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以上老年人不懂科学健身
一半以上老年人不懂科学健身
目前,对于很多老人来说,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就在晚饭后,与几个朋友一起去参加社区健身活动,项目多为跳舞、打太极拳、打腰鼓、舞剑以及在健身器材锻炼等。而每项运动所需要付出的运动量不尽相同,对应的身体状况也有所不同。
昨日下午,记者走访了市区内多个小区活动广场进行调查,其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近9成老人不懂科学健身。
在东光小区内的生活广场,陈国全老大爷告诉记者,他知道饭后不能马上运动,但作为有糖尿病的他却不知道哪些运动会影响自身的身体状况,自己又适合做哪些运动。
据介绍,目前老人们参与的社区活动,全是自愿为主,对哪些项目感兴趣就参加哪些项目,并不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我吃完饭后一般就在运动器械上做器械,难道那个运动量也大?”在位于春熙路旁的东升广场上,附近的居民则都表示从未考虑到因为过量运动会导致身体不适。
老年人科学吃晚餐四不过
1.不过饱
如果晚餐过饱,会造成胃肠负担过重,容易使人失眠、多梦,久而久之会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而且长期晚餐过饱,还会反复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从而诱发糖尿病。
另外,晚饭过饱,有一部分蛋白质不能消化,会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有毒物质,另一方面,睡眠时肠胃蠕动减慢,有毒物质不易排出体外,可能会促使大肠癌的发生。
2.不过甜
晚餐和晚餐后都不应该经常吃甜食,因为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后转化成脂肪。饭后立刻休息,胰岛素分泌增多,糖更易转化为脂肪,血液中的中性脂肪浓度升高,很容易发胖。
3.不过荤
晚餐经常吃荤食的人比经常吃素的人,血脂高3~4倍。晚餐经常摄入过多热量,易引起胆固醇增高,久而久之,会诱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4.不过晚
晚餐最好不要吃得太晚,否则容易患尿道结石。人在睡眠状态下血液流速变慢,小便排泄也减少,饮食中的钙盐除被人体吸收外,剩下的需要经尿道排出。人体排尿高峰一般在进食后的4~5小时以后,如果晚餐太晚的话,比如晚上8~9点吃饭,排尿高峰会推迟到凌晨以后,此时正是人睡得正香的时候,高浓度的钙盐和尿液在尿道中滞留,与尿酸结合生成草酸钙,如果浓度较高,正常体湿下就可以析出结晶并沉淀、积聚,形成结石。
对老年人运动健身的建议
剧烈运动是致命的杀手
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防病祛病、延缓衰老。但是,如果运动方法不当,不仅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反而会损伤身体,影响健康。老年人健身的起点强度应以轻度活动即低能量运动为主,根据美国医学专家研究表明,长期坚持低能量运动的中老年人与不参加锻炼或偶尔参加剧烈运动的人相比,其死亡率降低2.5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减少35%,充分说明低能量运动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运动时间每天可一次或几次相加,在30分钟以上。循序渐进是绝对不能改变的法则,至于剧烈运动应列为禁忌。老年人可根据自身的文化差异来采取不同的健身方式,但是步行是最好的基础,老年人坚持每天步行30分钟,对骨盐含量、肺功能和肌力都有明显的益处。老年人应该有阶段性地做身体检查,然后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果身体很健康,也可以自我检查一下,如连续下蹲10-20次,或原地跑步15秒,看是否有心悸、气促、胸闷不适等症状,如果正常即可开始锻炼。
中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一定要客观地和自然界的四季变化相适应,而绝不应违背自然变化的规律。因此,老年人在锻炼的时候更应该注意春避风,夏避暑,秋避湿,冬避寒。老年人要改变陈旧的健身观念,有一句古话“饭后百步走,寿活九十九”被当做老年人的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走并不科学。从近代医学观点看,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因为吃饱饭后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是一种负荷,对老年人更是如此,科学研究证明在餐后的60分钟血压下降,而心率上升15次/分钟,中度运动后有些人出现了体位性低血压,说明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因此,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锻炼。
必须关注的饮食与柔韧
老年人千万不可忽视柔韧性的锻炼,实际上中老年人柔韧性老化的过程是因人而异的,自然老化只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与锻炼有关。调查发现,我国中老年人健身中大多忽视了柔韧性锻炼,运动医学研究表明,柔韧性是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经常进行柔韧锻炼的老年人,不仅能保持较好的柔韧性,而且在活动中动作灵活,肩、膝、腰等关节的扭伤也很少发生。这说明经常进行柔韧性锻炼,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很有好处。美国医学专家布兰达曾做过一项测试,以250名年愈60的老人为实验对象,他把参与实验的人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人每周步行三次,每次步行40分钟;另一组人在健身房进行同样时间的腿部力量训练;第三组人不做任何锻炼。经过18个月后,没有参加锻炼的人有一半左右失去了部分或全部的日常活动能力;而参加锻炼的人出现这样情况的却很少,他呼吁所有的老年人不可小视对柔韧性的锻炼,因为这是一种温柔的健身方法。同时,在锻炼的前后更应该注意饮食的合理有度。
饮食宜清淡,由于老年人味觉减退,因此特别喜欢吃味浓油腻和油炸的食物,但这类食物不易消化,应该节制。以谷为主,果菜为辅,肉类益之,既可满足各种营养素的供应,又可保持大便通畅,但是清淡不等于吃素。
饮食有节,老年人一定要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使运化功能失常,从而引起腹胀、泄泻等症状,甚至因发生急性胃扩张或诱发心肌梗塞而死亡。曾有一高龄老人,当他152岁时,因饮食过度而死,他的尸体曾被著名的解剖生理学家哈维氏所解剖,发现他的各器官的衰老现象还不明显,是暴食导致了老人的死亡。
要少食多餐,老年人肝脏合成糖元的能力降低,糖元储备较少,对低血糖耐受力较差,容易感到饥饿和头晕。因此,在睡前、起床后或二餐间老年人可适当吃少许食物作为点心。一般每日可安排五餐,每餐的量不宜太多,餐间不吃零食,特别是甜食,以免导致消化功能紊乱。空腹锻炼是老年人的大忌,清晨血糖偏低、人体血液粘滞,加上气温低、血管收缩等因素,容易导致心脑疾患而猝死。
对老年人的建议
一些常规的运动习惯不一定科学,老年人习惯于清晨健身,但是他们忽视了可能带来的预想不到的恶果。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兴奋度也较高,无痛性心肌缺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以及猝死等病症也多在早晨6时至中午12时发生。如果在清晨健身,运动量应小一些。现在中老年保健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中老年人锻炼应该量力而行,运动后最好自己数数心率,用运动后的心率加上年龄如果不超过170就可以了。
运动医学专家对老年人的健身方式提出了三点建议:一、平常不运动的老年人应从低强度、低冲击的运动开始。二、老年人必须特别强调热身运动与缓和运动,肌力锻炼可依个人喜爱安排在有氧运动之前或之后,并间隔开来,例如每周一、三、五力量锻炼,二、四、六有氧运动。三、每次运动前应先做静态式的伸展操,以改善柔软度及关节活动范围,降低运动伤害的几率。
科学健身是长寿
把健康比作人生第一财富,可谓真知灼见。随着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投资等新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大大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然而,怎样运动才能有益于健康,著名运动生理专家陈家琦教授忠告人们,健身需
把健康比作人生第一财富,可谓真知灼见。随着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投资等新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大大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然而,怎样运动才能有益于健康,著名运动生理专家陈家琦教授忠告人们,健身需要科学指导。 在健身运动的队伍中,人们不难发现,有些人对自己最适合做哪项锻炼?锻炼以多长时间、运动量以多大为宜?… … 一切都只是跟着感觉走,而感觉不是科学。比如,有人在锻炼中突发脑溢血;有的老人不服老,每天进行打网球、跑步等超负荷运动,结果引发多种疾病;有人练功不当走火入魔笑哭跳叫… …
还有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各种慢性逆向效果,都与人们的健身初衷南辕北辙。 专家认为,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健身其实早已超越了健体的单一生理范畴,而兼顾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等心理健康范畴。健身锻炼要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必须讲究体育运动的方法和效果。由此最简洁而可靠的途径是进行体质状况的测定和评价,根据自身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具体情况,给自己一个合适的运动处方,来指导近期的体育锻炼活动。 运动处方可以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合理地进行身体锻炼。它可以配合医疗康复, 也可以提高健康水平和改善体质状况。主要包括所选择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持续时间、 每日或每周锻炼的次数以及有关事项。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科学研究曾宣布说: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新医学观点认为,人是自身健康的设计师。由此看来,科学健身是健康长寿的银行,是健康的自我投资。只要掌握了科学健身这一武器,就会体验到锻炼的惬意、充实和幸福。
老年人健身意义重大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老年是人生的一个美好阶段,有着与少年、青年和中年一样的魅力。在近日章丘举行的全国老年门球比赛中,白发苍苍的老人们活力四射,绝不逊于风华正茂的青年。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深入人心,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更是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而老年健身活动的开展无论是对老年人自身还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老年人的健康随时受到威胁。老年人健身意义重大,体育健身运动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血液循环,提高血液细胞的功能,提高老年人的抵抗力,防病治病。郑明兰是郑州铁路局门球队的队员,她逢人便说体育健身的好处:“我是个门球爱好者,从1987年开始打门球。在那之前我已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年,手、脚关节都变形,最严重的时候连筷子都拿不住。后来我迷上了门球,每天都打10个小时的门球,我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好了,我和队友都得了好多个全国门球比赛的冠军。”健身运动对于老年人的好处和意义,无可置疑。老年人的健身运动不仅强健了自己的身体,更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帮一”、“一带一”、最后形成“滚雪球”式的发展形势。
积极开展老年健身运动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老年人具有四个优势——“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时空优势、年龄优势”,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章丘是一个地处山东的小城,老年健身覆盖率为95%以上,多次拆工厂、建老年健身场地,老年运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一个县级市的老年健身事业给了我们许多启示。章丘市长毕筱奇说:“积极开展老年人健身运动使我们凝聚了人心,使更多的老年人心想着政府,积极出谋划策,发挥余热,保证了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同时,老年人健身活动的开展也带动了整个城市向‘体育大市’方向迈进,使更多的人们投入健身、有更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也使整个城市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而最重要的是,老年人通过健身身体好了,疾病少了,政府在医疗保障上的支出就会减少,从而保证了政府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章丘经济的发展保障了老年健身的发展,反过来,老年健身的发展也给章丘带来了生机活力和凝聚力,推动了章丘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个小城市是这样,对于我们整个国家也是这样。”
在我国全民健身活动中,老年人是中坚力量,中青年主要精力都放在工作和学习上,只有老年人闲暇时间长,能够充分开展体育健身运动。对于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开展不仅要因地制宜,更要因人而易。老年人身体较弱,甚至许多老年人以治病为目的进行健身,这就要求老年人健身要运动量适中,不能过于激烈,把运动转变为“科学健身”。在不同的地区,按照各自的条件可以开展不同的项目,不能一概而论,盲目统一。在我国,老年健身运动的开展有明显的不足,就是在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上。中国门球协会的秘书长王瑞霞王瑞霞说:“在韩国,科学研究对于健身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对每个项目都进行研究,哪一个项目适合哪一类人,都有系统的研究和论述,从而能够用正确的理论去指导科学健身。而在我国,许多人包括老年人都是依托于兴趣去从事一种运动,只是追求乐趣,而没有达到科学的要求。”
老年人运动要注意什么
首选有氧运动
对老年人来说,应首选有氧运动。什么是有氧运动?简单地可以理解为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严格地来说,运动时的心率达到本人最高心率的70%至75%。
适合老年人锻炼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慢跑、快步走、游泳、舞蹈、登山、爬楼梯、骑自行车以及某些球类项目。这些项目的特点是时间可长可短,强度可大可小,呼吸比较均匀,各人可根据当时的身体状况灵活掌握,锻炼时还可以与同伴交谈。掌握适宜强度没有身体的疲劳,就达不到锻炼效果,但疲劳过度,则对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
如何掌握适度呢
可以从表象来判断,精神愉快,活动后无明显气喘、心跳过速等难受的感觉;食欲有所增加,睡眠有所改善;活动后第二天早晨的血压、脉搏比较稳定。老年人锻炼后,一般在24小时内得到恢复是正常现象。
老年人一般每天能坚持1小时的体力活动,或走步累计5000至6000步,就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初练者应循序渐进,每天走3000步,逐渐增加到6000步而不感到疲劳,爬楼梯从气喘到不太喘,运动时心跳从明显加快到不感觉快,都可以证明健身的效果。要客观评价适宜的运动量,一般推荐健康老人心率评定的方法,采用运动后170减年龄的公式。举例说,一个60岁的人,锻炼后每分钟心率保持在110次(170减60)左右是比较安全的。
保持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是科学健身的物质基础。食物营养成分不外乎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纤维素和水等等,缺一不可。膳食平衡包括氨基酸、热量、营养素、酸碱等的平衡。
中老年健身运动原则是什么呢
首选有氧运动对老年人来说,应首选有氧运动。什么是有氧运动,简单地可以理解为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严格地来说,运动时的心率达到本人最高心率的70%至75%。适合老年人锻炼的有氧运动项目有、快步走、游泳、舞蹈、登山、爬楼梯、骑自行车以及某些球类项目。这些项目的特点是时间可长可短,强度可大可小,呼吸比较均匀,各人可根据当时的身体状况灵活掌握,锻炼时还可以与同伴交谈。
掌握适宜强度没有身体的疲劳,就达不到锻炼效果,但疲劳过度,则对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何掌握适度呢?可以从表象来判断,精神愉快,活动后无明显气喘、心跳过速等难受的感觉;食欲有所增加,睡眠有所改善;活动后第二天早晨的血压、脉搏比较稳定,肥胖者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可以因脂肪消耗使体重有所下降。老年人锻炼后,一般在24小时内得到恢复是正常现象,最长不超过2至3小时。科学判断运动量健身的关键在于科学。
老年人一般每天能坚持1小时的体力活动,或走步累计5千至6千步,就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初练者应循序渐进,每天走3千步,逐渐增加到6千步而不感到疲劳,爬楼梯从气喘到不太喘,运动时心跳从明显加快到不感觉快,都可以证明健身的效果。
要客观评价适宜的运动量,一般推荐健康老人心率评定的方法,采用运动后170减年龄的公式。举例说,一个60岁的人,锻炼后每分钟心率保持在110次左右是比较安全的。保持平衡膳食平衡膳食是科学健身的物质基础。食物营养成分不外乎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纤维素和水等等,缺一不可。进食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各成分之间的平衡,则是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膳食平衡包括氨基酸、热量、营养素、酸碱等的平衡。
老人应该学会科学健身
老人健身应该科学,不科学的锻炼方式,不但达不到健身目的,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不知道该怎么练
许多老年人喜欢上某种运动以后不知道该怎么练,在认识上也存在误区。今年61岁的刘芝说:“我有肩周炎,活动起来不方便,太极推揉器据说能增强肩部的活动能力,我就坚持练,本以为能治好病,结果病越来越厉害了。”由于可供选择的健身方式相对较少,身体状况各不相同,所以经常相互模仿的老人更容易受伤。王朝老人是在模仿别人利用太空漫步机锻炼时,把膝部的旧伤练复发了。
健身场所缺乏管理
近几年来,一些省市“健身路径”工程开展的如火如荼,修建了许多全民建设工程。但对于庞大的健身队伍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同时缺乏管理和有效的利用。在一些地方每天早晨打羽毛球、扭秧歌、跳交谊舞的人非常多,争地方,相互干扰的情况相当普遍。由于彼此间缺少沟通,许多老人占住一种器材就练一个早上,这往往造成某些部位锻炼过度,而其他部位却得不到锻炼。
老年人如何科学的运动健身
专家指出,老年人健身方式单一、不科学是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老年人多以公园、公路、街道作为主要健身场所,尽管多数人每周锻炼5次,半数以上老年人每次锻炼时间超过60分钟,但运动方式较为单一,多选择长走、跑步或健身操。
人体各器官的老化是一个不完全同步的渐进过程,单一运动方式难以达到全面促进健康的功效。老年人普遍采用的长走、跑步等运动方式对平衡能力、上肢力量和柔韧性的增强并不明显。
据介绍,不同运动项目对老年人健康的功效不同,最好采取复合式健身:
长跑等有氧运动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益处最为显著,而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三类疾病正是60~69岁老年人住院的主要原因。
肌肉质量和数量的减少以及最大收缩速度的降低,造成支撑能力、平衡能力和稳定性下降,使得老年人看上去弯腰驼背,老态龙钟。
因此适当的力量练习对老年人也十分重要,但应遵循小量多次、持之以恒的原则量力而行。日常行走坐立间,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手臂对抗练习,或利用床背、椅背进行练习。
因生活角色的缘故,老年人往往自动选择一种“懒惰”的生活方式,活动量大为减少,他们的关节也逐渐变得僵硬,肌腱韧带失去弹性,动作协调和稳定性明显降低,容易跌倒摔伤。
而适度的柔软性练习可促进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神经,有利于关节运动幅度和软组织弹性的恢复和提升,使肢体屈伸转动灵活自如。
如果能将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软体操等健身方式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相结合,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效果会更好。
老年人如何科学健身
因人而宜:中老年人在选择锻炼方法和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根据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对锻炼的爱好和原有基础、生活条件等情况来确定。锻炼项目应使全身都得到活动,动作缓慢柔和,如慢跑、散步、太极拳(剑)、门球等。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量力而行,切忌过大,以策安全。从主观感觉来说,合适的运动负荷应该是锻炼后睡眠正常、食欲良好、精神振奋、情绪愉快。
持之以恒:日本科学家曾观察到,让受试者每周3次进行步行锻炼,15周后最大摄氧量增大到12%;然后中止运动6个月,最大摄氧量恢复至和锻炼前相似。人的组织器官是“用进废退”的,坚持经常锻炼,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肺活量加大,心血管功能加强。如果长期不锻炼,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就会慢慢消退,体质也会逐渐衰弱下去。因此,坚持经常锻炼是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时间安排上可每天进行,也可每周不少于3~4次。
循序渐进:人体机能的提高有一个逐步适应与发展的规律。中老年人新陈代谢功能相对较弱,各器官系统机能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锻炼者对活动方法和运动负荷等,应逐步合理地提高要求,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一个没有锻炼基础的人,开始时应选择散步、短距离慢跑或走跑交替等活动,然后再从时间、距离、强度上逐渐提高。已有锻炼基础的人也要注意合理的运动负荷,逐渐加大运动量和强度,不断提高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