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腰腹痛的对症按摩法
产后腰腹痛的对症按摩法
许多产后的新妈妈会出现腰腹痛的症状,按摩法对于气血不通、肾气不足、湿寒侵袭、过度劳累等原因造成的产后腰腹痛有较好的疗效。按摩取穴以活血通气、固肾除湿为主要方向,可选择的穴位也十分丰富,比如中脘、肾俞、三阴交等。
产后腰腹痛按摩的主要部位集中在腹部和腰背部,按摩时用手掌轻轻按摩小腹部,再用手掌由上向下推揉小腹,反复进行5遍。
重点按摩中脘穴、中极穴,用时各1分钟。背部,主要按摩的穴位有八髎穴、肾俞穴等,力度要适中,不可过大。
三阴交穴是女性比较重要的穴位,经常按摩可以缓解妇科疼痛。
推荐穴位
按摩神阙穴
位置:肚脐中央。
按摩方法:手掌心置于神阙穴上,以脐为中心,轻柔而缓慢,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3分钟,以腹部有热感为度,在饭后小时施行按摩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肚脐周围冷痛、痛经、不孕等。
按揉八髎穴
位置:在骶椎上,分为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8个穴位,分别在第1、2、3、4骶后孔中,合称“八髎穴”。
按摩方法:用掌揉法或擦法自上而,下揉擦至尾骨两旁约2分钟,局部按压有酸胀感为度。
祛病功效:治疗产后腰腹痛等病症。
按揉三阴交穴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后缘,内踝尖直上4横指,胫骨后缘处。
按摩方法:取坐位,小腿放于对侧大腿上,用拇指按于三阴交穴,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腰腹部隐痛、产后恶露异常、失眠、高血压等。
足部穴位对症按摩法
随着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人都特别注意养生。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很多年轻人的人体都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作为我们八零后九零后来说,都不太想用药物来治疗。所以多数人都会选择足疗按摩,如果生活条件好的话,可以定期进行足疗保健。但是对月收入不高的上班族来说,一个月几百块的开支能省就省了。为什么说可以省下来呢?因为我们在家自己也可以行简单的按摩治疗。接下来就看看怎样进行按摩?
1有很多女性都喜欢拥有靓丽的皮肤,那如果想美容的话,平时在家就可以让老公帮我们搓按肺(左右都要)和横行结肠,下行结肠,还有S状结肠,两个部位各按摩5分钟,都有排毒的功效哦!(该按什么部位,下图有显示)
2如果我们家的“家庭主力”肾不好的话(症状:腰漆酸软,注意力不集中)那就辛苦一下,帮他按按肾吧!但是力度不能大哦,,否则伤内脏!还有如果我们的父母,年纪大了,经常失眠的话,也可以给他们按按脚跟!
3可能家里有孩子的话,孩子会挑食或者不想吃东西。那就揉按图所示的胃的部位;可以增强胃液分泌,增强食欲。我有时会头痛,我老公就会帮我揉按大拇指内两侧,据说是有加深脑部供氧的作用呢!不妨试试吧!
注意事项:在进行足疗按摩之前,要先用热水烫一烫脚,有助于血液的循环。按摩完以后,应该喝一些热水,把体内的脏东西更快的排出体外。同时空腹和饭后一小时不要进行按摩
腰间盘突出按摩疗法 腰间盘突出按摩什么部位
腰阳关穴归于督脉,位居腰部,具有温肾壮阳,强筋壮骨,利关节,止痹通之功效,按摩该穴位对于腰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导致的腰腿疼症状有比较好的疗效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在腰阳关的位置打转按摩,每次按揉100下,可以很好的改善疼痛的症状。
环跳穴归于足少阳胆经, 为足少阳,足太阳两脉之会,位居臀部,具有祛除风湿,舒筋活络,通利关节,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之功效,为治疗腰腿疼要穴。
按摩方法:由于此穴肌肉丰厚,应由他人代为按揉,患者取俯卧位或站立位,按摩者以肘尖点揉环跳穴,点肉时力道要均匀柔和,使力量深达深层局部组织,双侧环跳穴交替点肉,每次3到5分钟。
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膀胱经之合穴,刺激该穴位可以凉血解毒,舒筋活络,去除风湿,治疗腰背疼痛,风寒湿痹,半身不遂等病症。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摩委中穴100-2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可配伍肾俞,腰阳关穴一起按摩,有强腰舒筋,活络止痛过多好处。
承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运化水湿,固化脾土的功用,多用于治疗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膝盖劳累,腰背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施术者用拇指指腹点揉承山穴,点揉的力度要均匀,柔和,使力量达到深层局部组织,以有酸痛感为佳,每天早晚各点揉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
腰痛按摩手法 腰痛其他按摩手法
1、锤腰部:取坐位,双手握拳,以拳眼自左而右或者自上而下捶打腰部3-5遍,也可以用单拳分别锤腰部,每日3-5次。
2、摩擦腰眼:双手紧握拳,拳眼向上,以掌指关节突出的部分在双侧腰眼处做旋转按揉。先顺时针方向按摩,再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摩,各18圈。两侧可同时进行,也可以先患侧后健侧进行。
3、掌揉骶棘肌:用双手大鱼际或者掌根部由下而上揉、掌指关节滚、两掌根对挤两侧骶棘肌数遍(挤压用力方向,应该向脊柱中线)。
治疗近视的对症按摩法
按摩要点
按摩法治疗近视,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日“养”,二日“通”。“养”指的是养肝和养肾。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易使双目干涩,视物昏花。因此,明目重在养肝。另外,肾对于眼睛的影响也很重要。精气足,则耳聪目明,因此,明目还需养肾。而近视的根源,在于视疲劳,对于眼睛周围区域及穴位的按摩,可以有效缓解视疲劳,活血通络,这便是“通”字的含义。总的来说,有助于养肝和固肾的穴位,对于治疗近视都是有益的,眼睛周围的穴位,则是缓解视疲劳的首选。
推荐穴位
按揉睛明穴
位置: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用拇指与食指或中指指尖按于两侧睛明穴,待出现酸胀感时,由轻渐重,边按边揉,使酸胀感传导扩散到眼区,时间约2分钟。
祛病功效:缓解眼睛疲劳,恢复视力,对治疗眼睛充血、红肿、水肿等有效果。此外,配合鼻子周围的穴位一起按摩,能够缓解鼻塞等症状。
按揉鱼腰穴
位置:瞳孔直上,眉毛的中点。
按摩方法:双手中指指腹分别按于两侧鱼腰穴上,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手法宜轻柔,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眉棱骨痛、眼睑下垂、目赤肿痛、目翳、近视等眼部疾病。
按揉太阳穴
位置:在头侧,眉梢与眼外角延续交叉处,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双手食指指腹分别按于两侧太阳穴,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局部有酸胀感为佳。如需要较大范围或力量较重的按揉,可以用两手的鱼际部代替食指。手法宜轻柔,意念集中于太阳穴。
祛病功效:治疗感冒、头痛发热、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近视等。
经期按摩好处多 缓解经痛还能暖宫
经期时按摩哪些部位能缓解经痛和暖宫
1、小腹部
一般来说,经期中出现痛经的女性多数会选择捂住自己的肚子,认为这样便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痛的症状,其实,对于一些有痛经症状的女性来说,我们不妨试着对小腹部进行按揉。
经血的产生是子宫内膜脱落所产生的,当经血出现淤滞时便会造成痛经的现象,而小腹部是子宫所在的重要部位,所以对小腹部进行按揉便可促进小腹部温度上升,利于气血的顺畅运行,使得堵塞的经血能更顺畅的排出,因此因气滞血瘀所出现的痛经便能缓解。
注意:对小腹部进行按揉时,要先将双手搓热乎,或者先对小腹部热敷,从而能使得按摩的效果更佳,更是避免寒气入侵的有效方法。
2、腰部
在经期出现腰酸背痛的现象是很常见的,并且在经期中,盆腔也处于一个充血的状态,所以是不适宜对腰部进行敲打的,那么,不妨巧妙的对腰部处的穴位进行适当的按摩,也同样能缓解腰酸之症,并能达到温煦子宫的效果。
在背部第3椎棘突左右分别有一个凹陷的部位,这便是腰眼所在的穴位,在对此穴进行按摩时,能促进背部处发热,在热力的作用下能有效舒缓腰酸现象。并且通过身体温度的不断升高,对子宫也能产生一定的滋养温煦作用。
注意:在对腰眼进行按摩的时候,手部的力度要轻缓一点,不能用力过重。
痛经按摩哪个穴位
四个有效治疗痛经的穴位 常按摩能缓解不适
痛经是我们每个女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有些人选择药物来缓解痛苦,可是止痛药吃多了就会产生依赖性,所以我们应该选择物理方法更加健康。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穴位是可以治疗痛经的呢,经常按摩的话对我们的子宫也是很有好处的哦!
接下来分享四个能治疗痛经的穴位,常按摩对子宫也有好处哦。自我按摩缓解痛经法,一般多在经前5-7天开始,月经来潮后停止,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施手法治疗。按摩的目的是引血下行,因此治疗须在经前当下腹部、腰骶部出现疼痛时操作。如手法得当,可使经期提前1-2天,随着经血排出,疼痛也会随之消失或减轻。
子宫穴
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点揉子宫穴,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按揉三阴交,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
血海穴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揉按血海穴,具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月经期的小腹疼痛。
按摩方法: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太冲穴
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揉太冲,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其他妇科疾病。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在经期中你可以试试这些方法来缓解
1、如果痛经实在很严重,也千万别硬撑着,不妨吃点止痛药,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勿滥服。
2、经期中身体固然会出现很多不适,但是别忘了一个良好的情绪是改善痛经的重要方法,所以别随意发火、生气。
提示:一般来说,经期有痛经的症状多属正常,但是如果痛经时间过久,建议还是就医检查。
孕妇按摩注意事项
1.按摩力度不宜过重:孕期是女性特殊的生理时期,按摩主要是为了缓解生理性不适,力度不可过大,以免损伤孕妇身体,造成流产,早产等危险。
2.孕妇按摩大腿内侧,腹部,乳房,背部,足底的时候,手法应当尽量轻柔缓和,并且要注意避开一些刺激性较强的穴位,比如合谷穴会促进催产素分泌。按摩肩井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3.孕妇由于骨骼中钙质的流失以及骨盆等部位的韧带,关节松弛,很容易出现腰腿疼痛的问题,经过按摩可以使疼痛得到缓解,但对于一些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间盘突症,腰椎管狭窄症等造成的疼痛不宜用按摩的方法。
4.孕妇下肢血液循环较差,扭伤后血液容易淤积在关节周围,立即进行按摩会导致局部充血,使血肿更加难以消除。
5.空腹或饱腹状况下都不宜进行按摩。空腹按摩会促进肠胃蠕动,导致胃黏膜受到损伤,从而诱发胃病;饱腹后按摩容易降低大脑供血,造成胸闷,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而且容易造成母体缺氧,影响胎儿生命健康。
如何对症按摩缓解胃痛
1、口服药物
胃炎患者平时可以常备一些缓解疼痛或提高胃动力的药物,当胃炎疼痛难忍时,可以服用药片来缓解胃部的疼痛。
2、热敷腹部
当胃炎发作疼痛难忍时,可以采用热敷的方法来缓解疼痛。拿一个热水袋灌满热水,将其敷在腹部,肠胃暖和了也可以缓解疼痛。
3、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
适当吃一些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对肠胃也有好处,不仅利于肠胃的消化吸收,还给身体补充了营养。
4、按摩穴位
当胃炎疼痛难忍时可以按摩一些止痛的穴位进行缓解,如虎口穴和中脘穴。
虎口穴位于双手的虎口处,使劲按压此穴位有止痛的效果。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方与肚脐连线的中央处,在胃炎疼痛难忍时用指压法使劲按压此穴位可以有效地缓解胃痛。
5、多喝温开水
胃炎发作尤其是急性肠胃炎发作时,在温开水中加少许食盐饮用,不仅可以温暖肠胃缓解疼痛,还能补充身体水分,维持电解质平衡。
糖尿病的对症按摩要点
治疗按摩糖尿病宜选用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穴及腹部、背俞穴进行基础治疗,并可根据症状做相应的穴位加减。按摩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人体糖分代谢,改善微循环,降低人体对糖分的吸收,从而达到降糖效果。按摩时力道要足,可让家人协助按摩。对于有糖尿病征兆的人,按摩能有效控制病情,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而已经患病的人,按摩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另外糖尿病容易得一些并发症,比如下肢麻木,通过按摩可以起到改善的作用。
推荐穴位
按揉气海穴
位置:肚脐下约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中指指端放于气海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发热时疗效佳。
祛病功效:治疗糖尿病、腹痛、腹胀、便秘、腹泻,及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阳痿、早泄、遗精等。点按足三里穴
位置:胫骨外侧,在膝眼下方约4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取坐位,用双手的拇指尖,分别按于两侧足三里穴,徐徐用力,持续1分钟。
祛病功效:具有促进胃肠消化与吸收、促进糖原代谢、增强体质等作用。
按揉脾俞穴
位置: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双手中指分别按于两侧脾俞穴,用力按揉30~50次;握空拳揉擦穴位30~50次,擦至局部有热感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糖尿病、低血压、胃痛、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
教您足部穴位对症按摩法
1.足穴的定位与主治:为了定准穴位,以提高疗效,必须掌握好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折量法.
①足跟后缘至中趾根部为 10寸。
②足内、外踝高点至足底为图63 足底部骨度分寸折量图3寸。
③足掌面第1跖趾关节内侧赤白肉际至第5跖趾关节外侧赤白肉际为5寸,足背部亦相同。
④足跟部最宽处距离为3寸。
(2)自然标志定位法。该法即是根据人体足部的自然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如趾横纹、趾尖端、跖趾关节、跖骨小头、趾缝端、内踝高点、外踝高点、舟骨粗隆等。
(3)足部穴位定位与主治
2.选穴原则
(1)依据疾病症状选穴。临床可以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作为选穴的依据。选取对主证有治疗作用的穴位,例如头痛可选头痛点,失眠选用安眠点等。主治作用相似的穴位可以配合应用,如坐骨神经痛可同时按摩坐骨1、2穴进行治疗,也可将具有主治作用的穴位和对症选用的穴位配合选用,如失眠伴有头痛者,可选用安眠点配合头痛点治疗。
(2)依据疾病部位选穴。依据疾病的发病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按摩,如胃痛可取胃点,尿闭取膀胱点、肾点。
女性白带异常的对症按摩法
推荐穴位
按揉带脉穴
位置: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肚脐水平交界处。
按摩方法:两手中指分别按于两侧带脉穴处,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祛病功效:治疗月经不调、白带过多、白带气味腐臭、疝气、腰背无力、胸胁疼痛等。
按揉关元穴
位置:当脐下中3寸。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关元穴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祛病功效:治疗白带异常、月经来潮前腹痛、腹胀、腹泻、闭经、不孕、遗尿等。
按揉子宫穴
位置: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双手拇指分别按于两侧子宫穴,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腹部放散为好。
祛病功效: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崩漏、不孕、子宫脱垂等妇科病症。
按摩对腰肌劳损有用吗 腰腹按摩治疗腰肌劳损
1.双手叠掌横按于腰部,用力左右摇摆,向下压颤腰部数分钟,然后按压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环跳,委中等穴。
2.双手多指自上而下捏拿脊柱两侧骶棘肌数遍,在背部及臀部做空掌或空拳打法。
3.病人俯卧,按摩师用手掌由上背部推至腰骶数遍,叠掌或用肘揉腰部,立拳滚腰部两侧骶棘肌,用拇指或指背关节拨上背部至腰底部的两侧骶棘肌,然后顺利骶棘肌。
4.沿背部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从腰骶部至胸椎,边推边揉往返治疗五分钟,重点推揉腰骶部。
乳腺增生的对症按摩要点
推荐穴位
按揉阿是穴
位置:阿是穴即点按时感觉疼痛或酸胀的位置。本处阿是穴为乳房疼痛区。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紧按于阿是穴处,其余四指帮助固定,拇指来回揉动,边揉边按,使局部有明显酸胀感,胸胁乳房部有舒适感,操作持续3~5分钟。
祛病功效:消淤散结、缓解疼痛。
掌揉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
按摩方法:以大鱼际或掌根贴于穴位,逆时针方向揉30~40次,再顺时针方向揉30~40次,以胀麻感向胸部放散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胸部疼痛、乳腺增生、呼吸困难、心慌、心悸、咳嗽等。按揉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左右乳房各一穴。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紧按于乳根穴处,其余四指帮助固定,拇指来回揉动,边揉边按,使局部有明显酸胀感,胸胁乳房部有舒适感,操作持续2~3分钟。左右交替进行。
祛病功效:治疗乳腺增生、乳房胀痛、乳汁少、胸痛、胸闷等。
腰痛按摩疗法
1 手部按摩
[有效穴位]后溪、合谷、威灵、精灵等。
[按摩手法]
①点按后溪、合谷各50—100次。
②掐按威灵、精灵各50—100次,也可用拇指指甲切按20—30次,一边切按,一边嘱患者活动腰部。
[有效反射区]腰椎、骶骨、尾骨、肾、肾上腺、腹腔神经丛、膀胱、输尿管、甲状腺等。
[按摩手法]
①按揉腰椎、骶骨、肾、肾上腺反射区各100—150次。
②推按腹腔神经丛、输尿管等反射区各50—100次。
2 足部按摩
[有效穴位]阳陵泉、足三里、大敦、隐白、委中、承山、昆仑、涌泉等穴位。
[按摩手法]
①按揉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昆仑各穴30—50次,力度以酸痛为宜。
②掐大敦、隐白各穴30—50次,力度稍轻。
③擦涌泉50-100次,以产生气感为佳。
[有效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尾骨内侧、骶骨、腰椎、胸椎、颈椎等反射区。
[按摩手法]
①按揉骶骨、腰椎、胸椎、颈椎、内尾骨各反射区100次,力度不可太重,特别是腰椎、胸椎反射区。
②按揉肾、膀胱反射区各30—50次,力度适中,以胀痛为宜。
③刮压输尿管50—100次。
④点按涌泉穴50—100次,力度稍重。
3 躯干部按摩
[有效穴位]腰部的肾俞、大肠俞、腰眼、小肠俞、膀胱俞,腹部的中脘、天枢穴等。
[按摩手法]
①按压腰部的肾俞、大肠俞、腰眼、小肠俞、膀胱俞各30—50次,力度轻缓平稳。肾俞穴是缓解腰部疼痛和增强体力的重要穴位,应反复按压,避免用力。膀胱俞可促进血液循环,对虚冷型腰痛有效。
②按揉腹部的中脘、天枢各30—50次,力度柔和。
4 生活注意
①注意纠正不良劳动姿势。
②加强腰肌锻炼,如仰卧挺腹、俯卧鱼跃等。
③阴雨天注意腰部的保暖。
④不要搬挪特别沉重的物品。
腹痛腹胀按摩法
腹痛按摩法
1、按压内关穴,位置在前臂内侧,距腕三横指,用拇指按揉,指尖按揉效果更强烈。
2、按揉合谷穴,位置在拇食指相病肌肉最高点,向掌骨方向挤压按揉。
3、弹拨压痛点,在背部寻找腹痛反射点,在胸椎中断脊柱旁开两横指处。用拇指向下寻找腹痛反射点,然后按压并向外侧横向弹拨。
4、擦腹肌,用掌根压紧腹部,然后环转摩擦腹部,以腹内有热感为宜。
腹胀按摩法:
1、按揉合谷穴,拇食指相并,肌肉最高点,向掌骨方向挤压按揉。
2、点颤建里穴,在肚脐上四横指处,用中指按压颤动。
3、摩腹,两手掌相叠,以肚脐为圆心,沿顺时针方向摩动,以腹内有热感为宜。
4、扣背,半握空拳,轻扣背部膀胱经,膀胱经位于背部两侧肌肉上。
5、揉脐,用掌根压住肚脐,保持一定压力,带动肌肉按揉,以腹内有热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