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气短的膻中穴
消除气短的膻中穴
膻中穴是任脉上的穴位,是心包经气汇集的地方,被中医认为是"气海〃。剌激该穴可以起到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能有效治疗各种"气〃病,特别是对心悸、胸闷、哮喘、呼吸困难等疾病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消除心慌气短的其他穴位
感觉心慌气短的时候,还可以按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来缓解一下。
取穴内关穴是我们针灸医生常用的穴位,在手腕横纹正中向肘部方向两横指的位置,在两根大筋中间的凹陷处。
手法按压内关穴时,把一只手的拇指端放在穴位上,用力按压5秒,以感到酸胀为佳。重复5〜10次。
配合按摩
将右手手掌按在左胸肋骨处,由下往上按揉至锁骨下方,再返回重按。反复按摩2分钟后换右胸。
平躺在床上,以右手掌根轻轻拍打胸部,坚持1分钟,注意均衡呼吸。
气短有可能和血脂高有关系,所以要少吃油腻食物。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导致血管硬化,动脉堵塞,使心跳加快,所以,有心慌气短者务必要戒烟。饮食太多会加重心脏的负担,所以应控制饮食,少量多餐。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因此平时可以适当运动,减轻体重。undefined
胸闷气短心慌按什么穴位
1、胸闷气短心慌按什么穴位
内关穴:手掌朝上,当握拳或手掌上抬时就能看到手掌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这两条筋中间,腕横纹上两寸。按揉内关穴力道要适当,不可太强,以酸胀为佳;以左手拇指螺纹面按右手内关,以右手拇指螺纹面按左手内关,交替进行,平时可以边走边按,也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揉按,按揉2—3分钟就可以了。胸闷气短心慌按什么穴位
神门穴:手腕内侧,小指边的腕横纹上。神门穴专治心病,出现心脏早搏、房颤时,赶紧按摩按摩神门穴,可及时缓解症状。此穴可补益心经元气,濡养心脏。
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不仅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还是任脉与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手太阳经、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2、女人胸闷气短心慌的表现
年轻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分泌旺盛,皮下脂肪增厚,脂肪组织的耗氧量比肌肉组织多,所以年轻女性会导致人体氧气供应不足,出现胸闷气短。
妇科疾病中与情志相关的疾病不在少数,大多由郁闷、心情不舒畅等不愉快的情绪引起。女孩子往往情感细腻,遇到不顺心的事容易生闷气,情志不舒,常常使她们感到胸闷气短。
当然,也有一些胸闷症状是与其他原因相关。例如颈椎不舒服所导致的胸闷气短现象。经临床验证,颈椎病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除心前区疼痛外,还可有胸闷不适、心悸、气促等表现。
如何按摩预防乳腺癌
1、中府穴
中府穴位于胸部上方,在锁骨下窝外侧。中医定义中府穴为脾肺之气汇聚之处,足以看出中府穴的作用。而按摩中府穴的功效就是可以治疗咳嗽、气喘以及胸部疼痛,也就是说,如果女性觉得胸部疼痛的话,按摩一下胸部上方的中府穴就可以缓解疼痛。
具体的按摩手法是找到中府穴位置,然后用食指和中指轻揉这个穴位,因为中府穴附近的肌肉比较薄弱,所以按摩的力度不能大,只需要一点点力度,保证中府穴位置有点酸痛感即可,每次1-2分钟即可。
2、膻中穴
膻中穴这个位置很好找,在胸部乳头之间的中点处就是膻中穴,中医经常说气汇膻中,说的就是膻中穴是全身气聚之地,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宽心顺气,而乳腺增生其实就是与气有关,简单地说,当全身气运行不畅时就会形成拥堵现象,如果气拥堵在胸部的话,就会造成胸部血液流通不畅,这样就极易得乳腺增生,所以说经常按摩膻中穴就可以有效预防乳腺增生和乳腺癌。
每天我们可以用手指按住这个穴位,然后顺时针按摩50到60下,大概一分钟时间就可以了,按摩的力度不要太大,加一点点力,保证不疼就行。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就会发现,原本会有胀痛感的乳房,慢慢的这些疼痛感就会减轻,直至疼痛感消失。
3、太冲穴
经常按摩太冲穴(位于脚背处,具体在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可以调整女性的情绪,情绪的缓和就可以预防各类疾病对自身的困扰,而且还可以调理乳房气血,所以可以达到预防乳腺癌的功效。
具体按摩手法是找到太冲穴,然后用推按的手法按摩,力度可以稍微大一点,感到穴位那里有点微痛感即可,每次按摩五分钟,当天就会发现乳房的一些疼痛感被消除,正常半个月就可以消除乳腺增生,从而可以预防乳腺癌。
人体穴位针灸治病效果好吗好
1、经常保持年轻头脑: 天柱穴、涌泉穴、三阴交穴、内关穴。
2、四季养脾胃: 足三里、天枢穴、中脘穴、脾俞穴。
3、秋季养肺:迎香穴、鱼际穴、合谷穴、曲池穴。
4、冬季养肾: 太溪穴、阴陵泉穴、关元穴、肾俞穴。
5、春季养肝:太溪穴、鱼际穴、尺泽穴、太冲穴。
6、夏季养心: 百会穴、印堂穴。
7、呼吸畅通: 迎香穴、膻中穴、肺俞穴。
8、体湿气大: 承山穴、足三里、肩井穴。
9、正常解毒穴: 天突穴、尺泽穴、肺俞穴。
10、消食健胃:然谷穴、丰隆穴。
11、增强免疫力:迎香穴、足三里、涌泉穴。
12、提高醒脑养气血: 太阳穴、足三里、翳风穴。
13、减掉赘肉: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
14、丰胸美乳:气户穴、膻中穴、天宗穴、乳根穴。
15、小腿抽筋:承山穴、委中穴。
16、治疗脑后风穴位:风门穴、风池穴、风肩穴。
17、缓解烧心:中脘穴、足三里穴、厉兑穴。
18、消除打嗝:膻中穴、巨阙穴、少商穴、扶突穴。
19、落枕的治疗穴:内关穴、落枕穴、合谷穴。
20、治感冒 : 迎香穴、人中穴、太阳穴、风池穴。
21、呼吸道疾病:劳宫穴、肺经穴、肺反射区。
22、拉肚子: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或(熬小米粥薄油)。
23、老年人排尿困难:三阴交、水分穴、气冲穴、曲骨穴。
24、女性美乳房:太冲穴、膻中穴、少泽穴。
25、孕期不呕吐:内关穴、足三里、公孙穴。
如何用穴位敷贴治疗失眠 心胆气虚失眠治疗
症状:由心胆气虚证所导致的失眠症状主要表现有:失眠,多噩梦,易于经常于睡梦中惊醒,终日惕惕,胆怯心悸,并可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等症状。
穴位:神阙穴(肚脐中),膻中穴(两乳之间连线的中点处),气海穴(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
敷贴方法:用珍珠层粉,紫丹参,硫磺各准备10克,研磨成细粉后,储藏备用。在每晚临睡前,取细粉1克,撒如肚脐中按紧,外面用胶布固定,在用适量的药粉用醋调敷于膻中穴、气海穴上,外用胶布固定,每3日换药一次。
通过按摩的方法平抑肝火
擦膻中穴:
【做法】①坐位,将两掌重叠,置于膻中穴处。②用手掌的大鱼际部紧贴膻中穴,上下擦动30次。
【温馨提示】膻中穴位于人体胸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处,是重要的保健穴位,可调理全身的气机,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即可找到膻中穴。通过擦动膻中穴,郁结的肝气可得到疏解,有助于缓解肝火旺引起的头晕目眩、烦闷易怒、胸胁疼痛、咳喘、吐逆等病症。
宽胸法:
【做法】①坐位,用右手从右乳上方适当用力拍击,并渐渐拍至左乳上方。如此左右往复拍击10次。②以两手掌交叉紧贴乳上,横向用力擦动20次。⑤以两手掌虎口卡于两腋下,由上向下推擦,以肋间感到发热为度。
【温馨提示】乳房和腋下正是肝经循行之处,宽胸法采用拍击或推擦胸部的方法使肝经郁积之气得以疏散,有助于消除情志抑郁而引发的肝火,从而可以有效缓解失眠、胸闷、胸胁疼痛、烦躁等症。
点探承山穴:
【做法】①坐位,两手示指分别按置于两侧承山穴。②用示指点揉承山穴3~5分钟,感到穴位处有胀痛感为好。
【温馨提示】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取穴时需要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按摩这个穴位有舒筋活络,改善肝阴虚引起的腿痛、腿抽筋、腰背酸痛等功效。
小儿推拿治疗打嗝 第四步:推膻中穴
位置:膻中穴位于胸骨上,平第四肋间隙处,相当于小儿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处。
推拿方法:用两拇指自穴位中向两旁分推至乳头,即为推膻中穴。
功效作用:膻中穴为气之会穴,推之可以宽胸理气,降逆止呃。
气短胸闷如何快速缓解
首先,如果患者出现了胸闷气短的症状,要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还要及时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帮助机体有效抗击病毒入侵。在平常生活中多运动、同时要保持室内通风和卫生。胸闷气短的患者还要注重饮食的平衡,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尽量不吸烟,以避免这些烟对气管和支气管起到刺激的作用,同时在生活中也不要去有烟的地方。
当出现短暂性的胸闷气短,适当按揉内关穴,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医保守治疗方法。在中医的解释上,内关穴是心脏的保健要穴,能够帮助人体宁心安神。同时,按摩劳宫穴也能够减轻老人的胸闷气短,还能够缓解紧张的情绪,按揉一下劳宫穴,紧张的情绪就会消除。
侧掌振膻中穴法消除胸闷气短的问题。取仰卧位,然后让家人坐患者的旁边,用右手小鱼际部着力,轻轻的按压膻中穴处,然后做一些屈伸式的摆动,带动小鱼际振颤胸口的部位,约1~2分钟。如果穴位按摩的方法没有效果的话,可以通过医生的指导进行其他方法的治疗。
由于引起气短胸闷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因此在治疗气短胸闷这种疾病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再针对引起疾病的不同病因,才能采取正确合适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减少疾病对患者带来的不适,还能更好的帮助患者有效解决问题。
乳腺增生按摩哪些穴位
膻中穴
首推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可以用拇指旋转按揉膻中穴,具体操作可按个人习惯进行。再就是对包块部位的按摩,按揉、点压均可。每天坚持,持之以恒,就会有不错的效果。
由于膻中穴归属任脉,临近乳房,是预防治疗乳腺系统相关疾患必用的穴位;故为“妇科要穴”之一。另外,现代有人用体表红外辐射光谱扫描的方法,证实在乳腺增生病患者中,膻中穴较其他地方红外辐射强度降低,这就提示膻中穴是乳腺增生这个病的特殊病症反应点。
女性乳腺系统相关疾患一部分出现在哺乳期,如乳腺炎,产后缺乳;一部分出现在月经前后,如经行乳房胀痛;最多见是乳腺增生和乳腺癌。这里要提示女性朋友发现不舒服或者异常情况,一定要到医院检查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在日常保健中,自我按摩膻中穴是一个简便易行,效果理想的方法。具体方法有揉法和推法,揉是指用中指端按揉,每次约2分钟;推是指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沿着前正中线从下向上推,缓慢而均匀,每次约2分钟。
乳腺增生按摩哪些穴位
乳腺增生按摩哪些穴位
膻中穴
首推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可以用拇指旋转按揉膻中穴,具体操作可按个人习惯进行。再就是对包块部位的按摩,按揉、点压均可。每天坚持,持之以恒,就会有不错的效果。
由于膻中穴归属任脉,临近乳房,是预防治疗乳腺系统相关疾患必用的穴位;故为“妇科要穴”之一。另外,现代有人用体表红外辐射光谱扫描的方法,证实在乳腺增生病患者中,膻中穴较其他地方红外辐射强度降低,这就提示膻中穴是乳腺增生这个病的特殊病症反应点。
女性乳腺系统相关疾患一部分出现在哺乳期,如乳腺炎,产后缺乳;一部分出现在月经前后,如经行乳房胀痛;最多见是乳腺增生和乳腺癌。这里要提示女性朋友发现不舒服或者异常情况,一定要到医院检查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在日常保健中,自我按摩膻中穴是一个简便易行,效果理想的方法。具体方法有揉法和推法,揉是指用中指端按揉,每次约2分钟;推是指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沿着前正中线从下向上推,缓慢而均匀,每次约2分钟。
膻中的作用和功效 催乳下奶
膻中穴是位于两乳头连线的重点,因此适当地刺激一下膻中穴的话也能促进乳腺的疏通,所以对于一些产后乳汁不下或者乳汁分泌过少的产妇来说,可以通过刺激膻中穴和乳根穴,来起到催乳下奶的作用。
防治乳腺癌的按摩方法
膻中穴:
膻中穴这个位置很好找,在胸部乳头之间的中点处就是膻中穴,中医经常说气汇膻中,说的就是膻中穴是全身气聚之地,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宽心顺气,而乳腺增生其实就是与气有关,简单地说,当全身气运行不畅时就会形成拥堵现象,如果气拥堵在胸部的话,就会造成胸部血液流通不畅,这样就极易得乳腺增生,所以说经常按摩膻中穴就可以有效预防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每天我们可以用手指按住这个穴位,然后顺时针按摩50到60下,大概一分钟时间就可以了,按摩的力度不要太大,加一点点力,保证不疼就行。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就会发现,原本会有胀痛感的乳房,慢慢的这些疼痛感就会减轻,直至疼痛感消失。而经常按摩膻中穴除了可以预防乳腺癌,而且如果腹痛的时候,按摩这个地方也是可以缓解疼痛的,因为膻中穴在胸口正中间位置,所以一些女性因为生理腹痛的话不妨也可以多按摩这个穴位。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脚背处,具体在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相对而言并不是那么难以找到,但是有人会问,太冲穴可是在脚上,按摩这个穴位怎么就可以预防乳腺癌呢?
其实乳房癌的形成不仅与生理有关,与女性的心理也有关,当女性总是郁郁寡欢的时候,情绪低落带来的后果就是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这样的话,各种疾病就会趁机侵袭女性的身体,更不用说发病率如此之高的乳腺癌了。而太冲穴说白了,其实就是人体情绪的开关,如果觉得情绪失落的话,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有效舒缓低落的情绪,让心情变得明亮起来;而且脚上的穴位其实都是与全身器官相关联,太冲穴也不例外,所以经常按摩太冲穴就可以调整女性的情绪,情绪的缓和就可以预防各类疾病对自身的困扰,而且还可以调理乳房气血,所以可以达到预防乳腺癌的功效。具体按摩手法是找到太冲穴,然后用推按的手法按摩,力度可以稍微大一点,感到穴位那里有点微痛感即可,每次按摩五分钟,当天就会发现乳房的一些疼痛感被消除,正常半个月就可以消除乳腺增生,从而可以预防乳腺癌。而喜欢泡脚的朋友,在泡脚的时候按摩太冲穴,效果更佳。
中府穴:
中府穴位于胸部上方,在锁骨下窝外侧。中医定义中府穴为脾肺之气汇聚之处,足以看出中府穴的作用。而按摩中府穴的功效就是可以治疗咳嗽、气喘以及胸部疼痛,也就是说,如果女性觉得胸部疼痛的话,按摩一下胸部上方的中府穴就可以缓解疼痛。具体的按摩手法是找到中府穴位置,然后用食指和中指轻揉这个穴位,因为中府穴附近的肌肉比较薄弱,所以按摩的力度不能大,只需要一点点力度,保证中府穴位置有点酸痛感即可,每次1-2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