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多久会转变肝硬化
乙肝多久会转变肝硬化
关于慢性乙肝转化为肝硬化需要的时间,目前说法不一。公认的一点是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年龄一般在四五十岁左右。目前医学界对慢性乙肝的最初感染时间有两种不同看法:
1.从第一次发现hbsag阳性和转氨酶升高算起。我国的慢性乙肝患者多经母婴传播或婴幼儿时期水平传播而来。在二十几岁前常不发病,alt检查也正常,只有乙肝病毒指标显示阳性。若从发病时间算起,慢性乙肝发展到肝硬化约需要15-20年时间。
2.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肝组织在病毒最初感染人体的时候开始就遭受了损害,只是因损害较轻微,化验不容易检查出来。故另外一部分学者指出,自出生后感染慢性乙肝至慢性乙肝明显发作、出现症状的这一段时间也应该计算在内。如果按照这样计算,从感染慢性乙肝到肝硬化,应需要30-40年。
每个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状况不同,免疫反应的强弱不同,肝损害的程度也不同。成年期感染的慢性乙肝往往从一开始就有明显肝损害,而且成年人的免疫缺陷已经不可能通过发育改善,则肝病的进展往往较快,发展到肝硬化的时间更短。
不管慢性乙肝多久变成肝硬化,慢性乙肝患者都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定期去专业的乙肝医院复诊,以防肝硬化。
乙肝转成肝硬化的几率是多少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发生肝硬化的几率进行分别介绍。
一、急性乙肝:在病情出现的及时,如果能够及时的进行治疗,采取有效科学的时候,通常是可以得到治愈的,因而其发生肝硬化的几率很低,几乎为零。但是,如果急性乙肝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使病情延误,就可使病情发展为慢性乙肝,不仅增加治疗难度,其转为肝硬化的几率也可变大。
二、慢性乙肝:虽然慢性乙肝有着“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 这一发展的三部曲,但这并不能说明只要是慢性乙肝就一定会发展为肝硬化,慢性乙肝转为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及时的进行科学有效治疗,导致病情延误就可使病情进一步发展,危害自身健康。但是,只要在慢性乙肝早起就及时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就可大大的降低其转为肝硬化的几率。
丙肝疫情提示丙肝的危害
1.丙肝发病率高,易转为慢性、易恶化。感染丙肝病毒后,引发急性丙肝,通常会有50%~85%的急性患者会转为慢性丙肝,由于输血感染丙肝的患者中,会有20%~30%最终演变成为肝硬化,而丙肝肝硬化患者又会有5%左右引发肝癌。这个数字是非常可怕的,因此一定要重视丙肝的治疗。
2.丙肝的传染性比较强,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输血、使用血制品都有可能感染丙肝病毒;性传播也是丙肝传播途径,夫妻之间,性伴侣之间的相互传染;与乙肝一样,母婴传播也存在于丙肝,婴儿出生就携带丙肝病毒也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只要把这些做好了,就能很好的预防丙肝。
3.丙肝主要危害就是导致肝硬化及肝癌,丙肝在潜伏期没有异常反应,让人无法一下子就发觉,丙肝的发病率是最高的,在肝癌患者中有15%至80%查出是丙肝病毒呈阳性。在我国丙肝的发生率也相当高,大约有50%的丙肝患者会转变为肝硬化,而这些肝硬化病人中又有近50%会发展成为肝癌。由此可见要对丙肝引起相当大的重视。
如何预防乙肝转化为肝硬化
预防乙肝转化为肝硬化一、即使没症状的乙肝患者也要定期检查就乙肝来说,从感染乙肝病毒到发展为肝硬化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一般要10年-30年或者更长,肝硬化初期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其原发肝病。患者肝功能代偿良好时可无明显症状;也有部分患者有乏力、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右季肋部或两季肋部不适或疼痛、腹胀、腹泻、皮肤瘙痒、鼻、牙龈出血以及两目干涩、视力下降、不规则发热、夜尿增多等症状。男性可见性欲减退,女性可见月经减少或提前闭经。谷草转氨酶高的危害及时、准确地检测病情,对接受有效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或感染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可能不出现任何症状,要早发现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每一年或半年体检一次,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指标和肝脏的b超检查,若明确已感染乙肝病毒者,要3个月-半年进行1次检查。随着病毒感染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加,尤其是在45岁之后,肝硬化的发病概率明显增加,必须高度重视、定期检查。
预防乙肝转化为肝硬化二、已经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还是要抗病毒治疗我国常见的肝硬化主要是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乙肝病毒是导致肝功受损、肝硬化等很多后果的元凶。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的步骤。即使已经形成肝硬化,只要病毒dna呈阳性,转氨酶异常,肝脏有炎症(活动性肝硬化),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可以达到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的目的。但是必须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
预防乙肝转化为肝硬化三,对于乙肝患者定期的b超检查很关键肝硬化是肝脏病理学诊断,在肝硬化的代偿期,肝功能检查可以完全是正常的,只有经肝脏组织活检或b超检查才能发现。而从乙肝病毒感染到发展为肝硬化又是一较为漫长阶段,因而往往易被忽视。这是由于很多人、甚至医务人员忽视了肝病的另一重要病理指标——肝纤维化,在作b超检查时可表现为“肝脏光点增粗、增强,分布欠均匀或不均匀”。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学基础,也是肝硬化的必经病理阶段,在肝纤维化这一阶段进行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是防治发展为肝硬化的重要时期,不可错过。所以说,只有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才能够治愈慢性肝病,而不是仅仅关注转氨酶指标的变化。干扰素治疗乙肝效果怎样总之,乙肝病毒感染者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定期的进行检查,随时了解自己的病情,以避免发生肝硬化或延缓发生肝硬化的时间,从而延长寿命。以上是关于“怎么预防乙肝变为肝硬化”的介绍,总的来说治疗乙肝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是预防乙肝转化为肝硬化的重要方法
如何避免慢乙肝进展为肝硬化
1、慢性HBV感染者,至少每半年复查一次乙肝两对半、HBV DNA载量、肝功能、血常规、AFP、肝脏影像学等检查,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及时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需坚持用药,千万不可自行停用、漏服或擅自更改剂量等。
2、有肝硬化、肝细胞癌家族史的慢性HBV感染者,更需密切复查乙肝两对半、HBV DNA载量、肝功能、血常规、AFP、肝脏影像学等检查,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术,尽早明确有无肝炎活动、肝细胞损伤。
3、规律生活,不可劳累,不可熬夜,绝对禁酒,避免使用损肝药物。
4、保持良好积极乐观的心态,定期随访,定期检查,规律治疗,并不是所有的慢性HBV感染者都会转变为肝硬化。
肝硬化传染吗
肝硬化是有不同原因引起肝脏弥漫性的损害,肝细胞实质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呈进行性、纤维性的病理改变。肝硬化会传染吗,要看引起肝硬化的病因,若是肝炎后肝硬化,像乙肝、丙肝引起的肝硬化,就有一定的传染性。
此时肝硬化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母婴垂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若是酒精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硬化等非肝炎病毒引起的,是不具备传染性的,其家属大可不必为传染性的问题而担心,
虽然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但是肝硬化是肝脏发生的一种病变,所以肝硬化患者的传染性不能一概而论,从乙肝"三部曲"可知,肝硬化的病情其实已经相当严重了,患者需要尽快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肝硬化本身是不具有传染性的,若引起传染也是肝炎后肝硬化的肝炎病毒引起的,具体地说,肝硬化是否传染与病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肝硬化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病变,因此肝硬化本身不传染,如果是由长期乙肝病毒携带者人群、慢性乙肝患者演变而来的肝硬化,可以说患者本身是有传染性的,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患者的传染性不是肝硬化本身,而是乙肝病毒引起的,所以不能认为肝硬化具有传染性。
患上肝硬化的人越来越多,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递增趋势,帮助大家了解肝硬化的相关知识,我们已经在上面内容中为大家做出相关介绍,现在社会上究竟肝硬化是不是传染呢,相信大家读完上面内容后已经对相关信息有了比较基本的认识,希望大家能以正确的心态来看待疾病。
肝硬化会转成肝癌吗
我国肝硬化患者人数大约为500万左右,每年国内死于肝硬化的患者近100万,对于肝硬化,有许多患者有这样的误解,肝硬化一定会发展成肝癌,得了肝硬化就预示着离死不远了!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呢,肝硬化一定会发展成肝癌吗?对此,肝病专家表示,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肝硬化患者中的10%左右会最终发展为肝癌。
肝硬化转化为肝癌的发生率需将肝硬化的诱因、整体病情的发展、治疗的情况以及日常饮食保健相结合来综合考虑。多数肝硬化都是由慢性乙肝、丙肝转化而来。如果能够积极的控制慢性肝炎的发展,积极的治疗肝硬化,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另外,肝硬化可分为大结型、小结节型、混合型及不完全分隔型。在肝癌患者中约有40%~50%合并有大结型肝硬化,仅10%为小结节型肝硬化,这一情况说明大结节型肝硬化有较高的发生癌病的倾向。并且,不能定期检查的肝硬化患者常不清楚自己病情的发展,治疗方法无法得到及时的优化,肝癌的发生率可能稍高,而且也不利于肝癌的早期发展治疗。
酒精肝癌
酒精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损伤性疾病。酒精肝的临床表现则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三类,酒精肝的某些病因,如饮酒、营养不良、药物及毒物质损害等,会导致肝癌的发生。过量饮酒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可能造成脂肪肝。
此时继续发展会出现酒精性肝炎,加剧对肝脏的损害。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发展成酒精性肝硬化,后期也有可能会转变成肝癌,所以说肝癌的病因跟酒精有很大关系,想要做好肝癌的预防最好能够戒酒。
肝癌的病因不止究竟这一点,跟肝癌有关的诱因还有: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水污染和酒精性肝硬化,目前我国肝癌患者90%有乙肝背景。但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我国的乙肝发病率正在逐年下降。未来我国肝癌患者发病原因将会与西方国家一样,由酒精性肝硬化引起。
专家指出,对于正常人来说,少量饮酒一般不会造成太大伤害,但对于本身就有乙肝或丙肝的病人来说,则不适宜饮酒。一旦患上肝癌,肝癌的治疗最好能够早些切实进行。
丙肝传染不
丙肝是会传染的。 丙肝是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比乙型肝炎更易慢性化。约有1/2的丙肝患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约30%发展为肝硬化;丙型肝炎也是肝细胞癌主要病因之一。近2至3年研究表明,丙肝是我国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 由于丙肝起病隐匿,公众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有些人被丙肝传染后还毫无所知,直到偶尔检查时才发现。包括一些医务人员对丙肝的认识也远没有对乙肝或甲肝那样深入。
丙肝的临床特点与其他病毒性肝炎有些不同。丙肝起病缓慢,丙肝症状也比较轻微,而且更容易转变为慢性丙肝,治疗难度不下于乙肝,其中相当一部分(近30%慢性丙肝)会发展为肝硬化。 丙肝会传染,而且乙肝丙肝可以重叠感染,使肝炎症状加重。近年发现丙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丙肝传染性是很强的。 丙肝传染途径及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但丙肝与输血的关系更密切。50%以上的丙肝病人都有输血(或血浆)的历史。
如果输入的血液带有丙肝病毒,则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一般1个半月至2个月)后,便出现肝炎的症状(疲乏、食欲减退、部分可出现黄疸等)和肝功能异常。病人的血液可检测到抗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体(抗-HCV阳性)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阳性)。由于感染丙肝病毒后,体内产生抗-HCV及其在血中出现的时间较迟,而HCV-RNA的产生较早,而且HCV-RNA表示丙肝病毒在肝内复制活跃,因此HCV-RNA能更准确及更早诊断丙型肝炎。
一般来说,单纯的急性丙肝的症状较轻,经一般护降酶治疗,病情好转较乙肝快,但病情易反复而变成慢性若在慢性乙肝基础上重叠感染丙肝病毒时,则可使原来肝炎加重,甚至发展为重症肝炎或加速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医生们应很重视丙型肝炎的及早诊断、治疗和预防
乙肝会变成肝癌吗?从乙肝到肝癌到底有多远 乙肝到肝癌,到底有多远
乙肝病毒是导致肝癌中的重要凶手,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流行病学专家早已发现,凡乙型肝炎流行的地区大多肝癌也高发。研究肝癌病人的血液,发现有乙肝病毒感染证据的占95%,有丙肝病毒感染证据的约10%,其中部分病人同时感染两种肝炎病毒(而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由于很少有肝硬化、肝癌的倾向)。
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肝癌患者是由感染乙肝病毒,患上慢性乙肝,进一步发展到肝硬化,最终罹患肝癌,形成“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三步曲听起来很恐怖,但并非所有乙肝都必然演变成肝癌。
究竟有多少乙肝患者可能转变为肝癌?目前医学界说法不一,因地区、种族等因素不同数据略有不同,总的说来,有10%~3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至少5-10年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中又有5-10%经过至少5-10年转变成肝癌,也有部分患者是肝硬化和肝癌同步发生的。
总之,大家不必太过恐慌,肝癌的发生的确和乙肝有关,但真正最后患肝癌的其实只有少数人,肝癌不是乙肝带者的必然归宿。
慢性肝炎能活多久
慢性乙肝能活多久是根据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而定,如果慢性乙肝患者终身不发病,那么慢性乙肝的寿命和健康人一样。如果慢性乙肝诱发了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的乙肝并发症,就会影响到患者的寿命。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可以长期携带乙肝病毒而不发病,只有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没有临床症状和理化检查的改变,肝功能、b超等检查也正常。如果这部分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穿刺检查显示没有肝脏炎症,则不会影响寿命,但如果这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有肝脏炎症,则时间长了有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
有1/3左右的慢性乙肝患者则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功能反复异常,病情迁延不愈,有经常性的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b超检查也可以有肝脾肿大或回声改变等。这些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是必须治疗的,因为这部分人中约有1/10以上的人会发展为肝硬化,少数人发生癌变,严重者可以威胁到自己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