为孩子遮风挡雨,为了孩子的将来,要下定决心,让孩子学会独立地面对困难。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家长,应该“放开手”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从而让他们能够自主地生活和处理问题,并拥有健康向上的人格,成长为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人。
如何教育宝宝远离意外伤害
1必须让宝宝知道的事项应让宝宝牢记父母的姓名、家庭和幼儿园的地址及家里和爸爸妈妈的电话;懂得匪警、火警、交通事故急救等重要电话的打法;让宝宝知道附近的派出所(报警点)的具体位置等,以备宝宝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
2让宝宝学会面对陌生人让宝宝学会自我救助的方法,是宝宝获得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家长可以故事、游戏等形式,教导宝宝学会应对陌生人。在不得不让宝宝独处家中时,家长应仔细叮嘱宝宝不给陌生人开门,同时告诫宝宝不要随便出门,以免走失。如果走失,心里一定要沉着不慌张,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应就近找警察叔叔寻求帮助。教宝宝遇到紧急情况时,学会大声呼救。遇到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时,教宝宝简单的自护办法,不要乱跑,等待救援。
3让宝宝懂得简单的减轻伤害的方法有的家长认为宝宝小,不需要过早地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平时对宝宝采取过度保护的态度,容易造成宝宝一遇到事情就找爸爸妈妈,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教给宝宝简单的应对意外伤害的方法,如手指被割伤、流鼻血、被开水烫了时,应怎样减轻伤害等等。
4预防吞入异物:除了家长普遍认同的小纽扣、硬币外,一些质量不好的小塑料勺也有可能成为伤害孩子的武器。质量不好的塑料小勺比较脆,而处于口欲期的婴儿如果拿到了就会喜欢送到嘴里把玩,如果被牙齿弄破的话,塑料勺就会形成一些外缘尖利的碎片,碎片在孩子的嘴里、咽部、食道、胃肠里都有可能引发不适和危险。
宝宝假性近视妈妈怎么做
1、帮助宝宝学会辨识“视力表” 宝宝学会看视力表,可以协助医生进行验光。3岁以上的宝宝,妈妈可以用字母“e”教宝宝,把“e”的开口放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让宝宝用小手指出来。今后看视力挂图就容易了。此外有些医院的视力表上,画的是各种水果,这种视力表对宝宝来说就容易多了。
2、注意宝宝的用眼卫生 宝宝的自控能力差,家长要严格限制宝宝看电视的时间,每半个小时要督促宝宝远望几分钟。
3、尽早教宝宝学会做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做起来并不复杂,只要有可能就可以教宝宝做,宝宝学会后,要引导宝宝在用眼后经常做,看过电视或看过书后每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可以让宝宝和你一起做,为了引起宝宝的兴趣,可以轻轻哼着节奏。
感统失调的训练方法 爬行训练
宝宝在出生28天左右就会产生爬行反射,这个时候,首先可以每天让宝宝俯卧床上,教宝宝练习抬头,锻炼宝宝的颈部肌肉,等宝宝学会抬头后再开始用手抵住他的双脚,让宝宝趁势向前爬行。宝宝会爬后可继续让宝宝充分爬行3个月以上。
要让宝宝学会等待
人类欲望的满足,可以分为几种: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好的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是愚蠢的行为,“超量满足”则是浪费的举动。许多父母总是处在给宝宝“即时满足”的状态。在心理上认为宝宝小,现在生活优越,宝宝有需要一定要满足他。但做父母的也不要忽略,经常的“即时满足”,对孩子是无益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即时满足”的后果
宝宝性格急躁
宝宝想要什么,父母马上给予,经常处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的动作稍慢一点,宝宝就大呼小叫,性格急躁,缺乏耐心。今后做事情容易有始无终。
宝宝无法感受到幸福
宝宝想要一块泡泡糖,妈妈马上给他买;宝宝想吃肯德基,妈妈马上带他去;宝宝想要一个芭比娃娃,妈妈马上送给他。所有的东西,都这么轻而易举地得到,宝宝才不会珍惜,也感受不到幸福,反而会觉得这是应该的。
宝宝不知道爱惜玩具
有些宝宝的玩具箱里,放着几十件玩具,但对哪件玩具,都是玩几天就扔一边了,有时还拿玩具乱扔、乱摔,对玩具一点都不爱惜。假如这是一件等了几天,甚至是一个星期按时去幼儿园才得到的礼物,他还会如此不爱惜吗?
从长远来看,在现实社会中,情感智力在一个人事业成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等待是情感智力较高的人控制自己的能力,适时的学会等待,有时可以使人把握更好的时机。
“延迟满足”可以从小锻炼宝宝的这种能力,从小给宝宝一点点挫折感,让他学会等待,从而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懂得珍惜,长大后,这种品质也会在他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延迟满足”课程让宝宝学会等待
0-1岁的宝宝
1岁之内的宝宝,实在太小,对他们来说,父母要尽量满足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当宝宝实在无理,延迟满足要控制在以秒计算的时间内。最好不超过1分钟。
课程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喜欢扔东西。一件小玩具,宝宝扔出去了,却又够不到时,宝宝大喊大叫,让父母帮忙。你可以尝试这样做:“宝宝,等一等。”一边说话,一边去捡玩具,这样可以分散宝宝的注意力,然后停顿几秒后再递给宝宝。
1-2岁的宝宝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很多话已经明白了大概意思,因此,边做边说是应该的,而且要用简短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
课程
宝宝想喝奶,但奶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太凉,他却有些迫不及待。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做。“宝宝,你摸摸,奶太凉了,喝了会肚子疼,你等一等,温热了再喝。”
2-3岁的宝宝
2岁以上的宝宝,开始出现自我意识,他们也能听得懂大人讲的道理。“等”字的含义,他也基本明白。这时父母要有意识地带他多体验。延迟满足的时间也可以从几分钟延长至一二天。
课程1
带上宝宝去超市。当宝宝看到里面那么多好吃的时,禁不住拿起来想吃。你可以试着这样做:“宝宝,在超市里面不让吃,只有妈妈付过钱,你才能打开包装吃的。你看这里面穿制服的叔叔,就是管着不让人随便吃的。”虽然宝宝还小,但对宝宝讲清道理,宝宝逐渐就会变得懂事,学会等待。
课程2
宝宝刚喝过一杯热奶,却又想要吃一支冰淇淋。
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做:“宝宝,喝完奶你的小肚子已经鼓鼓的了,再吃冰淇淋小肚子快装不下了。这样好不好,今天不吃了,明天妈妈带你吃肯德鸡儿童套餐,还能有小玩具呢?”给宝宝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是需要等待。
课程3
宝宝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一个小恐龙玩具,也想要妈妈去买。
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做:“宝宝,你看今天妈妈没带钱,等明天,妈妈一定带钱给你买。”
课程4
带宝宝到公园游乐场玩,宝宝喜欢玩秋千,而秋千那里已经有一个小朋友在玩。
你可以尝试这样做:“等那个小朋友玩够了,你再去玩,好不好。”不要因为有人玩就阻止孩子去等。因为这会使他明白耐心等候的结果,最终会让他满足自己的愿望。
课程5
家人生日,餐桌上放着诱人的生日蛋糕。
你可以尝试这样做:“今天是爸爸的生日,咱们一起等爸爸下班回来吃。”然后和宝宝一起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