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的鉴别方法
鹿角的鉴别方法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鹿,为象形字,像其头、角、身、足之形。其雄鹿的幼角密生茸毛,故名鹿茸。其角骨化后,渐无茸毛,名鹿角。
【药材历史考证】鹿角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录于鹿茸条下。《本草图经》曰:“鹿茸并角,《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有山林处皆有之,……七月采角。”并附郢州鹿图。郢州即今之河南信阳市,其图示鹿之背部有斑点,即为今之梅花鹿。《本草纲目》曰:“鹿,处处山林中有之。马身羊尾,头侧而长,高脚而行速。牡者有角,夏至则解。大如小马,黄质白斑。”根据以上本草所述及附图考证,与鹿角及其原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相符。
【动物形态鉴定】
1.梅花鹿:体长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冬毛栗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外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著,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200kg以上。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苌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干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
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药材性状鉴定】
1.马鹿角:呈分枝状,通常分成4~6枝,全长50~120cm。主枝弯曲,直径3~6cm,基部盘状,上具不规则瘤状突起,习称“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侧枝多向一面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与主干几成直角或钝角伸出,第二枝靠近第一枝着生,习称“坐地分枝”;第二枝与第三枝分枝相距较远。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具有长短不等的断续纵梭,习称“苦瓜棱”。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或微带淡褐色,中部多呈灰褐色,具蜂窝状孔。气微,味微咸。
2.梅花鹿角:通常分成3~4枝,全长30~60cm,直径2.5~5cm。侧枝多向两旁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第二枝与第一枝相距较远,主枝末端分成两小枝。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枝端灰白色。枝端以下具明显骨钉,骨钉断续排成纵棱,顶部灰白色或灰黄色,有光泽。
3.鹿角:脱盘呈盔状或扁盔状,直径3~6cm(珍珠盘直径4.5~6.5cm),高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中部具蜂窝状细孔。底面平,蜂窝状,多呈黄白色或黄棕色。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上面略平或呈不规则的半球形。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中部类白色。气微,味微咸。
【药材显微鉴定】取梅花鹿角和马鹿角新鲜横断面,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梅花鹿角骨密质显亮白色,骨疏质显灰白色荧光。马鹿角骨密质显淡蓝色,骨疏质显蓝褐色荧光。
【生境分布】梅花鹿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目前野生较少。马鹿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采集加工】多于春季拾取,除去泥沙,风干。
【饮片炮制】洗净,锯段,用温水浸泡,捞出,镑片,晾干;或锉成粗末。
【性能功用】咸,温。归肝经、肾经。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用于阳痿遗精,腰脊冷痛,阴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内服:6~15g,水煎服。
【附注】置干燥处贮藏。
鹿茸的四大主治功效
鹿茸是一种有着极高保健作用的滋补品,它对于患有肾阳虚的人来讲是极佳的补品,了解鹿茸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才能使鹿茸得到更好的利用,下面,专家就具体来讲解一下有关内容。
鹿茸是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头上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称为“花鹿茸”,后者称为“马鹿茸”。性温,气微腥,略有咸味,这点可以作为鉴别真假鹿茸的一个方法,假鹿茸一般是用动物的骨头染色做成的,没有咸味。
鹿茸的功效主治:
1.用于治疗气血亏虚之证。鹿茸功擅益精,精旺则能化气生血。
2,用于治疗肾阳虚衰之证。鹿茸一直被视为益精填髓、温肾助阳的上乘之品。
3.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4.鹿茸为全身强壮药,其强壮作用的机制是通过调节神经的兴奋、抑制过程和内分泌功能,促进核酸及蛋凸质合成,增强肝脏解毒,刺激造血系统,提高免疫力和调节新陈代谢而发挥效用。
鹿茸的服用方法:因遵循小剂量长期服用的原则,每日1至3克,研细末,1日3次分服。服用鹿茸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平素阴虚阳亢,或者外感热病的病人应该禁用鹿茸。
阿胶、鹿角胶与猪皮胶巧分辨
质硬而脆,断面光亮。气微,味微甘。取本品少许加沸水约3倍搅拌10~60分钟溶解,溶液呈透明的红茶色,清而不浊,冷却后,液面可见少数油滴,放置不凝集,微带腥气。
猪皮胶又称新胶,系猪皮熬制而成,呈方块状,表面棕褐色,对光透视不透明,断面不光亮。取本品少许加入沸水溶解,水溶液棕褐色,混浊不透明,冷却后表面有一层脂肪油,有强烈的肉皮汤味,味微甜,功效同阿胶。
鹿角胶为鹿角经水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呈扁方块,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有的上部有黄白色泡沫层。质脆,易碎,断面光亮。取本品少许加入3倍量沸水,2~5分钟可溶解,溶液呈浅红色液体,液面有较多油滴。鹿角胶性温,味甘、咸。
阿胶,鹿角胶,猪皮胶也可采用紫外光谱法鉴别,方法为:
分别取样品少许,精密称定,加50%的乙醇溶解过滤,配制成每毫升含样品1mg的溶液,置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测定。阿胶270~280nm有最大吸收峰,鹿角胶290nm处有最大吸收峰,而猪皮胶则无明显吸收峰
牛角梳的鉴别
一、质感对比
真的角梳外观平直润滑、光润如镜、晶莹透亮,质地犹如晶玉,有生命感,较为厚实;角质色泽圆润,多或少都带有血丝。手感光滑圆润。
假的牛角梳一般都是由塑料制成,缺乏光泽,色泽暗淡,手感很差。
二、气味对比
真的角梳有一股角质的味道,对着角梳呵一口气,或是用手指蘸水在角梳上来回摩擦,或产生角类特有的腥臭味。
假的牛角梳则没有这种气味。
三、沉水试验
将真假角梳同时放置于水中,真的角梳随即下沉,假的角梳则漂浮在水面。
四、静电测试
将真假角梳同时用布料进行摩擦,然后同时将真假角梳靠近碎纸屑。真的角梳接近纸屑时没有反应;假的角梳接近纸屑时,会将纸屑吸起。说明真的角梳不会产生静电,假的角梳会产生静电。试验如图。
五、燃烧试验
真的角梳:用打火机去烧角梳,角梳本身不会产生火焰,燃烧剩下的残渣为黑色粉末状,不会凝结成团。会产生一种类似烧头发或指甲的味道。
假的角梳:能被打火机引燃并主动燃烧,火焰熄灭后,燃烧处凝结成团,就像是塑料燃烧一般。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塑料燃烧时的刺鼻气味。
真假鹿茸片如何鉴别
鹿茸的品名很多,质量的优劣相差也很大。一般需从色泽、质地、气味等方面加以鉴别比较。
鹿茸片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4厘米,片极薄。外皮为红棕色,锯口面为黄白至棕黄色,外围有明显环状骨质,色较深,里面具蜂窝状细孔,中间渐宽或呈空洞状,有的呈棕褐色。体轻,质硬而脆,气味微腥,味咸。
一般来说,鹿茸片以体轻、断面蜂窝状、组织致密者为上乘品。近顶处切下的,叫做血片。血片厚约1毫米,呈蜜脂色,微红润,片面光滑。下段切下的部分称做粉片。粉片厚约1.5毫米,呈灰白色,起粉,片面光,有细孔,有腥味。沙片则邻近骨端,片面粗糙,有蜂窝状细孔。鹿茸片中以血片功效最佳,价格昂贵; 粉片次之,价格也较便宜;沙片又次之;骨片最近骨端,为鹿茸片中的下等货。
目前市场上的假冒鹿茸片主要有三种:一是以鹿角片代替;二是以猪皮包裹面粉、猪血的混合物再切片;三是外皮为真品鹿茸片,里面填充其它物质。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凭肉眼鉴别真假。
1、假鹿茸片有圆形和半月牙形,而真品则只有圆形和椭圆形。
2、假鹿茸片边缘角质化程度高,甚至会有齿状突起,而真品的角质化程度低,均无突起。
3、假的骨片外围是白色,中部焦黄色,而真品不会有白色外围。
4、假的骨片孔大而且多有破裂,有些孔有黑褐色填塞物。
5、水试法。真品鹿茸片浸入水中不变形,加热搅拌不破碎,沸煮不软不糊。
鹿茸片大小有什么区别
鹿茸片选购及鉴别: 用作药用的鹿茸通常是加工成切片出售。由于切片的部位不同。其性状、名称和质量也不同。 ◆在选购鹿茸的时候,需要注意花鹿茸血片和马鹿茸粉片、老角片的区别。 花茸血片:用作药用的鹿茸通常是加工成切片出售。药用价值最高及售价最贵的是鹿茸角尖部分的切片,俗称“腊片”和“血片”,但是数量很少。这种上品鹿茸通常是浅棕色或棕色、半透明圆形薄片,气味微腥,有轻微的咸味,在薄片周边的外皮有红棕色或棕色的茸毛。 一根花鹿茸能出的“血片”不过十几片,之后就是鹿茸中上部的“粉片”和靠近根部的“老角片”,这两种鹿茸多为圆形状、粉白色(或者浅棕色)的厚片,质地坚硬粗糙,没有骨质或略有骨质,中间部分有肉眼可见的蜂窝状细孔,气味、味道跟“血片”相同。 马鹿茸茸片:马鹿茸在加工的时候是不排血的,所以马鹿茸的粉片和老角片也是红棕色的。不过要区分这二者并不难,需要注意三点:第一,注意鹿茸片表面的质地,质地细腻,没有小孔的为血片;第二,看周围茸毛的毛色,青色的是马鹿茸,而非花鹿茸血片;第三,看鹿茸片的大小,切切记住小的才是上等血片! 假茸片:假鹿茸多以其它动物的皮毛,包裹动物的骨胶伪造后切成薄片而冒充鹿茸片它与真鹿茸的主要区别是:体重而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为棕紫色,无蜂窝样细孔,外皮裹的毛皮可以剥离开,气腥而味淡。
鉴别优劣鹿茸的方法
商品鹿茸的品名很多,质量的优劣相差也很大。一般是从色泽、质地、气味等方面加以鉴别比较。
鹿茸片的形态,通常呈贺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4厘米,片极薄。外皮为红棕色。锯口面为黄白至棕黄色,外围有一明显环状骨质或无、色较深,里面具蜂窝状细孔,中间渐宽或呈空洞状,有的呈棕褐色。体轻,质硬而脆。气微腥、味咸。
一般来说,鹿茸片以体轻 ,断面蜂窝状,组织致 密者为上乘品。在现代药材商品市场上,常把鹿茸的切片,近顶处切下的,叫做 血片 。血片厚约1毫米,呈蜜脂色,微红润,片面光滑。把在鹿茸下段切下的称做 粉片 。粉片厚约1.5毫米,呈灰白色,起粉,片面光,有细孔,周皮紫黑色,有腥气。 沙片 则临近骨端,片面粗糙,有蜂窝状细孔。血片功效甚佳,价格昂贵,粉片次之,价格也较便宜,沙片又次之。 骨片 最近骨端,质量比沙片为差。
近代药物学家通过药物化学分析发现,鹿茸的顶部浸出液的生物活性最高,鹿茸的浅表组织细胞也是愈近顶部愈呈幼稚像,及至髓部顶端充满大而长的纺锤形细胞。鹿茸的基底部生物活性最低,而中间部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基本上可以代表整个鹿茸的平均值。
目前市场上的假冒鹿茸片主要有三种:
一是以鹿角片代替。
二是以猪皮包裹面粉,猪血的混合物再切片。
三是外皮为真品鹿茸片,里面填充其他物质。
只要知道以下几点就可以凭肉眼鉴别:
1、鹿茸片有圆形和半月牙形,而真品则只有圆形。
2、鹿角片边缘角质化程度高,甚至会有齿状突起,而真品的角质化程度低,均无突起。
3、骨片外围是白色,中部焦黄色,而真品不会有白色外围。
4、骨片的孔大而且多有破裂,有些孔有黑褐色填塞.
还可采取水试法。真品鹿茸片入水不变形,加热搅拌不破碎,煮沸不软不糊。最后,建议不要到小商小贩处买.
鹿茸片真假鉴别
花茸血片
用作药用的鹿茸通常是加工成切片出售。药用价值最高及售价最贵的是鹿茸角尖部分的切片,俗称“腊片”和“血片”,但是数量很少。
这种上品鹿茸通常是浅棕色或棕色、半透明圆形薄片,气味微腥,有轻微的咸味,在薄片周边的外皮有红棕色或棕色的茸毛。
梅花鹿的个体相较于其他的鹿体积要小很多,所以鹿茸生产出来的大小也就相对小很多,一般梅花鹿的二茬茸可能可马鹿的三茬茸是差不多大小的,可见诧异有多么的大了。所以每一头梅花鹿它们生产出来的熔炉是非常的少的,一头鹿不过菜20多片,所以价格相对的也就更贵一点。
马鹿茸茸片
马鹿茸和许多的鹿茸加工的时候方法是不一样的,因为一般的马鹿茸在加工的时候是不会放血的,也就是行内人说的带血茸,这样的茸相对营养价值更加的丰富,但是加工的工艺却是和一般的茸不一样的。如果想要区分粉片和老角片其实方法也是非常的简单的,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
需要注意三点
马鹿茸茸片
第一,注意鹿茸片表面的质地,质地细腻,没有小孔的为血片
第二,看周围茸毛的毛色,青色的是马鹿茸,而非花鹿茸血片
第三,看鹿茸片的大小,切切记住小的才是上等血片!
假茸片
假鹿茸多以其它动物的皮毛,包裹动物的骨胶伪造后切成薄片而冒充鹿茸片它与真鹿茸的主要区别是
体重而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为棕紫色,无蜂窝样细孔,外皮裹的毛皮可以剥离开,气腥而味淡。
排血茸片与带血茸片的区别
排血鹿茸饮片
其多数加工成圆形,斜形薄片或破碎薄片,胶质透明,无角质化,外皮薄呈浅棕色或灰黄色,由于排血干净的鹿茸片呈白色,或白黄色,结构清晰,外观色美,体轻,气微腥,味微咸。此种排血茸片,一些老中医认为越白越好,黑的不好,这是不科学的,经研究证实鹿茸内液体物,其中含有大量药效较高的鹿茸精(Pantocrine) ,排血茸茸内的液体药物几乎全部流失,所损失的液体药为鲜茸重量的8 %~9 % ,为提高鹿茸的质量,现多改为带血加工。
带血鹿茸片成圆形薄片或破碎薄片,外皮较硬,皮色灰暗黄,饮片多呈黑色或白色,茸的尖部首层白如腊,油润如脂,气味腥浓,味微咸。