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的养殖技术
鲈鱼的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
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每口池塘5~8亩,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较好。要求池底平坦,砂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池底要埋设进、排水管道。同时配备1~2台1.5KW 的增氧机,养殖场要有发电备用机组。临放养时要做好池塘清淤消毒,可在放苗前一周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粉干池泼洒消毒。放苗前要施肥培养池水的基础饵料,使池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为宜。
海水养殖
池塘面积以3300~6600㎡为宜,水深2m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有较好的进排水设施,交通方便。放养前需干池清淤、平整护坡,每公顷用生石灰750~1050kg,保持池水10~20cm,浸浆泼洒。7天后加水至1m深,为使水质保持良好状态,可一次施用二铵75kg/h㎡,两天后池水变为油绿色即可放养。
七星鱼养殖技术
1、鱼池建造:鱼池宜选在水源足、水质好、排灌方便的地方。池塘、水泥池、坑函、稻田、藕田、网箱等均可养殖,但以池塘为佳。由于七星鱼喜暗怕光,池底应放瓦管或竹筒供鱼栖息。进排水口要有拦鱼投施,池基要用高50厘米以上的聚乙烯网片围住,以防敌害侵入或鱼逃走。
2、苗种放养:放养的七星鱼鱼苗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长有5厘米以下的鱼苗,先放于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水深20~50厘米的水泥池中培育,每平方米可放体长2厘米的鱼苗2000~50O0尾。当鱼苗长至体长5厘米以上规格时,可转人大池养殖,每平方米放养20~50尾,高的可达100尾。
3、饲料选择:七星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喜吃动物性饲料,鱼苗阶段(体长在4厘米以下)以投喂水蚤、丰年虫、水蚯蚓为主,也可投喂肉糜、蛋黄等。随着鱼的长大食性也发生改变,动植物饲料都能吃,但仍偏爱动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包括蚯蚓、蝇蛆、黄粉虫、螺蚌肉、蚕蛹、鱼虾、畜离肉及内脏等。在动物性饲料缺乏时,也吃植物性饲料,如玉米粉、花生麦粉、豆渣、米饭、面条等。
4、饲养投喂:七星鱼鱼苗种阶段投喂粉状配合饲料(最好是经过微粉碎机粉碎粘性强的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在40~45%,待长至10厘米后转喂成形的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8~42%。无论投喂何种饲料都要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喂鱼,并在池中设置食台。日投饲量要根据水温、天气变化和鱼的摄食情况来确定,一般为鱼体重的3~10%,每天喂2次,上午8~9时一次,下午6时左右一次。饲料投喂要适量,以鱼吃饱为准,防止剩余饲料污染水质。
5、水质管理:在养殖期间要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注新水,每次换水量最多占池水的一半,并及时排掉污物、残渣。池中要种植水葫芦,约占水面的二分之一,同时用竹杆、木条或绳子将水葫芦固定在一定位置。高温季节,池水要适当加深。水泥池面最好搭置凉棚或用黑色的遮阴网片遮荫。
蜈蚣的养殖技术
1. 箱养,养殖箱用木板制成,其大小以长55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较为适宜,箱内壁贴上一层无毒塑料薄膜,箱口配制有一个铁纱的箱盖。箱制成后,放在 室内适当的位置,多个箱则排放好,箱底放多层瓦片,瓦片间的距离为1.5厘米左右,用水泥在四周垫脚,通常5~6片为一叠,这样瓦片间留的空隙可供蜈蚣栖 息。瓦片入箱前,要用水洗干净,并吸足水,以便为蜈蚣创造一个潮湿环境。而且一定时间后更换一批预先制做好的新的瓦片,以保持湿润和清洁卫生。
2. 缸养,通常采用陶瓷缸,选择口径宽50~60厘米,高80~100厘米的陶瓷缸。在室内摆放在适当位置,缸底放一层碎石子或碎瓦片。在上面盖一层30厘米 厚的肥沃菜园土,稍整平,在土表上按箱养方式堆叠瓦片,最上层瓦片离缸口20厘米左右,在缸口上用铁纱盖罩住防止蜈蚣逃跑。
3.池养,是在室内或室外建池养殖,池为砖水泥结构。池内环境要温暖、凉爽、潮湿、安静。室内池一般每个池面积2平方米左右为适宜,长方形,池高为50~60厘米,内 壁用水泥抹平不留任何空隙,并衬上农用薄膜,或用20厘米宽的玻璃在池上方镶嵌一圈。池底不铺放水泥,先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小土块,再在上面堆放5~6 层瓦片,瓦片间留有1.5厘米的空隙,供蜈蚣栖息和产卵孵化。在天气寒冷的地区,可在池壁围墙内侧距离墙的一定距离外挖一条深50至60厘米的坑,坑内堆 放石头,碎砖碎瓦片,并造成空隙,供蜈蚣越冬,池口用铁纱盖或塑料纱盖罩严。
膏蟹的养殖技术
一、养殖池
青蟹饲养池长方形为好,面积一般为333—1000平方米,池壁用石板或砖砌高1米左右,池壁四周一般设有遮沿防逃,用粗沙或石砾铺底,池底最好先铺石板,且石板相互靠紧不留沟缝,在石板上再铺沙10厘米左右。
二、放养
青蟹放养前,先把池壁、池底等洗刷干净,用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进行消毒,然后用淡水冲洗干净。养殖的青蟹要求肢体完整、壮无病、无外伤、活力强、体表干净、重量100克以上。放养量需根据其个体大小而定,一般个体重100—500克放养1000—2000只/亩。育肥蟹与壮黄蟹应分开放养,青蟹入池后100—150毫升/米3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30—60分钟。
三、饲养管理
(一)饲料与饵料投喂 青蟹喜食贝类和小型甲壳类,有时也摄食一些植物性饵料。养殖肉蟹青蟹以蓝蛤、肌蛤、短齿蛤、锥螺等活体低值贝类和福寿螺、新鲜小虾、小鱼及人工配合饲料等交替投喂;壮黄蟹除了投喂低值贝类、小虾外,还要增加牡蛎肉、沙蚕、星虫等高蛋白、高能量的饵料,以满足壮黄促熟积累能量的需要。青蟹多在傍晚和清晨摄食,一般在傍晚投饵一次,活体贝类日投喂量为青蟹体重的15%—20%;鲜贝肉、沙蚕、小鱼、小虾为4%—6%青蟹专用配合饵料为2%—4%,以第二天没有剩余为准。
(二)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要求至少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00%,换水前后要保持水温、盐度基本稳定,换水时结合清理池底的残儿、青蟹排泄物等污物,并用干净水冲洗干净。保持在24小时连续充气和细水对流,日流量1—2个全景,经常监测水温、盐度、PH值,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地质。
(三)日常管理 定期监测水质,密切观察青蟹的活动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每日定时投饵,按时排水,清除养殖池箱内残儿及池底其他污物,确保养殖池水质清新和养殖箱内、池底清洁,溶氧充足,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定期有规律地对养殖青蟹进行药浴杀虫,并对养殖环境、工具等清洁消毒,做好青蟹病害的防控。
黄颡鱼的种类和区分
黄颡鱼
俗称:黄腊丁、黄骨、央丝等。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短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比背鳍刺长,前后缘均具锯齿。臀鳍条21~25,鼻须一半为白色,另一半为黑色。个体较大,最大可达0.75公斤左右。
瓦氏黄颡鱼
也称江黄颡鱼,俗称:硬角黄腊丁、江颡、郎丝、肥坨黄颡鱼、牛尾子、齐口头、角角鱼、嘎呀子等。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胸鳍刺比背鳍刺短,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也有锯齿。个体大,最大可达1公斤左右。
光泽黄颡鱼
俗称:尖嘴黄颡、油黄姑、三角峰等。特征:须4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胸鳍刺较背鳍刺稍短。后缘锯齿细小。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具锯齿。个体小,常见为8~14厘米。
长须黄颡鱼
也称岔尾黄颡鱼,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中部。胸鳍刺与背鳍刺等长,前后缘均有锯齿。尾鳍深分*。鼻须全为黑色。个体不大。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含肉率为66.47%~68.41%,与鳜鱼相当,无肌间刺,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价格居高不下〔30~50元/㎏〕,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而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黄颡鱼繁殖技术的攻克,苗种供应有了初步保障,特别是常规鱼类的市场价格偏低,养殖利润逐渐趋于微利,从而使价格相对较高的黄颡鱼养殖逐步兴起,池塘主养、网箱养殖黄颡鱼发展较快。但由于黄颡鱼的养殖属新兴的养殖技术,养殖技术还不成熟,主要表现在池塘单产低、鱼病增多、捕捞难等。目前已经大面积开展养殖的黄颡鱼种类为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由于生长较慢个体小等原因,目前基本靠野生捕捞上市。
四种黄颡鱼的区别
黄颡鱼 颌须达超胸鳍基 胸鳍刺长于背刺 胸鳍刺前后具齿 鼻须半白半黑
江黄颡鱼 颌须超过胸鳍基 胸鳍刺短于背刺 胸鳍刺后缘具齿
长须黄颡鱼 颌须超过胸鳍中 胸鳍刺等于背刺 胸鳍刺前后具齿 鼻须全为黑色
光泽黄颡鱼 颌须不达胸鳍基 胸鳍刺短于背刺 胸鳍刺后缘具齿
蚕的养殖技术
养蚕前的准备:
在种好桑叶的基础上,准备好蚕室、蚕具;养蚕前7天,用1%的强氯精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半斤,喷后密封24小时以上,同时,应将蚕房周围环境喷药消毒。
催青:
蚕种出库第八天左右,可见到蚕卵一端有一小黑点,叫点青,一张蚕种有20%卵点青,就用黑布遮光,从点青之日算起,第三天早上5点钟就除去黑布,开灯感光孵化。
收蚁:
感光3~4小时后,春蚕在上午9时,夏秋蚕在早上7~8时即可收蚁。收蚁的方法:用桑树第一展开叶切成0.5厘米小方块,用叶量为蚁量的5倍左右,撒在垫有塑料薄膜的簸箕上,一手拿蚕种纸,一手拿蚕筷,均匀拍打蚕种纸背,使蚁蚕掉落簸箕上,然后用鹅毛刮蚁蚕,整理成圆形即可。
蚂蟥养殖技术
1.水蛭的选址建池技术:
光学图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 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 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2.投种放养
蚂蟥苗种的来源可以捕捉、购买或自繁。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中国传统作为药用的蚂蟥有三种: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金钱蛭体形大,产量高。金钱蛭即农村中俗称的“牛蚂蟥”。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都可产卵繁殖, 于3月下旬至4月(长江流域,下同)产卵茧,卵茧产于泥土中,一般产卵茧1~4个, 每个茧内幼蚂蟥数为13~35个,多数20个左右,每个蚂蟥一次可繁殖60~80条。幼蚂蟥于6月大量出现,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以上,到9 、10月间长得与成体难以区分。以早春放为宜。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3.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三倍体速生水蛭⑴、繁殖池的建造:池面积宜为30平方米左右,宜建成5米×5米或6米×6 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 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一般分为小型养殖池与大型养殖池两种:
禾虫养殖技术
禾虫是环节动物门沙蚕科的一种,通常栖息于沿海或河口的浅滩上,国内主要见于浙江、广东、福建三省,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材,另可用作中药,有消肿益气之功效,禾虫的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种苗场的选点和设计
种苗场分遮篷和养殖场两部分,遮篷顶用遮光网材料和薄膜搭建,覆盖养殖槽,在遮篷内设有养殖槽。
泥浆和水的选用
泥浆选用河涌表层泥浆,且泥浆需要先进行过滤,并将泥浆平铺放置在养殖槽内,再对养殖槽进行放水,同时对其盐度进行调节使得水的盐度为18度,酸碱度为5-8度。
受精前准备
将过滤干净的水倒入胶箱内,每个胶箱内放置有充氧泵进行充氧。
选种
选择体健壮饱满、颜色鲜艳、无受伤的公虫和母虫作为种虫。
受精
把种虫放入已经放有水的胶箱内让它们自然受精,当对它们进行人工授精时,当受精卵会变成“8”字形受精卵再变成四个游动球形的受精卵且会自行转动时采用虑水纱布对其进行洗精。
放养
将洗精后的游动球形受精卵放到养殖槽内,方法是每洗完一箱即将该箱的游动球形受精卵倒放到养殖槽内,待四个游球卵变成蛹再发育成三节虫后淡化养殖槽内的水的咸度。
喂养
当幼虫发育成三节虫时,在对水淡化的第一天开始喂养,待泥土中出现幼虫孔时,将养殖槽内的水放掉,再把食物洒在泥浆表面上进行喂养,然后再在第二天早上再将过滤过的水放入养殖槽内,持续喂养20天,疣吻沙蚕的培育完成,则将其放到稻田里放养至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