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不宜独居大房子

老人不宜独居大房子

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理应过上好日子:衣食无忧,住上宽敞的大房子。但是,好心有时候也会办坏事。据国外媒体报道,有些老人因为住的房子太大,竟然引发了抑郁症。这是为什么呢?从心理学上来说,孤独感与空间上的远近有莫大关系,过大的房子确实有诱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风险。

首先,当人与身边的各种事物距离比较远时,主观感觉到的疏离感越强,亲密感越少,从而落落寡欢。其次,在人与生俱来的安全感的驱使下,老人对空旷的空间感觉到更多的不可控因素,也多了更多的胡思乱想。有研究证明,房子越大想象力就越丰富。再次,老人的动作更为迟缓,房子大增加了取物和操作家务的难度。所以,一般说来,老人居住的房子面积适宜在50-90平方米左右。

如果已经住进了大房子怎么办呢?在一些欧美国家,房子较大的老人一般会招租,找同龄的几家人住在一起,其乐融融,还解决了缺乏陪伴的问题。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把房子变成桥牌室、象棋室等公共活动场所,让群体感击退衰老。

那么能不能把屋子填得满一些,或者刷上深色让它看起来小一点呢?不行。老人心情容易烦躁,深色会让他们更压抑,相反,冷绿色则对改善心情有辅助作用。另外,繁琐的摆设也会加重坏心情,家具最好也以简约为主。

如何注意关心独居老人

1、安装应急呼叫装置

有些独居老人发生意外的时候,多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所以,当老人执意要独居时,安装应急呼叫装置,以备不时之需。

2、常回家看看

当我们家里有独居老人时,我们一定要多抽时间回家看看,路途遥远时也要在每天抽几分钟时间,给老人打个电话,一则表示对老人的关心,二则是能及时发现老人的状况。

3、送养老院

为了让老人有个更好的晚年,最好将老人送至养老院,得到精心的照顾,也能让子女们放心,安心工作生活。

4、委托邻居照顾

对于有些老人执意不愿意到养老院或者家庭条件不允许的情况,可以委托邻居代为照看。既可以让老人在家里安享晚年,又放心。

5、鼓励独居老人再婚

独居老人或者是因为不想连累子女,或者是不想离开家里,选择在家独居,此时子女们可以鼓励老人再婚,陪伴老人欢度余生。俗话说,少时夫妻老来伴。

空巢老人容易引发的心理问题的现状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九成80后无法赡养父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80后还需要父母进行资助。确实,随着越来越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421家庭”,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焦点。10月16日是重阳节,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老人节。节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老年人送礼,更在于关注老年人的生存状况。

所谓“421家庭”,即指一个家庭中,夫妻俩上有4个老人,下有1个孩子。越来越多的80后小夫妻“被421”,成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族”。对于小的,自然要全身心栽培,因而老的就常被忽视,甚至被“晾”在一边。

80后夫妻或在其它城市打拼成家,不出外的也多喜欢小两口自己住。究其原因,一方面担心与父母同住不方便或者不自由,另一方面也因为大城市生活成本较高,接老人同住,会感到经济压力很大,尤其是近几年,房价一路走高,更让小夫妻难以买大房子。

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与配偶同住的占44%。

而长时间孤独的生活状态,使得很多空巢老人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日常生活也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子女和国家以及老人社区都要为空巢老人做一些事情来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生活中给以给与他们一些帮助,在没事的时候可以陪他们聊天谈心,给他们一种精神上的陪伴,不让他们感觉都孤单。

​老人独居会发生什么?独居的老人需要关爱

如今年轻人生活压力大,每天都非常忙碌,家中的长辈就会被冷落,尤其是一些独居老人,他们内心的孤独可想而知,身为子女不论多忙都应该抽空多陪陪老人,那么独居老人有什么心理特征,我们又该如何关爱独居老人呢?……独居的老人需要被这样关爱

我们每个人,无论生活在多么热闹的城市,多么庞大的家族中,总是躲不过“孤独”二字。孤独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种生活状态。即使有很多亲人、朋友,但真正能走进你内心的,也许真就没几个人了。这个问题,在老年人身边,就特别突出。因为,有那么一天,一个眼神就知道自己要说什么的人,可能就永远地离开了。

剩下自己一个人,身体上也许是健康的,但是心理上,却很容易出问题。而心理上的问题,又会反射到身体上。因此,独居的老人最需要子女的关爱。然而,现在这个社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子女们的注意力往往并没有放在家里独居的老人身上。因为,在他们看来,老人的身体还算硬朗,没什么可担心的。

事实上,独居老人的身心健康是最值得关注的。因为“孤独”两个字,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并渐渐使人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春运出行高龄老人选择交通须谨慎

一是高龄老人不宜独立出行。年纪大,特别是行动不便或患有疾病老人出行需要有人陪伴,必须出行且无人陪伴时也不要带太多的行李,进站上车时应有提前量但不必抢时间,到站下车时更不要着急。

二是高龄老人出行需多防范。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等要携带必须的药品,并放在随手可取的位置,或将药品服用方式说明和药品放在一起,如临时出现不适应及时向服务人员要求帮助。

三是高龄老人出行应有提示。在没有陪伴的情况下非得出行时,应在身体明显部位挂“提示牌”注明姓名、到达地点(住址)、家人联系方式和健康状况,以便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快速提供求助信息,以防万一。

四是高龄老人出行应“自律”。在车站候车或在旅途中的活动是必须的,但不宜跨“区域”走动,特别是在春运期间,车站候车区位因疏导客流所需和平时可能有所不同,以防“迷失”方向而影响行程。

五是高龄老人出行应善于求助。比如无人陪伴出行时应充分利用服务资源,铁路局在局管内站车之间建有“亲情服务网”,比如福州、厦门、武夷山等火车站就建有“王威服务台”、“小白鹭服务台”和“513服务台”,在进站、乘车、出站与过往列车和车站都有为重点旅客提供特殊服务的网络。

对于高龄老人独立出行,应当做到进站有人送,途中有交待,到站有人接,对保旅途平安。

居家隔离会影响家人工作吗

视情况而定。

根据疫情防控规定,居家隔离原则上是要实行一人一户或一家的措施,所以居家隔离的人是要单独居住的,也就是说居家隔离的人和非居家隔离的人不能同住在同一套房子里。

但如果全家都需要居家隔离的话,那就可以一起同住在同一个房子里,也就是说隔离者本人单独住一个房子或者一个房间,不和家人一起居住的话,是不影响家人工作和出行的;但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需要和家人一起同住,那此时全家都会进行居家隔离,那此时家人就不能外出上班,建议可以的话选择居家线上办公。

居家隔离要满足什么条件

1.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最好单独居住。如果条件不允许,选择一套房屋里通风较好的房间作为隔离房间,保持相对独立。

2.隔离房间内应有单独卫生间,不得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

3.房间不能使用和其它房间共通的中央空调。

4.所在建筑、楼栋有独立、正常运行的化粪池。

5.同一住所内共同居住人员均需一并全部实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不准外出,活物资、清运垃圾等由社区的工作人员负责。(有基础病的人员和老年人不能作为儿童、孕产妇、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等人员的陪护人员。)

6.隔离的房间内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玫瑰糖的简介

玫瑰糖是云南大理地区一种传统食品,在这里世代居住的白族人在每年的4-5月份采摘自己房前屋后的食用玫瑰花瓣,制作成玫瑰糖,然后做成各种点心的馅料,或者添加到各种冷饮中食用。在大理古城的街头,经常看到一些奶奶把家里多余的玫瑰糖拿出来售卖,通过全国各地来大理旅游的人们口口相传,形成了独居大理地方特色的风味食品。

老年痴呆症偏爱独居老人

1、独居老人患病率高4倍以上

独居老人患病率为8.9%,比非独居老人2.1%的患病率要高4倍以上。王廷玉分析,在临床上,丧偶的独居老人受抑郁、焦虑等情绪影响,如果没有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关心沟通,患病风险更大。

2、60岁以上每增5岁患病率翻番

老年痴呆也叫阿尔茨海默病,是主要神经退行性病变引起。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障碍,最终会出现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完全需要依赖家人的照顾。

记忆力下降是老年痴呆症的典型症状,先兆表现是容易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比如刚说过的话就忘记了,常说话重复,颠三倒四没逻辑。有的还会变得情绪化,出现冷漠、抑郁、小气、多疑等表现。

60岁以上的人群,随年龄每增加5岁,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就翻一番。临床患者中,70-80岁患者最多,很多人60多岁就起病,但因为老年痴呆刚起病时症状不明显,家人以为只是年纪大了,直到生活无法自理时才送医。

独居老人怎样自我调节

人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不顺心的事,就看你怎样对待。有些事只要想得开,就能放得下,不要钻牛角尖,应该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老年人心理保健知识一、可以养宠物,可爱的小花猫、通人性的小狗,一举一动,使人唤起生机,宠物的陪伴让人不感到寂寞。但应注意宠物的卫生,要防“猫抓热”“狂犬病”等传染病。

老年人心理保健知识二、可以以音乐为伴,典雅、优美、悦耳的乐曲,是一种天然镇痛和镇静剂,有助于消除闷闷不乐的情绪和肌体疲惫。聆听音乐,会感到生活丰富而多彩。

老年人心理保健知识三、人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不顺心的事,就看你怎样对待。有些事只要想得开,就能放得下,不要钻牛角尖,应该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豁达大度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老年人心理保健知识四、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爱好习惯,人们虽各有不同,但过健康、文明的生活则是一致的目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多地嗜好烟酒,鏖战玩牌,不讲究卫生,生活无序等等必须克服。健康长寿是靠自己争取的。

老年人心理保健知识五、善交友。广交知心朋友,与知己者经常倾诉衷肠,赢得友人的理解和同情。有真挚的朋友,乃人生之大幸,健康之良策。

38项独居老人跌倒隐患

1、楼道有灯泡不亮。

2、楼道灯的开关不方便开启。

3、楼道的扶手不完整、不干净。

4、楼道旁边堆有杂物。

5、楼梯的边缘不能看清。

6、地毯或地垫不平整,有褶皱或松动。

7、过道有杂物堆放。

8、室内地面不防滑。

9、养有猫或狗且未系铃铛。

10、进门需换鞋,但鞋柜旁没有供换鞋使用的座椅。

11、室内照明不足。

12、进入每一个房间前不可以先开灯。

13、经常需使用梯子或凳子取物,且梯子不稳固,不防滑。

14、沙发高度和软硬度不适合,起身时吃力。

15、常用椅子没有扶手。

16、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时必须绕过家具。

17、走动时必须从电灯线、电话线等上走过或绕过。

18、有松动不稳固的家具。

19、卧室走道没有安小夜灯或双控照明开关。

20、躺在床上必须下床才能开关灯。

21、床位高低不合适,上床下床有困难。

22、床边有杂物影响上下床。

23、床头未装有电话。

24、排风扇和窗户通风不好。

25、取用常用厨房用具时需攀高。

26、做饭时需要的调味品不能伸手可及。

27、厨房地面油滑。

28、卫生间地面不平整,排水不通畅。

29、卫生间有门槛。

30、马桶旁没有扶手。

31、浴缸、淋浴房地砖不防滑但未使用防滑垫。

32、浴缸或淋浴房旁没有扶手。

33、洗漱用品不能伸手可及。

34、淋浴间没有防滑冲凉凳。

35、阳台未封闭,下雨时会被雨淋湿。

36、阳台的地砖不防滑。

37、阳台上堆有杂物,影响走路。

38、阳台地上的水不及时擦干。

老人独居究竟会发生什么

剩下自己一个人,身体上也许是健康的,但是心理上,却很容易出问题。而心理上的问题,又会反射到身体上。因此,独居的老人最需要子女的关爱。然而,现在这个社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子女们的注意力往往并没有放在家里独居的老人身上。因为,在他们看来,老人的身体还算硬朗,没什么可担心的。

事实上,独居老人的身心健康是最值得关注的。因为“孤独”两个字,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并渐渐使人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独居老人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1有病不能及时治疗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经常有个小病小痛的也很正常。然而,独居老人一个人在家安静惯了,不想去医院这样的公共场所,也不想“麻烦”整天忙得团团转的子女。于是,很容易将小病拖延成大病。

2饮食结构不平衡

一个人吃饭,做多了吃不完,太少了又不好做。每天只吃一个菜是很正常的,更多的情况可能是,上顿没吃完,下顿热热接着吃。这样不仅摄入的食物品种少,还特别容易因加热使食物高盐。常吃太咸的食物,很容易造成高血压。而食物品种太少,自然营养就不均衡,抵抗力也就随之下降了。

3语言能力下降

长期一个人,除了自言自语,都不知道跟谁说话了。打电话给子女吧,子女往往没有时间煲电话粥;出门遛弯吧,跟那些老年人也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上几句。到了家里,就是让人难受的安静,看电视、听广播确实能听到人说话,但那毕竟没有交流。久而久之,语言能力就会下降了。本来老年人就没有什么动脑筋的机会,连语言的能力都在退化,那就离老年痴呆也不远了。

4消化系统受损

老人独居,孤独感倍增,很容易怀念往昔。中医说:“思伤脾。”而脾是掌管消化系统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一旦特别想念一个人的时候,会茶不思饭不想。老人的独居生活不太可能丰富多彩,最值得怀念的莫过于年轻时候,那时候老伴还在,朋友还多,子女还小。一幕一幕地像放电影一样每天在脑海里闪过。本来一个人吃饭就吃不了多少,这样一来,更是能不吃就不吃了,消化系统退化,很容易生出相应的疾病来。

5抑郁症

这是独居老人最可能得的病了。抑郁并不是想不开,而是无人理解。虽然老年生活并不像年轻人那样丰富,但是生活当中总是会遇到一些事情,如儿女的事,老朋友的事。当一切只剩下一个人在那里思考、判断却不被理解时,抑郁就开始慢慢地萌芽了。加上每天都是一个人,这事情本来就够让人难受的,所以很容易使独居老人患上抑郁症。

如何关爱独居老人

1不要让老人住太大的房子

有些子女觉得,让老人住大房子就是孝顺。可是你想过吗?大房子打扫起来都很消耗体力。而且,房子越大越显得空旷,没有人气,更容易使老人产生孤独感。想到拿个东西,却不在手边,就有一种连物品都跟自己不亲近的感觉。所以,独居老人不需要大房子,这是对孝心的最大误解。

2常回家看看

这是最能缓解老人孤独感的方式了。虽然人们白天上班,晚上还要辅导孩子功课,可能抽不出时间去看望老人,但是可以通过电话、短信、视频等方式,经常取得联系。周末的时候,常回家看看。也许子女不把老人接来同住有各种原因,但是无论如何,都要想方设法地使老人感受到你们的关怀和在乎。

3接来同住

一旦老人身体不那么硬朗了,自理有困难,一定要接来同住。也许家里没有多余的卧室了,也许平时家里也没有人。但是可以想办法在附近租个房子,能方便照顾老人。

相关推荐

居家监测和居家隔离的区别 要求区别

居家健康监测要求:做好体温、症状监测,非必要不外出。如果出现发热、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身体不适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居家隔离要求: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单独居住,不能外出,不能随意走动,不得走亲访友,而且居家隔离者不能与非隔离者同住一套房子里,如果全家人都需要居家隔离的,才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里,隔离的相关过程都需要社区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管理。

孩子为何怕独居

孩子怕独居多半有两个原因:一是出于对父母及家人的依恋,二是因为害怕孤单、黑暗等。 孩子怕独居怎么办?家长应做好几方面工作: 1、平时,父母特别是母亲要减少对孩子的搂抱、抚摸等过于亲昵的举动,多用鼓励的口吻,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要引导孩子有选择地看电流、电视片,避免孩子因产生恐惧而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 2、缓慢过渡,逐步提高。突然分床,孩子会觉得不适应而反对。开始时,妈妈可以坐在小床边看看书,打打毛线,陪着孩子,让他有安全感;把小床紧靠大床,彼此看得见、摸得着;在孩子的枕头边放个他心爱的玩具,对孩子

避开5种不良环境使老人更加健康长寿

布置纷杂的环境。不少儿女喜欢给父母的房间布置得满满当当,看着十分温馨与方便。但由于老年人对色彩及环境的快速辨识能力下降,如果长时间处在过于纷杂与色彩丰富的环境中,很容易因意识判断失误而发生跌倒或碰撞的可能。因此老年人的房间布置宜清爽、不杂乱,家居摆设不要过多,卧室里的色彩最好质朴自然。 光线昏暗或刺眼的环境。有的老年人平时在家为了节俭,不到万不得已时不会开灯。这样的节俭也容易给健康埋下隐患。老年人视力下降,不但容易摔伤跌倒,还可能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使其产生“灰色心理”。但环境光线过于刺眼也不好,可能

居家监测期间可以上班吗 居家健康监测需要单独居住吗

目前没有要求单独居住。 因为居家健康检测的人员来自于低风险区域,其感染的可能性较低,目前并未对其做单独居住的要求,也就是说可以和家人住在一起,做好体温、症状等日常监测即可,非必要不得外出。 但居家隔离则要求在社区及医务人员指导下,单独居住,不能外出,相对较为严格,需要有单独的房间、单独的洗手间,严格落实清洁、消毒、单独居住、单独就餐、不得离开居住房间等管控措施。

独居老人日常要注意什么

独居老人日常要注意什么? 独居老人注意防火防险情发生 老人居住的房屋,其建筑结构应考虑到防火性能,也就是室内要尽量用阻燃材料,特别是厨房的炉具、卧室的灯具附近,不能有易燃、可燃物(如纸、布头、汽油、酒精等),家用电表要安装符合标准的保险丝,而不能用其他金属丝(如铜丝、铁丝等)代替。家用电器不用时,要关闭并拔掉电源,线路不要超负荷运行,穿墙部分要设置套管,防止线路磨损而造成漏电、短路。

居家隔离七天家人也要隔离吗

根据情况决定。 1、如果一个家庭需要住在一起,其他家人也应该被隔离。 2、如果全家人都需要居家隔离的,才可以住在同一套房子里,隔离的相关过程都需要社区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管理。 3、如果有单独居住的条件,可以“一人一家”,即在同一个家庭中,家庭隔离对象和非家庭隔离对象不住在同一所房子里,那么家人就是自由的,因为没有接触过隔离对象,不存在感染风险,就不需要采取隔离措施。

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反复坐公共汽车排解寂寞 空巢老人的主要烦恼是“空心” 在北京朝阳区水碓子小区,60多岁的张大爷每天都去坐公共汽车,从始发站坐到最末一站,再坐回来,以此排解寂寞。 70多岁的史阿姨每天和老伴分头在小区里散步,不到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不想回家。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公园,望着满园景色发呆。“家里也冷清,老伴耳聋,也就和保姆说说话。”史阿姨有6个孩子,但只有在周末时会过来看看,“孩子都忙,我不能老拖累他们。” 这两位老人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空巢老人,他们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里却充斥着孤独寂寞。中国文明网联合多

居家健康监测和居家隔离的区别

居家健康监测和居家隔离的要求不同,具体如下所示: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原则上在家办公、不参加上学等,做到“两做好四不得一及时”:做好健康监测,每天测量体温,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 四不得: 1、不得参加聚集性活动; 2、不得前往人群聚集场所; 3、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不得前往网吧、电影院、健身房、麻将馆、电影院、棋牌室、KTV等密闭、半密闭场所。 一及时: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身体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向社区“三人小组”报告,

居家隔离能和家人接触吗

根据情况决定。 1、如果居家隔离者属于自己难以照顾自己的对象,像是老人、小孩、孕妇等,可以安排一位抵抗力好的强壮的家庭成人照顾,这种情况下,隔离者是可以和这位家人接触的,但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都戴好n95口罩,保持一米距离,勤洗手、勤消毒等。 2、如果居家隔离者是单独住在一栋房子里或一间房子的话,家人也最好不要与其接触,否则不仅增大了感染的可能性,还会导致家人也被隔离。

什么是14+7隔离政策 居家隔离场所选择要求

1.隔离房间要符合“单人单间单卫,如果条件不允许,选择一套房屋里通风较好的房间作为隔离房间,保持相对独立。 2.隔离房间内应有单独卫生间,不得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 3.房间不能使用和其它房间共通的中央空调。 4.所在建筑、楼栋有独立、正常运行的化粪池。 5.集体宿舍不得设立为居家隔离场所。 6.同一住所内共同居住人员均需一并全部实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不准外出。 7.居家隔离房间的门上要加装电子门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