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医保健的方法
儿童中医保健的方法
中医常说“不治已病治未病”,对孩子也一样适用。在临床上,孩子常常有实热和虚热之分。孩子暴饮暴食、吃得过多,常有口舌生疮、口气大的症状,这就属于实热,应该清热祛火。可食用一些山楂食品,如糖葫芦、山楂糕、山楂片等都能帮助消化;药物可以吃一点导赤丸、化食丸、大山楂丸等,但更多的是鼓励孩子多吃水果、蔬菜。虚热的常见症状为手心热、盗汗、脑袋出汗等,这就应该养阴益胃,吃点养阴益气合剂等。
按摩
由于食积是感冒的基础,经常食积的孩子,可应用推脾土穴、揉板门穴加以调整。脾土穴在大拇指桡侧面,采用平推的手法,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每次推100~200圈左右,可健脾助消化。
摩腹
摩腹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如果孩子便秘、便干,用全掌腹面或四指腹面轻贴腹部,以脐为中心,作环形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法,每次100~200次,具有健脾和胃、化食通便的功能。如果拉稀,方法同上,但要逆时针去揉。
果茶山药
还可用食疗方法来调补孩子的身体。如果孩子厌食,不妨做一款果茶山药。
原料有山药250g,生山楂50g或果茶酱50g。
做法是将山药去皮去须、洗净、切斜块,依高矮错落摆放盘中,放入锅中蒸熟;将生山楂熬成山楂酱,去渣留汁,或直接用果茶酱,淋洒在蒸熟的山药上,即可食用。
这道菜红中透白,酸甜可口,能引发孩子的食欲,也能健脾消食。
中医哪些是特别的养生方法
中医保健与养生的方法 要多运动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动则养形,而活则血流。因此锻炼和运动也是中医养生和保健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相信大家都知道,适当的运动能够使人健康和长寿。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想远离疾病的困扰,就一定要多多的运动。在闲暇的时间里,我们可以通过爬山游泳以及慢跑等多种方式来达到运动的目的。同时在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持之以恒。
中医保健与养生的方法 调养精神
调养精神也是中医保健和养生之中另一个不能缺少的方法。其实调养精神并不是单指我们需要保持精神上的平缓,同时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当我们受到打击正处于激动和焦虑以及难过的心境时,应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恢复内心的平静,这样才更加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同西医的保健方法一样,中医保健与养生的方法也是运动和精神,只有将这方面综合起来并且做到,才能够使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健康,也会增加我们自身的免疫力。因此朋友们,不妨赶紧学习起来,记得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可半途而废。
高血压中医保健方法
高血压的四季养生调摄
春季养生
人应顺春时之气早睡早起,舒畅情志,少生气,保持心情开朗乐观,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使精神情致有张有弛,肝气畅达,逆春天生发之气则易伤肝。
饮食方面宜养肝,省酸增甘,宜辛温甜,利湿祛寒,如煮菜做汤时多加些姜、胡椒等辛味的调味品,少用一些咸味和苦味的食品。可进行头部推拿保健,太极拳及揉肚腹法等锻炼。
夏季养生
人应顺夏时之气晚睡早起,不要怕夏天昼长天热,这样会使人的神气旺盛饱满,尽量少发怒,可以以适当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逆夏天生长之气则易伤心。
饮食方面宜养心养脾,省苦增辛,宜清热利湿,食温为佳。如西瓜、苦瓜、黄瓜、西红柿、绿豆、大蒜等。
夏天暑热易耗气伤阴,不宜进行太过剧烈的运动,并且注意补充水分。
秋季养生
人应顺秋时之气晚卧晚起,收敛神气而勿外露,心平气和,恬淡虚无,秋失所养则易伤肺。
饮食方面宜养肺,省辛增酸,宜滋阴防燥,清淡新鲜。如银耳、梨、芝麻、莲藕、蜂蜜、乌鸡、猪肺、豆浆、苹果、石榴、葡萄、杨桃等。
可进行头部推拿保健,太极拳及揉肚腹法等锻炼。
冬季养生
人宜早睡晚起,不要使皮肤过度出汗,导致阳气耗伤,减少思虑,松弛紧张的情绪,消除噪音的干扰,保持精神舒畅。
饮食方面宜养肾,省咸增苦,宜杂、淡、慢、少、软,食补最佳。如羊肉、鹅肉、核桃、板栗、萝卜、地瓜、菠菜、油菜等。
冬天天气寒冷,老人家不宜过早出去锻炼身体,注意保暖,在天冷的时候多穿些衣服,洗热水澡,不要洗凉水澡,多晒太阳。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比较多,因此老年患者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一些事项,要防止便秘,以免排便用力,引起晕厥,同时要进行活动,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适当锻炼,心情郁结也要及时排解。在冬季还要注意保暖,及时监测血压情况,有异常及时到院进行治疗。
儿童近视中医保健的最佳方法
1、转眼法:现在很多的孩子都会有近视眼的风险,您在生活中最好就是注意健康的养生措施。选一安静场所,或坐或站,全身放松,清除杂念,二目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先将眼睛凝视正下方,缓慢转至左方,再转至凝视正上方,至右方,最后回到凝视正下方,这样,先顺时针转9圈。再让眼睛由凝视下方,转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这样,再逆时针方向转6圈。总共做4次。每次转动,眼球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这种转眼法可以锻炼眼肌,改善营养,使眼灵活自如、炯炯有神。
2、眼呼吸凝神法:孩子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生活,尤其是在生活中要注意眼睛的放松。选空气清新处,或坐或立,全身放松,二目平视前方,徐徐将气吸足,眼睛随之睁大。稍停片刻,然后将气徐徐呼出,眼睛也随之慢慢微闭,连续做9次。
3、熨眼法:孩子发生眼镜的疾病就是很常见的,尤其是要注意孩子的坐姿,调整眼镜的健康此法最好坐着做,全身放松,闭上双眼,然后快速相互摩擦两掌,使之生热。趁热用双手捂住双眼,热散后两手猛然拿开,两眼也同时用劲一睁,如此3~5次,能促进眼睛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
4、洗眼法:在生活中就要关注孩子的眼部健康,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近视有所改善。先将脸盆消毒后,倒入温水,调节好水温,把脸放入水里,在水中睁开眼睛,使眼球上下左右各移动9次,然后再顺时针、逆时针旋转9次。刚开始,水进入眼里,眼睛难受无比,但随着眼球的转动,眼睛会慢慢觉得非常舒服。在做这一动作时,若感到呼吸困难,不妨从脸盆中抬起脸来,在外深呼吸一下。此法能洗去眼中的有害物质和灰尘,还对轻度白内障有效,并能改善散光、远视、近视的屈光不正程度。
儿童保健中医治疗小儿癫痫病
关于癫痫病的治疗,现在依然是医学界的难题,目前,对于继发性癫痫主要对病因进行治疗,包括手术在内,但是大多数时候,主要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对于癫痫的诊断,应该到相关的医院检查科学的检查,一旦癫痫诊断成立,应该进行规范持续的抗癫痫治疗。
中医治疗癫痫就目前而言,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案例。中医认为癫痫的发病原因有:血滞心窍、先天因素(胎中受惊,元阴不足)以及惊风之后,其中瘀阻窍道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内伤饮食、惊骇恐惧以及外感风邪等都可诱发癫痫病,
小儿癫痫,是一种不容小视的疾病,为了确保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及时发现癫痫,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并且要从饮食等方面进行护理,保持科学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忌食肥甘生冷食品,适当体育锻炼等,都是小儿癫痫的护理的重要举措。
儿童保健 中医按摩治疗婴儿鼻炎
婴幼儿4种常见鼻炎
1.新生儿持久性鼻炎。大约有一半的新生儿依靠鼻呼吸,但是一旦鼻子充血,鼻腔就会变得更为狭窄,造成气体交换困难。宝宝可能变得烦躁和呼吸困难,这种情况在吃奶时更为加重,因为吃奶完全堵住了宝宝的呼吸道。不过,宝宝到了5~6个月后,逐渐学会经口呼吸,这种情况就会缓解。
2.新生儿短暂特发性鼻堵塞。许多新生儿都有无法解释、短暂的(大约出生3周)鼻堵塞,可伴有黏性或水性分泌物(在吸奶时流出来)。可用生理盐水滴鼻液冲洗鼻腔,几分钟后用棉签轻轻吸出分泌物,鼻塞的症状就会解除。
3.牛奶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对牛奶的过敏反应,不但可以引起腹泻,还会使宝宝的呼吸音变粗,鼻和口的分泌物增加,常见于出生1~2个月的小宝宝。解决的办法就是停服牛奶,大约24~48小时症状可缓解。
4.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也称为花粉症或枯草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主要发生在春夏或夏秋季,与花粉、扬尘等有很大关系。宝宝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鼻塞、流清水鼻涕,连续打喷嚏。突出的表现为眼睛、鼻子、咽喉部及外耳道的瘙痒难耐。有的小宝宝由于瘙痒重而烦躁啼哭,一般4~5天会逐渐好转。如果合并感染还会流黄脓鼻涕,或常年鼻塞、流涕,转为慢性鼻炎。
中医治法—.中医按摩
开天门——沿双眉中点印堂处向上至发际处上下按推24下;
揉鼻梁——每次5~10遍,以手之拇指掌面自鼻尖起向上沿鼻梁至眉间印堂处;
揉鼻旁沟——每次5~10次,点按迎香穴5次;
按囟门——后按摩囟门3分钟。
专家提醒:宝宝皮肤娇嫩,家长的动作一定要轻柔,以推拿局部皮肤微微发红即可,不要用力过度,以免损伤皮肤。
儿童中医养生方法
捏脊
(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2)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3)功效: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
穴位按揉
(1)足三里穴
①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②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③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2)迎香穴
①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②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③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3)四神聪穴
①位置: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②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③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这些方法都是可以用来给儿童养生的方法,在给孩子养生的时候药物量必须要注意,不要方太多了,必须要少添加,这样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在儿童选择中医养生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让孩子身体坚强,平时多带孩子去爬山,通过爬山来锻炼孩子的能力。
胃疼的中医保健方法
1、每天捏一捏小腿肚部位:小腿肚内侧1/3处的肌肉部分(腓肠肌内侧缘)。
方法:用手捏住上述部分肌肉,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为度。自上而下按捏,再自下而上按捏。一般以各15—30次为宜。根据疼痛情况,酌情加减。每日可进行1—3次。注意在按捏过程中,应有揉的动作——酸痛感强,止痛效果好,不可因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此法对急性发作的胃疼效果较好。慢性胃病发作时,运用此法也同样有效。
2、每天做一做鼓漱、揉一揉腹,止痛之后,为巩固疗效,还可加做两种辅助治疗。
①鼓漱:闭口,用舌沿牙齿边缘左右搅动各24次,然后,闭口鼓腮,做漱口动作,待口中津液充满时,分三口慢慢下咽。此法长练,可益胃消食,增强胃肠功能。
②揉腹:每当饭后,可适当散步,然后,或卧或坐,用手揉腹。先将双手搓热,分别以左、右手,按顺或逆时针方向,按揉上腹部,各做30次左右,此法可增强胃肠机能,对治疗肠胃病有一定效果。如此坚持一段时间,不仅胃疼可止,有胃肠病者,也可渐愈。
儿童中医保健方法有哪些呢
(一)饮食调养
1. 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
3.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
4. 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二)起居调摄
1.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
2. 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3. 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4. 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避免保暖过度,提倡“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 经常到户外活动,多见风日,以增强体质。
(三)推拿方法
1. 摩腹
(1)位置:腹部。
(2)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 捏脊
(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2)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
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3)功效: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
3. 穴位按揉
(1)足三里穴
①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②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③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2)迎香穴
①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②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③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3)四神聪穴
①位置: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②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③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4. 注意事项
(1)根据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
(2)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
(3)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
(4)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
(5)局部皮肤破损、骨折不宜按揉。
肾炎的中医保健疗法
乌鱼汤
每次可用新鲜乌鱼1条(约100-150克),去鳞和内脏洗净,冬瓜500克(连皮),赤小豆60克,加葱头5枚,清水适量,煲汤服用,不要加盐,适用于急性肾炎患者恢复期。
绿豆汤
绿豆90克,赤小豆30克,加熟附片6克煮汤,空腹饮,每天1剂,每天3次,适用于急性肾炎水肿患者。
藕节茶
藕节10只,白茅根100克,水煎当茶饮之,可治肾炎血尿。
车前蔓竹叶茶
车前草80克,竹叶20克,生甘草10克,煎汤加糖适量,水煎代茶饮用,发作期每日1剂。治肾盂肾炎。
柴胡栀子茶
柴胡6克,龙胆草10克,白芍6克,栀子10克,水煎代茶饮用。每日1—2剂,治肾盂肾炎肝胆郁热者。
豆芽汁
鲜绿豆芽500克,榨汁加白糖适量,频频水煎代茶饮用,治肾盂肾炎阳虚湿热者。
瓜皮汤
用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各30克,煮水饮服,可治各种水肿、肾炎。
蜈蚣鸡蛋
新鲜鸡蛋打一小口,把蛋清和蛋黄搅匀,再将蜈蚣1条捣末放人有口的鸡蛋内,再搅匀,蒸15分钟即可,取出食用。每天服用1只蜈蚣鸡蛋,治肾炎蛋白尿。
蚕豆猪肉
陈蚕豆200克,猪肉200克炖煮服用。若加以冬瓜皮和黄豆同煮,消炎退水肿效果会更好。
老年人夏季中医保健
第一:老年人夏季饮食
相比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的肠胃功能比较的的弱,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事物都容易变得腐烂和变质,所以这个时候老年人的饮食需要特别的注意,不能够吃已经变质的食物,放入冰箱之中的食物也需要加热之后才能够服用。另外,夏季饮食要清淡为主,同时不能够太过于冰凉,口味也不能够太硬,另外,吃东西不能够过量,否则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另外,如果出现了饮食不当导致的呕吐以及拉肚子等等的情况,那么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
老年人的夏季一日三餐都要以清淡为主,同时还需要补充足够大是水分,例如绿茶、果汁、白开水、豆浆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另外在服用蔬菜的时候,能够生吃的最好生吃,这样能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食物之中的营养物质不被破坏。粗粮和细粮在服用的时候需要互相的搭配,荤腥的食物和蔬菜之间也要互相的搭配,夏季饮食应该以各种蔬菜为主,然后适当的增加一些肉类食物,按时吃饭,少吃一些生冷的食物。
另外,老年人的肠胃消化能力比较差,所以日常饮食要以一些容易消化并且有营养的食物为主,然后适当的增加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也可以适当的吃一些粥类食物。不过,对于一些油条、肥肉这些肥腻以及重油食物应该少吃,防止出现夏季上火。
第二:老年人夏季运动
夏季是一年四季之中心火最为旺盛的一个季节,所以一定要注意日常休息,做到早睡早起身体好,同时佐以一些适当的运动非常的有必要,例如一些慢跑、游泳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能够有效的提高人体的心肺能力。除此之外,老年人还应该有意识的控制呼吸频率或者是进行深呼吸,这些都能够很好的提高肺活量,对于改善大脑的供血情况以及提高体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午的时候,老年人还应该进行适当的午休,这样能够很好的保持精力。不过,夏季天气炎热,为了达到降温的效果,人体之中的毛孔都是属于一个扩张的状态之中,这个时候就非常容易出现风邪入侵的情况,所以老年人不要在露天或者是大树底下睡觉。另外,老年人虽然要进行适当的运动,但是运动强度要好好的控制,如果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一定要在有家人陪同的情况下进行,并且还要随身携带药物。
第三:老年人夏季心理
老年人夏季中医保健需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需要做到几点:第一遇到事情要冷静,心平气和,由于天气炎热人体之中阳气生发,这就导致我们很容易出现心烦气躁的情况。老年人在这种环境之中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让心情处于一个平静的状态之中,不要过于劳累或者是情绪过于激动,良好的心态能够有效的保健身体健康; 第二则是需要根据天气的特征来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并且很好的安排自己的工作以及学习;第三则是要保持室内通风,因为如果室内保持通风可以很好的消散暑热,人体就会感觉到凉快,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清洁空气,避免出现空气污染;最后则是要给自己一个足够的休息时间,因为人们的情绪和睡眠情况是直接挂钩的,如果睡眠不足,很容易变得心情不好。所以说,夏季不仅要在饮食上进行保健,在睡眠上也许要特别的注意。
第四:老年人夏季防护
夏天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之中,这样很容易患有空调病。特别是在睡觉的时候,不要一直使用空调或者是风扇。另外,夏季出汗比较多,所以很容易出现痱子或者是湿疹等等情况,所以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的干爽以及清洁,这样才能够做好老年人夏季中医保健的工作。
儿童保健 小儿便秘中医如何治疗
便秘是小儿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让父母担心不已。中医常将小儿便秘分为实热、阴虚、食积三种类型。现将各类型的症状特点及饮食原则介绍如下。
中药治疗便秘4妙方
1、小儿化食丹
消食导滞作用比较强,适合用于食积便秘。本药为小蜜丸,1岁以内每次服半丸,2~3岁每次服1丸,每日2次。
2、麻仁润肠丸
主要作用是润肠通便,适合用于阴虚便秘。本药为蜜丸,2~3岁每次服半丸,每日2次。
3、一捻金
具有泻热通便作用,适合用于实热便秘和食积便秘,排便作用发挥比较快。本药为散剂和胶囊两种剂型,服用起来比较方便。1岁以内每次服0.5~1.0克,2~3岁每次服1.5克,最好用蜂蜜水调服,每日2次。
4、保和丸
具有消食导滞作用,作用比较缓和,可以连续服用,适合于食积便秘,便秘程度不重的小儿。本药为小水丸,2~3岁每次服半袋,每日2次。
足疗法
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外治疗法疗效明显,且药源方便,作用平稳,副作用少,使用方便。现介绍几则足疗效方,供选用。
1、清热导滞:芒硝5克,研为细末,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处,每日1换,连续3~5天。
2、清热导滞,消积化食:生大黄、焦山楂各等量。将二药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儿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
3、清热消积,导滞通便:大黄5~10克,研为细末,醋调为稀糊状,置伤湿止痛膏中心,贴双足心涌泉穴,10~15小时后取下,-般用药一次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