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呕吐推拿手法图示 第四步:摩腹
小儿呕吐推拿手法图示 第四步:摩腹
摩腹即按摩小儿的腹部,通过对小儿腹部的按摩刺激能够更好地健脾和胃,理气止呕。在按摩时用手指的掌面在小儿的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的环形抚摸约5分钟。
儿童泄泻怎么办
风寒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由于感受风寒所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各1分钟,逆时针摩腹2分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各2分钟。
推拿好处:推三关,揉外劳宫能温散寒邪,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补大肠,揉脐,揉龟尾能促进止泻。
湿热型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湿热泄泻,可选择清补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揉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
推拿好处:清补脾经,清胃经能清除脾胃的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大肠,退六腑能清除肠道的湿热,揉龟尾能止泻
饮食所伤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饮食所伤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揉脐及天枢1分钟,推下七节骨1分钟。
推拿好处: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能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消除积滞,清大肠,揉天枢,揉龟尾有助于导出食滞而止泻。
脾胃虚弱所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各1分钟,摩腹(逆时针),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推拿好处: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有助于健脾益气,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有助于温补脾胃而止泻。
小宝宝拉肚子怎么推拿
小儿拉肚子可以分型进行推拿:
寒湿型拉肚子
治则:散寒化湿,温中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摩腹,补大肠,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推三关,揉外劳宫温中散寒;补脾经,补大肠与摩腹能健脾化湿;揉龟尾和足三里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散寒化湿,温中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摩腹,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开天门,清肝经,掐揉五指节;恶寒发热者加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
湿热型拉肚子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大肠,退六腑各300次,清补脾经,清胃经各200次,推下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
推拿方解:清大肠,退六腑能清泻肠道湿热;清胃经及清补脾经能泻脾胃湿热;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分利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发烧加清天河水;高热,烦渴引饮,小便短黄者加揉小天心,揉二马,清天河水;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腹痛明显者,加分退腹阴阳;腹胀纳差者加运内八卦,揉板门揉按足三里。
伤食型拉肚子
治则:消食导滞,助运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运内八卦,摩腹各300次;清胃经,清大肠经,退六腑各200次,揉龟尾10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能健脾消食;运内八卦能消宿食,降胃逆;摩腹善消宿食;清胃,清大肠及 退六腑能清胃热,消食导致;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 奏消食导滞,助运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脘腹胀满甚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腹痛甚者加拿肚角;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平素体虚者,改清脾胃经为补脾经。
脾虚型拉肚子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大肠,摩腹各3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捏脊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与补大肠能健脾益气;揉外劳宫温中健脾;摩腹,捏脊能温阳消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能理肠止泻。
辩证加减:神疲乏力,食少腹胀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久泻不止者,加按揉百会;伴粪质清稀,完谷不化,形寒肢冷等肾阳亏虚症状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
小儿厌食的家庭推拿疗法
孩子的“厌食”,除了依靠一些药物来帮助消化开胃外,家庭中可用推拿手法来增加孩子的食欲。首先准备好推拿所需的物品,取一张小桌子或茶几,上面铺上毯子,准备一点滑石粉或痱子粉(为的是推拿时不损伤小儿的皮肤)。让孩子排去小便,推拿一般在饭前进行,因为饭后推拿会引起小儿呕吐。每日1次,每7天为1疗程。具体方法如下:
·让小儿仰卧,成人的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沾上滑石粉,两手指按在小儿肚脐上顺时针方向按摩100下。
·成人用手掌心沾上滑石粉,沿着小儿的腹部,满腹顺时针方向按摩100下。
·让小儿反过来,趴在桌上,在小儿的屁股沟顶端(此为针灸的穴位“下七节”),成人用大拇指沾上粉,往屁股下方推50下。(注意:如果是腹泻的小儿,穴位要往上推,也就是往脊背的方向推,穴位叫“上七节”。)
这种按摩的方法效果较好,简便易行,父母可以在家中进行,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随意中断。如果厌食严重的小儿,可连续推拿两个疗程。手法要适当,过轻或过重都不适宜
孩子厌食的家庭推拿疗法
孩子厌食的家庭推拿疗法
孩子的“厌食”,除了依靠一些药物来帮助消化开胃外,家庭中可用推拿手法来增加孩子的食欲。首先准备好推拿所需的物品,取一张小桌子或茶几,上面铺上毯子,准备一点滑石粉或痱子粉(为的是推拿时不损伤小儿的皮肤)。让孩子排去小便,推拿一般在饭前进行,因为饭后推拿会引起小儿呕吐。每日1次,每7天为1疗程。具体方法如下:
·让小儿仰卧,成人的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沾上滑石粉,两手指按在小儿肚脐上顺时针方向按摩100下。
·成人用手掌心沾上滑石粉,沿着小儿的腹部,满腹顺时针方向按摩100下。
·让小儿反过来,趴在桌上,在小儿的屁股沟顶端(此为针灸的穴位“下七节”),成人用大拇指沾上粉,往屁股下方推50下。(注意:如果是腹泻的小儿,穴位要往上推,也就是往脊背的方向推,穴位叫“上七节”。)
这种按摩的方法效果较好,简便易行,父母可以在家中进行,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随意中断。如果厌食严重的小儿,可连续推拿两个疗程。手法要适当,过轻或过重都不适宜。
小儿呕吐推拿图解 小儿呕吐推拿手法
清脾经:脾经位置为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亦指螺纹面,不屈指推桡侧或拇指正面自指尖直推向指根为清脾经。推300-500次。
清大肠: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由虎口推向指尖为清大肠,推300-500次。
退六腑:六腑位置为前臂尺侧缘,阴池(神门)至抖肘(少海)成一直线。用中指食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为退六腑,推100-500次。
推天柱骨:天柱骨位于颈后发际正中到大椎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指指面自上而下直推,为推天柱骨。推3-5分钟、
横纹推向板门:板门位置为手掌大鱼际平面,板门与横门之间推揉100-300次为横纹推向板门。
运内八卦:运内八卦为拇指或中指自乾经坎运至兑为一遍,顺逆运为300-500次。
推下七节骨:七节骨位置在第四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处。向下推称“下推节骨”,推200-400次,擦至皮肤发红为度。
婴儿呕吐怎么推拿 惊吓型呕吐推拿手法
症状表现:受到惊吓后,患儿会心烦气躁,睡眠变浅,容易惊醒,呕吐时发时止,呕吐物通常伴有黏液,或还伴随身体发热或发烧的症状。
推拿手法:
主穴:分阴阳1分钟;揉小天心5分钟;推补肾经5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
推拿功效:分阴阳可平衡体内阴阳紊乱;揉小天心可镇静安神,缓解孩子紧张的情绪;推补肾经,推清天河水可安神醒脑,缓解患儿烦躁不安情绪。
配穴:推清板门5分钟;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
推拿功效:推清板门可清胃热,降体温;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揉合谷穴可平和胃气,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揉二人上马可清热泻火,通利小便,巩固疗效。
婴儿呕吐推拿手法图 伤食型呕吐推拿手法
孩子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即会引发本症;孩子的消化系统还没有 成长健全,若摄入较为油腻的或是不易消化的食物也容易引发呕吐。
症状表现:患儿会感觉腹胀,身体发热,感到恶心,呕吐物气味发酸。
推拿方法:
主穴:揉小天心3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
推拿功效:揉小天心,推清板门可清胃热,消除口臭;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可平和胃气,促进消化,消除腹胀;揉合谷穴可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
配穴:推清肺经5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
推拿功效:推清肺经可行气通滞,通利大便;揉二人上马,推清天河水可清热泻火,通利小便,巩固疗效。
婴儿呕吐推拿手法图 热证型呕吐推拿手法
热证型呕吐通常是由胃火上升所引发,偶尔摄入刺激性食物也容易导致这种类型的呕吐。
症状表现:面色发红,并且皮肤干燥,全身有发热的症状,孩子情绪干燥不安,易口渴,并贪冷饮,通常一吃东西就容易吐出来,呕吐物呈酸臭味。
推拿方法:
主穴:揉小天心3分钟,揉一窝风3分钟;推补肾经5分钟,用力推清板门5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
推拿功效:揉小天心,一窝风可清热解表,缓解体热的症状;推补肾经,推清板门可清热泻火,滋阴退热;推清天河水也有 清热之功效,并且可以缓解烦躁不安的情绪,使面色逐渐恢复正常。
配穴: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推清肺经,推下六腑各5分钟;揉二人上马,按委中穴各3分钟。
推拿功效:你运内八卦,推横纹有平和胃气的作用,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揉合谷穴可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推清肺经,推下六腑有助于排泄,通利大便;揉二人上马,按委中穴可平和胃气,通利小便,巩固疗效。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痰吐推拿手法
主证:时吐痰涎,饮后更甚,或流涎不止,食少不渴,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滑,指纹滞。
治法:建中化湿,降逆止呕。
推拿方法:补脾土,横纹推向板门,下推胃经,按弦搓摩,猿猴摘果,逆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下推七节,揉涌泉,利小肠,揉二马。偏寒者加揉外劳,一窝风,推三关;偏热者加清天河水,揉内劳,推六腑。
推拿功效:补脾土,推板门,下推胃经以健脾化湿,以堵“生痰之源”;猿猴摘果以利气化痰,健运脾胃;清小肠具有清热利尿除湿之功。
小儿推拿补脾手法图解 摩腹
定位:腹部。
推拿手法: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为推阴阳。用掌或四肢摩,称摩腹。
功效:摩腹,分推腹阴阳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于小儿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厌食,消化不良有缓解作用。
小儿食积呕吐推拿手法
治法:消食导致,和中消食。
推拿方法:补脾经,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板门,中脘,天枢,足三里,摩胃俞,脾俞,分腹阴阳,赤凤摇头。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
1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大椎穴、阿是穴 功效: 一般常选用大椎穴、阿是穴等,对于宝宝的肺热有一定效果的,可以每天做一次,每次做10分钟,做个穴位的按摩,有利于身体健康。 位置: 大椎穴位于人体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2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迎香穴清肺热 功效: 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祛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 位置: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3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合谷穴“降温” 功效: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的人容易生痰、口干等,肺有热往往表现为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咽喉肿痛、便秘等。 位置: 按摩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肺热的患者,针刺合谷穴往往能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4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劳宫穴 功效: 劳宫穴在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按摩它能 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疮的作用。 位置: 劳宫穴的位置在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在手掌有两条比较大的掌纹相交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线向手掌方向延伸,经过“人”字相交点的下方区域,这个重合的地方就是劳宫穴。
小儿呕吐推拿手法图示 第一步:运内八卦
内八卦在手掌内侧,为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开胸化痰,利气利膈,消食除胀的功能,对于治疗小儿胃气上逆、呕吐等有很好理气止呕的作用。具体操作方法为用左手托起小儿四指,使其掌心朝上,用右手的拇指外侧缘在内八卦穴上运揉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