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有哪些
胃疼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有哪些
1、常用化验检查包括有:查血,尿,粪三大常规,还有大便隐血试验,寄生虫,微生物检查,尿胆红素,尿胆原检查,血清胆红素,自身抗原或(和)抗体,癌胚抗原,胃泌素,胰泌素等测定。
2、形态学检查有:X线钡餐检查,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
3、幽门螺杆菌检测:如果培养阳性即可确诊。据研究认为该菌与以下疾病有关:阳性见于消化性溃疡: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分离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7%~85%及86%~96%;慢性胃炎:胃黏膜分离培养阳性率85%;十二指肠炎:分离培养阳性率高,如果在活动期可高达100%。
胃疼患者应该注意哪些饮食要素
胃疼患者应该注意哪些饮食要素?随着现代人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患上了胃病。急性胃疼长期不治疗的话容易变成胃疼,胃疼就是较为常见的胃病。这种疾病的出现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胃疼患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种饮食要素具体内容如下参考:
【1】养胃多喝粥:冬季养胃上品——肉粥: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上腹部疼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疼痛为钝痛、灼痛或饥饿感,偶尔剧痛。其发作诱因有受寒、精神刺激、劳累、饮食不当及感染等。这种胃病的患者不宜食用粗糙、过冷过热的食物,并避免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包括酒、咖啡、浓茶、辛辣调味品和太甜、太酸、高油脂的食物。为减少胃酸对胃肠粘膜的刺激,可吃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中和胃酸。五谷杂粮、豆浆、豆腐、蛋、鱼、嫩瘦肉、动物肝脏等都很适合。
【2】消化不良少吃汉堡: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主要是上腹部和胸骨胀闷、疼痛、腹胀和肠鸣。进食后往往可使胀闷或疼痛加重。此外,还有厌食、恶心、排便不畅以及焦虑或抑郁等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诱因很多,其中精神因素常为发病诱因。精神紧张或抑郁状态下,胃的运动与分泌减弱,甚至可能停止。
不宜食用的食物包括油腻食物(油炸物、汉堡、薯条),应尽量减少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豆类、番薯、芋头以及会改变肠蠕动的食物,如巧克力、甜品(蛋糕、饼干),粗纤维多的蔬菜(竹笋、芹菜),含皮、籽、纤维多的水果(香蕉、龙眼、柠檬、凤梨)。平时的食物应以清淡为主,可选择喝鲜果汁、麦片和小米粥来帮助消化,少量多餐。
【3】胃酸过多应少吃巧克力:
患有胃食道逆流性疾病患者,胃内的食物或胃液会反流(逆流)至食道,而造成不适。患者的症状大多是饮食后弯腰或躺下时会有泛酸、烧心、吞咽困难、口腔酸苦等感觉。造成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下食道无法适当地发挥功能,胃液反流到食道。
不宜食用的食物:巧克力、咖啡、辛辣、薄荷、柑橘、蕃茄、全脂牛奶及洋葱等。宜食用的食物:高蛋白(禽蛋)、含纤维食物(蔬菜、谷类)、易于消化的米粥等。
【4】胃疼患者少吃蔗糖:
急、慢性胃疼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或慢性胃粘膜的炎性变化。患急性胃疼时胃粘膜发生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所以,急性胃疼患者的饮食应以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若伴有肠炎或腹泻,膳食中应少用或不用蔗糖,以免产生或加重肠胀气,同时还应禁食一些生的蔬菜、水果以及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
胃疼患者常有食欲不振、饭后上腹部感觉饱胀等消化不良的表现。如患者有贫血、食欲不振等现象应多吃些补血的食品,如动物内脏、有色的新鲜蔬菜等。
尿常规检查有什么意义
12小时尿沉渣计数介绍:
12小时尿沉渣计数是检查夜间12小时尿内排出的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的数目,用以了解肾脏损害及尿路疾患的程度和病情的演变情况的一种检验方法。常用于尿沉渣镜检可疑而又不典型的病人,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12小时尿沉渣计数正常值:
红细胞:0-50万/12h。
白细胞及上皮细胞总数:100万/12h。
透明管型:5000万/12h。
风寒感冒的检查
本病需要做的检查有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 痰液的一般性状检查, 痰液细菌涂片检查,体温测量,脉搏。
体温测量是诊断疾病时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口腔测温,腋下测温和肛门测温三种。
尿常规即尿常规检查,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近年来有不少人强调,负责医生应自己动手做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有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
糖尿病患者要检查的项目都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要检查的项目1、b超检查: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脂肪肝、胆结石;长期服药可引起肝脏的药物性损害。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胰腺疾病相关;糖尿病合并肾病等多种原因,进行腹部b超检查(包括肝、胆、脾、胰腺、双肾)也应视为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糖尿病患者要检查的项目2、心电图检查: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很高,加上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等都是造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论有没有胸闷、气短、胸痛等冠心病的症状,均要做心电图检查。
糖尿病患者要检查的项目3、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是糖尿病患者应进行的常规检查之一。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极高,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其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约25%,10年后达60%,15年后则可达80%,因此常规眼底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并进行早期治疗。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应进行1~2次眼底检查。
糖尿病患者要检查的项目4、胸片检查: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肺结核等病变临床多见,且症状常不典型,常规胸片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肺部病变。
血常规检查检查有多重要
1、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常规检查是对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量和质进行化验检查,包括: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测定,白细胞(WBC)计数及白细胞分类(DC)计数、血小板((Pt)计数。
2、在通常情况下,单位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的数值大致呈平行的关系,故两者测定的意义大致相同;但在某些具有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改变的贫血,如低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与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常不平行,血红蛋白降低较红细胞为明显,故同时测定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以作比较,对诊断就更有意义。
3、一般经多次检查,成年男性红细胞》6.0×1012/L、血红蛋白》170g/L,成年女性红细胞》5.5×1012/L、血红蛋白》160g/L时,即被认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这种情况可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两类。前者是因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所致,常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多引起红细胞增多的原因,继发性可见于高原地区居民,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原性心脏病,还见于肾癌、卵巢癌以及肾孟积水、多囊肾等。原发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细胞增多症也可引起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红细胞数可高达(7-10)×1012/L、血红蛋白达180-240g/L。
4、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即可视为贫血。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至15岁以下的儿童,因身体生长发育迅速而红细胞生成相对不足,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值可较正常成人低约10%-20%;妊娠中、后期的孕妇血浆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可导致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以上统称为生理性贫血。病理性贫血见于各种贫血,如肿瘤、再生障碍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5、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N)、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和单核细胞(M)5种。由于各种白细胞各有其生理功能,在不同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质或量的变化。
6、白细胞总数》10×109/L称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儿童期淋巴细胞较高,婴儿出生时淋巴细胞约占35%,粒细胞占60%,4-6天后淋巴细胞可达50%;4-6岁时,淋巴细胞比例逐渐减低,逐渐达正常成人水平。淋巴细胞增多,病理性的常见于感染性疾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的治疗,以及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正常人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5%,其增多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等)。
7、血小板(Pt)的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血小板对止血、凝血及血块收缩均有密切关系。血小板增多(》300×109/L),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脾切除后、急性失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小板减少(《109/L);如降低太多(《6×109/L),有可能造成大出血休克或颅内出血死亡。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瘫、再障、急性白血病、脾亢、药物中毒等。
血液常规检查有哪些
血小板计数:
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骨折,急性出血,大手术后,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病,急慢性骨髓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某些恶性肿瘤(如何杰金病、淋巴瘤等),血小板减少症恢复期(反跳性升高)及剧烈活动后等。
降低: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再障,骨髓移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重症缺铁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Evan氏综合征,巨脾症,脾功能亢进症,脾肿瘤,Gaucher氏病,Letterer-Siwe氏病,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某些细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疟疾,DIC,肝病,尿毒症。
血液常规检查(血液常规检查)
英文
generalexaminationofblood
正常值
白细胞计数(WBC):
新生儿:20×109/L
2岁:11×109/L
成人:(4~10)×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中性粒细胞(N):0.50~0.70(出生后2天~2岁0.31~0.40)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直接计数:(50~300)×106/L
嗜碱性粒细胞(B):0.0~0.01直接计数:(20~50)×106/L
淋巴细胞(L):0.20~0.40直接计数:(1.684±0.404)×109/L
单核细胞(M):0.01~0.08直接计数:(0.196±0.129)×109/L
未成熟细胞:0.03~0.10
血红蛋白(Hb):
新生儿:180~190g/L
成人:男:120~160g/L女:110~150g/L
红细胞计数:
男:(4.0~5.5)×1012/L女:(3.5~5.0)×1012/L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某些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恶性肿瘤及某些金属(如铅、汞等)中毒。
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等。
减少:某些传染病(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病毒性肝炎、沙门菌属感染等),再障,非白血性或亚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放射治疗,肿瘤化疗及某些药物(磺胺、氯酶素等)反应等。
精子的常规检查包括什么
精子的常规检查包括什么?目前,男性不育患者越来越多,其中精子异常是直接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所以在男性出现不育的情况下要注意检查精子。那么,精子检查有哪些是常规检查?
精子检查有哪些是常规检查?专家介绍:精子常规检查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精液常规检查:可以了解精液量、精子密度及其精液中精子的总数量、精子凝集、精子活力与活率、精子形态、精液液化等方面的信息。
2、精子活力:评价不育状态的客观依据,也是预测能否受孕、授精的依据。
3、宫颈黏液穿透试验,也是在不育症患者中经常需要做的一项检查。了解精子与宫颈黏液的相互作用
4、精子功能的生化指标,对准确评价男性生育能力十分有益。
以上是精子的常规检查包括什么的介绍,希望通过我们的介绍,男性朋友们能够有所了解,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点击咨询在线专家。
血常规检查有哪些指标
血红蛋白用HGB表示,单位是g/L,正常值为120-150g/L
白细胞计数用WBC表示,正常值为4×109/L-10×109/L,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时为0.5-0.7,淋巴细胞(LYM%)0.2-0.4,嗜酸细胞(MXD%)0-0.02,血小板(PLT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 。
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
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
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PLT减少时 ,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