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麻黄汤的注意事项 宣肺平喘

麻黄汤的注意事项 宣肺平喘

麻黄味苦、辛,温性,入肺、膀胱经,为肺经专药,是麻黄汤中的君药,但是肺喘大多是因为肺气郁结上逆所致,而麻黄、桂枝都具有肺气上行而散的作用,所以麻黄汤中还配伍了降低肺气、驱寒风寒的杏仁为佐药,搭配在一起一宣一降,具有宣肺平喘、止咳祛痰的作用。


治疗肺热咳嗽的药物有哪些

主要以中药为主,肺热咳嗽宜选用清泻肺火、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的药物指导意见:肺热咳嗽药方一:麻黄用于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属热邪壅肺而致肺热咳嗽者。肺热吃什么好?1)经典古方:麻黄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治疗肺热咳嗽,即麻杏石甘汤。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中的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甲基麻黄碱可使支气管扩张.麻黄水溶液提取物对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肺热吃什么好?肺热咳嗽药方二: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本草纲目》中记载:桑白皮治肺气热盛,咳嗽而后喘,面肿身热。

麻黄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

麻黄功效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麻黄作用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用法及注意事项

2—9g。宜后下。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捣绒缓和发汗,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灸用。

该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本品能兴奋中枢神经,多汗、失眠患者慎用。

该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

临床应用

1、外感风寒、腠理闭合,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常与桂枝相须为用。

2、风寒外束、痰饮壅肺而致肺气壅遏或外感风寒内有痰饮或热邪壅肺之喘咳实证。

3、水肿而兼有表证者。

4、寒邪凝滞经脉之阳疽、流注、痰核、鹤膝风,风寒湿痹等。

5、风疹块、水疥、游风、痒疹及顽癣等病证之皮肤搔痒。

6、黄疸。

7、小儿遗尿。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入丸散剂1~3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温病发热者忌用;烦躁、失眠、高血压、尿潴留患者、咳喘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慎用。

现代临床报道以本品配附子(先煎)、细辛,煎服,用治心动过缓有效。

麻黄本身属于中成药,麻黄中具有清热止咳,祛风散寒的功效,尤其是对冬天外感风寒有着很好的作用,麻黄的本身,可以理气补血,对小儿利尿,小儿黄疸可煎服麻黄食用,不过需要的是本品发汗力较强,食用太多容易出现虚汗虚脱,一次食用太多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

麻黄到底能干什么

麻黄功效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麻黄作用

麻黄的作用是主要可以治疗外感风寒,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是外感风寒,因为风寒症的种类有很多,所以一定要分辨自己得风寒的种类,才可以对症下药。另外,对于身体里面的寒气发布出去,而且鼻子堵塞,等症状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用了这味药,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发汗,将体内的寒气散发出去。

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用法及注意事项

2—9g。宜后下。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捣绒缓和发汗,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灸用。

在食用麻黄进行疾病治疗的时候,会很容易让身体流汗,而且非常的多,但是许多都是虚汗,盗汗。如果身体太过于虚弱的话,尤其是肾气不足而导致咳嗽的人小编建议最好不要用的。此外,麻黄更是可以让我们人体更加的兴奋,主要是因为让我们的中枢神经兴奋,还有如果失眠机体汗本身就很多的人建议不要用。

姜厚朴的营养价值 降气平喘

姜厚朴有降气平喘的作用,可用于湿痰壅肺、咳嗽气喘,可与杏仁、石霄、细辛、干姜、五昧子、麻黄、半夏等同用。治痰湿内阻,肺气不降,咳喘胸闷之证,常与半夏、橘皮、紫苏子等燥湿化痰,降气平喘之品配伍。若痰饮化热,胸闷气喘,烦躁不安,常与石膏、麻黄、杏仁等清热宣肺药配伍。若宿有喘疾,又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常与桂枝、杏仁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品配伍。


麻杏石甘汤的方剂

方剂1

【来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四两(今9克),杏仁五十个(今9克),炙甘草二两(今6克),生石膏半斤(今24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今1400毫升),煮麻黄,减二升(今400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今400毫升),去渣,温服一升(今200毫升)。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嗽喘逆,气急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方论】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郁热致喘之主方,病变重心在邪热壅肺。若表证仍在,乃用麻黄宣肺,以发散在表之寒。汗出而喘,为里热所迫,故用石膏清肺,清在里之热。杏仁辅麻黄以平喘。甘草助石膏以生津。至此里热清,表邪解,则汗自止,喘自平。

【比较】无汗而喘、身恶寒,主要用麻黄汤,以辛温散之;有汗而喘、身大热,主要用白虎汤,辛寒来清之;若有汗、或无汗、身无大热而喘,则宜用麻杏甘石汤两解。

方剂2

【来源】《麻症集成》卷四。

【组成】炙麻黄、杏仁、甘草、瓜蒌、力子、石膏、前胡、川贝、竹叶。

【主治】麻症发热胀痛,咳嗽连声,寒郁毒以致标闭。

麻黄是毒品吗

麻黄可是我在中药学里学到的第一味中药,不是毒品。

它属于辛温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风寒感冒(就是表实无汗症状的感冒)、咳嗽气喘和风水水肿。发汗解表多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煎服:2~9g

麻黄中含有麻黄碱,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所以阴虚火旺,心脏病,高血压,失眠者慎用。

麻黄不是毒品,正确使用,是可以帮助我们的良药。

麻黄的作用是什么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支气管肺炎的中医疗法

一.风寒闭肺治则: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主方:三拗汤加减。

加减:痰白量多,加象贝10克、莱菔子10克;呼吸急促,加苏子10克(包煎)、葶苈子10克;唇周青紫,加桃仁10克、红花6克;四肢不温,加桂枝6克、细辛3克。

主方分析:本证风寒闭肺,宜宣散与降逆并施。

三拗汤专于宣散,又能化痰降逆,较为对证。方中麻黄辛温,宣肺散寒;杏仁苦温,降气化痰;甘草甘润,既可制麻黄之峻烈,又可甘润护肺。

处方举例:

麻黄6克 杏仁6克 前胡10克 防风10克淡豆鼓10克 半夏10克 陈皮6克 白芥子10克 桔梗3克 甘草6克

二.风热闹肺治则;辛凉解表,宣肺平喘。

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加减:发热恶风,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气急痰多,加苏子10克(包煎)、象贝10克;口渴欲饮,加石斛10克、芦根30克。

主方分析:麻杏石甘汤为清宣肺热的主要方剂,在《伤寒论》中原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本方与三拗汤相较,增石膏一味,能清肺泄热,用量要适当加重,此药还能制约麻黄辛温之性。

处方举例:

麻黄6克 杏仁10克 生石膏30克 银花10克 连翘10克 薄荷6克(后下)牛蒡子10克 前胡10克 桔梗3克 甘草6克

中医如何治疗表寒肺热感冒

(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本方由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组成。方中麻黄辛温宣肺平喘,生石膏辛寒清泄肺热,二药相配,辛温与辛寒相制为用,宣散不温燥,清热不凉滞。配以杏仁宣肺降气,助麻黄止咳平喘;甘草保护胃气,调和诸药。四药合用,共奏宣肺、泄热、平喘之功。应用本方的指征为:寒轻热重,咳喘气粗,口渴明显。

(2)大青龙汤本方即麻黄汤重用麻黄,加生石膏、生姜、大枣组成。此为太阳表寒里热证的主方。方中麻黄汤加生姜辛温发汗,以散表寒;生石膏辛寒,以清肺热而除烦躁;大枣和中,以资汗源。临证以恶寒发热、身体疼痛、汗不得出而烦躁为应用指征。本证病机为表寒重于肺热,故无汗,与麻杏石甘汤的肺热重于表寒而见汗出不同。

(3)定喘汤本方是治疗肺蕴痰热、外受风寒的常用方剂。方中麻黄宣肺降气、解表定喘,杏仁降逆平喘;黄芩、桑白皮清肺化痰。此两组药物为治疗表寒肺热的主要药物。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化痰,增强麻杏之宣降作用;白果敛肺化痰平喘,并防麻黄过于发散;甘草调和诸药,兼以化痰。本方宣、降、清三法合用,共奏宣降肺气、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外有恶寒发热等表证,内有咳痰气喘等里证者。尤以素有痰热、屡受风寒者为宜。

中医怎么治疗肺热咳嗽

麻黄

用于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

1)经典古方:麻黄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中的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甲基麻黄碱可使支气管扩张.麻黄水溶液提取物对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桑白皮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本草纲目》中记载:桑白皮治肺气热盛,咳嗽而后喘,面肿身热。一般情况下水煎服,5—15g。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风寒感冒吃什么中药 麻黄发汗解表

麻黄性辛温,微苦,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风寒感冒;宣肺平喘-咳嗽气喘;利水消肿-风水水肿;散寒通滞-风寒痹症,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灸用。

使用注意事项:发汗力强,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麻黄辛散苦泄,发汗力强,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又善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相关推荐

化痰的中药大全

一、(1)甘草-甘,平。归心、、脾、胃经。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本品能止咳,兼能祛痰,还略具平喘作用。甘草能促进咽部及支气管粘膜分泌,使浓痰稀释易于咳出;(2)瓜蒌-甘、微苦、寒。归、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用于痰热及燥热咳喘。本品有清热化痰之功。治疗痰热阻气上逆、胸闷、咳痰黄稠,可配伍黄芩、胆南星、枳实等。3、止咳平喘药:多辛甘苦,有润燥、降敛

孕妇可以服用银黄清胶囊吗

银黄清胶囊中的麻黄:专于发汗散寒,平喘,利水消肿之用,两者共入、膀二经,充分体现“一一降”辨证之道,共为方中之君药。银杏叶敛平喘,活血化瘀,止痛,佐制麻黄。四方药共扶君药降之势,同时,清热解毒,均衡发,辅以镇痛、止痛之功效,共为臣药。因此银黄清胶囊可以温阳利气、祛散伏痰、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和内在平衡,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和减少慢性呼吸道疾病在冬季的发作,从而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但

风寒感冒吃什么中药

麻黄:发汗解表-风寒感冒;平喘-咳嗽气喘;利水消肿-风水水肿;散寒通滞-风寒痹症,阴疽,痰核。桂枝:发汗解肌-风寒感冒;温通经脉-寒凝血滞诸痛症;助阳化气-心悸,痰饮,蓄水症。紫苏叶:解表散寒-风寒表证;行气和胃-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妊娠呕吐。荆芥:解表散风-外感表证;透疹-风疹瘙痒,麻疹不透;消疮-疮疡初起兼有表证;止血-吐衄下血。

血府逐瘀汤加减怎样自制

血府逐瘀汤加减的做法如下:桃仁12g,红花、柴胡、枳壳、当归、 牛膝、牛蒡子、生地黄各9g,川芎、赤芍、桔梗、甘草 各5g,紫苏子、炙麻黄各12g。每剂水煎2次、混匀,分 早、晚2次口服,每日1剂,连服30天为宜。兼有表寒 证者,宜去生地黄,用生麻黄取代炙麻黄,加用紫苏叶、 桂枝;兼有寒邪者,可加干姜、细辛;发生风热犯时, 宜加用黄芩、鱼腥草、生石膏;若为肾两虚久哮,宜 可改用熟地黄,并加人红

热咳嗽中医怎么做

热咳嗽的治疗主要以中药为主,宜选用清泻火、平喘、化痰止咳的药物,常见药物主要有:麻黄用于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属热邪壅而致喘咳者。1)经典古方:麻黄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平喘,即麻杏石甘汤。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中的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甲基麻黄碱可使支气管扩张.麻黄水溶液提取物对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吃杏仁有什么好处

1、镇咳、平喘作用2016——怎么治白斑癫风??2016治白斑癫风的方法? 治疗皮肤白斑癫风的"方法"!!!用于咳嗽气喘。本品主入经。味苦能降,且兼疏利开通之性,降气之中兼有之功而达止咳平喘,为治咳喘之要药。随证配伍可用于多种咳喘病证。如风寒咳喘,配伍麻黄、甘草,以散风寒,平喘,即三拗汤。风热咳嗽,配伍桑叶,菊花,以散风热,止咳,如桑菊饮。燥热咳嗽,配伍桑叶、贝母、沙参,以清润燥

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

1 发作期王氏等重视化痰药的应用,拟基础方(石菖蒲、半夏、杏仁、白前各9 g,炙甘草、蝉衣各6 g),并辨证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206例,结果痊愈69例,临床控制72例,总有效率为92.3%。张氏用平喘验方(麻黄、杏仁、地龙、全蝎、川芎)加味,根据痰热、寒饮、痰湿、脾气虚等兼证的不同,分别配以清化痰热、温化饮、燥湿化痰、健脾补气之品,以收化痰活血、祛风解痉利气之功。李氏等针对哮喘痰瘀气滞

杏仁的功效与作用

杏仁粉的功效与作用1、镇咳、平喘作用用于咳嗽气喘。本品主入经。味苦能降,且兼疏利开通之性,降气之中兼有之功而达止咳平喘,为治咳喘之要药。随证配伍可用于多种咳喘病证。如风寒咳喘,配伍麻黄、甘草,以散风寒,平喘,即三拗汤。风热咳嗽,配伍桑叶,菊花,以散风热,止咳,如桑菊饮。燥热咳嗽,配伍桑叶、贝母、沙参,以清润燥止咳,如桑杏汤。热咳喘,配伍石膏等以清泄热,平喘,如麻杏石甘汤。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

(1)寒饮停证[证候] 咳喘哮鸣,恶寒怕冷,鼻流清涕,痰液清稀,四肢欠温,面色淡白。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滑。[治法] 化饮,止咳平喘。[方药] 小青龙汤。主要药物:麻黄、桂枝、白芍、半夏、细辛、干姜、五味子、甘草。咳甚者,加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痰涌喘逆不得卧者,加葶苈子、白芥子泻涤痰。(2)痰热壅证[证候] 咳喘痰鸣,痰稠色黄,口干咽红,或发热面红。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降火的中药

(1)麻黄:麻黄除了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以外,并有明显的平喘作用。一般用麻黄配伍杏仁治疗咳喘。麻黄气,杏仁降气化痰,二药合用,可以增强平喘止咳的效果,临床上用于治疗儿童热的小儿咳喘口服液,就应用了麻黄和杏仁的配伍。(2)甘草: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烈性。(3)金银花:金银花茶味甘,性寒,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