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认白蒿 白蒿是什么中药
怎样辨认白蒿 白蒿是什么中药
白蒿是清热的中药,中医认为:白蒿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还可治疗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等疾病。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等。
小贴士:若有对症,可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服药进行治疗。
蒿子粑粑是哪里的特产 蒿子粑粑是凉性的吗
蒿子粑粑性质偏凉。
蒿子粑粑中的蒿子指的是白蒿,白蒿的性质寒凉,现代人很喜欢吃辣,适当的吃一些蒿子粑粑可以起到清热的功效,有利于身体健康,不过本身脾胃不好或者体质偏寒的话,最好少吃或者不吃蒿子粑粑,以免引起身体上的不适。
吃蒿子粑粑的寓意 哪种蒿可以做蒿子粑粑
一般用白蒿做蒿子粑粑。
白蒿是常见的一种菊科、蒿属植物,白蒿一般是食用其嫩芽,在清明节以及前后时是白蒿最嫩的时候,也是全年中最时候制作蒿子粑粑的时候,白蒿味道清香细嫩,口感清新,清明节以及前后可以采摘一些白蒿制作蒿子粑粑。
茵陈与艾草的区别 茵陈又叫什么名字
绵茵陈、茵陈蒿、白蒿等。
茵陈,又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蛇蒿草、龙蒿草等,一般在春季采收的习称为“绵茵陈”,而在秋季采收的则被称为“茵陈蒿”。
茵陈中含有α-蒎烯、茵陈二炔酮(capillin)、茵陈烯块(capillene)、茵陈醇(capillanol)、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多种挥发油成分,性微寒、味苦辛,适量饮用能够起到清湿热、退黄疽的作用。
白蒿应该怎么做
白蒿是日常生活中野菜的一种,同时也是一种具有药性的中药材。白蒿作为菜肴家常做法比较多,包括白蒿窝头、白蒿蒸菜等。与其他白蒿做法相比,白蒿窝头具有方便,美味等诸多特点,而且制作方法简单。白蒿去杂将嫩嫩茎叶洗净切碎,接下来掺进玉米面,拌匀和好。放在蒸锅里或者是蒸笼里,待蒸好后取出冷却后即可食用。不仅美味,还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和功效。
白蒿的副作用有哪些
白蒿的副作用并不是很严重,它的副作用很少,只要在和一些不适合搭配服用的食物一起服用的时候,才会出现副作用。其实白蒿是一种很好的药物,在平时我们只要不混乱地食用它,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在平时我们服用它之前要问问医生,不要随意地将其和其他的食物放在一起食用,因为很有可能会出现副作用。而本身,白蒿并不存在副作用,相反它还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对患有咽喉痛的患者有很大的帮助。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经期的女性禁用白蒿。
白蒿药食价值
在野菜中,白蒿以其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正月白蒿二月蒿,三月割了当柴烧。”时令对野菜很重要。正月里的白蒿叫白蒿,尚在襁褓之中;二月里白蒿是野菜,可以食用;要是到了农历三月,白蒿成了茅草,就只能当柴禾烧了。
白蒿是春绿的先行者,在和煦的春风的吹拂下,先于众草,于早春抢先发芽。三月的时候,田间地头,在还没有朽腐掉的蒿子下面,一簇簇新苗披着一层灰褐色的软毛,稚嫩的茎叶儿绿中泛白,柔柔地生长着,如绿白蒿于地面。清明前后,正值白蒿风华正茂,人们到野外踏青之时,顺便采集一些,从而让茵茵的白蒿为人们的餐桌生活增添了一道美食。
白蒿嫩苗,叶如细丝,似初生松针,色微青白,稍似艾香,味微辣。把它采摘下来,择洗干净,或蒸或煮,或炒或拌,都是一道不错的食疗两用菜肴。
可拌上一些面粉,蒸熟后,调好蒜泥蘸了吃,口感很好,绵绵的,味道清素淡雅,鲜美异常;
也可凉拌,将白蒿放在沸水中煮2-3分钟后,捞出晾凉,拌上蒜泥,加入香油、精盐等调料,则为餐桌上的佳品;
还可白蒿蒸肉。先把白蒿用面裹好,然后上笼屉铺匀;另外拿出炒锅,放底油烧热,下猪肉片煸炒,放糖、酱油、盐,加调料(十三香),煸炒片刻,立刻起锅。把起锅的猪肉片在笼屉里的白蒿上匀称覆盖一层,开始蒸。二十分钟即可。再拍一头蒜,切碎,倒醋和香油,作为蘸料。这种菜饭一体,浓香可口,肥而不腻,吃后舒服无比。
蒿子粑粑的功效与作用 降血脂
蒿子粑粑的主要成分是白蒿,白蒿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血脂的胆固醇浓度和β-脂蛋白的含量,食用蒿子粑粑而且还能够明显的降低主动脉壁中的胆固醇含量,从而使动脉壁的粥样化斑块疾病的病情减轻。
蒿子粑粑是茼蒿做的吗
不是。
茼蒿一般是用来炒菜或者凉拌食用,蒿子粑粑是用一种叫白蒿的野菜进行制作的,茼蒿和白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蔬菜,白蒿味道清新,而且具有药食同源的功效,春天适量的食用野菜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因此,在春天或者清明节前后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蒿子粑粑来养护身体。
白蒿泡水喝的禁忌 白蒿和艾草的区别
主要是闻味道。
白蒿和艾草都是菊科植物,艾草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白蒿是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如果没有相关生活经验的话,很容易将白蒿和艾草混为一谈,但是艾叶有比较浓郁的香味,在挑选的时候可以仔细的闻一闻,如果闻起来味道比较香的话,就是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