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拔罐拔哪里 为什么拔罐能治疗中暑
中暑拔罐拔哪里 为什么拔罐能治疗中暑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处于动态平衡,不宜受日常的周围环境温度或体力活动的影响。
而中暑属于中医学“暑温”范畴,是夏暑党龄之时感受暑热病邪而引起的一种畸形热病。暑邪致病,易夹湿为患,儿夏暑季节,地面湿气升腾,人处于湿气之中,容易感受暑热湿邪之气。如果采用拔罐的方式,能开通诸阳至会,解热泄暑,发汗解表,使暑热豁然而解,因此夏季中暑可以用拔罐治疗。
中暑拔罐拔哪里 拔罐要注意哪些
1、起罐时,一般先用左手夹住罐体,右手拇指从罐口旁边按一下,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否则容易导致皮肤拉伤或造成疼痛。
2、拔罐时,选择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不宜,避免拔罐时疼痛。
3、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皮肤;若留罐时间太长、吸力太大,皮肤会起水泡。小水泡不用处理,大水泡可用注射针抽搐液体,涂以龙胆紫或消毒纱布包裹。
4、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孕妇腰腹部不宜拔罐。
5、刺络拔罐法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治疗。
6、每日或隔日一次,某些急性病症,每日可2次,7-10天为一个疗程。
7、中暑拔罐疗法虽然有效,但是在拔罐前应该把患者抬至阴凉处,待患者中暑急症消退后再进行拔罐。
中暑拔罐怎么拔 中暑拔罐治疗操作方法
1.吸拔印堂穴:用小抽气罐吸拔印堂穴,不要吸拔过紧,以患者能耐受,不感觉难受为宜。
2.大椎穴,委中穴刺络拔罐:用酒精将手消毒后,再将穴位用碘酊和酒精消毒,三棱针点刺穴位后,快速吸拔火罐于穴位上,观察出血量,如果出血量满罐口即可起罐,一般留罐10分钟,起罐后穴位用消毒纱布或酒精棉球擦干净。
3.合谷拔罐:选取小火罐或小硅胶罐,小抽气罐吸拔,选好部位后,快速将罐子扣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
4.关元闪罐:选好部位后,用镊子夹住一个酒精棉球,点燃后再罐内绕两圈抽出,快速将罐子扣在穴位上,然后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反复多次,以皮肤潮红为度,
5.曲泽拔罐:先局部消毒,用梅花针在患处叩刺至皮肤微出血,然后马上加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后起罐,起罐后穴位用消毒纱布或酒精棉球擦干净。
孕妇腰酸无力能拔气罐吗
1、皮肤过敏、皮肤损伤者拔火罐有可能加重过敏症状。而且皮肤溃疡的地方也不能拔,容易引发感染、水泡,加重溃疡。皮肤上如果有溃破,就绝对不能在破损处进行拔火罐治疗,拔罐后也不能着急洗澡,避免皮肤破损、发炎,一般人每周拔罐一次是比较适合的频率,拔罐过程中,还要注意“火候”,时间不要太长。一旦出现起水泡、烧伤等意外情况,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孕妇、女性月经期尤其是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孕妇如果进行不适当的拔火罐可引起先兆流产等。月经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在经期拔小腹或者是拔腰骶部,会引起月经过多。
3、身体弱的人拔火罐、刮痧消暑虽然见效快、无副作用,但有些人也不宜接受此种治疗。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皮肤损伤、结核病、骨质疏松、晚期癌症及各种传染病、体质弱、老年人等最好慎用此法。而更重要的是,拔火罐和刮痧时千万不能对着空调或风扇风口,以防风邪入侵。
中暑拔罐位置图 中暑拔罐取穴方解
大椎属督脉经穴,印堂居于眉中,并与督脉相通,大椎位于脊柱直上,与诸阳经相通,二穴共取可通阳泄热;阳明主肌表,取阳明经原穴合谷疏泄阳明热邪,奏清热解暑,泻热止痉之功;内关为手原阴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功能清心除烦,宽胸理气,和胃止呕;曲泽为手阴经合穴,长于清营血之热而解暑。
中暑拔罐怎么拔
治则:清泻暑热,宁心解暑,取督脉和手厥阴,手阳明穴位。
主穴:印堂,大椎,合谷,内关,曲泽。
配穴:阳暑者配内庭;阴暑者配关元,足三里;暑厥者配委中;暑风者配阳陵泉。
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病退即可停止拔罐。
大椎属督脉经穴,印堂居于眉中,并与督脉相通,大椎位于脊柱直上,与诸阳经相通,二穴共取可通阳泄热;阳明主肌表,取阳明经原穴合谷疏泄阳明热邪,奏清热解暑,泻热止痉之功;内关为手原阴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功能清心除烦,宽胸理气,和胃止呕;曲泽为手阴经合穴,长于清营血之热而解暑。
拔罐方法:
1.吸拔印堂穴:用小抽气罐吸拔印堂穴,不要吸拔过紧,以患者能耐受,不感觉难受为宜。
2.大椎穴,委中穴刺络拔罐:用酒精将手消毒后,再将穴位用碘酊和酒精消毒,三棱针点刺穴位后,快速吸拔火罐于穴位上,观察出血量,如果出血量满罐口即可起罐,一般留罐10分钟,起罐后穴位用消毒纱布或酒精棉球擦干净。
3.合谷拔罐:选取小火罐或小硅胶罐,小抽气罐吸拔,选好部位后,快速将罐子扣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
4.关元闪罐:选好部位后,用镊子夹住一个酒精棉球,点燃后再罐内绕两圈抽出,快速将罐子扣在穴位上,然后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反复多次,以皮肤潮红为度,
5.曲泽拔罐:先局部消毒,用梅花针在患处叩刺至皮肤微出血,然后马上加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后起罐,起罐后穴位用消毒纱布或酒精棉球擦干净。
中暑能不能刮痧拔火罐
1、可以。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处于动态平衡,不宜受日常的周围环境温度或体力活动的影响。而中暑属于中医学“暑温”范畴,是夏暑党龄之时感受暑热病邪而引起的一种畸形热病。暑邪致病,易夹湿为患,夏暑季节,地面湿气升腾,人处于湿气之中,容易感受暑热湿邪之气。如果采用拔罐的方式,能开通诸阳至会,解热泄暑,发汗解表,使暑热豁然而解,所以夏季中暑是可以通过拔罐治疗的。拔火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
2、刮痧和拔罐两种理疗方式都是都过外界的刺激使毛细血管破裂排毒,如果中暑的话,两者均可以,但是如果刺血或者刺血拔罐的话,效果会更好。对于中暑这种热症要采用“热者寒之”治疗方法。可以进行点刺放血加拔罐的治疗方式。
中暑拔罐有用吗 拔罐治疗中暑的穴位
(1)取穴:曲池(双)、委中(双)、舌下两青筋。
(2)操作法:刺络拔罐法。轻者先用三棱针点刺,微出血即可,血止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点刺的穴位上(舌下不拔罐),留罐10-15分钟。重者先用手或筷子2-3根沾水拍打曲池、委中,待表筋显露后,再用三棱针点刺放血10毫升左右,待血止,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点刺的
穴位上,留罐以出血量15-20毫升为度,起罐后用2%碘酒涂擦针孔口即可。若已昏迷,先用皂角散(皂角研细末)少许吹入鼻孔后,再行上法疗之。
小贴士:重度中暑还可加刺少商、中冲、人中、十宣穴放血少许。
(1)取穴:主穴:大椎、委中、外关。配穴:中冲、十宣、脊椎两侧、关冲。
(2)操作法: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按常法行罐,留罐5分钟。脊柱两侧用梅花针重叩刺3-5次,用走罐法;中冲、关冲、十宣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不拔罐。
(1)取穴:曲池、委中、曲泽、十宣。腹痛配神阙;神昏配人中、关冲。
(2)操作法: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各穴(神阙穴不针刺),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点刺的穴位上,留罐5分钟。每日治疗1-2次。人中、关冲、十宣只刺针出血,不拔罐。
小贴士:放血多少,应视患者体质、中暑轻重而灵活掌握,但每次出血量以不超过50毫升为宜。
(1)取穴:主穴:大椎、外关、脊柱两侧。配穴:十宣、关冲。
(2)操作法:刺络拔罐法和走罐法。大椎、外关用刺络拔罐法按常法行罐;脊柱两侧先用梅花针重叩刺3-4次,然后用走罐法按常法行罐,至皮肤紫红色为度。配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少许,不拔罐。
小贴士:如果1次不愈,隔1小时拔罐1次。
拔罐后皮肤颜色如何鉴别
自古以来,拔火罐都是以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特定拔罐部位,产生刺激经络穴位,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拔火罐常用于感冒、颈肩腰腿疼痛、肥胖、头痛、中暑、青春痘、胃脘痛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拔罐疗法具有发汗解表、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温经散寒等功效。夏季拔罐除了解暑湿外,也有利于解决空调环境导致的汗孔闭塞,暑热内蕴不能发散,从而引起各种暑夹寒湿之症。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将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祛湿、解暑、逐寒等防治疾病的目的。
孕妇中暑可以拔罐吗
孕妇中暑不可以拔罐。
普通人拔罐治疗中暑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但孕妇中暑却不可以拔罐,因为拔要在一些穴位上进行,可能会刺激到子宫,引起宫缩,造成孕妇流产或者早产。
孕妇中暑时应该先远离高温环境,然后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循环血量受到影响而导致休克,建议准妈妈及时就医比较好。
提醒:孕妇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拔罐,也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而且要注意腹部,液腕,腹股沟等处都不可以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